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和比特幣

2021-02-15 區塊鏈世界

本文作者,Robert Breedlove,由區塊鏈世界(公眾號ID:car098)&尾巴筆記聯合翻譯,轉載請註明。

中本聰給了世界一個真正的「無中生有」的比特幣。絕對稀缺性是一個不可阻擋的理念,這個理念正在極大地改變世界,就像它的數字祖先一樣:數字零。

零是特別的

「在文化史上,『零』的發現將永遠是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託拜厄斯·丹齊格,《數字:科學的語言》.

許多人認為,比特幣「只是數千種加密資產中的一種」——同樣道理,數字零隻是無窮無盡的數字序列中的一種。

在現實中,比特幣是特殊的,零也是: 這兩項發明都開闢了一個新世界,從底層上重塑了包羅萬象的系統——對於比特幣來說,這個系統就是貨幣,而對於零來說,它就是數學。由於貨幣和數學是人類的兩種通用語言,比特幣和零都是文明的關鍵構造因素。

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人類沒有「零」的概念:對它的理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一種象徵,必須被創造出來,並不斷地傳授給後代。

零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在物理世界中是看不出來的——沒有人會去買零個蘋果。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我們將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走下去,這條道路覆蓋了4000多年的人類歷史,最終導致零成為現代經驗基石的一部分。

數字是數的符號,是人類有史以來發明的最偉大的抽象概念:幾乎我們接觸的所有事物都以數字、可量化或數位化的形式被最好地掌握。數學,語言中的數字,最初是由數東西的實際需求發展而來的——不管是每天捕獲的魚的數量還是最近一次滿月後的天數。許多古代文明發展出了基本的數字系統:公元前2000年,未能將零概念化的巴比倫人,在不同的排列方式中使用兩個符號,創造了1到60之間的獨特數字:

巴比倫楔形文字是一個相對低效的數字系統——注意每個數字符號需要多少筆劃——使用它計算甚至更麻煩。

巴比倫楔形文字系統的遺蹟至今仍然存在:一分鐘有60秒,一小時有60分鐘,一圈有6組60度。但是這個古老的系統缺少一個零點,這嚴重地限制了它的有用性。古希臘人和瑪雅人發展了他們自己的數字系統,每個系統都包含了關於零的粗略概念。然而,零的第一個明確的算術用法來自古代印度和柬埔寨文化。他們創造了一個有9個數字符號和一個小點的系統,用來標記一個數字的缺失——最初的零。這最終演變成我們今天所使用的數字系統:

                  已知的第一個書寫出來的零: 來自Bakhshali的手稿,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紀和4世紀的書稿。

碑文K-127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含有零這一概念的碑文,可以追溯到7世紀,它是19世紀在柬埔寨發現的。

在7世紀,印度數學家Brahmagupta發明了表示加減乘除的零的術語(儘管他和後來幾個世紀的思想家一樣,對後者有點糾結)。隨著數學學科在印度的成熟,它通過貿易網絡向東進入中國,向西進入伊斯蘭和阿拉伯文化。正是這種西方零的進步最終導致了印度教阿拉伯數字系統的誕生——這是當今世界上最常見的象徵性數字表達方式:

數學的經濟化

大約300年後,在中世紀鼎盛時期,零這一概念進入歐洲時,遭到了強烈的意識形態抵制。面對完善的羅馬數字系統的使用者的反對,零這一概念在歐洲的發展舉步維艱。當時的人們可以在沒有零的情況下工作,但是(他們幾乎不知道)在沒有零的情況下執行計算是非常低效的。這裡有一個恰當的類比值得我們記住:數學和貨幣都有可能不需要零和比特幣,但如果沒有這些核心元素,它們都是極其浪費的系統。想想用羅馬數字做算術的難度:

                 如果你認為自己不擅長用數字做算術,那就試著用字母來做吧。

計算使用印度-阿拉伯系統比羅馬數字更簡單,更高效而勝出。從長遠來看,我們看到當蒸汽機車戰勝了馬車時,或者當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社會主義(稍後比特幣的另一個重要的點)。這個例子說明了乘法和除法比加法痛苦更大。阿米爾·d·阿採爾(Amir D. Aczel)在他的書《尋找零》(Finding Zero)中這樣描述:

「阿拉伯數字系統允許一個巨大的經濟符號,這樣相同的數字,例如,可以用來表達本身或40(40),緊隨其後的是一個零,或四百零四寫成404,或四千年寫成4後面三個零(4000)。

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的能力是無與倫比的,因為它使我們能夠高效、簡潔地表示數字,使我們能夠進行複雜的算術計算,這在以前是不容易做到的。」

在一個通過商業致富的世界裡,羅馬數字的低效率不會被長期容忍。隨著貿易網絡的擴張和生產力的同步提高,財富創造的前景日益激勵著商人們需要提高競爭力,促使他們總是在尋找相對於其他人的優勢。使用零基礎的數字系統進行計算和記錄在質量上更容易,在數量上更快,而且更不容易出錯。儘管歐洲人的反對,但這個新的數字系統絕對不能被忽視:就像它遙遠的後代比特幣一樣,零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想法,它的時代已經到來:

零的作用

零的第一個作用是作為數字系統中的佔位符。

例如,注意上面等式中的數字「1,104」中的「0」,它表示十位上沒有值。如果在「1,104」中沒有「0」這個數量級作為缺位的符號,這個數字就不能清楚地表示出來(如果沒有「0」,它是「1,104」還是「114」?)如果沒有「0」,數字系統在擴展時保持意義穩定性的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包含零可以使其他數字根據它們相對於零的位置賦予新的意義。通過這種方式,零讓我們可以更輕鬆地進行計算——無論是在帳本上的筆的筆畫,還是在計算器上的手指按壓,抑或是腦力體操。零是空的象徵,空可以是一種非常有用的特質,

正如老子所說:

「我們把粘土捏成一個罐子,但裡面是空的,但卻裝著我們想要的任何東西。」

更哲學地說,零是虛空的象徵,正如阿採爾所描述的:

「……虛空無處不在,四處移動;當你用一種特定的方式寫一個數字時,它可以代表一種真理——例如,沒有十位——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它可以代表另一種真理,例如,一個數中沒有千位!」

將其與貨幣的功能進行類比:零是「價值儲存」,更高數量級的數字可以在零上擴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希望在我們的銀行帳戶或比特幣餘額的末尾看到另一個零的原因。同樣良好的經濟價值儲存手段導致增加儲蓄,它投資和生產率增長,聲音的數學佔位符值也會讓一個數字系統在更少的空間能夠包含更多的意義,並支持在較短的時間內計算:這兩個因素促進了生產率增長。正如貨幣是資本不斷循環進入最優經濟就業場所的媒介一樣,「零」賦予其他數字循環的能力,使它們能夠一次又一次地被用於不同的目的,具有不同的含義。

零的第二個功能本身就是一個數字。

它是任何正數與負數(如+2和-2)之間的中點。在零的概念出現之前,負數是不被使用的,因為沒有「零」作為數字的概念,更沒有「小於零」的概念。「Brahmagupta把正數軸倒轉過來,創造出負數,並把零放在中間,這樣就完善了我們今天使用的數字系統。雖然在更早的時候就有關於負數的記載,比如中國的漢朝(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20年),但是在布拉馬古達之前,負數的使用還沒有正式的定義,因為負數要求零的概念得到正確的定義和對齊。從視覺上看,負數是正數在零上的映射:

