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錢鍾書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痴迷錢鍾書

劉弼城 《 中國青年報 》( 2015年10月21日 10 版)

錢鍾書雖離世已久,但當我翻閱後人為其所撰傳記,他的音容笑貌,伏案揮筆時的才雅與舉手投足間的呆痴,即使與我陰陽暌隔,也仍能透過生冷的紙面,在我腦海裡如臨面活現,影響至今。

尤其是他分不清東南西北,一出門就迷失方向,穿鞋子不分左右反正,穿衣服不是前後顛倒便是內外不分,清早連內衣都顛來倒去要穿幾次才合適的一系列呆痴行徑,令我不禁臨空而嘆,「世之真痴人也!」

錢鍾書的痴並非一朝一夕養成,貌似緣來已久。

從小,伯父常帶他四處遊玩:進茶館、聽說書、逛大街,做了許多當時絲毫不關正道的「歪事」。

這也令錢鍾書從小不好正統書,反倒嗜好大街書攤上售賣的小說。

《說唐》《濟公傳》《七俠五義》之類被多數讀書人視為旁門左道的小說,在錢鍾書心裡卻被堪比圭臬。錢鍾書記憶力很好,他卻不愛背記考試內容,唯獨對小說裡人物的對話與武打場面情有獨鍾。

常言道,孩子少時頑皮老大乖。人越長越成熟,可是,錢鍾書似乎卻越活越痴呆。

升入桃塢中學後,他意外地被老師任命為班長,又在體育課上被點名做領隊。他英文成績拔萃,英語口令喊得相當準確且聲音洪亮。

「At ease(稍息)!Attention(立正)!」「Turn right(向右轉)!」口令剛落,只見全班隊伍都向右轉,唯獨錢鍾書這個喊口令的人偏偏向左轉,不禁惹得全班放聲大笑。可是,這位與全班反向站立的錢鍾書還不知自己犯了錯,反覺周圍的笑聲莫名其妙。

痴迷於書本的錢鍾書運氣倒不差。在清華大學的入學考試中雖數學只有15分,但因國文與外語兩門成績名列第一,被時任校長的羅家倫破格錄取。

後來的事實證明,羅校長沒有「看走眼」。兼具才華與學力的錢鍾書不僅成績屢獲第一,還被推為外語系三才子併名列首位。可是,這位聞名全校的大才子仍呆痴不改。

許振德是他在大學裡「不打不相識」的知己。兩人上課常約坐於教室最後一排。錢鍾書「才」大氣粗,上課從不聽講,坐在後排本只是為了方便讀自己的書。自從與許振德同桌後,他就觀察到,同桌的雙眼總止不住轉來轉去,向前面的一名女生暗送秋波。於是他放下書本,暗暗將許振德看女生時一系列眼珠運動畫在課本上,並在畫上親筆題名「許眼變化圖」,傳給課上其他同學欣賞。

1932年,已是大三的錢鍾書與未來的妻子楊絳在古月堂前相遇。錢鍾書對楊絳一見鍾情。他利用自己文學上優勢,每日往女生宿舍寫詩信,死皮賴臉地在古月堂門口等她。

楊絳常說他「笨手拙腳」,不會打蝴蝶結、分不清左右腳,甚至拿筷子也只會像小孩那樣直接用手一把抓。但她萬萬沒想到,他竟呆到初出國門就親吻了牛津的地。那次公交正好到站,錢鍾書下車時還未站穩,車就著急前駛,結果他重心一歪,臉朝地摔了一個大跟頭,磕掉了大半個門牙。

呆痴不僅讓錢鍾書連連受苦,還殃及自己的妻女。在牛津埃克塞特學院求學時,兩人常約在圖書館自習。一次中午,錢鍾書趴在桌上午睡,妻子便在一旁臨帖。獨自寫字本是無聊再加中午易生困意,臨帖不久妻子便倒在桌上睡著了。她睡下不久,突然感覺臉上一陣瘙癢,急睜眼一看,原來自己的丈夫這時一臉嬉笑地正握著飽蘸筆墨的毛筆在自己臉上畫花臉。妻子的臉很吃筆墨,錢鍾書這一畫後,讓妻子的臉皮「就像紙一樣快被洗破了」。

捉弄捉弄妻子也就罷了,畢竟兩人年紀相仿,玩笑不大。但是怎料錢鍾書竟在熟睡的女娃肚上又給畫個大花臉,還臨睡前在女兒被窩裡埋置「地雷」,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鏡子、刷子甚至硯臺都給埋進去,等女兒上床時驚叫,他就在一旁得意得大笑不止。

雖然錢鍾書呆痴的習性令妻子頭疼不已,但在妻子眼中,其實他也呆得很「別致」。

1945年,身陷上海淪陷區的妻子突聞家父去世的消息。說慣了俏皮話的錢鍾書,此時卻安靜陪伴在她身邊,抱著痛哭的她,在她的耳畔說道:「放心,有我照顧你,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分離了。」

