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研究!燒腦反直覺的量子真空,負能量,負質量,引力變斥力!

2020-12-20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量子物理學類

能量是一個必須始終為正的量,至少這是直覺告訴我們的。如果每個單個粒子都從一定體積中移除,直到沒有剩下任何可能攜帶能量的物質,那麼就達到了極限是嗎?或者即使是從真空空間中也能提出取能量嗎?量子物理學一次又一次地證明它與我們的直覺相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也是如此。在某些條件下,負能量是允許存在的,至少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範圍內是允許的。

維也納科技大學、比利時布魯塞勒大學和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分校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現在已經研究了負能量的可能程度。事實證明,無論考慮哪種量子理論,無論假設宇宙中的對稱性如何,「借用」能量總是有一定的限制。能量可以小於零,但就像向銀行借錢一樣,這種能量最終必須「還清」。維也納科技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的Daniel Grumiller教授說:在廣義相對論中,通常假設能量在宇宙中的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大於零。

這對引力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果:能量通過公式E=MC與質量相關聯,因此,負能量也意味著負質量。正質量相互吸引,但質量為負時,引力可能突然變成一種斥力。然而,量子理論允許負能量存在,根據量子物理,在特定位置從真空中借用能量是可能的,就像從銀行借錢一樣。很長一段時間,科學現在不知道這種「能量信貸的最高金額以及必須支付的可能利率」。關於這種」利息「(在文獻中稱為」量子利益「)的各種假設已經發表,但還沒有達成全面的結果。

2017年證明所謂的「量子零能量條件」(QNEC),通過將相對論和量子物理聯繫起來,為能量的「借用」規定了一定限制:因此允許小於零的能量,但只能在一定範圍內,並且只在一定時間內。能有多少能量在能量信用極限耗盡之前,從真空中借來的依賴於一個量子物理量,即所謂的糾纏熵。在某種意義上,糾纏熵是衡量一個系統行為受量子物理控制的程度,如果量子糾纏在空間的某個點起到關鍵作用。例如接近黑洞邊緣,那麼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出現負能量流動,並且該區域中的負能量成為可能。

Grumiller現在能夠和Max Riegler和Pulastya Parekh一起推廣這些特殊計算。Max Riegler在維也納科技大學的Daniel Grumiller研究小組完成了論文,現在哈佛擔任博士後。來自坎普爾(印度)IIT的Pulastya Parekh是Erwin Schrdinger研究所和TU Wien的客人。Grumiller表示:之前所有考慮都是指遵循狹義相對論對稱性的量子理論。但現在已經能夠證明,負能量和量子糾纏之間這種聯繫是一種更普遍的現象。

不意味著違反能量守恆定律

明確禁止從真空中提取無限能量的能量條件,對於非常不同的量子理論是有效的,無論對稱性如何。能量守恆定律是不能被智取的,當然,這與神秘的「超越統一機器」無關,據說它們無中生有地產生能量,因為它們在神秘的圈子裡反覆出現。

自然界允許能量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內小於零的事實並不意味著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為了在某個位置啟用負能量流,必須在緊鄰的位置有補償性的正能量流。即使事情比以前想像的要複雜一些,能量也不能從無中獲得,即使它可以變成負能量。新研究結果現在對負能量設置了嚴格的界限,從而將其與量子力學的典型屬性聯繫起來。

博科園|研究/來自:維也納科技大學參考期刊《物理評論快報》DOI: 10.1103/PhysRevLett.123.121602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哦

