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央視去年出臺規定,《新聞聯播》主播滿52周歲要轉幕後工作。《新聞聯播》52歲的元老級的播音骨幹、「國臉」李修平繼李瑞英、張宏民之後也將告別播音一線。
這些人作為一代人的記憶,已經成為《新聞聯播》的標誌。對於這些「國臉」,觀眾覺得熟悉又神秘。「國臉」必須是國字臉麼?到底有什麼具體標準?
Q:哪些人能稱得上是「國臉」?
A:《新聞聯播》主播。
「國臉」並非官方稱謂,老百姓以及媒體一般將央視《新聞聯播》的主播稱為「國臉」。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不僅代表了央視,也代表了國家的形象。《新聞聯播》前任主播趙忠祥就曾說,他們代表了國家的形象。現任主播郎永淳也表示,「(《新聞聯播》主播)一定是經得起業務錘鍊、政治考驗,一定是在播新聞的群體裡面,值得信任的一批人。」
《新聞聯播》名稱於1978年正式啟用,從當年的李娟、趙忠祥、邢質斌、劉佳等到如今的郎永淳、歐陽夏丹,共經歷了20餘位主播。
其中,邢質斌、李瑞英、李修平、羅京、張宏民、王寧等六人曾被大家戲稱為「老三對」,他們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一直輪流出現在主播臺上,是大家最為熟知的「國臉」。
Q:「國臉」必須是國字臉麼?
A:NO,需大嘴大眼小鼻子。
雖然主播當中有些人是國字臉,但這並不是必備條件。
李瑞英曾透露,在選拔的時候,主考官往往會要求他們用不同角度面對鏡頭,觀察候選人是否適合《新聞聯播》的播出角度。
據傳央視內部也有選拔「國臉」的三大標準,那就是大嘴、大眼和小鼻子。
首先,播音速度快在客觀上決定了主播需「大嘴」。《新聞聯播》一分鐘的要求是300個字,如果主播是櫻桃小嘴,就會因振幅過小而頻率過快,顯得不嚴肅,有礙觀瞻。「大眼」主要是因為新聞播報無法給主持人特寫鏡頭,所以一對大眼就成了給主播加分的選項,「小鼻子」則是因為整張臉上只有鼻子是可聚焦點,太大了自然要分散觀眾的注意力。
Q:上電視要貌若天仙吧?
A:NO,眼睛一定要有神。
雖然是出鏡主播,但《新聞聯播》播音員並不要求貌若天仙。業內人士透露,「太漂亮反而會影響觀眾接受新聞」。只要求端莊大方,在電視屏幕上上相就行。這個上相有一個指標,那就是眼睛一定要有神。
Q:主播的形象自己能做主麼?
A:NO.
考慮到視覺上的「清爽」,「國臉」們往往不能留鬍鬚、蓄長發(所以女主播們30多年來都是短髮)、眉毛也不能修細,更不能擅自改造型。
趙忠祥就曾透露,穿什麼顏色衣服,做什麼標準髮型,臺裡都有統一規定。頭髮長了不行、短了也不行,平時連理髮都得經過臺長批准。
Q:如何當上「國臉」?
A:不同年代不同方法。
在具有合格外形、良好嗓音、過硬專業技能、情形的頭腦以及應變力的前提下,普通人如何才能加入到「國臉」陣營裡呢?
1973年,央視原黨委副書記宋培福回大興嶽父家偶然聽到了縣廣播站邢質斌的聲音,並留下深刻印象。來年夏天,同事恰好向宋培福推薦了邢質斌。於是,就有了第一代「國臉」邢質斌。
1989年,計渝與張政、楊柳一同被推薦到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實習,由於表現優秀,他們三人順理成章地留在了中央電視臺,留在了《新聞聯播》組。
現在的播音員裡,海霞和康輝1992年從廣播學院畢業後,直接分配進入央視新聞中心擔任主播,到2007年底才坐上《新聞聯播》播音臺。
最新的主播歐陽夏丹和郎永淳加入到《新聞聯播》主持團中,是通過公開透明的競聘方式。
不同年代的主播形象
上世紀七十年代
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至二十一世紀初
二十一世紀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