                            零是我們整個數字系統的重心,就像貨幣是任何經濟系統的中心一樣。

有趣的是,負數最初是用來表示債務的——在複式記帳法發明之前很久,複式記帳法選擇借方和貸方(部分是為了避免使用負數)。在這種情況下,零是數字的正域和負域之間的「交換媒介」——只有通過零才有可能進入或離開這兩個域。通過將負數降至零度以下並概念化,許多新的和不尋常的(但非常有用的)數學結構應運而生,包括虛數、複數、分形和高級天體物理方程。同樣地,經濟交換媒介,貨幣,導致了貿易和創新的加速,數學交換媒介,零,也導致了信息交換的增強,以及與之相關的文明的進步和發展:

 Mandlebrot集合:分形最著名的例子之一,這是一種令人費解的數學結構,用複數來建模自然的幾何結構及其內在的複雜性。作為數學之美最著名的例子之一,這種分形表現出無限的深度、廣度和非重複的自相似性。零是進行分形建模的必要前提。

零的第三個功能是作為分數或比率的促進者。

例如,古埃及人的數字系統沒有零,他們處理分數的方法極其繁瑣:他們把3/4看成是1/2和1/4的和,而不是像我們今天這樣把3/4看成是3比4的比例。絕大多數埃及分數被寫成1/n的數字和,其中n是計數數字——這些被稱為單位分數。如果沒有零,長鏈的單位分數就需要處理更大更複雜的比率(我們許多人還記得從學生時代轉換分數的痛苦)。有了零,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將分數轉換成小數形式(比如1/2到0.5),這就不用在處理分數時進行複雜的轉換。這就是零的「單位記帳」功能。以貨幣表示的價格只是轉換成以貨幣表示的價格小數:我們不說「這房子值11輛車」,而是說「這房子值44萬美元」,這等於11輛4萬美元的汽車的價格。貨幣使我們能夠更好地處理匯率比率,就像零使我們能夠更好地處理數字比率一樣。

數字是客觀抽象的最終層次:例如,數字「threeness」代表「三」的概念——一種可以歸因於宇宙中任何以三倍形式出現的事物的性質。同樣,「nineness」代表任何由9個部分組成的事物所共有的「九」的品質。數字和數學極大地促進了知識的人際交流(可以體現在商品或服務中),因為人們可以用計算的共同語言交流幾乎任何事情。因此,貨幣只是衡量市場上可用資本的數學指標:它是所有經濟商品中最小公分母的東西,必然是流動性最強、變動最小的資產。它被用來衡量資本價值的不斷變化(這就是為什麼黃金成為貨幣的原因——黃金是一種貨幣,它的供應是最難以改變的)。貨幣與資本的比率(即價格)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比率之一,而比率是存在的一個基本要素:

太初有比、比與神同在、比就是神。——約翰福音1:1

更有效地處理比率的能力直接促成了人類後來理性的發展,這是一種基於邏輯的思維方式,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等重大社會運動的根源。要真正理解「零」這個奇怪的邏輯,我們必須從它的起源點——它誕生的哲學開始。

零的哲學

「在最早的眾神時代,存在是從不存在中誕生的。——《The Rig Veda》

「零」源自古代東方的怪誕邏輯。有趣的是,佛祖本身就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在早期關於他的書中,比如《拉麗塔·維斯塔拉》,據說他在計算方面很出色(這是他用來追求某一位公主的技巧)。在佛教中,現象學世界的邏輯特徵比真假更為複雜: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是真的,

或不真實的,

或真或假,

或者既不正確也不是不正確。

這是佛陀的教誨。」

這是Tetralemma(或Catuṣkoṭi的四角):了解這個古老的看似陌生的關鍵邏輯是東部Shunya的概念,印地語詞義零:它來源於佛教哲學的概念Śūnyatā(或」空)。冥想的最終目標是獲得覺悟,或涅槃的理想狀態,這相當於完全清空自己的思想、欲望和世俗的依戀。成就這種絕對的空性是在空性中存在的狀態:一個與空性密切相關的哲學概念——正如佛教作家一行禪師所描述的:

「解脫的第一扇門是空的,空性的

虛空總是意味著對某事的虛空

空是存在與不存在之間的中道

現實超越了存在和非存在的概念

真正的虛空被稱為「奇妙的存在」,因為它超越了存在和不存在

專注於虛無是一種與現實生活保持聯繫的方式,但它必須得到實踐,而不是空談。」

或者,正如東南亞古Wats寺的一位和尚所描述的虛空的冥想體驗:

「當我們冥想的時候,我們會數數。我們閉上眼睛,只知道自己此刻在哪裡,別的什麼也不知道。我們數吸氣,1;我們數出呼氣,2;我們繼續這樣做。當我們停止計數,那就是空虛,數字零,空虛。」

通過冥想可以獲得直接的空虛體驗。在真正的禪定狀態中,空性與數字零是同一的。空是存在和不存在之間的管道,就像零是正負數之間的門:每一個都是對方的完美反映。「零」出現在古代東方,是這種深刻的哲學和經驗的絕對空性概念的縮影。根據經驗,今天我們知道冥想在很多方面對大腦有益。它對零發現的貢獻似乎也有助於形成一種有益於人類集體智慧的思想——我們的全球蜂巢思維。

儘管從精神層面看來,零是一個深刻的實用概念:也許它最好可以理解為哲學和實用主義的融合。通過遍歷在零到負數的領土,我們遇到虛數,有1的平方根的基本單位,用i表示。i是矛盾的:考慮方程x²+ 1 = 0, x³+ 1 = 0,唯一可能的答案是正√1 (i)和負√1(i或i³)。可視化這些實和虛領域,我們找到一個轉動軸與取向的集中在零tetralemma:一個真正的(1),一個不真實的(i),一個真實且不真實的(1或者i²)和一個既不真實也不是不不真實的(i或者i³):

                                     零是實數和虛數平面之間的支點。

與亞里斯多德和他的追隨者們通常認可的分立的非此即彼的邏輯相比,從零進入負數和虛數的領域提供了一種更連續的邏輯形式。這一框架不像亞里斯多德的二元邏輯系統那樣黑白分明,後者以真或假為基礎,並提供了邏輯性的許多層次;我們在自然界中發現的許多「灰色地帶」的更精確的地圖。連續邏輯在世界各地都有暗示:例如,有人可能會說「她不是沒有吸引力」,意思是她的吸引力是矛盾的,介於有吸引力和沒有吸引力之間。這種觀點通常比吸引力或不吸引力的二元評估更現實。

重要的是,零給了我們無限的概念:這是古希臘邏輯學家頭腦中明顯缺失的。通過實數軸和虛數軸的繞0旋轉可以用數學方法放大成一個三維模型,稱為黎曼球。在這種結構中,零和無窮大是彼此的幾何反射,它們可以在數學排列的一瞬間進行轉置。總是在這個三維的,四邊形的數學解釋的相反的極點,這裡我們發現了零的雙胞胎---無窮大:

                                將實數和虛數平面縮放到第三維,我們發現了零的孿生兄弟:無窮大。

零和無窮大這兩個極端類似於陰陽——正如《零:一個危險思想的傳記》的作者查爾斯•賽弗所描述的那樣:

「零和無窮大總是形跡可疑。零乘以任何數都是零。無窮大乘以任何數,就得到無窮大。一個數除以零得到無窮大;一個數除以無窮大得到零。數字加零不變。一個數加到無窮大,無窮大不變。」

