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的孩子在家上了三個多月的網課,終於可以上學了。作為家長的她心中忍不住鬆了一口氣。
她還記得孩子剛上網課的時候,語文老師布置了一道背誦課文的作業。晚上她下班一回家孩子就對她說:「媽媽,你陪我背課文吧,我怕我背不出來。」
女友說:「你還沒開始背呢,怎麼就怕了?我相信你靠自己也可以做到的!要不你自己先嘗試背十次,如果還是背不出來,再來找媽媽幫忙,這樣可以嗎?」
孩子聽了她的話就不再糾纏,自己跑去房間背書。她也不忘提醒一下:記得每次都要認真去背,不要覺得有媽媽可以兜底,就隨意應付。結果孩子在嘗試了7遍之後就把課文背出來了。
很多時候,孩子在學習上顯得有些自信不足,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父母給予適當的鼓勵,讓孩子勇於嘗試自己不熟悉的東西,這樣才會激發出孩子更多的潛能來。
孩子向父母提出這樣或那樣的要求,我們要直接拒絕確實很簡單,但並不一定是好的選擇。
父母鼓勵孩子自己去試一試,其實就是對孩子一種特別的肯定。孩子在不斷嘗試中,掌握一些新技能,獲得一些小成就,才能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
為人父母的我們,保護孩子追求美好的願望是很重要的,孩子才能放開手腳,嘗試各種可能性,為自己搏得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合格的父母都會盡力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做不同的嘗試。
黃磊和孫莉的女兒黃多多,8歲的時候參加《爸爸去哪兒》,多多無比懂事也招人喜歡,一雙會說話的漆黑大眼睛,帶著童稚的小表情。
當大人不在的時候,把弟弟妹妹照顧的妥妥噹噹,還能調解孩子們之間的小糾紛。
後來,隨著多多慢慢長大,出現了各種不符合人們傳統觀念的行為,頻頻被網友罵上熱搜。
很多人說,小小年紀就打耳洞、染髮、化妝,這是小女孩該有的樣子嗎?
可是多多正是在父母的支持下,嘗試著各種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正是由於父母開放的教育態度,讓我們見識了一個多才多藝的黃多多。
兩歲的多多就開始參演話劇,十年間走過40多個城市,演出500餘場。7歲就用英語寫劇本,8歲翻譯了三本英語小說。
10歲,就給《小王子》《圓夢巨人》《冰川時代2》等英文動畫電影配音,和大導演史匹柏同臺交流也絲毫不怯場。
11歲帶著妹妹出席巴黎大秀,落落大方。12歲獨立設計了自己的禮服並完成製作。13歲第一次參加鋼琴比賽就拿了5個一等獎……
平時,她還會拼圖、做模型,下廚烘焙做甜點,做運動。
在黃磊看來,多多是個獨立的個體,她可以有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追求美好事物是天性,父母要做的就是要引導孩子讓他們明白,嘗試追求你喜歡的事物是你的權利。
網上有個泰國的小視頻《豆芽》,用三分鐘講述了一個沒怎麼上過學的泰國媽媽,怎樣用豆芽教會女兒受用一生的事情,看完後讓人感慨良多。
視頻中的小女孩跟媽媽去菜市場買菜,她發現菜市場的豆芽賣得特別快,就不解地問媽媽「為什麼豆芽賣的這麼好呀?」
媽媽告訴她,因為市場只有一個攤子在賣豆芽。小女孩昂著頭期待地對媽媽說:「那我們可以種來賣嗎」?媽媽雖然覺得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她還是笑著對女孩說:「那我們試試吧!」
一次,因為她們沒有種豆芽的經驗,所以失敗了。第二次,她們開始研究如何種植豆芽,但依然沒有成功,媽媽雖然有些沮喪地落淚,但還是告訴女兒,我們可以再試試!第三次,他們找對了方法,終於成功了。
來,媽媽問女兒:要不要再嘗試種點別的呢?這時女兒已經學會了媽媽的態度和思維,說道:可以試試!
長大後的小女孩在事業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她說:「媽媽說的」我們試試吧「就像一劑神奇的良藥,滋養著我的好奇心,讓我的知識之樹成長得無限繁榮。」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一次次的失敗並不可怕, 難得的是父母不斷給予孩子嘗試的機會,激發孩子的潛能,讓孩子勇於對未知的未來走出第一步,嘗試自己的第一次。
跳出舒適圈,嘗試更多的選擇
近日,深圳高級語文老師熊芳芳的一封辭職信引來了九百萬人的關注。
今年48歲的熊芳芳是湖北荊州人,2002年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
從教31年來,她獲獎榮譽無數,是「生命語文」首倡者及實踐者、「微寫作」創始人,是首屆全國文學教育名師,首屆全國中語「十佳教改新星」。
同時也是人教社部編教材培訓專家、多家核心期刊封面人物及專欄作者,出版《生命語文》《語文:生命的、文學的、美學的》等專著8部。
她曾經有在湖北武漢、江蘇蘇州、廣東廣州教學的經歷。2015年8月,她從工作多年的廣州來到深圳鹽田高級中學,目前擔任兩個高二班的語文教學工作。
本來還有7年的時間就可以順利退休,拿著退休金過上安穩的生活,但在熊芳芳看來,她不能忍受自己死氣沉沉的生命狀態,直言:「不願一生被人安排,想將這七年賞賜給自己,按自己的想法活一次,給自己一個選擇的權利」。
31年的教齡、豐厚的退休以及體制的安全感,她如此輕易便可以捨棄?
面對眾多網友的不理解,熊芳芳說,遞辭呈的時候,豪邁和悽涼參半,有決絕也有不舍,但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她只是跟著自己的心走,堅守自己天性的本真。
我想,人活著,就應該不斷的去嘗試,去探索我們的能力,去不斷挖掘我們的潛能。雖然不知道她往後的生活是否如她理想中的樣子。但是,至少她嘗試了。
羅曼羅蘭說,人在嘗試中可能有時會幹錯,但若不嘗試便會永遠犯錯。
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長大,大膽嘗試生命裡的每一種可能,是給予他們追求自己幸福的能力。
因為,每個孩子應該長成什麼樣子,要由他們自己來決定。尊重孩子,應該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長大,大膽嘗試生命裡的每一種可能。
正如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作為父母,我們不應該把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束縛在一個固定框架內,按照我們的意願來安排孩子的生活。
而是讓孩子勇於說出內心的想法,鼓勵孩子常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只有敢於嘗試的孩子,才會對生活充滿無限想像,也才能在一次次嘗試中滿足他們旺盛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激發出他們生活的無限可能,去探索一個未知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