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智慧的父母,都「縱容」孩子去浪費時間!

2021-02-28 高知橋心理諮詢

很多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實就是對父母過度控制的反抗,是孩子被壓抑的生命力的頑強抗爭。

有時候這種反抗因為父母的強大而難以奏效,但會延遲到未來的某個時段一下子爆發出來。

我在美國認識一個朋友,他從小就顯露出數學天分,父母早早送他去學奧數,他的童年和少年的業餘時間幾乎都是在做題中度過的。

他說父母不允許他浪費一點兒時間,把他每天的時間安排精確到分鐘,比如早晨起床只有十分鐘穿衣、洗臉、刷牙的時間,每天的晚飯必須在十五分鐘內吃完。

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給他設定了一系列的目標,包括近期目標、遠期目標,細分為一年、三年的目標,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目標,其中包括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分別考到哪所學校,要爭取得到哪些獎項,等等。

他在奧數上得獎無數,曾代表中國參加奧數競賽,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因此上大學時國內各大名校任他選擇。上大學後母親特意搬到學校所在的城市租房與他同住,不讓他在學校住宿,以便於管理他的學業和生活,他說那時只要一下課,媽媽的電話馬上就打進來,他所有的校內、校外活動他媽媽都了如指掌。

 

大學畢業後他申請到美國留學,父母這次鞭長莫及,沒法監管他了,而他從此開始放羊了。

他的導師是諾貝爾獎得主,律己甚嚴,對學生要求也高,他感到壓力很大,很不喜歡,半途自己申請轉了系。

同學四五年就讀完的博士學位,他用了八年才讀完。然後做了一個博士後又一個博士後,天天晃晃悠悠地混日子,得過且過。

博士後的薪水夠自己吃飯就行,既不去找工作,也不為未來打算,女朋友談著談著就散了,他也無所謂,閒暇時間就在網上玩遊戲、下棋、泡論壇。

父母來美國探親看到他虛度光陰的樣子痛心疾首,跟他講他同學在國內都如何有出息,讓他振奮起來。他當著父母的面不說話,任父母教訓,但是從此以後再也不邀請他們來美國了。

偶爾打電話回去,父母只要一談到工作、前途的話題,他馬上就掛電話。

他曾開玩笑一樣地跟我們一幹朋友說:

我從小到大一直都在分秒必爭地學習和生活,一直都有個目標在前面等著,現在我就要換一種方式過日子,要浪費時間地、毫無目標地活著。

 

他的父母曾經很為他們的育兒方式自豪,認為是他們的精益求精的時間管理模式造就了孩子的輝煌成績,他上大學後周圍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他家讓他父親監督輔導。但是他父母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孩子的內在因為這種教養方式失去了一些更重要的東西,他的自我、他的主觀能動性都被壓抑了。

當父母企圖操縱孩子的時間時,如果父母過於強勢,或者孩子的內在不那麼強大,孩子就會屈服,會聽從家長的安排,這樣的孩子在求學階段表現優秀,沒有「浪費時間」,可是等到該他自己安排時間的時候,像上面那個孩子一樣,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反之,那些內在比較強大的孩子,小時候不聽話,強烈反抗父母的控制,雖然當時成績不夠好,但是他的內在自我被自己保護了,得到空間成長,這樣的孩子的後續發展往往會很好,因為這些孩子的人格比較健全。

這些沒有具體指標可以驗證,卻決定了孩子成年後生命的質量。

 

