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8 11:04| 來源:吉林市人民政府
字號:
中 大 中 小 v|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吉林市「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
李建平吉林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2011年,開局之年。
從現在起到2015年,吉林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航船,駛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第十二個五年。
五度春秋將印證著多少求索之路,承載著多少歷史重任,勾勒著多少宏偉藍圖,江城430萬父老鄉親寄予著殷切期望。
討論,謀劃;再討論,再謀劃……參加吉林市兩會的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們獻計獻策,熱議「十二五」。漸漸地,一幅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推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十二五」規劃圖,清晰起來,鮮活開來……
展「卷」細覽,一項項戰略謀劃、一件件務實之舉,關係著江城的未來,更關乎著江城人的明天。
從1月13日起,江城晚報推出解讀吉林市「十二五」規劃的專題報導,請您一起品讀,一道展望。
未來5年江城將要大變樣
「又一個5年,咱家鄉要大變樣。」
這是參加吉林市兩會的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們的共同願景與心聲。
來自吉林市「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的表述——「吉林市要按照建設綜合性特大城市的定位,堅持『北拓、南優、東控、西調』的方針,合理引導城市重心向北部、西部、西南部拓展,加快形成『北工、中商、南居』的空間結構形態。」
在此發展框架上拓展開去,預計到2015年,城市建成區面積將擴大到200平方公裡以上,基本能夠承載250萬人口。
用許多代表、委員的話說,江城的廣度與厚度,將又一次實現質的飛躍。
城區篇向北建工業新區南下拓南部新城
從空中俯瞰,吉林市在松花江的牽引開合下,呈S狀向南北延伸。掠過中心腹地,可開掘的「一南一北」熠熠閃光——
向北看,依偎松花江下遊兩岸的成片區域,輻射涵蓋著經開東區和西區、金珠新區以及棋碟片區。這一帶依託老工業基地——龍潭區,地域開闊且交通便利。我市許多有識之士紛紛提出,此地與「北工」戰略契合。
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產業聚集功能亟待提升的實際,重新整合工業要素、合理布局專業功能園區的呼聲越來越高。於是,將相對分散的化工、冶金、碳纖維以及裝備製造等產業「北上」集聚,合力託舉出北部工業新區。
與之毗鄰的哈達灣區域將承載全新的歷史使命——整體改造升級,將原有的一批高汙染企業「挪窩」,其主力遷入北部工業新區,騰空區域納入城市核心區。
屆時,通過高標準的重新規劃與建設,一個散發著商貿、物流、居住、休閒氣息的嶄新哈達灣,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由此,梳理得當的「北工」格局定型了。
接下來,腳步朝南,沿著松花江一路回溯,在溫德河——小白山——藍旗區域,你可以體會到這裡是一塊頗具升值潛力的熱土。
這就是孕育中的南部新城。
她隔岸與宜居福地——江南遙相呼應,背靠業態齊全的船營腹地,只要添加配置上各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賦予其居住、休閒、辦公、教育的城市化功能,勢必會長大成人,出落成又一個「美江南」。
正如規劃指出:到2015年,這塊沃土的總體框架將打造完成,其承載的人口會越來越密集。
外縣(市)篇合理適度擴張明確各自定位
透過規劃,走出城區,跨入外五縣(市),一幅進取「十二五」、添彩「十二五」的圖景彰顯著——
長久以來,5個縣(市)猶如顆顆珍珠依偎在吉林市身畔,按照各自的定位,發出獨具特色的光芒。時光進入「十二五」,它們重新審視自己,蓄勢待發,時刻準備著釋放著發展提升次級中心城市的能量。
走,我們一起瞧瞧。
目光南移,緊鄰江城市區的永吉縣將以災後重建為契機,加快實施「縣城東擴」戰略,逐步推進與吉林市區的融合發展,全力打造長吉都市區的「後花園」。
循步北上,進入舒蘭市,那裡將把「南展東擴」戰略進一步鋪開,全面整合吉舒老城區,突出發展農產品加工、礦產資源開發等產業,打造全省重要的農副產品加工基地。
一路南下,實力不凡的磐石市將加快城區向西部、北部拓展,進一步完善商貿、物流功能,建設我省中南部區域中心城市、新型工業化示範城市。
東進山區,林木繁茂的蛟河市將全面加強舊城改造和蛟河新區建設,完善紅葉谷等觀光旅遊帶,使之成為國內知名的森林生態旅遊城市。
探訪東南,金城樺甸按照東部循環經濟區、西部新興產業區、北部農特區的總體布局,加快建設全省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長白山特產集散地和「關東金城」。
鄉鎮篇 依託長吉一體化構築「一環三帶八大組團」
長吉一體化的動車已經駛來,江城百姓樂享高鐵時代的便捷、舒適。在這「半小時經濟圈」中,不僅僅是順暢交通,更重要的內容是:我市周邊區域融入其中,背負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全力提速,駛上快車道。
代表、委員在討論這段規劃時,紛紛對「半小時經濟圈」中的「一環、三帶、八大組團」產生興趣。
「一環」這樣構築——在現有吉林市繞城公路外圍規劃新建一條一級公路,沿線連接慶嶺、天崗、天北、大口欽、烏拉街、樺皮廠、搜登站、口前、北大湖、旺起等10餘個鄉鎮,加快打造「半小時經濟圈」,與長春都市經濟圈全面對接。