每個人都在分秒間渴望完滿,可是如季羨林先生所言:「不完滿才是人生。」錢鍾書與楊絳同歷歡喜也共經患難。

1958年在全國掀起的反右運動中,兩人都因學術審查風波遭批判。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捲整個中國,白髮蒼蒼的兩人被改造分子下放到幹校勞動改造。

不過,即使身處憂患,錢鍾書也不忘偶爾呆痴幾句。妻子寄居楊村時,一早起床見床邊一隻死鼠被開膛破肚,血淋淋地躺在地板上。這令她恐懼不已。想不到錢鍾書嬉笑道:「這是貓兒以腐鼠餉你,吉兆也。也許你就要離開此處了。你難道不知死鼠內臟和身軀分成兩堆,是離也;鼠者,處也。」妻子聽了大笑,之前的恐懼瞬間煙消雲散。

中書君是錢鍾書的筆名。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個筆名的選取也完全是痴性所致。唐代韓愈《毛穎傳》有句「中書君老而禿,不任吾用」。中書君本指毛筆,內涵即筆名。以筆名取筆名,錢鍾書果然又淘氣了一回。

錢鍾書的痴,其實也是對自己鍾愛的人與事,用情太深,一旦情附,便難相離。

只可惜錢鍾書痴性一生未改,但卻少有理解他痴氣背後深意者。因此雖然他與妻子楊絳一生都謹慎小心,盡力不得罪人,但還是免不了世間憂患。幸運地是,即使全世界都誤解他,他的妻女也始終如一地對他理解與信任。

