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華靈芾 記者 朱鯨潤)如果家中有用不到的舊物,你會怎麼處理?丟掉、轉贈、還是低價售出?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通過二手物品交易平臺處理閒置物品成為很多人的新選擇,不少年輕人更是熱衷於利用這些平臺"以物換物"。但由於平臺用戶魚龍混雜,看似簡單的"交換"背後很可能"暗藏玄機"。
在網上"以物易物",還補了 200 元差價
90 後小夥子小楊是一位遊戲愛好者,2019 年年初花近 2000 元新購了 A 品牌的遊戲機一部,但沒玩多久就膩了,為了節省開支,他登陸了某二手物品交易平臺,想用自己的遊戲機交換他人的其他品牌的遊戲機。在瀏覽相關信息時,他看到一位賣家的發帖,稱其擁有 B 品牌的遊戲機 9 成新,想交換 A 品牌的遊戲機,該賣家同時發布了自己擁有的 B 品牌遊戲機的照片,並留言"只換不賣"、"具體私聊"。於是,小楊添加了對方的好友,由於 B 品牌的遊戲機價格高於 A 品牌,最終談妥雙方"以物換物",小楊再補 200 元差價給對方。雙方還約定,將各自商品的標價予以修改,對方將自己發布的商品價格修改為 201 元,小楊則發布一個 1 元的物品交易信息,雙方互相拍下來完成交易。根據該二手交易平臺的設置,用戶在拍下物品後付款時,必須提交收件人的姓名、聯繫方式、地址等,所以小楊和對方都獲悉了彼此的收件地址和聯繫方式。第二天,小楊就根據對方留在平臺上的地址,將 A 品牌的遊戲機寄了過去,平臺上的物流信息顯示,對方也已經發貨。
兩天後,小楊收到了對方的快遞,打開一看裡面竟然是兩張白紙。小楊立即登陸平臺聯繫對方,對方卻說自己帳號被盜,讓小楊自己去報警,之後就再也聯繫不上了。小楊在平臺上申請了退款,但也只退回了 201 元,遊戲機卻拿不回來了,小楊隨即向警方報案。
發現平臺交易漏洞,他竟利用此撈錢
不久,犯罪嫌疑人林某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據林某交代,自己做過一段時間電商,發現某二手物品交易平臺存有漏洞,如果跟他人談好"以物換物",連結價格可以隨意更改,平臺也無法監管。於是,林某就想到利用這個漏洞來"賺錢"。林某先利用他人的身份信息註冊了該二手平臺的帳號,然後從 B 品牌遊戲機的官網上下載了多張照片,之後就在二手平臺發布"以物換物"的交易信息,並特意標低遊戲機的價格。當有人想找自己交易時,林某就想辦法讓對方答應更改物品價格,以 1 元的價格拍下對方的物品,同時將白紙、數據線等價格低廉的雜物寄給對方。
被害人發現上當受騙後,通過平臺也只能申請退回之前約定支付的 100-200 元不等的差價。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林某就通過這種方式騙得 4 部遊戲機,共計價值人民幣 6560 元。案發後,涉案贓物已全部追回並發還被害人。
網上交易二手物品需小心謹慎
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林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多次利用網絡手段,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錢財,數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法院予以支持。被告人林某有自首情節,且自願認罪認罰,故對其從輕處罰。被告人林某的犯罪情節及悔罪表現,符合緩刑適用條件,故可宣告緩刑。據此,惠山法院依法以詐騙罪判處林某有期徒刑七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二千元。
法官表示,近年來,"以物換物"這種自古就存在的貿易模式正藉助信息技術的翅膀"重獲生機",各種二手物品交易平臺也相繼崛起。可是,由於技術的不成熟和監管的不到位,這些平臺也存在各種缺陷,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法官提醒,在使用二手物品交易平臺時,一定要謹慎小心,"以物易物"時,不要輕易修改物品的價格,貴重物品儘可能選擇"當面交易"。同時,保留好相關證據,便於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各二手物品交易平臺的運營商也需改進運營方式和加大監管力度,及時堵塞技術漏洞,加強用戶管理,防止他人利用平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