相關焦點

  • 重磅研究:燒腦反直覺的量子真空,負能量,負質量,引力變斥力!
    或者即使是從真空空間中也能提出取能量嗎?量子物理學一次又一次地證明它與我們的直覺相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也是如此。在某些條件下,負能量是允許存在的,至少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範圍內是允許的。維也納科技大學、比利時布魯塞勒大學和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分校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現在已經研究了負能量的可能程度。事實證明,無論考慮哪種量子理論,無論假設宇宙中的對稱性如何,「借用」能量總是有一定的限制。
  • 真空質心場源:引力還是斥力,取決於真空零點能調節基本態與激發態
    使物質保持成形始終處於「成、住」的狀態,抵抗拒絕融化返回無形的能量,避免被真空吸收融化消散。真空零點能:「空無一物」但不是無能而真空始終擁有零點能,始終要保持「空無一物」的基本態,總要把有形物質融化復歸於無形。
  • 宇宙學常數:引斥並存,關注引力之時別忘了斥力的存在
    科學探索發現中,人們關注引力的同時也應關注斥力,如同了解物質時,關注質量也要關注能量,關注時間也要關注空間,關注低維位面的現象證據時,也有關注高維位面的現象證據。其實這個思想變化過程中,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認為常數「恆常不變」,只關注引力較少關注斥力,包括愛因斯坦本人、哈勃等人,乃至之前的牛頓等,因為帶著這種「常數恆常不變」的思想,所以為了理論認知與現象相符,經得起事實證明以站得住腳,調整理論認知,進行數學演算。
  • 反物質或導致宇宙逆轉!費恩曼:宇宙在奇點大爆炸—大毀滅中循環
    這就是物質和它的反物質。正粒子─反粒子這兩哥們也都是空手套白狼。一開始,它們並不存在與空間中,因為它們連能量都沒有。但這兩哥們發現個一個天大的秘密,就是可以在真空中借能量,借來的能量可以轉變成質量,於是這哥倆獲得了質量就可以誕生於世了,可以看見這花花世界了。
  • 揭秘行星的公轉與自轉-引力斥力旋轉力決定公轉-離心力決定自轉
    能量聚合會產生引力,能量輻射會產生斥力。行星圍繞著恆星運轉,在恆星強引力作用才不至於遠離恆星,同時恆星輻射能量產生的斥力使行星不被吸到恆星,在恆星引力與斥力的相互作用下行星有自己的平衡運行軌道。在這圓周圈內,恆星作用的斥力是大於引力的,在這圓周圈外,恆星作用的引力是大於斥力的,只有在圓周上引力與斥力是相等的,行星做圓周運動產生的離心力又為自轉提供動力,這一規律物道理論稱之為「圓周平衡定律」,也符合物道相和的自然法則。月球圍繞著地球運行也是遵循圓周平衡定律,地球的斥力來源於太陽輻射的能量,所以行星的斥力比恆星小很多。力是由能量產生的。
  • 普朗克質量的物理意義:物質最小質量的極限能小到什麼程度
    就以普朗克常數h來說,與引力常數、光速之間,可以得出普朗克質量、普朗克長度、普朗克時間。普朗克長度是三維空間的真空最小單位,普朗克常數h的物理意義可以看作是一個量子作用單元,體現在力的作用時就是引力與斥力現象,而載體就是普朗克質量,當物體的存在狀態具有某種勢能時就表現為引力現象,當物體的存在狀態具有某種動能時就表現為斥力現象。
  • 為什麼引力相互吸引,電荷相互排斥?——推導證明(多公式慎入)
    什麼是量子場論?量子場論(QFT)是一個結合了經典場論(包括電磁場和引力)、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框架。量子場論主要用於粒子物理學,但許多其他物理學分支使用基於它的技術。在量子場論中,粒子是其相應量子場的激發態或量子態。
  • 人類或將通過人造引力深入宇宙,實現文明飛躍
    但這些飛船很重,不可能輕易擺脫地球的引力。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著作《星際科學》揭示了飛船之所以能夠進入太空,是因為塔斯的量子數據使墨菲能夠控制重力異常。她降低了地球引力的強度,使飛船更容易飛出大氣層,然後在升空後恢復了地球的原始強度。 然而,地球引力的降低意味著地球核心不再被巨大的壓力和重量所控制。它會開始向上移動,擠壓地殼,導致毀滅性的地震和海嘯現在席捲全球。
  • 真空不空
    如何理解這些負能量的電子呢?狄拉克又一次地利用「真空不空」的概念。如圖1 所示,狄拉克認為,真空中是所有負能量的狀態,根據泡利不相容原理,每個負能量的狀態都有一個電子佔據著。真空可以看成填滿了所有負能量狀態的電子形成的大海,而帶有正能量的電子則在這個海面上運動。圖1 真空是負能量的電子海這樣一個真空是電子海的圖像可以說是令人相當驚奇的。
  • 利用量子糾纏向真空借能量;空氣汙染導致脫髮|一周科技速覽
    利用量子糾纏,向真空借能量2. 《科學》發布發展中國家動物抗生素耐藥性圖3. 最新研究稱,空氣汙染導致脫髮4. 暗物質與晶格中的神秘電導5. 納米粒子對環境的影響超乎想像6.X射線技術破解晶片內部結構編輯 | 楊文瑾、董唯元、韓若冰、陳航利用量子糾纏,向真空借能量如果一個封閉空間中所有粒子都被移走,我們是否還能從這個空曠的空間中提取能量呢?對於這個問題,量子理論很早以前就給出了反直覺的答案:可以!
