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彥斌:錢鍾書的感想與夢想

2021-02-08 法治周末報

感想是一種繼承中國古典的使命,夢想是一种放眼看天下的視野。由此,這樣一個人便是把傳統和世界相連,由此成為一個承繼中國文化的世界公民

歲逢庚子,亦覺驚嘆,在線授課,寄語諸生,乃曰:


庚子真為多事年,域中域外幾悲歡。

龜山迭代雲端課,稷下恆知問道難。

讀史惑焉猜世事,避席可也躲新冠。

河汾舊業誰追夢,寥落繁華祝市廛。


陳寅恪先生說「讀史早知今日事」,餘固不敏,焉能猜到庚子年時。天幹地支本為紀事方式,然而回思1840和1900年,確乎覺得庚子年是一種反思中外關係的紀念年份,當中國無法不成為世界一部分的時候,大航海送來叩門聲,便需認真對待。


總體而言,在當時長期封閉的清代國人,不知國門之外是怎樣的人間,以至《瀛寰志略》和《萬國公法》這樣的開人眼界的書反而成為明治維新初期的讀本,而不能滋養本國的英才與民眾。這種庚子式反思,給當代人也提出追問。


今時庚子,此問仍在。當世界越來越成為一個共在的聚落時,胸懷、視野和理念是今年靜思的人們不可不思的,而不是僅僅沉浸在自憐或自賞中。今時庚子,更切半日靜坐、本日讀書之訓,歲末總結讀書,想來想去,還是談談錢鍾書先生。

去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由此可知,錢先生是上上個庚子年後十年出生的,即1910年。而錢先生與庚子年的緣分,在於他在光華大學任教期間,申請到了庚款項目,得以赴牛津留學,從而在「飽蠹樓」裡讀盡他所想讀的西學古典。據說錢先生1979年訪問耶魯大學時,到了圖書館道,我從未見過如此之多的不需要我讀的書!此蓋因牛津時期已然飽蠹也。


錢先生1929年入讀清華,此前,1928年羅家倫就任清華校長,在羅家倫的推動下,1931年清華大學圖書館落成,圖書也獲得大大擴充。由此可知,錢先生的名言「橫掃清華圖書館」,其實有一個書的動態增加的過程,清華的館藏書是慢慢增加的,而其總量和代表性,恐怕也不能滿足錢先生的閱讀需求。


由此,錢先生畢業而「吾道南矣」,與父親錢基博先生共同任教於光華大學,其心裡仍有一個把書讀完的夢。

1933年7月,錢先生從清華畢業到了光華。當時南京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經濟中心,北京是一個故都,何況錢先生還是無錫人,一切居住環境都是熟悉和相對發達的,然而,居於上海的錢先生卻顯得心境不平,常有悲切之語,而常常思念北平,由此發為詩作,其生平的第一個詩歌創作高峰期便來臨。


從1933年7月到1934年春,錢先生得詩六十多首,「悽戾之音,均未付印」。此時,他的心情是:「三匝無依,一枝聊借。牛馬之走,賤同子長;鳳凰之飢,感比少陵。樓寓荒蕪,殆非人境。試望平原,蔓草悽碧。秋風日勁,離離者生意,亦將盡矣!……每及宵深人靜,鳥睡蟲醒,觸緒抽絲,彷徨反側,亦不自知含愁爾許也。」


我們自無緣得見錢本人,從周圍敘述看,他實在是一個明朗睿智的才子,責人頗嚴,略加苛刻,然而如何能愁到這樣的程度?若吾儕拋卻其年輕人的強說愁語之面,亦拋開其濃濃才子氣伴隨的文字化多愁善感,便能想到,錢先生之愁,或為感想與夢想之愁。


感想者何?在於以其詩歌創作和詩歌審美為代表的一種文化整體氛圍的消散。錢先生在詩歌方面,大略以陳衍先生為一師。


按照寇志明先生《微妙的革命:清末民初的「舊派」詩人》之說法,陳衍和鄭孝胥可能是「同光體」這個重要名詞的最早提出者。此派以黃庭堅為宗,寫出的詩總體可稱為凝練的學問之詩。此種詩耐讀而難解,而其詩人總體上不以類似黃遵憲這樣的流暢一類作者為然,何況一般作者和讀者?


所以,一方面,他們以此為詩歌之志業,另一方面,卻不能不看到詩歌的環境——實際上是中國古典詩歌文化的環境正在處於消散中,怎不感慨萬千?


