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強勢語言影響下遼寧蒙古族語言的現狀與發展

2021-02-25 布裡亞特

引言

在日益頻繁的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中,英語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英語已經成為了當今世界當之無愧的通用語言。在中國也成為了最受重視的語言,各級教育系統將其列為必考科目,招聘單位也將英語熟練程度納入招聘人員的標準之一。與此相反,世界各地的民族語言正面臨著消失的風險,這些都是活化石,是各民族人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所創造和持有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語言不僅僅只是一種工具,它同時還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產物,有著豐厚的文化價值。任何一種語言的消失,可能帶走的是千百年留存下來的文學、哲學、民間智慧,一個民族的記憶也會就此消逝。因此,在當今「弱肉強食」的年代,保持語言文化的多樣性,維護弱勢語言的生存,是全球範圍內的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一、世界瀕危語言問題

語言瀕危是一種全球化現象。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發布的《瀕危語言圖譜》,全世界共有7000多種語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語言將在本世紀消亡,80~90種則在未來的200年內滅絕。而現在全世界有96種語言只有不到百分之四十五的人使用,可見,「平均每兩周消失一種語言」的說法並不是聳人聽聞。根據美國語言學家Harison的統計,有6000多種語言,絕大多數從未有過文字記載,沒有辭書,沒有任何館藏的保存資料。一切信息只儲存在人類脆弱的記憶裡,口口相傳。而英語的全球化通用現象卻像一把雙刃劍,在幫助世界各國各族人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同時,也對其他弱勢語言的存在製造了嚴重的威脅,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的民族身份構成了挑戰。目前,我國大約有130種語言,近一半處於衰退狀態,有20多種語言面臨「瀕危狀態」,急需採取保護和搶救措施。

蒙古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比較多的民族之一。其中除一部分聚集在內蒙古自治區外,其它人口散雜居在我國的多個地方。蒙古語屬於比較先進複雜的語言,有其完整的書面語和口語系統,大部分蒙古族人仍然使用著自己的語言。蒙古語目前雖然還沒有被列入瀕危語言,但是在城鎮和多民族散雜居區已有不少年輕人不會講蒙古語,存在著嚴重的衰退現象。

二、阜蒙縣蒙古族學齡前兒童母語的使用情況調查

(一)蒙古語言背景及調查對象和方法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文中簡稱阜蒙縣,亦稱蒙古貞)是蒙古族聚居的縣份,蒙古族人口將近十五萬,約佔全縣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新中國成立後於1958年成立了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幾十年來,黨和國家以及各級政府十分重視和關心阜蒙縣建設與發展,給予了極大的扶持、諸多的優惠政策。根據我國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語言、語文政策,已經構建了一套成熟的蒙古族教育教學體系。在授課方式上,對於母語基礎較好的學生開設蒙語授課並同時學習中文、英語的蒙古族完全學校;針對母語基礎差的學生,實行了中文授課並同時學習蒙古語和外語的學校。這兩種授課方式所培養的目標都是培養「三語」兼通的學生。蒙古族學生不論小學、初中、高中均將蒙古語文學習成績納入重點考試和考核的內容,對於學生學習掌握蒙古語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然而近年來,由於世界經濟一體化,信息高科技傳媒工具在廣闊領域中的應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在日趨激烈的語言競爭中出現了斷代現象。蒙古族學生,尤其是學齡前兒童蒙古語丟失情況在農村相當普遍,城鎮尤為突出。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3年度發布的瀕危語言紅皮書中所示,瀕危語言是指那些在某種範圍內仍有兒童使用但是數量呈下降趨勢的語言。換言之,一種語言無論目前其使用人口多少,只要在兒童傳承方面出現下降趨勢,就可以稱為瀕危語言。因此,本次調查將蒙古族學齡前兒童作為調查對象。共有5個鄉鎮中的5個村(或稱屯)及縣城的一個社區140名1-6周歲的兒童接受了本次調查,其中3-6周歲兒童92名。因為調查對象的特殊性和分散性,採取了逐一訪談的方式,包括直接訪談或對其父母、鄰居間接訪談。根據蒙古語會話情況,將其分為好、一般、差三個等級,即蒙古語表達流利的為好,一般聽的懂而不能主動流利表達的為一般,既聽不懂又不會表達的為差。

(二)調查結果

在接受調查的140名蒙古族學齡前兒童中,語言會話程度好的有15名,佔總數的16.3;蒙古語言會話程度一般的有10名,佔總數的10.9;而蒙古語言會話程度差的竟有67名之多,高達72.8。