在東方哲學中,「零」與「無限」的親緣關係是有意義的:只有在絕對虛無的狀態下,可能性才可能成為無限。佛教邏輯堅持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無限交織在一起的:一個巨大的因果網絡,其中所有事物都不可避免地相互關聯,因此沒有任何一件事物可以真正被認為是獨立的——儘管它有自己孤立的、不相互依賴的本質。依此觀點,相互關係是證實的唯一來源。這個真理是佛教教義的基礎,也就是佛教所稱的「相依共生」,意思是萬物互相依存。這個真理的唯一例外是涅槃:從無盡的輪迴中解脫出來。在佛教中,通往涅槃的唯一途徑是通過純粹的空性:

           涅磐,佛教的終極精神目標,是通過進入冥想的虛空而達到的——這就是零被發現的地方。

一些古老的佛經說:「真正的絕對和真正的自由必須是虛無。」「在這個意義上,零的發明是特殊的;它可以被認為是對絕對虛無的發現,是一種現實的潛在品質,而這在之前的哲學或數學等知識體系中是不存在的。它的發現將被證明是人類的一種解放力量,因為零是我們今天居住的數學化的、軟體支持的便利現實的基礎。

零是從深度冥想中孕育而生的,是在接近涅槃時發現的真理的殘餘——在那裡,一個人會遇到宇宙、無界和無限的覺知:我們心中的上帝之國。對佛教徒來說,「零」是來自宇宙、來自佛法、來自上帝的低語(在神的領域,我們總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矛盾的是,「零」將最終摧毀這個通過獨佔接近上帝來建立其權力結構的機構。在虛空中找到立足點,人類發現了最深的,最底物來構建現代社會:零將被證明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導致通過電信互聯的世界,多年以後迎來了黃金標準和數字時代(比特幣的兩個關鍵學位獲得者)。

開闢一條前進的道路:「零」和「無限」這兩個概念將點燃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所有這些運動都削弱了天主教作為世界主導機構的力量,為工業化的民族國家鋪平了道路。

教會的權力降為零

古希臘人的宇宙是建立在畢達哥拉斯、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的哲學信條之上的。他們宇宙觀的中心思想是:沒有虛空,沒有虛無,沒有零。希臘人從愛好幾何的埃及人那裡繼承了數字,他們對形狀和數字的認識別無二致。即使在今天,當我們平方(x²),即相當於一條線轉換成一個正方形來計算它的面積。畢達哥拉斯學派對形狀和數字之間的這種聯繫感到迷惑不解,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他們不把零看作一個數字:畢竟,什麼形狀可以代表虛無?古希臘人認為數字必須是可見的才能是真實的,而古印度人認為數字是隱藏的、看不見的現實的固有部分,與人類對數字的概念是分離的。

畢達哥拉斯崇拜的符號是五角星形;這種神聖的形狀包含著他們對宇宙看法的關鍵——黃金比例。黃金分割被認為是「最美麗的數字」,它是通過分割一條線,使小部分與大部分之比與大部分與整體之比相同。人們發現,這種比例不僅在美學上令人愉悅,而且自然地以各種形式出現,包括鸚鵡螺殼、菠蘿,以及(幾個世紀後)DNA的雙螺旋結構。這種客觀純粹的美被認為是通向超然的窗口;一個精神支撐特質。黃金分割廣泛應用於藝術、音樂和建築領域:

一個簡單的計算序列收斂於黃金比例,即自然界豐富的「美麗的數字」。這種美感對許多領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包括建築(如帕特農神廟的設計)。

在音樂和聲中也發現了黃金比例:當從特定的小節中撥出弦樂器時,音樂家可以創造出完美的五度音,一種據說是最能喚起共鳴的音樂關係。與此相反,不和諧的三重奏被嘲笑為「音樂中的魔鬼」。「和諧的音樂被認為等同於數學和宇宙學--宇宙畢達哥拉斯有限的觀點(後來稱為亞裡斯多德的天體球體模型),行星和其他天體的運動生成的交響樂」和諧的球體」——天體音樂瀰漫宇宙的深處。從畢達哥拉斯的觀點來看,「一切都是數字」,意思是比率統治著宇宙。黃金分割似乎與美學、生活和宇宙有著超自然的聯繫,這成為了西方文明以及後來的天主教會(又名教會)的中心信條。

零對有限宇宙的概念構成了重大威脅。除以零對邏輯框架是毀滅性的,因此威脅到畢達哥拉斯世界觀的完美秩序和完整性。對於教會來說,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羅馬帝國滅亡後,教會成為歐洲的主導機構。為了鞏固它在世界上的統治,教會自詡為天堂的守門人。任何以任何方式穿過教堂的人都會發現自己永遠被禁止進入聖門。教會對絕對主權的主張嚴重地依賴於畢達哥拉斯的模型,在他們看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上帝的宇宙中,它是佔統治地位的機構。零是虛空和無限的象徵,對教會來說是異端。幾個世紀後,一個類似的態勢將在發現貨幣的絕對稀缺性時展現出來,與美聯儲的統治不同的體系-——錯誤的現代教會。

古希臘人緊緊地抱著一種世界觀,這種世界觀不能容忍「零」或「無限」:拒絕這些關鍵的概念被證明是他們最大的失敗,因為它阻止了計算的發現——許多物理科學和現代世界都是建立在計算基礎上的數學機器。他們(有缺陷的)信仰體系的核心是「不可分割原子」的概念,即不能被無限細分的基本粒子。在他們的頭腦中,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超越原子表面的微觀屏障。同樣地,他們認為宇宙是一個「宏觀原子」,被一個最外層的星球嚴格地束縛著,這個星球向宇宙的核心——地球,眨著眼睛。就像上面一樣,下面也一樣:沒有任何東西被設想在這個恆星球體之上,沒有任何東西被設想在原子表面之下,就沒有無限和虛空:

以地球為中心的有限宇宙是古希臘哲學的中心信條,後來,天主教會對世界的統治體制也是如此。

亞里斯多德(後來經過託勒密的完善)從哲學上解釋了這個有限的宇宙,並由此形成了上帝存在和教會在地球上的力量的意識形態基礎。在亞里斯多德的宇宙觀中,推動下面所有元素運動的恆星的動力就是原動力:上帝。這種宇宙力量的瀑布從高處向下進入人類的運動,被認為是官方認可的對神的意志的解釋。當基督教席捲西方時,教會依靠亞里斯多德哲學的解釋力來證明上帝的存在。反對亞里斯多德的教義很快就被認為是反對上帝的存在和教會的力量。

無限這一概念卻不可避免地由試圖否定它的亞里斯多德邏輯去實現。到了13世紀,一些主教開始召集大會,對亞里斯多德式的教義提出質疑,這些教義與上帝的全能相違背:例如,「上帝不能以直線移動天空,因為那樣會留下真空。」「如果天空直線運動,那麼在它們之後還會留下什麼?」他們通過什麼物質移動?這暗示了虛空(真空)的存在,或者上帝不是真正全能的,因為他不能移動天堂。突然,亞里斯多德哲學在自身的重壓下開始崩潰,從而侵蝕了教會力量的根基。儘管教會還會堅持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幾個世紀——它通過禁止某些書籍和燒死某些新教徒來反對異端邪說——零,標誌著這一專制壓迫制度終結的開始。

無限的宇宙意味著,至少有大量的行星,其中許多可能有自己的人口和教堂。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那麼為什麼教會要擁有宇宙的統治權呢?幾個世紀後,比特幣的發明預示了一場宏大的意識形態轉變,「零」成為了一種打破教會對人性控制的理念,正如貨幣的絕對稀缺性正在打破美聯儲對當今世界的控制一樣。在歷史的回聲中,我們現代人可以再次聽到「無」的發現開始改變一切。

