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股份六成員工無社保

2020-12-18 中國經濟網

  永和流體智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和股份」)已於2015年7月3日通過了證監會的審核,但時至發稿日,已經過去了8個多月,卻仍無該公司股票發行的消息。

  近日筆者翻閱該公司招股說明書卻發現,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永和股份,竟然不為企業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其6成以上的員工沒有夠齊「五險一金」。另外,其部分財務數據也不符合邏輯,有造假的嫌疑。

  六成員工無社保

  據招股書介紹,永和股份為高新技術企業,令人詫異的是,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社會保險的繳納人數,竟然遠遠遠低於其在冊員工數,其中除工傷保險以外的其他「四險一金」繳納人數還不足員工總數的4成。

  2014年永和股份的在冊員工人數為895人,而該公司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的繳費人數卻均為306人,僅佔其當年在冊員工人數的34.19%,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的繳納人數則為313人,佔在冊員工人數的34.97%。也就是說其他65%以上的人員工,並沒有繳納這四種保險,無法享受這「四險」帶來的社會保障。而住房公積金的繳費人數就更少了,只有36人,僅佔其在冊員工總數的4.02%。

  而該公司2012年和2013年五險一金的繳納情況與2014年相差無幾,除工傷保險以外的「四險一金」繳納人數均非常低。綜合來看,在整個報告期內,永和股份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的未繳納人數超過了員工總數的6成,而住房公積金的未繳納比例更是超過了九成。

  在冊員工人數與五險一金繳納人數情況單位:人

  然而,我們注意到,永和股份工傷保險的繳納人數在整個報告期都是全員購買,那為何該公司唯獨鍾情於這一種保險,而對於其他「四險一金」視而不見呢?

  有位在某地方冶金廠工作的工人告訴筆者,其所在公司在新員工入職時,要求員工必須籤訂自願放棄購買社會保險的協議,公司才會錄用,員工入職後企業只為員工購買工傷保險,「買了工傷保險,在單位出了工傷事故,企業可以少賠點錢,而其他保險都不給買」該工人向筆者表示。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作為生產型企業,工傷事故在所難免,而工傷保險可以減少企業意外的支出,對企業有利,而其他社會保險對於企業來說只能算是「負擔」了。

  永和股份是否有與員工籤署自願放棄購買社會保險的協議,我們不得而知,但該公司在招股書中就不為員工購買社保進行解釋時就表示「公司所招聘的非城鎮戶籍員工大多數自願選擇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並以員工參與了「新農保」和「新農合」不願意選擇購買社保為理由而不給員工購買社保,顯然這與「自願放棄購買社會保險」的協議有異曲同工之妙。

  依照《勞動法》相關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也就是說,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的強制性義務,這項義務不因當事人雙方的約定而免除。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永和股份卻無視《勞動法》,剝奪了數百名員工享受社保的權利,其一旦成功上市,投資人的權利能否得到保障,也將是一個問題。

  據招股書介紹,根據浙科發高[2011]262號《關於認定杭州阿普科技有限公司等306家企業為2011年第二批高新技術企業的通知》,本公司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2012、 2013年度享受15%所得稅稅率優惠政策;目前,發行人已取得取得了由浙江省科學技術廳、浙江省財政廳及浙江省國家稅務局、浙江省地方稅務局於2014年9月29日審核通過( 2015年3月份正式取得)的編號為GF201433000369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有效期三年。

  實際上,永和股份高新技術企業的身份,同樣存在著疑點。

  依據2016年之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相關要求,「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佔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佔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而截至2014年底,永和股份專科、高職及中專學歷的員工為163人,本科為40人,因此即使是中專以上學歷人員也僅有203人,僅佔員工總數的22.68%,根本達不到30%的要求,那麼其高新技術企業的身份本身也值得懷疑。

  原材料採購存疑

  中國有句俗話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必須的食材,再能幹的媳婦也做不出可口的飯菜。對於生產型企業來說同樣如此,如果沒有足夠的原材料,則無法生產出足量的產品,然而永和股份卻異於此理。

  永和股份主要從事流體控制設備及器材的研發、製造和銷售,產品包括各類銅製水暖閥門、管件等,主要應用於給排水、暖通和供氣等系統。而其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銅棒,另一類則是配件及成品。

  一般情況下,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會有一定量的損耗,因此,除非企業有大量原材料存貨結餘,否則每年原材料的採購量應該比生產所需的消耗量要高,否則企業將無法達到預計產量。

  相關財務數據單位:萬元

  永和股份在招股書中介紹原材料採購時提供了其原材料銅棒和配件及成品的採購數據,經計算,2012年至2014年其主要原材料的採購金額分別為2.04億元、2.27億元和2.50億元。然而從其主營業務成本構成情況來看,該公司相應的材料成本卻分別為2.19億元、2.43億元和2.51億元。其中,2012年主營業務成本中的材料成本高出原材料採購金額約1500萬元、2013年則高出了約1600萬元。