香港學者梁文道曾說: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相關焦點

  •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文章說:「教育好孩子,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給孩子裝上什麼硬體,孩子就會擁有怎樣的內核。父母給予孩子什麼教育方式,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個孩子未來的成就與高度,都與家庭的教育密不可分。
  •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多半不會在這幾件事上縱容孩子,容易把娃養廢
    「縱容」易養廢孩子1、縱容孩子過度滿足現在,不少家庭條件都不錯,而有些父母自己是從小苦過來的,就想什麼都給孩子最好的,在這種背景下,孩子就滋生過度的需求,而家長也大多過度滿足。更有甚者,在某些特定環境下,有些父母認為自家孩子說謊反而是佔了便宜,也就縱容孩子的這個「好」習慣了。
  • 父母縱容孩子,不是愛而是「礙」,同時在告訴他:你是沒有價值的
    父母在孩子面前本應有著高高在上的權威,畢竟父母的身份讓他們天生就有一種優越感。當然我們更希望父母能夠收起這份權威,儘量和孩子做朋友,這應該是親子關係最好的模式。但有的父母在親子關係中表現的卻有些卑微,他們用盡全力的愛著孩子,縱容孩子的一切,只是害怕孩子會和他們疏遠,害怕和孩子之間無法好好相處。
  • 智慧家教策略—不能縱容孩子亂花錢,讓其養成艱苦樸素的好習慣!
    現在很多家庭條件好了,孩子也少了,絕大多數城市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父母怕孩子受苦,對孩子的要求也都是一味地遷就滿足,只要別人家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不管是吃的、穿的,還是學習用的,只要家裡有條件,就絕不讓孩子受委屈。在父母的無意縱容和這個物慾橫流的大環境的影響下,孩子的欲望也在不停地膨脹,孩子的虛榮心也在父母無意識的放縱中不斷增長。
  • 那些歇斯底裡的孩子背後都有縱容的父母
    當然,我能理解這位家長的焦慮是可能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有點過了,例如有的孩子和父母分開時可能哭個一兩回,慢慢就不哭了,但這個孩子每次都哭而且動靜過大,哪怕再小的事都會情緒失控到驚天動地,這個讓父母有點小焦慮也情有可原。實踐發現,分離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家長。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控制自己,將主動權自動放棄,孩子就會逃避當下要面對的焦慮。
  • 開學了,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5種苦
    讓孩子適當吃苦,不斷歷練,具有抵擋風雨的力量,有智慧有能力過好自己的生活,這才是為人父母最明智的選擇。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5種苦。現實中有很多父母生怕孩子累著傷著,從小對孩子樣樣包辦,衣食住行都「照顧」地妥妥貼貼。
  • 家長在這三件事上縱容孩子,等於毀了孩子
    父母對於孩子的疼愛,出於本能,似乎是一種天經地義。但疼愛,並不是溺愛,而是正確的引導,是能夠助力孩子將來的正確舉動。誠如千百年前,觸龍對趙太后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畢竟,父母沒辦法永遠將孩子護在自己的羽翼下,孩子終究要走上社會,他只有懂得如何適應社會,才能真正活出自我,也才會收穫幸福和快樂。有三件事,看似小事,其實家長必須鼓勵孩子去做的。
  • 智慧家長警惕:不能縱容孩子4件事,現在看還不晚
    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愛孩子也要有「度」,什麼事情可以答應,什麼事情不能縱容。家長應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給孩子一個正確的邊界線,讓孩子清楚自己行為的對錯。智慧家長警惕:一定不能縱容孩子的4件事,出現2條就要小心了!1、順手牽羊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一定要耐心引導和講道理,千萬不要脾氣暴躁、衝動之下對孩子進行打罵。
  • 有這4個特徵的奶奶,都是真正疼愛孩子,看看你的婆婆佔了幾個
    文/鵬爸育兒經現在幾乎每一家都只有一兩個孩子,孩子越來越少,也就越來越受寵愛。平時除了孩子的父母以外,最喜歡孩子的就是家中的老人們了,畢竟是自己兒女的孩子,愛屋及烏,老人們有時候甚至比父母更加寵愛孩子。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真正疼愛孩子的。
  •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真正有智慧的父母,從不怕孩子平凡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真正有智慧的父母,從不怕孩子平凡期末考試早已結束,暑假來了並且孩子們的成績都已經出來了。如果作為家長,你的孩子一科考試成績是98分,你會覺得孩子考得怎麼樣?如果班上有一半同學這科考試都考了100分,但是你的孩子考了98分,你又會覺得孩子考得怎麼樣?
  • 年輕父母靠老人帶孩子,卻又指責老人縱容
    大伯讓孫女睡個懶覺,被小兩口說成「太縱容」孩子杭州70歲鍾大伯的孫女,從幼小銜接開始,每年暑假都被其爸媽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安排的滿滿的。今年暑假也不例外,時間長(有時培訓班一課連著一課,三四個小時),高溫,身體不好,回家一身汗,用鍾大伯的話說,「暑期帶娃」是老人一年中最辛苦的日子。
  • 孩子打人她卻熟視無睹:你以為的尊重其實是縱容孩子