零是投在歌利亞臉上的光滑的石頭,是對教會統治的致命一擊;被一種不可阻擋的思想擊倒,這種壓迫性的制度的失寵將為民族國家的崛起讓路——民族國家是現代性中佔主導地位的制度模式。

零:意識形態的主宰

在教會教條的灌輸下,基督教最初拒絕接受零,因為它與對虛無的原始恐懼有關。零與虛無和混亂的必然聯繫使它在當時的大多數基督徒眼中成為一個可怕的概念。但零的能力支持誠實的度量衡,聖經的核心概念,將證明比教會的對策更重要(零的發明也將導致的最可靠的度量衡的誕生,即比特幣,最誠實的錢)。在一個建立在貿易基礎上的世界裡,商人們需要零來實現其卓越的算術效用。正如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所說:

「……(零)是一個深刻而重要的概念,它現在看起來如此簡單,以至於我們忽視了它的真正價值。但正是它的簡單性和利於所有計算的便捷性使我們的算術在有用的發明中名列前茅。」

13世紀,義大利著名數學家斐波那契(Fibonacci)等學者開始在他們的研究中擁護零,這幫助印度教-阿拉伯語體系在歐洲贏得了信譽。隨著貿易開始蓬勃發展,並產生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財富水平,數學從純粹的實際應用轉向更加抽象的功能。正如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黑德所說:

「關於零的一點是,我們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沒有人出去買零條魚。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所有紅衣主教中最文明的一位,我們之所以使用它,只是因為我們需要一種有教養的思維方式。」

隨著我們的思維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們對數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像算盤這樣的工具依賴於一組滑動的石頭來幫助我們記錄數量和進行計算。算盤就像一個古老的計算器,隨著零在歐洲的普及,使用算盤的人(算盤家)和新出現的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算法家)之間舉行了比賽,看誰能更快地解決複雜的計算。經過訓練,算法專家在計算方面很容易超過算盤專家。像這樣的競賽導致了算盤作為一種有用工具的消亡,但是它仍然在我們的語言中留下了持久的印記:單詞calculate, calculus,和calcium都來自於拉丁語,意思是鵝卵石微積分。

算法家與算盤家之間的競爭:這樣的競爭從經驗上證明了以零為基礎的數字系統優於其他系統,即使藉助於古老的數學工具,如算盤,也是如此。

在印度教阿拉伯數字出現之前,數錢的人必須使用算盤或計數板來跟蹤價值流動。德國人把計數委員會稱為瑞興銀行,這就是為什麼放債人後來被稱為銀行的原因(說明Bank銀行,這個詞的沿用)。不僅銀行使用計數板,但他們還使用了統計木棍來堅持跟蹤貸款活動:貸款的貨幣價值是寫在一根棍子,分成兩塊,借出方留有更大的那塊,稱為股票,這就是股東一詞的來源。

一種古老的貸款追蹤工具叫做記帳卡:貸款人持有較大的一部分,即股票,並成為發放貸款銀行的股東。

儘管零對商業有卓越的效用,但政府還是鄙視它。1299年,佛羅倫斯禁止了印度教和阿拉伯數字系統。與許多意義深遠的創新一樣,零面臨著來自根深蒂固的權力結構的激烈抵制,因為他們感受到了威脅。義大利商人繼續無法無天地使用以零為基礎的數字系統,甚至開始使用它來傳輸加密信息。零是這些早期加密系統的關鍵——這就是為什麼最初表示零的單詞cipher變成了「密碼」的意思。「從0到古代加密系統的臨界性,是它對比特幣祖先遺產貢獻的另一個方面。

在文藝復興之初,「零」將很快對教會權力構成的威脅並不明顯。到那時,「零」已經被改編成一種藝術工具,用來創造「消失點」:在許多繪畫作品中使用的一個極度虛無的地方,引發了視覺藝術的偉大復興。在消失點之前的素描和繪畫看起來是平面的、沒有生氣的:它們的意象大多是二維的、不現實的。即使是最好的藝術家也無法捕捉到沒有使用零的現實主義:

文藝復興前的藝術:還算比綁在畫布上的香蕉好那麼一點。

在「零」的概念下,藝術家可以在作品中創造出一個與觀者「無限遠」的零維度點,畫中所有的物體都可以在視覺上坍塌。當物體似乎從觀者的視線中消失到遠處時,它們變得越來越被壓縮到消失點的「透視點」中,最後消失。就像今天一樣,藝術對人們的感知有很大的影響。最終,主教尼古拉斯(Nicholas of Cusa)宣布,「Terra non est centra mundi」,意思是「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這一宣言後來導致哥白尼證明了日心說——點燃了宗教改革和後來啟蒙時代的火花:

通過在素描和繪畫中加入消失點(零的視覺概念),藝術獲得了深度、廣度和空間比例的現實品質。

零和它的視覺化身「消失點」植入了一個危險的、異端的、革命性的思想。在這個無限遠的點上,零的概念在視覺上被捕捉到,空間被無限化——正如賽弗所描述的那樣:

「零和無窮大在消失點上相連不是巧合。就像乘以零會使數軸坍縮成一個點一樣,消失點也會使宇宙的大部分變成一個小點。這是一個奇點,一個後來在科學史上變得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在這個早期階段,數學家對零的性質的了解比藝術家多不了多少。」

藝術家的目的是將當下神化:這一點在消費主義的「垃圾藝術」中表現得很明顯,這些「垃圾藝術」產生於當今以法定貨幣為燃料的世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他們通常也是數學家,真正的文藝復興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勤奮地工作著,因為「消失點」成為越來越受歡迎的藝術元素,與「零」在世界範圍內的擴散步調一致。的確,藝術加速了零在人類心靈領域的推進。

現代:1和0的時代

最終,零成為了微積分的基石:一種創新的數學系統,它使人們能夠對付越來越小的接近零的單位,但巧妙地避免了必須除以零的邏輯陷阱。這個新的系統給人類提供了無數新的方式來理解和掌握周圍的環境。各種各樣的學科,如化學、工程和物理,都依賴於微積分來實現它們在當今世界的功能:

微積分使我們能夠精確地按照我們的想像對物質作出交響樂般的安排;這種對連續變化的數學研究是所有物理科學的基礎。

微積分使我們能夠精確地按照我們的想像對物質作出交響樂般的安排;這種對連續變化的數學研究是所有物理科學的基礎。

零是許多技術突破的源頭,其中一些技術突破將匯聚成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比特幣。零擊出了一個洞,在數學框架中創造了一個真空,粉碎了亞里斯多德的哲學,而這正是教會力量存在的前提。如今,比特幣正在挖一個洞,在貨幣市場上製造一個真空;它正在扼殺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國家政治宣傳的權力基礎(以及它的盜竊工具:中央銀行)。

在現代,零已經成為我們數學武器庫中一個著名的工具。由於二進位數字系統現在構成了現代計算機編程的基礎,所以0對於個人計算機、網際網路和比特幣等數字工具的發展至關重要。令人驚訝的是,所有由數位技術創造的現代奇蹟都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數學家發明的一個數字虛無:Brahmagupta給了世界一個真正的「無中生有」的東西,中本聰在幾個世紀後模仿了它。正如Aczel所說所言:

「數字是我們最偉大的發明,而零是整個系統的頂點。」

由無數個0和1組成的二進位代碼導致了通信協議(包括internet協議套件中包含的協議)的擴散和標準化。當人們自由地試驗這些新工具時,他們圍繞著最有用的協議(如http、TCP/IP等)組織自己。數字通信標準的僵化為新的社會公共設施——如電子郵件、拼車和移動計算——的建立提供了基礎。在這些數字創新中,最新的(也可以說是最偉大的)是一種被稱為比特幣的不通脹、不可沒收、不可阻擋的貨幣。

人們對比特幣的一個普遍誤解是,它只是當今世界上數千種加密資產中的一種。可以原諒這種誤解,因為我們今天的世界是許多國家貨幣的家園。但所有這些貨幣最初都是同一種商品的倉單,即貨幣金屬(通常是黃金)。今天,國家貨幣不兌換黃金,而是液體股權單位在一個叫法定貨幣的金字塔騙局:偷竊的層次結構建立在自由選擇錢的世界(黃金),發行人(中央銀行)囤積操縱價格,使劣質法定貨幣的競爭威脅,不斷從那些降低提取財富金字塔。

鑑於這種混亂,許多人錯誤地認為,比特幣可能會被當今市場上數千種替代加密資產中的任何一種擾亂。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讓比特幣與眾不同的原因並不是常見說法的一部分,也相對難以理解。就連史上最偉大的對衝基金經理雷戴利奧(Ray Dalio)也表示,他認為比特幣可能會被競爭對手顛覆,就像iPhone顛覆黑莓(Blackberry)一樣。然而,破壞比特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比特幣是一種依賴路徑的一次性發明;它的關鍵突破是發現了絕對稀缺——一種人類以前(以後也不會)能夠獲得的貨幣屬性。

就像零的發明導致了數學和其他領域「nothing as something」的發現一樣,比特幣是世界範圍內範式轉變的催化劑(一些人已經開始稱之為大覺醒)。

就像數字之於數,零之於數學,比特幣之於錢的稀缺性:比特幣對於貨幣來說是絕對稀缺的:每個比特幣都是一種符號,讓人類能夠理解潛在的現實(在貨幣和時間的情況下)。

比特幣不僅僅是一種新的貨幣技術,它還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範式:一種不可妥協的基礎貨幣協議,適用於全球、數位化、非國家經濟。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的深度,我們首先需要理解路徑依賴的本質。

比特幣的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是指結果對導致它的事件順序的敏感性。廣義上說,這意味著歷史有慣性:

路徑依賴意味著事件的順序和事件本身一樣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先洗澡,然後把自己擦乾,與先擦乾再洗澡相比,你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路徑依賴在複雜系統中特別普遍,因為它們具有高度的互連性和大量的(通常是不可預見的)相互依賴。一旦開始沿著一條特定的道路前進,打破其社會政治慣性將變得不可能——例如,想像一下如果世界試圖標準化到一個不同大小的插座:消費者、製造商和供應商都會抵制這種昂貴的改變,除非有巨大的預期收益。要協調這種標準化的轉變,要麼需要一種更有效的技術(一種拉的方法——人們將從中受益),要麼需要一個強制的組織來推動這種改變(一種推的方法——人們將被迫在面臨某種威脅時改變)。路徑依賴是為什麼社會政治領域的事件經常影響技術領域的發展;上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曾嘗試改用公制,但以失敗告終,當時美國公民親眼目睹了依賴路徑的阻力。

比特幣作為一種技術被推向世界:一種非國家數字貨幣,以一種完全固定的、遞減的、可預測的時間表發行。在沒有比較技術存在的時候,它被戰略性地空投(到一個在線密碼學小組)。比特幣的有機採納路徑和挖掘網絡的擴張是一個不可重複的事件序列。作為一個思想實驗,考慮一下如果「新比特幣」今天推出,它將在早期表現出弱鏈安全性,因為它的挖掘網絡和哈希率將不得不從頭開始。如今,在一個關注比特幣的世界裡,這種鏈安全性相對較弱的「新比特幣」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攻擊——無論這些是試圖捍衛自己領先地位的現有項目、國際銀行卡特爾,甚至是民族國家:

      比特幣在哈希率方面的領先優勢似乎是不可逾越的。

路徑依賴保護了比特幣不受破壞,因為導致其釋放並融入市場的有機事件序列是無法複製的。此外,比特幣的貨幣供應絕對稀缺;一個完全獨特的,一次性發現的錢。即使「新比特幣」以絕對稀缺的貨幣供應量發行,其持有者也會受到激勵,以最大的流動性、網絡效應和鏈安全性持有這些貨幣。這將導致他們把「新比特幣」換成原來的比特幣。更現實的做法是,那些尋求與比特幣競爭的企業將採取一種社會契約攻擊方式,啟動一個硬分叉,而不是推出「新比特幣」。類似的嘗試已經在「比特幣現金」分支上進行了,它試圖增加塊的大小,以(表面上)提高其支付的效用。這個鏈叉是一個可悲的失敗,它的出現強化了比特幣依賴路徑的重要性:

                         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正在考慮將其更名為比特幣崩潰(Bitcoin Crash)。

繼續我們的思想實驗:即使「新比特幣」以貨幣供應量遞減為特徵(換句話說,是一種通貨緊縮的貨幣政策),它的貨幣供應量衰減率(通貨緊縮)是如何確定的?通過什麼機制來選擇受益人?市場參與者(節點和礦工)在勾心鬥角位置來最大化他們的權責發生制通貨緊縮的貨幣政策,經濟效益的叉子將接踵而至,減少流動性,網絡效應和連鎖安全」新的比特幣」,導致每個人都最終樁回原比特幣-就像他們一樣的比特幣現金的失敗。

路徑依賴確保了那些試圖娛樂比特幣的人會受到傷害。在四方面網絡效應的強化下,比特幣的先發優勢似乎不可逾越。絕對貨幣稀缺的想法與美聯儲等根深蒂固的權力結構的願望背道而馳:就像「零」一樣,一旦一個想法的時代已經來臨,它就會被發布到世界各地,而要把這個眾所周知的魔鬼放回瓶子裡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不可阻擋的思想是獨立的生命形式:

有限對策與無限對策

宏觀經濟學本質上是一套全球性的遊戲,目的是在有限的時間範圍內滿足人類(無限的)需求。在這些遊戲中,分數是用金錢來衡量的。用開創性著作《有限遊戲》(Finite Games)和《無限遊戲》(Infinite Games)中的行話來說,有兩種類型的經濟遊戲:非自由市場(或中央計劃市場)是戲劇化的,這意味著它們是按照預先設定的劇本來執行的,而這種劇本往往帶有責任感和對人性的漠視。蘇聯在蘇聯犯下的暴行是戲劇性經濟體制後果的典範。另一方面,自由市場是戲劇性的,這意味著它們是根據共識和可適應的界限在當前制定的。軟體開發是戲劇性市場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企業家可以自由地採用那些最適合客戶的規則、工具和協議。簡單地說:戲劇遊戲是由強加的規則(基於暴政)管理的,而戲劇遊戲的規則集是自願採用的(基於個人主權)。

從道義上講,自治永遠比暴政優越。從實際的角度來看,專制國家的能源效率比自由市場要低,因為它們需要專制國家花費資源,迫使它們遵守強加給它們的規則,並保護它們的地盤。自願遊戲(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在競爭中勝過非自願遊戲(中央計劃社會主義),因為它們不產生這些執行和保護成本:因此,從長遠來看,資本主義(自由)勝過社會主義(奴役)的原因。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賴的核心競爭優勢和分工動力學驅動的價值主張經濟合作與競爭,我們可以說金錢是無限遊戲:這意味著它的目的並不是贏,而是繼續玩。畢竟,如果一個玩家擁有所有的錢,遊戲就結束了(就像大富翁遊戲一樣)。