  • 相對論量子力學 | 賢說八道
    換成協變微分 ▽μ ,即可得彎曲時空中的克萊因-戈登方程  。在經典力學中,負能量解或者其它不合理的解可以隨手扔掉,但是在量子力學的語境中這樣做是不可以的。量子力學方程所有的解都是一個完備空間裡的矢量。
  • 【瀚海文摘】相對論量子力學
    換成協變微分 ▽μ ,即可得彎曲時空中的克萊因-戈登方程  。在經典力學中,負能量解或者其它不合理的解可以隨手扔掉,但是在量子力學的語境中這樣做是不可以的。量子力學方程所有的解都是一個完備空間裡的矢量。
  • 引力來自量子信息嗎?| 賽先生天文
    最近的一些研究進展表明,來自量子信息理論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量子糾纏和量子糾錯,可能會在量子引力的理解中起到基礎性的作用。我認為,在當代物理學的未解之謎中,量子引力會給我們的認識帶來最為深刻的變革。這是一個非常反常識的結論,因為熵是一個物質態中微觀自由度的度量。在一個有局域性的理論,比如量子場論裡面,一個區域裡的最大熵一定是正比於體積而不是面積的。因此如果你相信黑洞熵的公式,它馬上告訴我們量子引力理論一定不能是一個局域性的場論,而必定要是一個全新的東西。
  • 質量與引力,誰讓空間彎曲了?相對論認為是質量,弦論認為是引力
    一、對於時空的理解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自然界不存在所謂的「絕對真空」,他認為空間總是伴隨著物質以及運動的存在!這是人類對於空間最早的理解,儘管沒有確切證據支持,但這個理解是超前的!而在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的廣義相對論出現將物理學家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了出來,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是質量在時空中的表現,它在彎曲空間的同時也改變了時間。在質量體周圍的時空存在的是空間與時間的梯度。
  • 真正的真空,也許沒你想的那麼空
    如何理解這些負能量的電子呢?狄拉克又一次地利用「真空不空」的概念。如圖1 所示,狄拉克認為,真空中是所有負能量的狀態,根據泡利不相容原理,每個負能量的狀態都有一個電子佔據著。真空可以看成填滿了所有負能量狀態的電子形成的大海,而帶有正能量的電子則在這個海面上運動。圖1 真空是負能量的電子海這樣一個真空是電子海的圖像可以說是令人相當驚奇的。
  • 研究反物質:尋找另一個「我」
    近日,來自歐洲核子中心(CERN)的阿爾法合作組(ALPHA collaboration)報導了氫原子的反物質對應物即反氫原子能級結構中的特定量子效應——精細結構(fine structure)和蘭姆位移(Lamb shift)。這些量子效應存在於物質原子中,而尚未在反物質原子中發現。此類研究有助於揭示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區別。
  • 量子坍縮是由引力誘發的嗎?
    引力是解釋波函數坍縮的一個有力候選,因為它普遍存在, 且強度隨質量的增加而增加。費曼(Richard Feynman)就曾在他的引力講座中提到,宏觀尺度上的量子疊加的坍縮或許與引力有關。在彭羅斯的框架中,他認為當一個「顯著的」時空曲率出現時,量子的線性疊加就會立即失效。當一個系統處於空間量子疊加時,會產生兩個不同的時空疊加,彭羅斯相信,不同的時空疊加會受到抑制:處於疊加的系統的質量越大,兩個時空的差異就越大,波函數坍縮的速度也就越快。
  • 陳寶林:我們的發展方向談斥力的本質
    還有,袁隆平研究出「超級水稻」、屠呦呦發明「青蒿素」等影響人類生活的裡程碑事件,都不無宣告著科學改變世界的永恆定律。陳寶林的研發團隊遵循馬克思的斥力觀,掌握了斥力的本質,馬克思找到了物質運動的終極原因。馬克思找到了物質的靈魂,他稱偏斜運動所表現的規律貫穿了整個伊壁鳩魯哲學這是關鍵。這也是陳寶林團隊開創的新的發明專利。得到的增力是6倍有圖示為證。
  • 時間根本就不是物質,更沒有質量,為什麼引力會讓時間變慢呢?
    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指出,引力可以讓時間變慢,對於同一個物體而言,它所受到的引力越大,其感受到的時間就越慢,對此他還給出以下公式用以計算(公式中的t代表被觀測者的時間,T代表靜止參考系的時間,G代表引力常數,M代表產生引力場的天體質量,r代表引力場中心與被觀測者之間的距離,c代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 「真空零點能」有多強大?超越核聚變和反物質
    」是一個物理學概念,這個詞表達的意思是「空無一物」,也就是沒有任何物質的虛無,理論上來說,一片空間中不存在任何粒子的時候,這片空間就處於真空狀態,但是在量子理論問世後,科學家發現宇宙中不存在「絕對真空」,任何一片空間中都在進行著人類觀察不到的「量子漲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