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十面靈璧圖卷》首次全卷展出 專家學者揭秘背後的藝術密碼

2021-01-15 中國網


吳彬(16-17世紀) 十面靈璧圖卷 手卷 水墨紙本約1610年作

中國網9月29日訊 為深入解讀明末著名畫家吳彬的重要作品《十面靈璧圖卷》及其背後綿延數百年的文化影響,保利藝術博物館於9月26日-27日在北京舉辦「吳彬《十面靈璧圖卷》特展學術研討會」。

明代宮廷畫家吳彬是晚明人物「變形主義畫風」和「復興北宋經典山水畫風」的主要倡導者和領導者之一,享有「畫仙」之譽。《十面靈璧圖卷》是吳彬為「石隱庵居士」米萬鍾所創作的重要作品之一。

研討會上20餘位教授、學者、藝術家、作家及賞石家,圍繞正在保利藝術博物館進行的「巗壑奇姿——吳彬《十面靈璧圖卷》特展」,以「山水與賞石——十世紀以來的中國文人藝術傳統」、「米萬鍾、吳彬、《十面靈璧圖卷》與晚明的藝術及社會」、「奇石與圖寫——《十面靈璧圖卷》與中國賞石鑑藏文化」和「迴響與演變——《十面靈璧圖卷》的經典性和當代性」四個議題,展開為期兩天的討論。以晚明畫石之風興起為線索,探尋數百年前金陵政治文化圈層的交流,梳理賞石文化於當代藝術創作的影響,挖掘中國傳統書畫作品中的當代性,從中汲取古為今用的跨時代意義。

著名藝術家徐累認為,四百多年前的《十面靈璧圖》其實是一件「現代作品」。「《十面靈璧圖》展示了一塊奇石,十面不同角度的一個瞬息之變。」 徐累說,《十面靈璧圖》不是平面推進,它是一個近距離的,像把攝像機,人扛著攝像機進去拍是縱深的,一禎一禎拍,石隨人轉,上下左右前後遊走。它的敘事冊頁有點兒像「三維」視角,是晚明的「立體主義」。

棲雲文化聯合創始人凌彤認為,《十面靈璧圖》不僅是以賞石為主題的繪畫史上的一座奇峰,也不僅因其奇幻的呈現圖景獨樹一幟,而是因其承載起了中國文化內涵中"石以人重"的經典意象,勾連起了晚明文人"事以畫傳"的共同體建構,並最終以一卷畫軸,編織出晚明社會日漸發達的物質文化與精神生活的經緯線。靈石何止十面,惟觀止而神生;此圖背後的草蛇灰線,又何嘗不是一樣地引人入勝?古今在此相遇。

前正面

右正面

左正面

《十面靈璧圖卷》描繪的是米萬鍾所藏罕見奇石,據傳當時他在南京六合得到一件全美靈璧石,靈璧石被成書於南宋紹興三年的中國第一部論石專著《雲林石譜》列為第一,並提出欣賞面數越多的靈璧石越顯珍貴一說,此後又被明萬曆年間編纂的石譜類集大成之作《素園石譜》排在第二卷第一位,被文震亨《長物志》評為奇石之冠。

米萬鍾題詞

米萬鍾將此石視為至寶,延請吳彬為之繪圖。吳彬玩賞月餘,破古今之例,選取十個角度分繪十圖,各圖皆以真實尺寸描繪奇石的不同面,是為《十面靈璧圖卷》。米萬鍾於每圖之前題詞解讀,邀請友人邢侗、黃汝亨題引首,李維楨、董其昌、葉向高、陳繼儒、鄒迪光、張師繹、高出、黃汝亨題跋。此作品以形寫神而至形神兼備,除中國傳統繪畫筆墨外,又參以幾何原理、音律節奏、五行之說,可謂奇作。吳彬靈活運用唐人孫位的畫火技法,這種以火畫石所取得的效果為董其昌所讚嘆「靈光騰越,欲燭鬥間」。

《十面靈璧圖卷》堪稱「千變萬化、精妙絕倫」,擁有諸多顯赫的國外博物館展覽記錄,高達18次的重要出版以及12次古代權威著錄。其繪畫思想和技法後人難以超越,從人文精神涵蓋的隱居、賞石文化的不可複製性,以及卷後題跋者對明代晚期政治生態的勾勒、傳承次序構建的歷史維度等多方面,均令世人矚目。