由此,錢先生之感想,實為對中國古典文化消散的感想和感慨。而正是在這種感想之下,錢先生詩興大發。1934年春到1934年秋,錢先生又完成四十多首詩。這些詩,是詠心——例如他和楊季康的故事,也是記志——他對古典文化的使命感。


想者何?還是期待能讀盡世間書。僅通中學、寫古詩當然不是錢先生的全部夢想,他的夢想是看完世間主要的名著後,知道了世界之思的大體樣貌。這個夢想,在當時的中國難以完成,他只好期待更好機會的來臨。儘管不久之後機會就來了——1935年他赴牛津留學,但在爭取和等待的過程中,不可能心靜如水。


感想是針對中國古典的,夢想是針對世界的。這種感想和夢想的交匯,何止呈現於錢鍾書之一人。陳寅恪當然也是如此,故其一方面承家學書香和詩歌傳統,另一方面也走出國門——故其晚年曾說,很多政治類的書,他在德國時早就看過了。


感想是一種繼承中國古典的使命,夢想是一种放眼看天下的視野。由此,這樣一個人便是把傳統和世界相連,由此成為一個承繼中國文化的世界公民。

1934年春到1934年秋,錢鍾書先生的詩歌匯集為《中書君詩初刊》。這雖為自印本,這卻是他生平第一部著作和詩集。此書的流傳過程是:自印後,他送了若干師友,而他本人很可能並未保存。


他將其中一本送給了前輩李宣龔先生。李宣龔是合眾圖書館董事,將自己的主要藏品捐給了合眾。合眾後來歸入上海圖書館,所以上海圖書館保存了一本,此詩集得以保存至今。


2020年,筆者做了點校整理,這本詩集已然完成。但聽說如果沒有獲得錢楊兩位先生的許可便不能出版。可是他們已經去世,這部遠離塵囂的詩集如何才能與讀者面世呢?


「生平一瓣香猶在。」這是錢先生在這本書中的詩句。此香獨自飄蕩太久,也該與大家見面了。筆者相信,這也是很多人的期待。


新冠肺炎疫情總會過去,讀書和反思、感想和夢想都是永久的事業。1900年之後的庚子年,錢先生等人在庚款項目的支持下,得以去看世界。但這不算那個庚子年的有意為之的成果。


而在我們的庚子年,人們需要有意為之的是:思考讀什麼書、做什麼事、進行什麼反思、懷抱什麼樣的感想和夢想?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學《現代法學》專職副主編)