在地域分布上,除佛寺鎮水泉村蒙古語使用狀況良好外,其他受訪的鄉鎮村屯語言環境都很差。阜新鎮東關村蒙古大院和民富社區的兒童蒙古語會話程度極差,這兩個蒙古族聚居地在縣城,是蒙漢雜居情況比較嚴重的地區。此外,在調查中還發現:

1.大多數兒童不能用蒙古語對話和交流。大部分蒙古族學生不願使用或不會用母語交流。他們不論在家、學校及社會各種場合都失掉了學習和使用蒙古貞母語的習慣。

2.學生在學校學習蒙古語文課,由於不會說蒙古貞母語,所以只能拼讀文字,而不能口語化朗讀課文。學習蒙古語如同學習外語一樣困難。甚至有些學生能拼讀課文,卻不知其內容。

3.學生蒙語文考試卷面分數很高,實際會話程度很差。

三、蒙古族語言文字走向弱勢甚至消亡的原因

阜蒙縣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縣。民族教育在保護本地區語言、遏制語言走向消亡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局、蒙語委、民族宗教局通力協作,整合力量,做出了很多貢獻。然而,從調查中所發現的蒙古貞母語丟失現象普遍,在學齡前兒童中表現尤為突出。究其原因有嚴酷的社會原因,也有其自身因素。

(一)蒙古語語言社會功用的衰退

在過去封閉的社會大環境中,信息的傳播範圍較小,流動量少,更新速度比較緩慢,語言使用者會主動使用和維護自己的語言,民族傳統文化也可代代相傳。但是隨著不斷加深的現代社會開放程度,日益更新的信息傳播,要求語言使用者對於社會強勢語言具有相當的適應能力和接受消化能力。在國內,漢語言的使用是最主要的通用工具和方式,這是包括蒙古語言在內的其它民族語言、文字都無法替代的。蒙古貞人為了生計就必須參加到以漢語言、文字為主導的社會洪流中。不掌握漢語在社會中無法交流,難以生存。在國際交流中,英語成為名符其實的霸權語言,可以說掌握英語,走遍天下都不怕。而蒙古語語言、文字的應用極為有限,在如今全球化的社會中幾乎無處可用,社會功用不斷弱化。

(二)蒙古貞人內部認同感的缺失

所謂認同感,是指同一語言的使用者相互承認對方是自己群體的一部分或肯定自己與對方同屬於一個群體。人無論怎樣都需要被肯定,如果個體長期處於得不到承認的境地,體驗到的更多的是疏離感,就會出現認同感缺失。兒童對這種認同感的依賴是與生俱來的,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語言選擇和使用。

蒙古語作為一種人口覆蓋面小、語言使用者居住比較分散的弱勢語言,使用者群體內部成員間的相互認同是及其重要的,它直接關係到蒙古語的生存和發展。雖然作為一個蒙古族自治縣,但是蒙古族人口僅佔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二十。無論在學校、黨政機關、媒體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漢語言屬於絕對的強勢語言,是各民族交流的族際語。因此,很多蒙古族民眾認為「蒙古語沒啥用」,學與不學,會與不會都無關緊要。甚至有很多家長認為,學習蒙古語就如同學習一門外語,既費時費力,又沒有什麼過多的用處,乾脆就不要學了。

(三)英語對蒙古語的取代和吞噬

一種語言的興旺繁盛總是建立在另一種甚至很多種語言的衰退消亡的基礎上的。英語從5世紀中葉,三個日耳曼部落的語言經歷了幾個世紀漫長的發展,取代了無數種語言才有了今時國際共同語的地位。英語成為國際通用語,有以下5個有利條件:人口眾多、流通廣、文化高、出版多、使用方便。當今社會中,教授非母語人士英語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性的一大產業。學英語儼然是一種時尚,一種就學、找工作的必需途徑。在阜蒙縣,一個常住人口只有10萬的小縣城,就有各種類型的英語補習班達50多處。英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著、「毀滅」著蒙古語。而且,其吞噬和取代蒙古語的趨勢日益加深,已經對蒙古語的維持和傳播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學生家長寧可讓學生去上英語補習班,也不要孩子在學習母語上多浪費時間。

四、保護與挽救蒙古語的措施

正如德國語言學家Humboldt所說「人們在語言中可以更加明確、更加生動地感覺和猜測到遙遠的過去仍與現在的感情相維繫,因語言已深深地凝聚著歷代人的經驗感受,保留著先人的氣息」。因此,如何遏制和挽救阜蒙縣蒙古族兒童語言丟失,是當前民族工作的一項根本任務,必須引起相關部門及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急需採取強有力的、切實可行的辦法與措施予以解決。

