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零食各種各樣,不過零食都是不健康的,所以家長對於孩子吃零食一直比較排斥。同事小張從小到大從來不給孩子買零食,對孩子的要求非常嚴格,每當身邊其他小朋友吃零食,孩子只有看著的份。在小張的要求下,孩子如願考了一所很不錯的學校,但是到大學之後,孩子經常不愛吃飯,常常準備很多零食,這讓小張十分疑惑。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這類人是因為小時候沒有得到過,長大之後總想去彌補。那些從小不吃零食的孩子,醫生說長大後逃不出這幾種結局。
第一種:過度補償
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吸引人的,孩子小的時候得不到某樣東西,長大後就會十分渴望。如果家長在他小時候就不給他吃任何零食,那孩子長大後,當自己有了能力,或者離開家長的視線範圍,就會出現過度彌補的心理,對於零食大吃特吃,可即便如此,小時候家長會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也無法挽回。
第二種: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覺得不讓孩子吃零食是為了他好,可能感覺沒什麼,但是孩子的心思比較單純,零食對他們的誘惑比較大,對他來說這不是簡單的食物,還證明了父母對自己的愛。若是家長長期不讓孩子吃零食,他就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慢慢的遠離父母。
以上這兩種結局不管哪一種,對孩子來說都不好,吃太多零食對身體不好,但是在吃零食這個問題上,家長應該考慮好,採用正確的方式對待。
零食應該怎麼吃
1、該吃還是得吃
孩子貪玩、愛吃零食是他的天性,雖然零食對身體沒有好處,但是直接拒絕,只會讓他對零食更加渴望,所以我們平時可以主動為孩子提供一些安全健康的零食,偶爾吃一些還是可以的。
2、控制好食用量
接受孩子吃零食,並不代表就是放任他隨意吃,畢竟這些零食中含有各種物質,吃多了有損身體健康。家長平時買零食的時候,一次不要買太多,這樣既能滿足孩子吃零食的願望,也不會對他造成傷害。
3、讓孩子知道零食危害
平時家長可以給孩子灌輸一些零食的危害,讓他明白不是爸爸媽媽不讓他吃零食,而是零食吃多了對身體有危害,當然家長也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只需要讓他知道利弊,知道零食可以吃,但是不能吃太多,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會遇到各種問題,這時候我們需要認真思考,採用正確的方式,否則不僅得不到想要的效果,還會引起不必要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