可惜的是,風華不過一指流沙,美好的故事終有謝幕的一天。

1997年早春,女兒阿圓去世。兩人心痛著,白髮人送走黑髮人。

1998年歲末,躺在病床上的錢鍾書突然變得深情,不再像以往那個呆痴的錢鍾書。他緊握著身邊妻子的雙手,眼淚裡滿是不舍的眼淚。

「我走了,阿季。你要多保重。」 原以為還漫長的人生,竟在不知不覺中走到邊緣。話語剛落,妻子只覺那雙厚實的手,突然化成了一雙羽毛,飛出病房、飛向遙遠的天空。

相關焦點

  • 錢鍾書:世事洞明皆學問 悅讀
    ;讀了一輩子書,對書永遠痴迷。(1935年,錢鍾書楊絳夫婦在赴英國留學的船上)錢鍾書和楊絳第一次見面就老實坦白,平生志趣不大,只想讀書做學問。錢鍾書的一生也驗證了這句話。升官發財念頭錢鍾書從來沒有,對於達官貴人,他要麼敬而遠之,要麼一躲了之。抗戰勝利後,錢鍾書曾任暨南大學教授,兼英國文化委員會顧問。每月要到南京匯報工作,早車去,晚上很晚才能趕回家。一次,他回來得很早,楊絳不解,錢鍾書就說:「今天晚宴,要和『極峰』(蔣介石)握手,我趁早溜了回來。」國民黨高官朱家驊曾許給錢鍾書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職位,錢鍾書辭謝了。
  • 他是翻譯學文學的大師也是一個獨情的浪子——錢鍾書
    跟許多故事的發展都一樣,錢鍾書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的世家,父親錢基博在當時作為一所學校的文學史家,積極的接受了外國人的先進思想,中體西用,也是頭一批開啟了力將中國從腐朽沒落中解脫出來的學者。因此在錢鍾書出生的時候,其深深地受到了自己父親的影響,從而參與到文學學習的行列當中。也正是在這一點上,將錢鍾書永永遠遠的與當時的時代聯繫在了一起。
  • 錢鍾書讀辭典
    錢鍾書周歲「抓周」時,抓到了書,所以家人給他取名為「鍾書」。也許是天意吧,他也就名副其實,一輩子「鍾情於書」。在清華大學讀書時,他就立下了「橫掃清華圖書館」的志向,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到了讀書上。錢鍾書在讀書中,還對讀字典、辭典有著特別的興趣,而且深得其樂,許多大部頭的字典、辭典、大百科全書他都讀過。1939年秋,錢鍾書和鄒文海、徐燕謀等人一起,從上海動身,一同赴遙遠的湖南安化藍田的國立師範學院任教。途中,錢鍾書「怡然自得,手不釋卷」。鄒文海好奇,方知錢鍾書看的是英文字典。
  • 奇才3000字文言自薦上南大 自比少年錢鍾書
    文乎男生自比「少年錢鍾書」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和同齡學生相比,高寬不論是自我表達還是個人性格,似乎都「超齡」了一些,說話也有些文乎。他說,自己對中國古文化典籍特別感興趣,小學時就開始閱讀《大學》、《中庸》等儒家經典,到了高中,又被錢鍾書《談藝錄》、《管錐編》,陳寅恪的《陳寅恪集》所折服。
  • 錢鍾書與楊絳的筆墨,滿滿書法味
    楊絳先生走了,105歲,即使在彌留之際,思維和言語中,始終不離「錢鍾書」三個字。高尚的節操,有目標有志趣的生活,任光陰流轉,萬物消長,而內心依舊篤定從容。1932年春天,楊絳考入清華大學並與錢鍾書相識。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說:「我沒有訂婚。」
  • 錢鍾書筆下「三閭大學」的原型
    錢鍾書的《圍城》名揚海內外,書中有關三閭大學的故事讓人回味無窮。三閭大學是虛構的一所學校,現實中中國並沒有一所名叫「三閭大學」的高校!任何藝術都來自於現實,於是許多人挖掘「三閭大學」的原型。有的人認為「三閭大學」的原型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因為裡面的描寫有許多像極了,並且錢鍾書也曾經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任教。但「三閭大學」的真實原型卻不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而是不怎麼為人所知的國立師範學院;正因為它少為人知,所以許多人不知道它才是「三閭大學」真正的原型!
  • 楊絳給錢鍾書寄去一個「慫」字,錢鍾書寄回一個字,楊絳感動落淚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的平淡,楊絳先生用簡潔的文筆回憶了與丈夫錢鍾書、女兒錢媛相處的那些幸福時光。雖然內容平淡無奇,但是卻充滿了在真摯細膩情感,十分的引人入勝。在民國時期的那些文壇大佬中,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故事是最完美的。在充斥著情感背叛、師生戀的民國文壇裡,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宛如一汪清泉,更值得人們欽佩。
  • 錢鍾書,4年橫掃清華圖書館,孩子可借鑑怎樣的讀書經驗?
    妙的是他能把各件兵器的斤兩記得爛熟……」這是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裡,對錢鍾書從讀書中獲得樂趣的描寫。幼時的錢鍾書酷愛讀書。除了讀《論語》、《大學》之類的「教科書」,還讀像《西遊記》、《三國演義》之類的課外書,甚至在讀書人看來不太能登大雅的《七俠五義》、《說唐演義》等,也統統拿來讀。
  • 楊絳給錢鍾書寄去一個「慫」字,錢鍾書寄回一字竟令其感動淚目
    楊絳和錢鍾書是公認的神仙眷侶,夫妻兩人一見鍾情,相伴到老,從未因為什麼紅過臉。楊絳給錢鍾書寄過一個「慫」字,就是想問問錢鍾書心上到底有幾個人,錢鍾書高情商的回一個「您」字,意為心上只有你一人,這般愛情真實舉案眉頭羨煞旁人。不愧是人間的「神仙愛情」!
  • 娶了楊絳,錢鍾書「痴人有痴福」