相關焦點

  • 錢鍾書數學15分進清華,朱自清0分進北大,吳晗數學0分:我去哪?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在近代,一直是我國的最高學府之一,也是無數學子十年寒窗的夢想。如果我告訴你,當年有幾位前輩以數學0分的成績進入清華北大,不知道正在為三角函數、曲線方程發愁的你有何感想?放下你手裡的數學試卷,一起來看看吧。
  • 大師錢鍾書的讀書方法,學到這個要點,成為學霸不是難事
    錢鍾書的博聞強識能傲視群雄,有人甚至稱他可以「過目不忘」。相傳他在清華念大學,就幾乎把圖書館書籍都讀完了。有次,同學想找一些偏門資料,忘了是哪本書,就向錢鍾書詢問。錢鍾書不僅告知書的位置,還能把資料所在的具體頁數說出來。
  • 痴迷錢鍾書
    錢鍾書的痴並非一朝一夕養成,貌似緣來已久。從小,伯父常帶他四處遊玩:進茶館、聽說書、逛大街,做了許多當時絲毫不關正道的「歪事」。這也令錢鍾書從小不好正統書,反倒嗜好大街書攤上售賣的小說。《說唐》《濟公傳》《七俠五義》之類被多數讀書人視為旁門左道的小說,在錢鍾書心裡卻被堪比圭臬。
  • 年少的夢想,畢業後的理想,結婚後的感想
    在年少時,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武林高手,行俠仗義,除暴安良,打抱不平。應該是受到我們小時候看的電視劇電影的影響,有時候做夢都夢到自己能夠像孫悟空那樣,有一個金箍棒、一朵筋鬥雲,滿世界的除暴安良、打妖怪。有時候又夢到自己能夠像白眉大俠、展昭那樣飛簷走壁、行俠仗義。所以認識我的人都說我投胎投錯了,應該是男孩子投胎投成女孩子了。
  • 錢鍾書讀辭典
    錢鍾書周歲「抓周」時,抓到了書,所以家人給他取名為「鍾書」。也許是天意吧,他也就名副其實,一輩子「鍾情於書」。在清華大學讀書時,他就立下了「橫掃清華圖書館」的志向,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到了讀書上。錢鍾書在讀書中,還對讀字典、辭典有著特別的興趣,而且深得其樂,許多大部頭的字典、辭典、大百科全書他都讀過。1939年秋,錢鍾書和鄒文海、徐燕謀等人一起,從上海動身,一同赴遙遠的湖南安化藍田的國立師範學院任教。途中,錢鍾書「怡然自得,手不釋卷」。鄒文海好奇,方知錢鍾書看的是英文字典。
  • 錢鍾書與楊絳的筆墨,滿滿書法味
    楊絳先生走了,105歲,即使在彌留之際,思維和言語中,始終不離「錢鍾書」三個字。高尚的節操,有目標有志趣的生活,任光陰流轉,萬物消長,而內心依舊篤定從容。1932年春天,楊絳考入清華大學並與錢鍾書相識。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說:「我沒有訂婚。」
  • 錢鍾書筆下「三閭大學」的原型
    錢鍾書的《圍城》名揚海內外,書中有關三閭大學的故事讓人回味無窮。三閭大學是虛構的一所學校,現實中中國並沒有一所名叫「三閭大學」的高校!任何藝術都來自於現實,於是許多人挖掘「三閭大學」的原型。有的人認為「三閭大學」的原型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因為裡面的描寫有許多像極了,並且錢鍾書也曾經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任教。但「三閭大學」的真實原型卻不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而是不怎麼為人所知的國立師範學院;正因為它少為人知,所以許多人不知道它才是「三閭大學」真正的原型!
  • 楊絳給錢鍾書寄去一個「慫」字,錢鍾書寄回一個字,楊絳感動落淚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的平淡,楊絳先生用簡潔的文筆回憶了與丈夫錢鍾書、女兒錢媛相處的那些幸福時光。雖然內容平淡無奇,但是卻充滿了在真摯細膩情感,十分的引人入勝。在民國時期的那些文壇大佬中,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故事是最完美的。在充斥著情感背叛、師生戀的民國文壇裡,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宛如一汪清泉,更值得人們欽佩。
  • 楊絳給錢鍾書寄去一個「慫」字,錢鍾書寄回一字竟令其感動淚目
    楊絳和錢鍾書是公認的神仙眷侶,夫妻兩人一見鍾情,相伴到老,從未因為什麼紅過臉。楊絳給錢鍾書寄過一個「慫」字,就是想問問錢鍾書心上到底有幾個人,錢鍾書高情商的回一個「您」字,意為心上只有你一人,這般愛情真實舉案眉頭羨煞旁人。不愧是人間的「神仙愛情」!
  • 娶了楊絳,錢鍾書「痴人有痴福」
    本來已經就讀東吳大學的楊絳,堅持一定要再考清華大學,結果考上清華後就遇到了錢鍾書。楊絳的母親就說,阿季(楊絳)腳上拴著月下老的紅繩,所以心心念念要讀清華。  在英國陪讀的時候,楊絳的任務是帶孩子、照顧錢鍾書學習。每當錢鍾書被燈泡壞了等生活瑣事困擾時,楊絳總是說「有我呢」。就連錢鍾書因為枯燥不喜歡而考不及格時,還是楊絳幫助他複習過關。
  • 錢鍾書:世事洞明皆學問 悅讀