    會糾結猶豫的還算好的,就怕有那想左了的,把縱容孩子當做了尊重孩子,把溺愛孩子當做了保護孩子,直把孩子教的蠻橫無理還脆弱無比,經不得一點風吹雨打。大道理看了一籮筐,到真正處理起教育問題時候一團亂,所以能不能說清楚實際應用的判斷標準有些什麼?當然是有界限有判斷標準的了,這界限就是是與非,判斷標準就是會不會傷害到別人,會不會傷害自己,自然,還要酌情加入一個判斷標準:現在寶寶聽得懂嗎?如果制止會有效嗎?
  • 孩子的浪費現象,不可忽視,家長如何糾正孩子浪費的觀念?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憫農》無人不知,每一粒糧食都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汗水,不懂得珍惜就無法做到尊重。浪費成性的孩子也無法理解父母工作的辛勞,認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且很容易得到,做不到體諒、感恩父母。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心願沒有得到滿足,他們甚至會埋怨父母的無能,抱怨社會的不公。這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十分不利。
  • 孩子的浪費現象,不可輕視,家長如何糾正孩子浪費的觀念?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憫農》無人不知,每一粒糧食都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汗水,不懂得珍惜就無法做到尊重。浪費成性的孩子也無法理解父母工作的辛勞,認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且很容易得到,做不到體諒、感恩父母。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心願沒有得到滿足,他們甚至會埋怨父母的無能,抱怨社會的不公。這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十分不利。
  • 爸爸帶孩子去工地體驗生活: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狠心」
    《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爸爸帶孩子去工地體驗生活: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狠心」!而在脫離「生命危險」後,這位母親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幫孩子「脫罪」,把懲罰降到最低。 是什麼,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對自己舉刀相向的惡魔呢?是家長對孩子無底線的縱容和溺愛;是家長對孩子的無怨無悔地傾盡所有;也是家長無底線的滿足孩子的所有合理、不合理的要求。 這是,目前養育孩子普遍存在的現象,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抱有「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觀念。
  • 哈佛研究: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縱容」
    生活當中,很多孩子變得痴迷手機,喜歡手機裡面的遊戲,往往到了無法自拔的地步,所以很多家長開始擔心,想要幫助孩子戒掉手機的癮。但往往效果都很不理想,甚至導致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衝突。事實上,很多家長不了解的是,毀掉孩子的根本不是手機,也不是遊戲,而是家長對於孩子的「縱容」。
  • 智慧的父母:無條件愛孩子,有技巧養孩子
    在旁人看到,這個媽媽的確面目猙獰,自己的孩子輸了比賽,本身就是一件傷心的事,居然還要又打又罵。當媽時間越久,越能理解為人父母的焦慮。有條件的「愛」,不是愛,是改造和控制,是縱容和誤導;無條件的「愛」,才是愛,哪怕批評,也會讓感受到,你的好與壞,我都與你在一起,我都愛你,我願意與你一起去面對和成長。
  • 父母教育孩子時不要太強勢,更不能縱容,要注意「雙向溝通」
    而小雪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歡歡完全相反,她覺得孩子不想睡午覺是因為不困,她會對孩子說:「已經到午睡的時間了,咱們先去睡覺,睡醒了再玩好嗎?」孩子如果沒玩夠,根本不會理媽媽,會一直低頭玩著手裡的玩具,小雪不忍心打斷孩子,更不忍心對孩子發火,所以就由著孩子去了。
  • 智慧的父母,讓孩子吃這兩種苦,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父母愛孩子,是毋庸置疑的,那麼,父母應該怎樣愛孩子呢?託爾斯泰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如何教育。那麼,什麼樣的教育,才是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呢?有一個就這樣被父母愛的人,叫楊鎖,8歲時還沒有下地走過路,當同年齡的孩子都早已開始幫助家裡做事情了,楊鎖的父母卻生怕他吃苦,從來不讓他幹任何活計,甚至吃飯的時候還餵飯給他吃。父母去世後,楊鎖跟著堂哥生活,卻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做,最後23歲時被凍死在家裡。
  • 培養「不怕輸」的孩子,父母應該有這樣的智慧
    這也是來諮詢的父母中很常見的一個現象,父母們常常高估孩子的水平,反而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挫敗感。通過孩子前期完成的情況,來選擇適合的遊戲;按孩子的興趣,需要提高或者幫助的內容來調整遊戲方式。這些都是父母可以做出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