「三帶」如此打造——依託長吉兩市之間交通走廊,按照北、中、南3條軸帶布局城鎮建設。北線以九站為起點,沿長吉北線公路向西連接4鎮,重點發展特產業和現代製造業。中線以越北鎮為起點,沿長吉南線公路向西連接6個城鎮,重點發展現代農業和城郊農業。南線以小白山鄉為起點,向西、向南連接6個城鎮,重點發展觀光、休閒旅遊業。
八大城鎮組團按照既定線路——以重要城鎮為核心,通過統籌規劃,整合帶動周邊鄉鎮一體發展,重點打造岔路河-萬昌、口前-西陽、北大湖、搜登站-大綏河、樺皮廠-左家、孤店子-東福、烏拉街-大口欽、江密峰-天崗等城鎮組團。
進入「半小時經濟圈」,自身還需硬起來。代表、委員根據規劃,熱議小城鎮發展。其實,隨著農村城鎮化腳步的加快,一些資源稟賦充足、區位條件明顯有利的城鎮日漸「強勢」起來,「可以說,積極推進建設一批小城市的時機日漸成熟」。認同的聲音越來越多。
目光鎖定它們——岔路河鎮,以中新食品區建設為契機,全力打造中等生態新城。樺皮廠鎮,以承接長吉兩市產業轉移為重點,加快建設工業重鎮。煙筒山鎮,以商貿、旅遊為主導,建設長吉南部的重要節點和交通樞紐。天崗鎮,依託資源優勢,打造東北最大的石材產業基地。
屆時,一幅新農村的畫卷將在浸透著發展汗水與彰顯勃勃生機的迷人魅力中,越鋪越大,越建越美。
八大民生事事事惠民生
「未來5年,人民的生活將更加殷實,預計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4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1萬元……」
這是吉林市「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對未來民眾生活的一個側面進行的預期性量化表述。
改革為了人民,發展更要惠及人民,這是貫穿規劃始終的一條主線——代表、委員熱議規劃時,將視角對準民生,聚焦著民眾關注的幸福指數。
隨著收入增加,經濟專家通常認為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成正比增加,與之對接的傳統民生需求——醫教住行等的滿意度自然攀升,傳遞著樂享發展成果的歡悅聲。
和著旋律,翻開規劃,讓我們品讀。
醫療城鄉醫療 能力更強 覆蓋更廣
未來5年,江城將打造區域性醫療中心,促進專科醫院發展,其展開面分兩個層次——城區裡,組建人民醫院、婦嬰醫院,改擴建中心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精神病醫院,新建市衛生學校;鄉村裡,推動每個縣(市)建成一所二級甲等標準以上醫院,確保農村「鄉鄉有醫院,村村有診所」,實現「大病不出縣,常見病不出鄉,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未來5年,江城將打造區域性醫療中心,促進專科醫院發展,其展開面分兩個層次——城區裡,組建人民醫院、婦嬰醫院,改擴建中心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精神病醫院,新建市衛生學校;鄉村裡,推動每個縣(市)建成一所二級甲等標準以上醫院,確保農村「鄉鄉有醫院,村村有診所」,實現「大病不出縣,常見病不出鄉,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縮小城鄉差距
面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實際,須向農村添加「保障機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困難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確保農民工子女在公辦全日制學校免費接受義務教育。
面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實際,須向農村添加「保障機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困難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確保農民工子女在公辦全日制學校免費接受義務教育。
其實教育公平的另一體現形式是,給力義務教育,必須從小嚴抓。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規劃對此予以重視:「不僅僅是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水平,還要延伸至發展學前教育,在城市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在農村普及一年教育。」
安居「六路安居」改善居住條件
改善居住條件,富民的重要任務——規劃特別指出。
改善居住條件,富民的重要任務——規劃特別指出。
房子要建成什麼樣?百姓需要啥樣的房子?代表、委員指出:須向優化房地產供給結構要答案。未來5年,重在保障安居工程,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供應,適當發展高檔商品房和現代化住宅小區。
不僅僅是滿足需求,還要積極實施「六路安居」工程,基本完成城市棚戶區和危舊房改造,全面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並且加快改造煤礦棚戶區、國有工礦棚戶區、林區棚戶區。
對群眾關心的廉租住房,將逐步提高租賃補貼標準,並創造條件將保障對象從低保家庭擴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出行道更長了路更寬了
展望未來的百姓出行,代表、委員普遍感覺道更長了、路更寬了。規劃描繪的交通圖具體詳實——啟動城市快速道路系統工程,延伸解放西路、長春路、吉林大街、霧凇大路,並與繞城高速相連接,建設金珠大橋、秀水大橋、江城大橋、紅旗大橋、四合橋及岔路鄉、九中立交橋,改造吉林大橋。
