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隋永剛,胡曉鈺 網編:盧揚 2020-12-18
編者按:30個垂直產業,各自用「10件大事」講述自己的故事,凝練成300個跌宕起伏的瞬間,記錄新舊產業的變革與資本市場的選擇,記錄行業的悲喜交集、絕地逢生、柳暗花明。這是中國產業生命力的真實寫照,見證了中國經濟在大考之下,每一次細微的驚人一躍。
1、藝術園區、街區復工復產
3月,在疫情防控不斷好轉的背景下,以798、琉璃廠為代表的園區、街區紛紛復工復產。為了幫園區中的中小微及個體工商戶紓困,798藝術區方面根據政府相關政策要求推出了疫情期間房屋租金減免措施。798藝術區創始人王彥伶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介紹:「作為園區管理方,企業復工率達到了80%以上。但目前園區內的機構開工的還只有10%左右。」
5月,琉璃廠東街開始營業的店面約有30餘家,琉璃廠西街情況類似,70餘家門店開業近40家。在榮寶齋大廈前值守的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榮寶齋在西街的拍賣公司、典當行、美術館、禮品店等多家門店在「五一」假期歇業,6號恢復營業。「五一」假期,中國書店、一得閣、戴月軒等老字號機構成為最早一批覆工的店面。
2、文博頻上高考題熱搜
7月,延期一個月的全國高考如期舉辦,本屆共有1071萬高考生。和文博相關的高考題不斷掛上熱搜榜單。北京天壇、殷墟甲骨文、敦煌莫高窟、埃及金字塔、巴黎聖母院,甚至名畫《步輦圖》紛紛出現在全國考試試題中。
早在2007年高考季,長沙市的中考題歷史試卷中就出現了文物:四羊方尊,這是有媒體報導和業內知曉博物館文物進入大考最早的一例。近幾年,文物、文化遺產不斷走進考試題目,文博相關試題分值也不斷的加大,文博類相關內容正逐漸被重視,無形中提高了人們對文物的關注。
3、1.8萬考生完成央美線上「大考」
7月,參加中央美術學院2020年本科招生專業複試的1.8萬多名考生,通過線上完成了「造型藝術」「藝術設計」「城市藝術設計」「實驗藝術」「中國畫」「書法學」6個專業的8科專業複試,這也是中央美院本科專業招生考試歷史上首次實行大規模的在線考試。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表示,「藝術要創新,藝術人才的選拔與教育也在創新。從網絡教學到線上畢業季,再到這次在線專業複試……數字資訊時代,中央美術學院還應當做更多探索,讓線上線下可以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教育合力」。
4、浙江企業家拍下世上最大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7月,兩冊永樂大典在巴黎德魯奧拍賣公司二號拍賣廳舉拍,經過11分鐘的激烈競拍,最終以640萬歐元落槌。買下這兩冊《永樂大典》的是浙江企業家、收藏家金亮。他曾多次向國家公藏單位捐獻珍貴古籍。
《永樂大典》歷時六年編修完成,這部曠世大典共有22877卷,目錄與凡例60卷,分裝11095冊。據最新統計,海內外已知存世的《永樂大典》總計418冊、800餘卷及部分零頁,分散於世界8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公私藏家手中。中國國家圖書館先後入藏《永樂大典》224冊。目前歐洲共收藏59冊《永樂大典》,其中英國51冊、德國5冊、愛爾蘭3冊。
5、北京地區春拍首次8月舉槌
今年8月,中國嘉德、北京榮寶、北京永樂等北京地區公司先後宣布推出本季大拍,受疫情影響沉寂了大半年的藝術市場,開始慢慢復甦。
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的成績單歷時5天,總成交額達15.89億元。其中有19件成交價過千萬的作品。北京榮寶的煙臺異地春拍也有不俗表現,本季共有600餘件拍品上拍,最終取得總成交額7.54億元。這是北京榮寶春拍近五年來以最少拍品取得的最好成績。隨後,北京保利十五周年大拍表現不俗,總成交已超41億元,共誕生3件過億拍品。
6、蘇東坡「千古風流人物」特展亮相故宮
9月1日,「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開展,這是故宮歷史上首次舉辦的蘇軾書畫特展。此次展覽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以故宮博物院藏品為主,同時得到了天津博物館的支持,藏品的時代跨度從北宋至近現代,類別涵蓋書畫、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
展廳除展出蘇軾真跡《歸院帖》《春中帖》等外,與蘇軾齊名的黃庭堅、米芾、蔡襄真跡、宋元明清與蘇軾相關的書畫也同時進行呈現。展覽現場還投映了蘇軾諸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輔以《赤壁圖》等故宮院藏宋畫,以讓觀眾立體地走近這位平常而偉大的東坡先生。
7、全球博物館珍藏雲端接力展示
9月6日晚,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發起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啟動。來自五大洲16個國家級博物館的館長在線介紹本館館藏特色和館藏珍品,以接力的方式帶領中外公眾「走進」文化寶庫,在雲端共享人類文明精髓。
這次中國國家博物館倡議發起的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不但是博物館界心連心聯合抗疫的有益嘗試,也是希望通過網絡平臺,向世界展示博物館的文化魅力,共同擴大全球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讓全球觀眾能夠足不出戶在線上感受文化賦予的力量,獲得前行的動力,對美好未來充滿信心。此次活動為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博物館長久合作共贏提供新的思路和啟發,推動博物館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8、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開啟
9月10,「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展出。展覽展出諸多精品文物,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西雁翅樓、午門正樓、東雁翅樓三個展廳,講述了紫禁城從營建到明清兩代建築格局與風格的變化,再到對外開放的600年曆程。其中,既有明代宮城的琉璃構件,也有反映紫禁城部分宮殿格局的古畫;既有紫禁城開放後的老照片,也有可以掃描二維碼打卡的紫禁城宮殿建築全景模型……開展以來,「爆滿」就成了常態。統計顯示,僅10月10、11兩日遊客就達5萬餘人次。
9、5.129億!吳彬畫作刷新中國古代藝術品拍賣成交紀錄
10月18日晚,在北京保利拍賣十五周年慶典拍賣會現場,吳彬名作《十面靈璧圖卷》最終以4.46億元落槌於電話委託買家,加佣金共計5.129億元拍賣成交,刷新中國古代藝術品拍賣成交世界紀錄。
吳彬的《十面靈璧圖卷》「千變萬化、精妙絕倫」,擁有諸多顯赫的國外博物館展覽記錄,高達14次的重要出版以及8次古代權威著錄。明代宮廷畫家吳彬是晚明人物「變形主義畫風」和「復興北宋經典山水畫風」的主要倡導者和領導者之一,享有「畫仙」之譽。
10、馬首回家
12月1日,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 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在國家文物局和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經有包括牛首、猴首、虎首、豬首、鼠首、兔首在內的六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的方式回歸祖國,其中豬首銅像由何鴻燊先生於2003年出資購買後送歸國家。目前,十二獸首銅像中已有七尊回歸中國,另五尊仍下落不明。北京商報記者 隋永剛 胡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