從這個意義上說,比特幣的最終貨幣供應增長率(通貨膨脹率)絕對為零是最終的貨幣謝林點——人們在對抗性遊戲中傾向於選擇的博弈論的焦點。在博弈論中,遊戲指的是有贏家也有輸家的任何情況,策略是一個決策過程,而謝林點是玩家不能完全信任彼此(比如金錢)的遊戲的默認策略:

                              在許多相互競爭的人際利益領域中,稀缺性是金錢的謝林點。

經濟行動者被激勵去選擇那些最能長期保持其價值、最被廣泛接受、最清楚地傳達市場定價信息的貨幣。所有這三種品質都源於稀缺性:對通貨膨脹的抵抗確保了貨幣保持其價值,並能夠在一定時間內準確地為資本定價,這就導致了貨幣被用作交換媒介。基於這些原因,持有最稀缺的貨幣是一名玩家所能採取的最節能的策略,這使得比特幣的絕對稀缺性成為一種無可辯駁的謝林點——在為錢而玩的遊戲中一個獨特的、不可動搖的主題。

作為零的一個遙遠的數字後裔,比特幣的發明代表著對貨幣絕對稀缺的發現:一個同樣不可阻擋的想法。

與以零為符號的絕對虛無的發現一樣,以比特幣為符號的絕對稀缺貨幣的發現也很特別。黃金之所以成為貨幣,是因為在貨幣金屬中,黃金的供應最缺乏彈性(或相對稀缺):這意味著,無論投入多少時間用於黃金生產,黃金供應的增長都是最少的。由於黃金的供應量以最慢和最可預測的速度增長,黃金被用來儲存價值和定價——這鼓勵人們自願採用它,從而使它成為自由市場上的主導貨幣。在比特幣出現之前,黃金是世界貨幣謝林點(monetary Schelling point),因為它讓交易變得更容易,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其他參與者的信任。就像它的數字祖先零一樣,比特幣是一項發明,通過淨化信息傳輸,從根本上提高了交易效率:對於零來說,這意味著為每一位接近的數字賦予更多意義;對於Bitcoin來說,這意味著產生更多的價格信號。在貨幣遊戲中,目標一直是持有相對稀缺的貨幣金屬(黃金);現在,目標是佔領被稱為比特幣的絕對稀缺的貨幣網絡的大部分領域。

金錢的新紀元

從歷史上看,就貨幣的五個關鍵特徵而言,貴金屬是最好的貨幣技術:可分割性、持久性、可移植性、可識別性和稀缺性。在貨幣金屬中,黃金相對來說是最稀缺的,因此它在市場上比其他金屬更有競爭力,因為它是一種更可靠的價值儲存手段。在黃金成為貨幣的過程中,就好像自由市場的動態試圖將注意力集中在一種可分割、耐用、可攜帶、可識別的貨幣技術上,而這種技術也是絕對稀缺的(對此的有力論據可以通過研究歐洲美元體系找到)。自由市場是分布式計算系統,歸零校正最有用的價格和技術基於人們的普遍要求和可用的供應的資本:他們不斷吸收人類所有的在世界的範圍內主體間性視角客觀現實生產的最佳近似真理。在這種情況下,可驗證的稀缺性是貨幣真實性的最佳體現:保證貨幣不會隨時間貶值。

(比特幣史前pre-Bitcoin)思想實驗,有一個「新的黃金」被發現在地殼,假設它是均勻地分布在地球表面和正是與黃金的這五個貨幣特徵更稀缺(除了),自由市場動態將會導致其選擇金錢,因為它會更接近絕對稀缺,使它更好的存儲價值和價格信號傳播的手段。從這個角度看,黃金作為一種貨幣技術,是自由市場在以其唯一可能的形式——數字形式被發現之前,最接近於絕對稀缺的貨幣的技術。任何實物的供應都只能受到獲得它所需要的時間的限制:如果我們能夠扳動一個開關,迫使地球上的每個人都以開採黃金為唯一的職業,那麼黃金的供應很快就會飆升。與比特幣不同,任何實物貨幣都不可能保證永久固定的供應——就我們所知,絕對的稀缺性只能是數位化的。

數位化在所有五個方面都是有利的。由於比特幣只是信息,相對於其他貨幣技術,我們可以說:比特幣的可分割性是最高的,因為信息可以被無限地細分和重新組合,成本接近於零(比如數字);它的持久性是至高無上的,因為信息不會分解(書籍可以比帝國更持久);它的便攜性是最重要的,因為信息可以以光速移動(多虧了電信);它的可識別性是最高的,因為信息是宇宙中最客觀可識別的物質(就像文字一樣)。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是,由於比特幣算法和熱力學強制實施了一種絕對稀缺的貨幣供應,我們可以說,它的稀缺是無限的(與時間一樣稀缺的是,貨幣最初用來標記的物質)。綜上所述,這些特點使得絕對稀缺的數字貨幣在市場上顯得堅不可摧。

正如數字零使我們的數字系統能夠伸縮並更容易地進行計算一樣,貨幣也通過簡化貿易和經濟計算使經濟具有社會伸縮的能力。簡而言之:稀缺對於貨幣的效用至關重要,而零增長的終端貨幣供應代表著「完美」的稀缺——這使得比特幣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接近「完美」的貨幣技術。絕對的稀缺性是一個巨大的貨幣突破。由於貨幣是根據反身性來估值的,這意味著投資者對貨幣未來可交換性的看法會影響貨幣目前的估值,因此,比特幣完全可預測的、有限的未來供應支撐著其市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

           比特幣確實是獨一無二的:它是一種完全稀缺、可預見的貨幣。

綜上所述:比特幣的發明代表了一種絕對稀缺性或絕對不可再生性的發現,這種發現是由於一系列特殊的事件無法複製而導致的。任何試圖將絕對稀缺或供應減少的貨幣引入世界的嘗試,都有可能崩潰為比特幣(正如我們在比特幣現金叉上看到的那樣)。絕對的稀缺性是一次性的發現,就像日心說或其他任何重大的科學範式轉變一樣。在一個比特幣已經存在的世界裡,由於路徑依賴,通過工作證明系統成功推出比特幣已經不可能了;這也是比特幣無法被其他加密資產複製或破壞的另一個原因。在這一點上,似乎絕對的資金短缺是一個一次性的發現,它不會被「破壞」,就像「零」的概念不會被破壞一樣。

一個真正的「比特幣殺手」需要一種全新的共識機制和分配模式;有了一個由空前有組織的人類團體監督的實現: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構想能夠接近於滿足這些需求。就像模擬黃金只存在一次一樣,數字黃金很可能也只存在一次。基於同樣的可量化的原因,一個以零為基礎的數字系統成為了佔主導地位的數學協議,資本主義勝過了社會主義,比特幣供應的絕對稀缺性將在其通往全球主導地位的道路上繼續勝過所有其他貨幣協議。