    (1935年,錢鍾書楊絳夫婦在赴英國留學的船上)錢鍾書和楊絳第一次見面就老實坦白,平生志趣不大,只想讀書做學問。錢鍾書的一生也驗證了這句話。升官發財念頭錢鍾書從來沒有,對於達官貴人,他要麼敬而遠之,要麼一躲了之。抗戰勝利後,錢鍾書曾任暨南大學教授,兼英國文化委員會顧問。每月要到南京匯報工作,早車去,晚上很晚才能趕回家。一次,他回來得很早,楊絳不解,錢鍾書就說:「今天晚宴,要和『極峰』(蔣介石)握手,我趁早溜了回來。」國民黨高官朱家驊曾許給錢鍾書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職位,錢鍾書辭謝了。
  • 錢鍾書在臺灣 一次鮮為人知的演講
    錢鍾書先生是學貫中西的學術大家,《錢鍾書集》業已出版、再版、重版多年,其著述篇目業已為讀者所熟悉。那麼,錢氏會不會亦有一些「集外文」與「佚文」之類的稀見史料,散落湮沒於舊報刊之中呢?
  • 青春勵志故事錢鍾書:嗜學如命 文化崑崙
    由於大伯錢基成沒有兒子,錢鍾書的父親便把他過繼給了錢基成。這樣,大伯便成了錢鍾書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對他的教育傾注了很多心血。秀才出身的錢基成信奉「教之有方,順天致性」的自然主義教育方法,每天下午授課,上午則帶著錢鍾書上茶館、聽書、品民間小吃。在家學的薰陶下,錢鍾書人如其名,鍾情於文學,喜好博覽群書,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中學時代,錢鍾書先後就讀於蘇州桃塢中學和無錫輔仁中學。
  • 楊絳的陪讀生活:幫錢鍾書複習功課
    本來已經就讀東南大學的楊絳,堅持一定要再考清華大學,結果考上清華後就遇到了錢鍾書。楊絳的母親就說,阿季是腳上拴著月下老的紅繩,所以心心念念要讀清華。   在英國陪讀的時候,楊絳的任務是帶孩子、照顧錢鍾書學習。每當錢鍾書被燈泡壞了等生活瑣事困擾時,楊絳總是說「有我呢」。就連錢鍾書因為枯燥不喜歡而考不及格時,還是楊絳幫助他複習過關。
  • 扯掉錢鍾書小說《圍城》神化的面紗
    錢鍾書與夫人楊絳文|陳殿興,遼寧大學外語系退休教授作者授權首發,原標題為「評錢鍾書著《圍城》」錢鍾書先生的這本小說是我二十多年前在瀋陽遼大附近一家小書店買的(朱明偉《80年代的錢鍾書和《圍城》重印》,載《博覽群書》2016/10)顯然,編輯是請錢先生自己改。因此可以斷定,書裡的錯訛是錢先生的草率和編輯的遷就造成的。編輯遷就錢先生,還有一個例證,那就是錢鍾書的「鍾」,已簡化成「鍾」,但是錢先生要求保留這個「鍾」字,結果編輯也同意了。
  • 新環境新感想,你也來說說看吧
    在高考後的三個月假期裡,宅家的煩悶,出於內心的感想也會有很多。在即將奔向新環境的你,也來說說你進入大學的感想吧!就拿第一學年的感想來說說的吧~在第一學年裡,課程不算多,有時候會覺得整個人都很清閒,當然,在清閒的生活裡似乎在感覺中想到它是在磨滅了我為夢想翱翔的動力呢?褪去了前行的夢想,在現實中已被我在懵懂的日子裡漸漸擱淺了,當時的我就沉下心來想了很多很多。後來有一節課是老師給我們上關於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自從聽過那節課後,使我內心中那股久違的夢想期望與激情似乎又被重新喚醒了!
  • 年輕時狂狷的錢鍾書:對同時名家大都瞧不上
    年輕時的錢鍾書狂狷錢鍾書□史飛翔世間有一種人外表溫軟,但內心實則十分強悍,錢鍾書即是一例。錢鍾書字默存,據說,是因為他小時候口無遮攔、常得罪人,為此父親錢基博特地為他改字「默存」,意思是告誡他緘默無言、存念於心。錢鍾書表面看著是一個謙虛、溫和的人,其實不然,他骨子裡有傳統士人的那種倔強與狂狷。
  • 錢鍾書的兩個父親:一個很厲害,還有一個也很厲害
    他對錢鍾書非常疼愛,而且抱有很大的希望。錢鍾書從4歲開始,就由伯父錢基成他認字。但伯父卻對錢鍾書過於溺愛,加上在錢鍾書6歲時,進入秦氏小學讀書不到半年,因為生了一場病,錢基成就讓他待在家裡,不再去學堂了。後來,伯父擔心錢鍾書的前途命運,又送到私塾去讀書,但一段時間後,又嫌不方便,就乾脆自己教錢鍾書讀書。
  • 錢鍾書的北京地理坐標:三裡河是最後居所(組圖)
    就這樣,錢鍾書暫別仍在清華讀書的楊絳,來到了光華大學任教。  錢鍾書亦想出國留學,於是1935年春,他參加了教育部第三屆庚子賠款公費留學資格考試。當時全國總計只有25個名額,而錢鍾書所報的英國文學只有1個名額。成績下來,錢鍾書以87.95分的成績名列榜首,而這一成績也為歷屆中美和中英庚款留學生中平均分最高者。錢鍾書考取了英國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英文系。
  • 楊絳今日凌晨去世 與錢鍾書關係生前作品盤點
    1969 年11 月,楊絳本來打算和錢鍾書吃一頓壽麵,慶祝錢鍾書的虛歲六十歲生日,但等不到生日,錢鍾書就得下放了。次年七月,楊絳也下放幹校。送別錢鍾書,有楊絳和女兒、女婿;楊絳下放時,就只有女兒一人送她,女婿得一已在一個月前自殺。得一因為不能捏造名單害人,含恨自殺。火車開行後,車窗外已不見女兒的背影。楊絳這樣寫:「我又合上眼,讓眼淚流進鼻子,流入肚裡。」  第二記是「鑿井記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