(一)經濟發展是王道,經濟的蓬勃發展為蒙語的發展和傳承提供堅實的基礎

經濟是決定上層建築的基礎,同樣它也在一種語言文字的發展和傳承中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因此,蒙古貞也需要發揮自己的優勢項目(如資源優勢和宗教旅遊等),充分發揮民族優勢和民族特色,大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這樣,蒙古語也會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展。

(二)民族意識亟待強化,民族認同感是語言傳承的基本要素

蒙古族語言文字在蒙古貞地區已使用千百年,它應該是本地區人民的首選用語。因此,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民族意識,齊抓共管,使蒙古語的保護成為全民族、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與義務,繼承和發揚是全民共同的責任。因此,在漢語和英語作為強勢語言的現代社會,家長要以家庭為最小單位,幫助孩子傳承蒙古族語言和文化。

(三)加強以蒙古語為載體的媒體宣傳和出版物發行

一種語言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據調查,蒙古貞兒童每天看電視或上網的時間至少在2小時左右,還有1小時左右的讀書時間。因此,需要逐步改變與漢語言和英語媒體和出版物相比處於弱勢的局面,使孩子能時刻有機會接觸到自己的母語,能在各種媒體中以多種形式使用自己的母語。

語言既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又是人類文化知識的載體。每一個民族語言都包涵著本民族的獨特文化和光輝歷史,只有通過本民族語言才能培養正確的民族心理情感,展示民族心智特點。任何一種語言的弱化消失都意味著該民族長期積累的文化的喪失。保護一種語言不僅能維護語言文化的多樣性,而且能夠保護民族特徵,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與平等相處。因此,我們應該喚起全社會的關注,及時遏制蒙古語的衰退趨勢,不要等到它真的消失了才來挽救。