數字是統治我們世界的基本抽象概念。零是數學景觀的消失點。在人際競爭與合作領域,金錢是支配我們行為的主要抽象概念。錢作為社會中最易交易的東西自然產生——這包括與他人的交流和與未來的自己的交流。稀缺性是貨幣的一種特性,它使貨幣能夠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價值,使我們能夠與未來的自己進行交易,以換取失去的機會成本(如果我們沒有決定持有它,我們本來可以用貨幣換取的東西)。當我們的生產力增長時,稀缺的錢就會增值。由於這些原因,最稀缺的技術,如果沒有充分的貨幣特性(可分割性、持久性、可識別性、可移植性),往往會變成貨幣。簡單地說:最稀缺的資金勝出。從這個意義上說,零對於數學就像絕對稀缺對於金錢一樣。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是一扇通向虛空的窗戶,就像它的前身——零:

                                                       比特幣吞噬法定貨幣的真實畫面。

比特幣是全球經濟奇點:終極貨幣重心——世界經濟中流動性價值的指數吞噬者,時間的縮影,貨幣的零點。

法定貨幣總是跌至零

零已經證明了自己是數字系統的頂點,因為它具有可伸縮性、可逆性和可轉換性。假以時日,比特幣將通過提高社會可擴展性、引發經濟實力的倒置、將文化轉化為與自然法則的重新結盟,證明自己是全球經濟體系中最重要的網絡。比特幣將再次允許主權在個人層面回歸,而不是像今天這樣在機構層面被篡奪——這一切都要感謝它特殊的前身——零:

貨幣市場的中央計劃(又稱貨幣社會主義)正在消亡。這種專制的金融等級制度加劇了世界範圍內的財富不均,資助了無休止的戰爭,並掠奪了整個聯邦來「拯救」瀕臨破產的機構。恢復貨幣自由市場是治癒過去100多年來它所造成的破壞的唯一途徑。央行行長是容易犯錯的人,他們屈服於政治壓力,通過印鈔來掠奪人們的價值。與央行行長不同,比特幣的貨幣政策不會向任何人屈服:它什麼都不給。在一個中央銀行可以「加零」來竊取你的財富的世界裡,人們唯一的希望就是「詛咒加零行為貨幣」,它不能被沒收,不能被通貨膨脹,也不能被阻止:

從字面上看,央行只是「加零」來竊取大量的社會財富。

比特幣是專門為應對中央銀行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即通過通貨膨脹沒收財富)而設計的。比特幣是一項真正的零對一的發明,一項深刻改變社會的創新,而不僅僅是帶來一種漸進式的進步。比特幣正在引領貨幣、民族國家和能源效率的新範式。最重要的是,它承諾打破政府不斷私有化收益(通過鑄幣稅)和社會化損失(通過通貨膨脹)的犯罪循環。一次又一次,過度的通貨膨脹撕裂了社會,然而歷史的教訓仍然沒有被汲取——再一次,我們在這裡:

感謝網際網路上的所有搞笑但有意義的表情包。

零小時

貨幣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現存的經濟模式還能維持多久?倒計時已經開始:十九八七六五四三而一。升空。火箭技術人員總是等到零才點火;倒計時總是在關鍵時刻完成。歐亞大陸爆發的石油價格戰、全球大流行、前所未有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應對,以及四年一次的比特幣通脹率減半:2020年正迅速成為比特幣的關鍵時刻。

通貨膨脹率與社會福利成反比:價值越少能夠可靠地隨時間推移儲存,市場參與者之間的信任就越能得到培養。當一種貨幣與經濟現實的聯繫被割斷時——就像與黃金掛鈎的制度被打破、法定貨幣誕生時所發生的那樣——它的供應不可避免地趨向無窮(惡性通脹),其基礎社會的功能也會趨於零(經濟崩潰)。作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自由市場替代品,比特幣與經濟現實(通過工作證明的能量支出)掛鈎,其通脹率註定為零,這意味著一個以比特幣為標準的社會將會以幾乎無限的方式獲益。當比特幣的通貨膨脹率在22世紀中期最終達到零的時候,它作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的可靠性(股票與流動比率)將變得無窮大;意識到這一點並及早採取行動的人,將從由此產生的大規模財富轉移中獲得不成比例的好處。

0和∞是倒數:1/∞= 0和1/0 =∞。同樣,通脹率越接近無窮大(通過法定貨幣的惡性通脹),一個社會的福祉就越接近於零。相反,從理論上講,通脹率越接近於零(通過比特幣的絕對稀缺性),社會福利可以向無窮大擴展。記住:美聯儲現在正在盡其所能確保銀行系統中存在「無限的現金」,這意味著它的價值最終將跌至零:

       貨幣的市場價值總是收斂於其生產的邊際成本:「無限的現金」意味著美元將不可避免地變得像印鈔紙一樣不值錢。

零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想法,因為它的時代已經到來;它打破了教會的統治,結束了教會對知識和天堂之門的壟斷。由此產生的運動——政教分離——使世界上的自我主權重新煥發了活力,使個人牢牢地成為國家的基石。從教會的灰燼中崛起的是一個民族國家模式,它建立在健全的產權、法治和自由市場貨幣(又稱硬通貨)的基礎上。在這個新時代,科學進步、財富創造和全球福祉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同樣,比特幣及其對貨幣絕對稀缺的潛在發現,是一個時代已經到來的理念。比特幣正在粉碎央行對我們金融主權的圍攻;它正在發起一場新的運動——將貨幣與國家分離——作為它的革命旗幟;在一個被超級富豪——寄生蟲——美聯儲破壞的世界裡,它正在恢復自然法則。

只有不可阻擋的思想才能打破原本無法撼動的機構:零比特幣讓教會屈服,比特幣讓人們期待已久的末日審判將虛假的美聯儲教會帶到陽光下。

零和比特幣都是虛空的象徵,是一個純粹的潛在領域,所有事物都由此產生——所有事物都從虛無中冒出來,所有的可能性最終都歸於虛無。零和比特幣是送給人類的不可阻擋的思想;在「something for nothing」的精神下做出的手勢。在一個由零責任的央行管理的世界裡,一個利用「無限現金」的似是而非的前景向我們承諾一切的陰謀集團(從而引發了惡性通貨膨脹的幽靈),一無所有可能被證明是我們能收到的最好禮物……

