(央視財經《第一時間》)近日,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昆明鬥南花卉交易市場正式恢復鮮切花對手交易,在今年疫情影響下,鮮花市場的行情如何?下面跟隨我們記者去雲南看看那裡的情況。
6日下午4點,位於昆明呈貢區的鬥南花市熙熙攘攘,前來買花的遊人絡繹不絕。
昆明鬥南花卉交易市場花商趙梅聰:像花束今天走了100多束,花籃也走了100多盆,然後小的禮品盒也是有幾百個,跟去年相比是減少了一些,差不多減少了1/3吧。
昆明市民房女士:人還是挺多的。
記者:價格呢?
昆明市民房女士:還是挺便宜,這麼一大把5塊錢。
昆明鬥南花卉交易市場花商李女士:外地人來不了,旅遊的人太少了,全靠本地的,本地人它賣不上價格,花導致賣的非常便宜。
昆明鬥南花卉交易市場花商李女士:原來我們賣10塊,15,18都有。
記者:現在呢?
昆明鬥南花卉交易市場花商李女士:今天是賣6塊、5塊。
記者:這麼便宜,為什麼啊?
昆明鬥南花卉交易市場花商李女士:因為疫情,花農的花幾個大棚,這個花也開了那個花也開了,他不便宜賣的話,開的太多賣不掉。
自3月2日鬥南花市恢復對手交易以來,交易人數跟往年同期相比大概在80%左右,供貨量達到70%。然而由於供大於求,花價一直低價徘徊。
昆明鬥南花卉市場拍賣中心副總經理張瑞:(玫瑰每支)交易均價可能是1塊左右,往年的話可能這時候交易均價是2塊,差不多現在的價格是往年的一半,供貨量這兩天是60-70萬支這個樣子,往年可能是100萬(每天)左右。物流這塊兒隨著我們省外的這些市場的恢復,基本上也是恢復 70-80%。
鮮花產業遇滯銷花農試水網銷轉型
在雲南鬥南花市,記者看到這兩天鮮花交易無論是價格還是發貨量都有所回暖,但和正常時期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花農們並沒有完全走出困境。記者來到昆明周邊的一些鮮花種植基地,了解花農們的近況。
按照往年,從元旦開始,春節、元宵、情人節再到三八節,基本每隔三、四個星期就迎來一個節日,這個時節是一年中花市行情最好的時候。所以不少花農在年前都加大了鮮花種植。
雲南昆明晉寧區二街鎮朱家營村洋牡丹基地花農施輝巡:去年銀行貸了50萬,全部投入,你看今年這個花,全部廢了,馬上面臨繳地租,今年還要想辦法去銀行貸款來賠貸款,付工人工資,繳地租。
42歲的李林和當地村民們承包了3000畝土地種植玫瑰,疫情來了之後,眼見著花在地裡開過花期沒人來收,以前是盼著花趕緊長,現在是盼著花慢點長。
雲南昆明晉寧區鮮花種植大戶李林:受今年疫情影響,我合作社裡3000畝土地種出的花是1500萬支左右,今年滯留、滯銷的鮮花佔了70%。
村民們正在這近300畝花田中,將即將開敗的洋牡丹從地裡拔出來處理,否則會影響下一花卉的種植計劃。針對目前花農們的處境,雲南省農業農村廳也積極應對,想辦法儘量減少花農損失。
雲南省農業農村廳花卉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 陸繼亮:網絡營銷這一塊兒,已經提到了最最緊要的關頭,很多花農主動開始上網,主動去找網絡平臺,主動推銷一些自己的產品,這個跟原來人家上門收貨、上門拉貨,自己在家裡面種好花,這個是完全很大的一個轉變。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