    本來已經就讀東吳大學的楊絳,堅持一定要再考清華大學,結果考上清華後就遇到了錢鍾書。楊絳的母親就說,阿季(楊絳)腳上拴著月下老的紅繩,所以心心念念要讀清華。  在英國陪讀的時候,楊絳的任務是帶孩子、照顧錢鍾書學習。每當錢鍾書被燈泡壞了等生活瑣事困擾時,楊絳總是說「有我呢」。就連錢鍾書因為枯燥不喜歡而考不及格時,還是楊絳幫助他複習過關。
  • 錢鍾書在臺灣 一次鮮為人知的演講
    錢鍾書先生是學貫中西的學術大家,《錢鍾書集》業已出版、再版、重版多年,其著述篇目業已為讀者所熟悉。那麼,錢氏會不會亦有一些「集外文」與「佚文」之類的稀見史料,散落湮沒於舊報刊之中呢?
  • 青春勵志故事錢鍾書:嗜學如命 文化崑崙
    由於大伯錢基成沒有兒子,錢鍾書的父親便把他過繼給了錢基成。這樣,大伯便成了錢鍾書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對他的教育傾注了很多心血。秀才出身的錢基成信奉「教之有方,順天致性」的自然主義教育方法,每天下午授課,上午則帶著錢鍾書上茶館、聽書、品民間小吃。在家學的薰陶下,錢鍾書人如其名,鍾情於文學,喜好博覽群書,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中學時代,錢鍾書先後就讀於蘇州桃塢中學和無錫輔仁中學。
  • 楊絳的陪讀生活:幫錢鍾書複習功課
    本來已經就讀東南大學的楊絳,堅持一定要再考清華大學,結果考上清華後就遇到了錢鍾書。楊絳的母親就說,阿季是腳上拴著月下老的紅繩,所以心心念念要讀清華。   在英國陪讀的時候,楊絳的任務是帶孩子、照顧錢鍾書學習。每當錢鍾書被燈泡壞了等生活瑣事困擾時,楊絳總是說「有我呢」。就連錢鍾書因為枯燥不喜歡而考不及格時,還是楊絳幫助他複習過關。
  • 年輕時狂狷的錢鍾書:對同時名家大都瞧不上
    年輕時的錢鍾書狂狷錢鍾書□史飛翔世間有一種人外表溫軟,但內心實則十分強悍,錢鍾書即是一例。錢鍾書字默存,據說,是因為他小時候口無遮攔、常得罪人,為此父親錢基博特地為他改字「默存」,意思是告誡他緘默無言、存念於心。錢鍾書表面看著是一個謙虛、溫和的人,其實不然,他骨子裡有傳統士人的那種倔強與狂狷。
  • 錢鍾書的兩個父親:一個很厲害,還有一個也很厲害
    他對錢鍾書非常疼愛,而且抱有很大的希望。錢鍾書從4歲開始,就由伯父錢基成他認字。但伯父卻對錢鍾書過於溺愛,加上在錢鍾書6歲時,進入秦氏小學讀書不到半年,因為生了一場病,錢基成就讓他待在家裡,不再去學堂了。後來,伯父擔心錢鍾書的前途命運,又送到私塾去讀書,但一段時間後,又嫌不方便,就乾脆自己教錢鍾書讀書。
  • 錢鍾書的北京地理坐標:三裡河是最後居所(組圖)
    就這樣,錢鍾書暫別仍在清華讀書的楊絳,來到了光華大學任教。  錢鍾書亦想出國留學,於是1935年春,他參加了教育部第三屆庚子賠款公費留學資格考試。當時全國總計只有25個名額,而錢鍾書所報的英國文學只有1個名額。成績下來,錢鍾書以87.95分的成績名列榜首,而這一成績也為歷屆中美和中英庚款留學生中平均分最高者。錢鍾書考取了英國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英文系。
  • 【人文素養】 錢鍾書《圍城》賞析
    同時,錢鍾書酷愛古典小說和林紓翻譯的外國小說,酷愛外國的偵探小說,他出眾的外語,就和讀外國偵探小說有關。1929年錢鍾書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成績非常特殊,數學15分,英語成績特別優秀。一入學在學校就很有名氣,個性狂傲,任意臧否人物,在二年級的時候,在隨意言談之間,就挑戰朱自清、馮友蘭的學識。1935年畢業到上海光華大學任英語教師,同年到英國的牛津大學留學,1937年獲得副博士學位。
  • 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互相珍惜,志同道合,懂得彼此
    錢鍾書與楊絳相識在美麗的清華園,兩人一見,相視一笑,錢鍾書說:「我沒訂婚」,楊絳說:「我還沒有男朋友」,一個才子,一個才女,自此攜手相扶,既定終生。錢鍾書不善家務,但看到楊絳操持家務的辛勞,他也很心疼,於是他每天早上給妻子準備愛心早餐,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老。有時他偷偷躲在衛生間裡洗衣服,儘管洗得一塌糊塗,楊絳還得重新返工,但是楊絳絲毫也不朝他抱怨。楊絳坐月子期間,錢鍾書一個人在家,不是把這做壞了就把那弄壞了,然後愁眉苦臉地跟楊絳訴說,楊絳總是說不要緊,楊絳的理解和寬慰撫慰了錢鍾書的那顆不安的心。
  • 《錢鍾書的學術人生》出版 首次公開一批書信、講稿
    新華社上海11月30日電(記者許曉青)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錢鍾書的學術人生》近日由中華書局出版。《錢鍾書的學術人生》共20萬字,由86歲高齡的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王水照經過多年積累,著述而成。全書分為四輯,從「歷史與記憶中的錢鍾書先生」「錢鍾書先生的學問與趣味」「錢鍾書先生的宋詩研究」「《錢鍾書手稿集》管窺」四個維度展開,以紮實而豐富的回憶,客觀呈現錢鍾書的為人處世、治學論道、海外交誼等,一批書信、講稿等系首次公開發表。
  • 錢鍾書與楊絳養女兒,用書桌抽屜當搖籃,樂在其中
    錢鍾書看到了,便畫下了許同學每一次的眼神變化,並取名為《許眼變化圖》,還沒下課就傳遍了班級,這圖一時在班上傳為笑談。在牛津留學時,有一次,錢鍾書受好友所託,去為好友撮合所愛慕之人。錢鍾書與妻子的留學生涯裡還有許多這樣的生活的小插曲,有趣得很。1937年,錢鍾書完成了牛津大學的學業,取得了牛津大學學士學位,同年五月,錢鍾書和楊絳有了一個女兒,可謂是雙喜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