感謝Brahmagupta和中本聰的慷慨饋贈。

相關焦點

  • 比特幣的挖礦原理(比特幣是如何產生的?)
    前面寫了兩篇文章,講述了比特幣和區塊鏈的原理。他們分別是:但是始終沒有說明比特幣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如何獲得?
  • 比特幣是什麼?這些偉大的思想家真正看到比特幣的價值
    今年,比特幣曾經從雜沓的門路中受益,確立了新的作用和擁戴者。新的頭腦家進來了這個平臺,締造了新的內容使比特幣人更輕易走向公共視線。環球各地的央行行長曾經徹底脫節了印鈔的逆境,而比特幣曾經毫無問題地確立了其作用,作為企業的資產貯備資產。羅伯特·布雷德洛夫(Robert Breedlove),傑夫·布斯(Jeff Booth)和林恩·奧爾登(Lyn Alden)是今年該平臺非常令人齰舌的三位頭腦首腦。
  • 比特幣 | 比特幣系列2——用途
    與PayPal相比,無論是交易速度還是成本,比特幣用於正常商業用途沒有優勢。購買PayPal股票,您可以獲得經營回報,但是購買比特幣並不能獲得整個比特幣系統帶來的回報。比特幣在扣除其他系統成本、間接費用和利潤之前就有4%的內在成本,它很難成為好的「價值儲備」。比特幣的優勢領域在於跨國交易。比特幣被高估了。
  • 比特幣和它的「兄弟們」:分叉幣系列大盤點
    據華爾街見聞統計,比特幣自5000美元漲至6000美元用了8天,之後每漲破千美元整數位關口依次花了8天、14天、9天、2天、1天、6天、17天和三個小時。從14000美元到15000美元,比特幣則花了不到十個小時。比特幣價格高漲的背後,越來越多的機構或個人投資者開始參與其中。
  • 比特幣的醉漢價值
    對問題進行定義要證偽一個假設,首先我們必須說明它是什麼:零假設(H0):比特幣的價值是比特幣stock-to-flow的函數備選假設(H1):比特幣的價值不是比特幣stock-to-flow的函數S2F模型的作者通過在比特幣市值的自然對數和stock-to-flow的自然對數上擬合一個普通最小二乘(OLS)回歸來檢驗H0。
  • 為什麼我對比特幣減半憤世嫉俗
    比特幣減半對比特幣價格的影響比特幣減半是指當礦工挖出一個區塊時,對他們的區塊獎勵減半。在金融領域,我們談論存量和流量。如果我們以浴池為比方,則存量是浴池中本有的水量,流量是流入浴缸中的水量。減半意味著流入浴缸的水流量減半。這意味著兩種情況:首先,它意味著降低新比特幣加入存量中的速度。
  • BitPay為什麼不願意接受比特幣RBF
    BitPay之所以不願意受理jonasschnelli的支付申請,並不是因為這家支付處理商店大欺客,而是這位比特幣核心開發人員實屬無理取鬧,一方面在BitPay付款注意事項中,鮮明的標出了不接受比特幣RBF轉帳;另一方面是因為RBF面臨著極大的雙花風險,對於零確認的小額交易來說非常的不划算。
  • 現在的比特幣市場究竟和老美有多大的關聯性
    自古「魚和熊掌難兼得」,由於美國經濟過早解封,疫情反撲,市場波動加劇及美國大選與地緣局勢不確定性支持美元,但疫苗研發取得進展,全球經濟保持弱復甦態勢,市場對美聯儲2023年維持接近零利率,截至11月25日,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額激增至27.29萬億美元,絕對量佔世界之最,佔GDP比重達到創記錄的128.19%,美國不斷攀升的債務也被市場認為是削弱美國信用,看空美元長期表現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制約美元多頭
  •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不看好黃金和比特幣的巴菲特終...
    巴菲特拋售了航空公司股票和銀行股。他曾說「黃金不能生產任何東西」,還稱比特幣為「老鼠藥」。如果90歲的老人能改變主意,當世界改變想法時會發生什麼? 此前消息,8月14日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出售了其在富國銀行26%的股份以及持有的一定摩根大通股份,購買了巴裡克黃金公司近2100萬股股票。
  • 11月24日比特幣價格行情 今日比特幣最新價格走勢
    比特幣價格今日行情。截止目前,11月24日比特幣最新價格為122042.49元,較昨日上漲+1.47%。無數人認為,比特幣在未來很容易達到六位數的價值,跨越10萬美金的區域。  例如,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彭博智能的高級商品策略師Mike McGlone討論了比特幣維持當前水平的問題。在報告中,McGlone表示,在未來1-2年內,BTC價格有可能再加一個零。
  • 「共識機制」構建了比特幣的價值
    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解決「共識」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成本,比如某一筆交易中,如果買賣雙方其中一方對交易的真實性提出異議,那就會出現反覆扯皮、司法訴訟、甚至還會出現暴力事件發生
  • 夫妻因炒比特幣自殺 要人命的比特幣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簡單地說,比特幣就是一種貨幣,一種數字貨幣。那什麼是比特呢?比特就是計算機中二進位的單位,0或1就是一比特。這樣的話,說比特幣是一個數字貨幣,想必大家沒有意見。比特幣真的是一個創舉,古往今來,貨幣都是由中央政府發行的,而且只是在發行國家流通。
  • 未來的比特幣會走向何方,以下這些推測你認同嗎?
    以下就是關於比特幣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幾種推測。1. 比特幣成為世界儲備貨幣隨著加密貨幣繼續增長並吸引用戶,政府將在某個時候開始將部分財富轉換為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比特幣交易不受國界或國家規定的限制,它們只是遵循比特幣協議。政府可以開始與其他國家進行比特幣交易。
  • 比特幣和特斯拉引起了美聯儲的注意
    原標題:比特幣和特斯拉引起了美聯儲的注意   美聯儲對資產泡沫的普遍說法並不滿意。   以特斯拉(Tesla Inc。)為例。
  • OKEx Research:為什麼高淨值人士和機構開始關注比特幣?
    購買比特幣的部分機構名單近些年來隨著傳媒對比特幣報導的日益增加,大眾都對其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即便如此,我們在看比特幣相關報導的下方評論時,多半會留言:「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泡沫」,「電子形式的龐氏騙局」之類的字句。實際上,這些留言也代表了目前大多數人對比特幣的印象。所以當人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高淨值人群和機構開始購買比特幣時,難免會產生困惑:為什麼要投資這麼個玩意(偷笑表情)。
  • 從英語老師到富豪,他靠抄比特幣一夜爆富,自稱「中國比特幣首富」
    不同於股權眾籌的是,股權眾籌很難讓投資者隨意退出,而ICO則解決了一級市場的融資和資金流通問題,基本上代幣項目發行幾天後,就可以在市場自由交易,實現流動性溢價。此前,著名天使投資人李笑來創立的數字貨幣EOS(區塊鏈作業系統)項目僅用5天時間就融資了1.85億美元,7月初該項目的市值一度衝到50億美元。然而,大部分投資者並不明白EOS的實體產品和募集資金用途。
  • 比特幣在5年,10年和50年後會是什麼樣?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加密貨幣,拒絕比特幣的成本應該超過採用比特幣的成本。由於廣泛採用和接受,預計數字貨幣將開始承擔貨幣的傳統角色。機構和政府的支持應在加速主流領域採用加密貨幣方面大有幫助,這一壯舉有望增強其價值。諸如比特幣總供應量的20%之類的東西將來會丟失或丟失,這意味著流通中將只有約1,680萬枚硬幣。
  • 比特幣突破15000美元: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大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定義「反脆弱性」的含義,意指那些不僅能從混亂和波動中受益,而且需要這種混亂和波動才能維持生存和實現繁榮的事物的特性。 來源:bitnodes用戶群體不斷擴大上一輪大牛市結束之後,大量高位接盤的投資者被迫於幣價寒冬中割肉離場,致使大量的比特幣地址被清空,活躍地址數和非零地址數持續下降。
  • 尬吹奇文 or 信仰新敘事:比特幣之於貨幣,如同0之於數學
    但實際上,比特幣是特殊的,零也是特殊的:兩者都是一項發明,它導致了一項發現,從根本上重塑了系統,對於比特幣而言,這個系統就是貨幣,而對於零而言,就是數學。由於貨幣和數學是人類的兩種通用語言,比特幣和零也都是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人類都沒有零的概念:對零的理解不是我們固有的,它是一個必須被發明並不斷傳授給後代的象徵。
  • 比特幣與黃金相關性達到創紀錄的70% 更多大公司將比特幣納入資產...
    多家美國銀行回應OCC表示對提供加密服務持開放態度據Coindesk消息,美國貨幣監理署(OCC)此前對「國家銀行和聯邦儲蓄協會數字活動」擬議規則徵求意見,多家美國銀行對此做出回應。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美國銀行(U.S. Bank)和PNC在內的幾家銀行表示,它們可能有意向客戶提供加密保管和其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