此次展出的《十面靈璧圖卷》為1989年重新面世以來,多次公開展覽中首次全卷打開,完整呈現繪畫主題及眾多名人題跋,頗為珍貴。展覽共分為三個篇章——「巗壑奇姿」、「五嶽片雲」和「圖寫讚歌」。其中「巗壑奇姿」遴選了包括《十面靈璧圖卷》在內的6件明清文物,共同營造了「石丈齋」環境陳設,更有北京大學圖書館提供的吳彬《勺園祓禊圖》高清複製品;「五嶽片雲」則徵集到海內外多位知名藏家珍藏的30餘件賞石珍品;「圖寫讚歌」更是聯繫到劉丹、郝量、徐累、曾梵志、展望等多位知名當代藝術家以賞石為主題所創作的傑出作品10餘件,通過古今合展向觀眾傳達出一條清晰的中國賞石文化發展脈絡。

相關焦點

  • 明代傑作十面靈璧圖卷亮相 專家學者揭秘背後的藝術密碼
    原標題:明代傑作十面靈璧圖卷亮相 專家學者揭秘背後的藝術密碼     中國網9月29日訊 為深入解讀明末著名畫家吳彬的重要作品《十面靈璧圖卷》及其背後綿延數百年的文化影響,保利藝術博物館於9月26日-27日在北京舉辦「吳彬《十面靈璧圖卷》特展學術研討會」。
  • 明代傑作十面靈璧圖卷亮相 系明代巔峰畫作之一
    明代傑作十面靈璧圖卷亮相 系明代巔峰畫作之一 2020-10-10 11:49:37  來源: 新華網客戶端
  • 明代曠世傑作《十面靈璧圖卷》將亮相保利拍賣十五周年慶典拍賣會
    本次慶典拍賣會涵蓋中國書畫、古代書畫、古董珍玩、現當代藝術、古籍善本、郵品錢幣、珠寶鐘錶、科技古董、名酒茗茶等品類近30個專場,7000餘件文物藝術品。此次拍賣,八大板塊更是精彩紛呈。據介紹,古代書畫部分分為古代書畫日場、古代書畫夜場和十面靈璧專場及古籍文獻專場等,涵蓋拍品數量近千件。
  • 驚世奇畫《十面靈璧圖卷》題跋賞析(高清收藏版)
    編者按10月18日晚,在北京保利拍賣十五周年慶典拍賣會上,明代宮廷畫家吳彬《十面靈璧圖卷》以5.129億元成交,刷新中國古代藝術品拍賣成交世界紀錄,也刷新了中國藝術品單件拍賣成交世界紀錄。吳彬是晚明人物「變形主義畫風」和「復興北宋經典山水畫風」的主要倡導者和領導者之一,《十面靈璧圖卷》描繪的是「石隱庵居士」米萬鍾所藏罕見奇石,分繪十圖,各圖皆以真實尺寸立體描繪奇石的不同面,每幅圖的旁邊,米萬鍾都予以文字說明。
  • 吳彬巔峰之作《十面靈璧圖卷》將亮相保利拍賣十五周年慶典拍賣會
    其中,十面靈璧專場(包括賞石、瓷雜等)40件,備受關注的《十面靈璧圖卷》將在十面靈璧專場中呈現。 吳彬的《十面靈璧圖卷》「千變萬化、精妙絕倫」,擁有諸多顯赫的國外博物館展覽記錄,高達14次的重要出版以及8次古代權威著錄。明代宮廷畫家吳彬是晚明人物「變形主義畫風」和「復興北宋經典山水畫風」的主要倡導者和領導者之一,享有「畫仙」之譽。2009年,保利秋拍吳彬《十八應真圖卷》最終以1.6912億元高價成交,創下當時中國畫拍賣價格新的世界紀錄。
  • [保利十五周年]成交價達5.129億創世神作吳彬《十面靈璧》
    明代晚期,著名書畫家米萬鍾邀請畫家吳彬為他收藏的一塊供石繪製一幅長卷。吳彬以創新的風格從十個不同的角度描繪了這塊供石,米萬鍾為其分別寫了題識,並邀請一眾文人好友撰寫跋文。最終,這幅長卷現稱《十面靈璧圖》,僅畫面的部分就有9米餘長,後接十一段跋文,畫卷總長超過27米。
  • 賣了5億多的《十面靈璧圖卷》,我還是見了真身
    明,吳彬《十面靈璧圖卷》 看過我之前吐槽的人都知道,我專門跑去深圳看巡展,保利拿來的卻是複製品。上博那件是吳湖帆舊藏,其真偽七人鑑定組也有不同意見。如果把能見到的文徵明玉蘭圖都梳理對比,或能得出結論。
  • 【從300個瞬間看2020】藝術市場:高端藏品越來越熱
    3、1.8萬考生完成央美線上「大考」7月,參加中央美術學院2020年本科招生專業複試的1.8萬多名考生,通過線上完成了「造型藝術」「藝術設計」「城市藝術設計」「實驗藝術」「中國畫」「書法學」6個專業的8科專業複試,這也是中央美院本科專業招生考試歷史上首次實行大規模的在線考試。
  • 「從300個瞬間看2020」藝術市場:高端藏品越來越熱