相關焦點

  • 以人為本的社會語言學:蒙古族語言生活調查研究
    在以索緒爾為代表的結構主義語言學理論的影響下,傳統的語言研究專注於「語音」「語法」「詞彙」等「語言結構系統」的研究,基本上是屬於「只見語言不見人
  • 網絡用語對蒙古族學生學習漢語詞彙的影響
    隨著它的飛速發展,蒙古族學生在學習漢語詞彙時會受到極大影響。網絡用語的產生,一方面為蒙古族學生學習漢語詞彙帶來積極影響,另一方面也會產生消極影響。因此,我們要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用語對於蒙古族學生學習漢語詞彙有利的一面。
  • 學好通用語言有利於未來更好發展——訪烏海市蒙古族學校校長李亮梅
    9月10日,就烏海市蒙古族學校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工作,記者採訪了烏海市蒙古族學校校長李亮梅李亮梅說,自治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作為烏海市唯一一所蒙古語授課的學校,該校在接到實施方案後,校領導班子第一時間開會研究,統一思想認識,從做好「兩個維護」的高度,堅決嚴格貫徹落實。李亮梅認為,語言相通是人與人相通的重要環節,語言不通就難以溝通,不溝通就難以達成理解,難以形成認同。
  • 高麗君:受益於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蒙古族大學語文教師
    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於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進步。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每一位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學習、掌握、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愛國愛黨的具體表現。
  • 從兒童語言發展特點談兒童口語交際現狀
    先天決定理論比較有 影響 的有兩種:以喬姆斯基(N.Chomsky)為代表的「LAD理論」和以倫內伯格(E.H.Lenneberg)為代表的「關鍵期理論」。喬姆斯基認為,兒童頭腦中存在著一個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先天的「語言獲得機制」,所以當兒童一生下來,聽到各種各樣的話語,就觸動語言獲得機制開始工作。
  • 內蒙古師大附中:讓更多蒙古族孩子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新學期,學校紮實推進國家統編教材使用工作, 讓更多蒙古族孩子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在內蒙古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科創教育中心,初一二班正在生態科學探索館上生物課。探索館分為無土栽培區、學生試驗田、熱帶植物花卉區等五個區域。老師帶領同學們,在滿眼的綠色中,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探索智慧農業的奧秘。
  • 2020Java程式語言發展現狀報告
    Java程式語言已經歷經25年的發展,為何始終都是企業優選的程式語言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2020年Java程式語言的發展現狀報告。深入了解一下Java程式語言的分布、從業者數量、軟體等等各方面的內容。市場研究和分析團隊根據開發人員估算模型得出的最佳估計顯示,當今世界上有大約 520 萬專業 Java 開發人員,他們將 Java 作為主要語言。
  • 大學生語言現象的現狀與不足
    大學生語言形象的現狀形象是社會活動主體作用於人們感官並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關於該認識對象的總體評價和印象,是一切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本質特徵。形象塑造是作為社會存在的個人或組織按照自我發展目標所進行的對自身的一種改造活動,是人類有意識的、自覺的實踐行為和與生俱來的秉性。當人類社會步入現代文明階段,形象塑造已成為維繫個體、組織生存發展的一種基本手段,形象的觸角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類社會已進入一個形象制勝的時代。
  • 英語語言理據研究現狀分析
    「理據說」與王艾錄、司富珍的「動因論」不謀而合,並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肯定。徐盛桓(2008)認為,語言在其出現和變化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現象總體來說是有理據的,雖然不一定能預測,但是有可能通過反溯作出解釋。綜上,筆者認為,英語語言理據是以英語為母語的地域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的長期關系所形成的人類知識對語言形式及其意義的影響過程及其解釋。英語語言理據研究與語言認知活動密切相關。
  • 影響寶寶語言發展的內外在因素
    視覺問題會直接影響孩子看到的對象影像 圖片和文本,繼而影響事物認知和語言理解;對於一些孩子,視覺障礙會影響其對空間的認知和周圍環境的距離感·繼而影響其身體活動如走路和上落樓梯等。假使你懷疑孩子的視力有問題 應該立刻帶他到專業的眼科醫生和視光師作出眼睛結構及視力的檢查,並接受適當的治療或佩戴眼鏡等,以幫助孩子接收最佳的視覺影像。
  • 科爾沁蒙古族中學: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讓孩子擁有更廣闊的未來
    科爾沁蒙古族中學本著「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對民族負責」的原則,認真推進民族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提升民族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科爾沁蒙古族中學是一所集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現有教職工188人、學生1263名,教學班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好通用語言有利於未來更好發展——訪烏海市蒙古族學校校長李亮梅
    9月10日,就烏海市蒙古族學校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工作,記者採訪了烏海市蒙古族學校校長李亮梅。李亮梅說,自治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作為烏海市唯一一所蒙古語授課的學校,該校在接到實施方案後,校領導班子第一時間開會研究,統一思想認識,從做好「兩個維護」的高度,堅決嚴格貫徹落實。
  • 2020年中國語言服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2020年中國語言服務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語言服務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語言服務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語言服務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民族語言授課學校推行國家統編教材,看蒙古族老教授怎麼說
    今年秋季學期起,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開始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並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民族語言授課中小學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是黨中央作出的關於加強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重大決策部署。
  • 豐富語言教學基礎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烏蘭浩特蒙古族小學以語言教學為基礎豐富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孩子的未來有更多的選擇。  從開學至今,五年四班的包佳敏總會和愛好演講口才的小夥伴,利用課間操時間一起練習校史館的講解。
  •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和信息處理現狀
    >16%,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民族自治區。  (1)蒙古語言文字的歷史和現狀   蒙古語言文字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日偽統治時期,受日本帝國主義奴化教育的影響,延邊朝鮮族曾一度失去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不能公開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但半公開或私下的本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卻一直未中斷過。1945年解放和1948年朝鮮族的少數民族地位的確立,為延邊朝鮮族語言文字的普及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國語言康復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語言病理學專業起步比較晚,直到上二十世紀70年代,語言病理學才做作為一個專業正式確立。但真正的發展,始於上世紀80年代。唇顎裂修復是我們語言康復各個項目中開展最早的一個專業。上世紀70年代,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宋儒耀醫生,在我國最早提倡開展唇顎裂術後語言治療。隨後,華西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山東醫科大學口腔系、上海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和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唇顎裂治療中心等相繼開展了唇顎裂術後語言康復訓練。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書寫新時代...
    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力量。烏小茜,這位來自東北遼寧的蒙古族姑娘,是內蒙古電力科學研究院繼電保護及綜自研究所一名工作人員。 她精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蒙古語和英語,這讓她無論在學習和工作中都遊刃有餘。
  • 包頭市青山區:烏仁奇其格 通曉兩種語言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10月16日,走進包頭市藝苑教育中心,烏仁奇其格用蒙漢兩種語言向記者親切地打招呼,讓人感受到蒙古族人特有的熱情和豪爽。烏仁奇其格頭銜很多,國家一級演員、舞蹈高級教授、包頭市女藝術家協會會長,包頭市政協文學藝術院副秘書長和青山區政協委員。出生在包頭市青山區的烏仁奇其格還有一個漢文名字叫王穎,熟悉她的朋友喜歡稱她為「格格」。
  • 蒙古族
    《甘珠爾經》是蒙﹑藏﹑漢族學者共同合作翻譯的,通過《甘珠爾經》的翻譯,使蒙古語言的規範化和詞彙的豐富性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蒙﹑漢﹑藏等族的文化交流和共同發展。這時蒙古族的文化對滿族文化也發生了影響。老滿文就是用蒙古文字母創製的,後來在字頭上加以圈點就是新滿文。在詞彙和語法方面蒙古語對滿語的影響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