展望未來的百姓出行,代表、委員普遍感覺道更長了、路更寬了。規劃描繪的交通圖具體詳實——啟動城市快速道路系統工程,延伸解放西路、長春路、吉林大街、霧凇大路,並與繞城高速相連接,建設金珠大橋、秀水大橋、江城大橋、紅旗大橋、四合橋及岔路鄉、九中立交橋,改造吉林大橋。
與許多發達城市一樣,優先發展公交——將建成吉林站交通換乘中心,超前規劃公交專用車道,合理布局公交站亭和停車場,有序調控計程車總量。
社保覆蓋更廣惠及更多
規劃描繪——「到2013年實現城鎮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生育、失業、工傷5項社會保險全覆蓋,到2015年實現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
規劃描繪——「到2013年實現城鎮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生育、失業、工傷5項社會保險全覆蓋,到2015年實現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
社會保障事業關係每一個人,未來的保障面,將詮釋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理念,建立正常的養老金調整機制,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逐步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待遇,加快在全市實現基本醫療「一卡通」。著力解決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五七」家屬工、無勞動能力的城鄉殘疾人等特定群體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障問題。
社會福利事業也將持續發展——建設完善的市、縣(市)級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實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全覆蓋。
增收腰包將更鼓分配將更科學
收入是個現實而敏感的話題。此次規劃提到兩個關鍵詞,可以詮釋未來的收入分配。關鍵詞一:提高。提高全社會工資水平,逐步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堅持最低工資標準與職工平均工資掛鈎;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健全企業薪酬統計調查信息發布制度,全面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關鍵詞二:調節。完善個人收入申報制度,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力度,嚴格規範國有企業網、金融機構管理人員的薪酬制度,加強對壟斷行業分配製度的改革和監管。
收入是個現實而敏感的話題。此次規劃提到兩個關鍵詞,可以詮釋未來的收入分配。關鍵詞一:提高。提高全社會工資水平,逐步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堅持最低工資標準與職工平均工資掛鈎;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健全企業薪酬統計調查信息發布制度,全面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關鍵詞二:調節。完善個人收入申報制度,加大對高收入者的調節力度,嚴格規範國有企業網、金融機構管理人員的薪酬制度,加強對壟斷行業分配製度的改革和監管。
就業創業帶動就業大力開發崗位
怎麼擴大就業?首要招數是創業。
怎麼擴大就業?首要招數是創業。
未來5年,將加快全民創業的腳步,堅持「非禁即入」原則,放開民間投資領域,實行初創企業2年籌備期制度,加大對中小企業和個體創業者的財稅、信貸支持。
與此同時,積極促進非全日制就業、非固定單位就業、臨時就業、勞務派遣等靈活就業,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就業,擴大自由職業者群體。
針對擴大就業,政府還要擴大公益性崗位規模,通過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的方式承載起來。面對大中專畢業生,採取鼓勵到基層、農村創業和就業,並建立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援助機制。
文娛健全硬體設施 完善載體建設
文化繁榮,需有投入支撐。規劃指出,將來文體設施的建設力度持續加大。
文化繁榮,需有投入支撐。規劃指出,將來文體設施的建設力度持續加大。
民眾期待的市人民大劇院、全民健身中心、科技文化館、美術館、少兒圖書館、兒童文化娛樂城和舒蘭文體中心,將走上重點建設的道路。值得期待的是,還要創造條件建設萬人體育場。
將來,文化設施要覆蓋到基層——實現一個鄉(鎮)一個綜合文化站、一個村一個文化大院、一個社區一個文化活動中心。
文娛的終極目的是讓民眾健康,規劃明確指出——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加快構建面向大眾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松花江體育健身長廊就是其中一個有效載體,予以著力營造。
八大民生事,事事務實為民。代表、委員熱議著每一條、每一句,讓它越來越具體,越來越具有可操作性,越來越惠民。大家的共同心聲——願明天更美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