  主營業務成本中的材料成本高出了採購金額,這就意味耗用了上一年度結轉的存貨,考慮到存貨中包含其他成本費用,則2012年存貨的年末數金額應該比年初數減少1500萬元以上才對,而2013年存貨的年末數應該要比年初年減少1600萬元以上。實際上,筆者從永和股份舊版招股書提取相關數據後發現,2012年該公司存貨年末數僅比年初數減少了400多萬,而2013年存貨的年末數也僅比年初數減少了200餘萬。顯然,以永和股份公布的原材料採購數據,根本無法支撐其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消耗,其中有造假嫌疑。(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焦點

  • 永和流體智控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永和流體智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   2019年11月13日   附件:《董事候選人簡歷》   一、非獨立董事候選人簡歷:   1、曹德蒞先生,1972年8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   3、魏璞女士,1979年12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歷任成都平安醫院綜合辦主任,友誼醫院院長助理。   截止本公告日,魏璞女士未直接或間接持有本公司股份。
  • 玉馬遮陽B面:最低時不到三成員工參加社保
    經過兩輪審核問詢後,主業為功能性遮陽材料的山東玉馬遮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玉馬遮陽」)近日過會,此次創業板IPO擬募資金69072.18萬元。此外,玉馬遮陽還稱,截至2020年6月30日未繳納社保的員工中有1人系自願放棄,但按照我國有關規定,社保是國家強制要求繳納,員工自願放棄不能免除企業繳納責任。
  • [公告]永和智控: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首次公開發行...
    永和流體智控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之發行保薦工作報告保薦機構二〇一六年一月3-2-1 保薦人出具的發行保薦工作報告 保薦機構及保薦代表人聲明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本項目保薦代表人郝東旭、倪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 永和智控:無未披露重大事項
    每經AI快訊,永和智控(SZ 002795,收盤價:11.95元)12月1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永和流體智控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價格連續三個交易日內(2020年12月15日、12月16日、12月17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
  • 永和豆漿聲明了,員工用手攪拌豆漿,根本不是我們的店
    5月12日晚,永和豆漿官方微博就最近傳的沸沸揚揚的"永和員工手臂攪豆漿"一事,給出了嚴正聲明。在聲明中,永和豆漿表示,此店系假冒店面,永和豆漿在義烏並無分店。除此之外,該涉事店面已經被封店調查。在視頻中,身穿黃色工作服的男員工在加工豆漿。然而,令人大呼"噁心"的一幕出現了,這位員工竟然將自己的整個手臂都伸進了豆漿桶之中,並且攪拌豆漿。整個畫面,令人瞠目結舌。
  • 永和股份大股東狀告實控人,撤訴後還向對方轉讓股權,有何隱情?
    近期,浙江永和製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和股份」)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主板上市,公開發行不超過6667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IPO日報發現,永和股份的業績在下滑,且多次受到行政處罰。同時,曾經股東之間似乎還存在著利益的糾葛。
  • 永和回應手攪豆漿怎麼回事?永和用手攪豆漿的事情真相及經過
    永和回應手攪豆漿怎麼回事?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浙江義烏一家永和豆漿的員工直接用手臂攪豆漿。從該爆料視頻中,可以看到該名員工,未使用任何器具,直接將手臂伸入裝有豆漿的桶中進行攪拌。對此永和作出了回應。
  • 「手拌豆漿」事件牽出「李鬼」 永和豆漿和永和大王誰更無辜
    一家冒牌餐飲店的惡性事件,不僅將永和豆漿推上風口浪尖,還將品牌混淆度極高的永和大王拖入泥淖。日前,浙江義烏一家「永和豆漿」門店的員工將手臂放入桶內攪拌豆漿的視頻,引起消費者熱議。永和豆漿發文稱涉事門店非公司旗下門店,並稱在浙江省義烏市無任何門店。即便是緊急撇清關係,但還是引發消費者不滿,該品牌存在的市場亂象也引發討論。
  • 永和智控:股東易居生源、易居生泉共減持約200萬股公司股份
    每經AI快訊,永和智控(SZ 002795,收盤價:13.61元)6月1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此前,公司股東上海易居生源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上海易居生泉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計劃於2019年12月12日至2020年6月11日期間,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方式減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 肅北:社保非稅優惠助力 服務「六穩」「六保」大局