    3、1.8萬考生完成央美線上「大考」7月,參加中央美術學院2020年本科招生專業複試的1.8萬多名考生,通過線上完成了「造型藝術」「藝術設計」「城市藝術設計」「實驗藝術」「中國畫」「書法學」6個專業的8科專業複試,這也是中央美院本科專業招生考試歷史上首次實行大規模的在線考試。
  • 「最貴中國古代藝術品」背後,賞石風尚如何跨越千年
    以5.129億元「天價」刷新中國古代藝術品拍賣紀錄的明代畫家吳彬名作《十面靈璧圖卷》,正在火熱「出圈」。 《十面靈璧圖卷》局部 長達27米的《十面靈璧圖卷》,竟然只繪一石,以及一眾愛石之人觀石之思悟,彼時賞石風氣之盛溢出畫面
  • 武職選簿資料整理新成果 ——《明代衛所選簿校注》(雲南卷、貴州卷)出版
    國內學界最早利用選簿檔案進行研究的學者是張鴻翔先生,自20世紀30年代起先後發表了《明外族賜姓考》《明外族賜姓續考》和《明代各民族人士入仕中原考》等,即是以武職選簿和明代實錄為主要研究資料的相關成果。其後有如梁志勝、徐恭生、於志嘉等多位學者,以及日本學者牧野巽、美國學者Wade F. Wilkison等,也都從不同角度以武職選簿史料為基礎展開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 保利十五周年拍賣會十面靈璧山居專場成交價過百萬賞石一覽
    《匯石融通》您關注的是最受歡迎的賞石公眾平臺高端觀賞石 | 交易 | 金融 | 展覽 | 鑑賞 | 中國石譜雲北京保利十五周年慶典拍沸騰之夜「十面靈璧山居」是美國極為重要的私人收藏之一,上世紀90年代起,十面靈璧山居主人專攻東方藝術,醉心收藏中國御窯瓷器、古代書畫、古典家具,其收藏主要從世界頂級古董商之手購藏
  • 內含27條簡訊:5億元的《十面靈璧》、首個混合現實作品上拍...
    ​上周,除了《十面靈璧圖卷》以5.129億砸出的激動人心,還有收藏家劉益謙給兄弟葉茂中的信感人至深。回想上周所經歷的心情起伏,與沉寂的上半年不無關係。趕上各大拍賣行紛紛進入周年慶的「大日子」,卻遭遇了2020年的停滯期,憋到下半年的「大招」自然極受關注。
  • 明代紙經、清代龍藏木經板 雲居寺修復文物首次展出
    今天上午,經修復後「重獲新生」的9卷明代紙經和10塊清代龍藏木經板在雲居寺珍貴文物修復成果展上首次亮相,這也是雲居寺首次向社會大眾展示文物修復階段性成果。在一件明代紙經前,不少觀眾駐足觀賞。「因為年代久遠又幾經輾轉,經面上出現了水漬、發黃,經過滅菌殺蟲、經文色牢度測試、汙漬清除、配紙、染色、修補經頁等10餘道修復程序後,經面又恢復乾淨,上面的人物造型也變得更加清晰。」展覽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道。
  • 翻譯專家揭秘:《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英文版翻譯背後的故事
    翻譯專家揭秘:《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英文版翻譯背後的故事三年後問世的第二卷英文版,有哪些新亮點?從籌備到面世,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今天,記者專門採訪了負責此次英文版書稿翻譯的幾位專家,聽他們講述背後的故事。
  • 日本學者板倉聖哲談李公麟《五馬圖卷》真跡現身始末
    作為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的專家,城野先生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文物攝影專家,還曾受邀對臺北故宮的懷素《自敘帖》等名跡進行過高精細數碼攝影和光學檢測)等都是他拍的,效果都很好。板倉聖哲:學者中川忠順先生應該是第一個在中國看到《五馬圖卷》的日本人,1921年在北京。當時陳寶琛時常借出宮中書畫藏品供遊客觀賞,記錄顯示《五馬圖卷》亦為曾被借閱的作品之一,中川忠順很可能就是在陳寶琛的宅邸見到了這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