    ,提升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採取有力舉措全方位做好面向轄區企業的「免、減、延、緩」等社保非稅優惠政策,切實保障納稅人、繳費人輕裝上陣,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為服務「六穩」「六保」大局貢獻力量。甘肅新華書店飛天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肅北縣分公司法人吳葉龍說,「我們公司今年殘保金減免2700元,如今疫情穩定了,來書店看書買書的人也多了,業績穩步提升。」  小微企業是接納人員就業的中堅力量,它們能穩定發展,社會經濟才能充滿活力。
  • 廈門無永和豆漿分店 中山路永和豆漿大王為「山寨」
    然而,此永和非彼永和,廈門的永和豆漿與豆漿粉事件中的主角「永和豆漿」雖無血緣,但曾期望傍「大款」的廈門永和卻要為「大款」背黑鍋,可謂偷雞不成蝕把米。此永和豆漿非彼「永和豆漿」廈門無「永和」分店  「我們在廈門沒有分店。」
  • 永和智控:易居生源減持計劃完成,減持公司股份數量約139萬股,減持...
    每經AI快訊,永和智控(SZ 002795,收盤價:14.8元)12月1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易居生源減持計劃實施完畢,於2020年06月15日至2020年12月14日減持公司股份約139萬股,減持均價15.35元/股,減持股份佔公司總股份為0.6955%。
  • 即使員工放棄社保,單位也要負責!但這幾類員工可不用繳納社保?
    現實生活中,很多勞動者會因為要繳納社保會減少工資,所以覺得不划算,或者可能是因為在外地工作,對當地的社保制度並不熟悉等,所以有些人小夥伴會選擇放棄公司為其繳納社保,公司這邊也不拒絕,覺得這樣更好,畢竟自己可以少花錢了。或者有的單位為了逃避責任要求員工籤訂放棄社保的聲明等情況,但是即使員工自願放棄社保,用人單位不能免責哦!
  • 益客食品曾經未給員工繳納社保,重要外協廠自身竟無相關許可證
    主要從事禽類屠宰及加工、飼料生產及銷售、商品代禽苗孵化以及熟食及調理品的生產與銷售的江蘇益客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客食品」)近日遞交招股說明書,向創業板發起衝擊,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4489.80萬股,募集資金10.61億元,投入山東益客食品產業有限公司肉鴨屠宰線建設項目、濟寧眾客食品有限公司肉鴨屠宰線建設項目、山東眾客食品產業園調熟製品建設項目、擴建年產
  • 永和安集團隆重召開員工子女考取大學獎勵座談會
    2019年,永和安集團共有11名員工子女分別考取了985院校、211院校及其他一本院校,為國家貢獻了一批棟梁之才。8月28日上午,永和安集團在總部展廳會議室隆重召開員工子女考取大學獎勵座談會,向莘莘學子及員工家長表示熱烈祝賀和深情關愛。周仁董事長、周國忠書記、李春來副總和受獎勵的員工子女及家長共20餘人參加了會議。
  • 山西一餐館擅用「永和豆漿」字樣 永和公司一審勝訴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山西一餐館擅用「永和豆漿」字樣,永和公司維權一審勝訴 來源:新京報新京報訊(記者 王巍)認為未經許可擅自在其經營的餐館門頭招牌及餐具上使用「永和豆漿」,上海弘奇永和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永和公司」)以侵害商標權為由,將山西省侯馬市紫金山北街逸香緣飯店訴至法院
  • 山西一餐館擅用「永和豆漿」字樣,永和公司維權一審勝訴
    餐館擅用「永和」商標,一審被判侵權原告永和公司訴稱,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系涉案商標的專用權人,其將上述商標的獨佔使用權授予永和公司,許可使用期間為2014年4月7日至2024年2月27日。永和公司發現逸香緣飯店未經其合法授權,擅自在其門頭招牌及餐具上突出使用涉案商標中的「永和豆漿」這一顯著文字部分,故被告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 [收購]永和智控:全資子公司收購成都山水上酒店有限公司100%股權
    特別提示: 1、永和流體智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和智控」、「上市公司」或「公司」)全資子公司成都永和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永和成」)以支付現金方式收購龍巖市福瑞欣盛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龍巖市錦鑫瑞祥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統稱「交易對方」)持有的成都山水上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永和智控: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反饋意見的回覆
    雙方協商一致,成都永和成以現金的方式購買成都禹鍩普得持有的標的公司95%股權,參考評估值後確定交易作價8,860萬元。3、會計處理 成都永和成累計支付給成都禹鍩普得股權轉讓款8,860萬元,股權交割後成都永和成單體報表確認長期股權投資8,860萬元。
  • 用人單位名下無一人繳納社保,說明這個單位沒有員工嗎?
    央視315曝光重慶萬鑫註冊資本僅50萬元無一人上社保說明這公司沒有員工嗎?實際上,對於重慶萬鑫藥店這樣的藥店行業情況緣由很複雜。有很多執業藥師實際上都有其他專職工作,看不上藥店給的一點待遇,而且藥店也養不起執業藥師這樣的高收入群體。由於藥店必須擁有執業藥師的數量有很明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