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美兩國關係決不可讓美軍將領執牛耳

2020-12-22 環球軍事

美國《防務新聞》星期二突然以聳動的方式,援引美軍官員的話報導稱,中國派遣轟-6K飛臨美國關島空域進行了轟炸關島的演練,還說中國轟炸機曾經飛到夏威夷。而關島和夏威夷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軍事堡壘。

美軍官員負面評價了解放軍在南海、東海的行動,指責中國戰機與美日軍機發生日常的相互攔截,並進而描述了中國轟-6K對關島和夏威夷的「威脅」,而且認為「是太平洋地區比朝鮮更令人擔憂的威脅」。他們強調美軍不會在太平洋上讓步,「我們未來的繁榮與美國在該地區的安全和政治關係不可避免地聯繫在一起」。

在媒體不斷轉引的過程中,一些細節被添油加醋,說成了中國轟-6K「飛越關島」。還有媒體特別突出「轟炸關島」這個勁爆的詞彙,烘託中美之間的軍事緊張。

如果美軍官員的披露大體屬實,就是真有中國轟炸機去過關島附近了,從那裡機載巡航飛彈能夠將關島收入射程範圍,美國也不該大驚小怪。美國各類戰機不斷靠近中國大陸開展活動,中國戰機靠近關島的程度,我們不相信會比美國軍機飛臨中國大陸靠得更近。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戰機飛過去的頻次肯定要低得多。

解放軍有能力威懾關島,這個事實尤其不該被美方用來消費。即使中國空軍不出第一島鏈,美國太平洋上的軍事堡壘也在中國多個型號飛彈的射程之內。中國的軍事能力比其他亞洲國家都強,這不言而喻。

但中國軍力再強,也弱於美軍。美國還圍繞中國構建了軍事基地網絡,包括軍事同盟體系,但是中國軍隊高官幾乎從不主動提及美軍的威脅,解放軍也極少主動披露美國軍機軍艦抵近中國活動以及中方予以應對的信息,中方顯然在顧全中美關係的大局。

中美及中日海上、空中摩擦的信息幾乎都是美日率先披露的,而且它們的口氣無一例外都是中國的做法「不專業」「危險」「具有挑釁性」等等。而眾所周知,中美間的絕大部分摩擦都發生在中國近海及其上空,而中日之間的防空識別區相互重疊,兩國軍機相互起飛「監視」「攔截」對方軍機的情況和頻次應當是半斤八兩。

現在川普總統很快要來中國等亞洲國家訪問,美國軍方讓人懷疑是故意在這個時候釋放這種讓人浮想聯翩的消息,引導美國社會強化對所謂「中國威脅」的認識,進而向川普團隊施壓。

解放軍都要來「轟炸關島」了,對中國還不該多來些硬的嗎?這就是策劃散布上述消息的人想要促成的邏輯和試圖達到的效果。

常識告訴人們,中美軍隊都會做一些「最壞的準備」,但這不代表中美關係的現實方向。軍隊就是準備打仗的,而中美兩國卻要致力於實現長期的友好合作,共築世界和平。

現在的問題是,解放軍安守了低調訓練的本分,而美軍卻不斷用自己的備戰影響中美關係的大氛圍。美國的將軍們熱衷於透露他們「最壞準備」的細節和口號,以此帶動人們對中美關係的悲觀看法。他們當中一些人的野心似乎太大了,總想執美國對華政策之牛耳。

美國媒體曾經傳出川普總統批評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輕率圍繞南海問題發聲,我們希望這樣的消息是真的。中美關係的大局一定要由兩國政治家和外交家來塑造,美國的軍人們應當謙遜地往後退幾步。

相關焦點

  • 美軍最高將領,一旦中美爆發戰爭,必須讓中國付出慘痛代價
    美軍最高將領,一旦中美爆發戰爭,必須讓中國付出慘痛代價 2020-12-08 16:29:46
  • 美軍最高將領大放厥詞,聲稱中美發生戰爭,美國會讓中國輸
    美軍最高將領大放厥詞,聲稱中美發生戰爭,美國將讓中國死的很慘!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發展遇到瓶頸的美國終於還是按捺不住了,越來越急躁了!當地時間11月3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談到中國時,先是誇中國,認為中國21世紀中葉能夠在軍事衝突中擊敗美國。
  • 美軍最高將領:解放軍15年後趕上美軍,30年後打敗美軍,可能嗎?
    美國軍方最高將領馬克米利在前段時間稱,不想與中國開戰,話頭一轉又說,與美國開戰的國家將會輸得很慘,威脅意味不言而喻,但是中國不可能受美國的威脅。近日,馬克米利又發表言論表示:解放軍將在15年後趕上美軍,30年後打敗美軍,這可能嗎?
  •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
    然而問及這場戰爭中,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則鮮有人知。經調查,抗美援朝戰爭中,中美雙方陣亡的最高將領,是美國的沃克將軍和我軍的李湘軍長。但是,他們的犧牲原因卻截然不同。沃剋死於自家人的「烏龍」,李湘則是在戰場上死於美軍的化學武器!沃爾頓·沃克:屢戰屢勝的美軍將領據統計,美國陣亡的將領中,沃爾頓·沃克將軍是犧牲的最高將領。
  • 崔天凱談中美關係前景: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選擇
    報導援引崔天凱在位於華盛頓的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會上的話說:「並非中方首先關閉美駐華總領館,也不是中方首先驅離美國在華記者。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回應美方的行為。」他說:「因此,如果美國政府願意逆轉這一進程,我們願意考慮。」自2013年一直擔任中國駐美大使的崔天凱說,北京和華盛頓「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
  • 美軍將領稱不應將中國視作敵國:但中國軍隊將在不久後與美軍實力持平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2月14日報導稱,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lley)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不應當將中國列為敵國,但中國在安全領域的確對美國構成了挑戰。他還宣稱,「中國正計劃在2035年達到與美國持平的軍事實力」。
  • 國防部就中美軍事關係答澎湃:總體穩定,望成兩國關係穩定器
    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就中美兩軍關係回答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提問。記者:中美防長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進行了3次會晤,取得積極成果,但也有評論認為,兩軍關係仍面臨諸多複雜因素。請發言人對當前的中美兩軍關係作出評價。
  • 2020中美青年學者交流研討會舉行,兩國學者共議中美關係的現狀...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由《環球時報》社、美國卡特中心、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辦的「2020中美青年學者交流研討會」6月30日至7月3日通過線上舉辦,數十位兩國青年學者和相關領域專家參加此次「雲會議」,圍繞「中美關係的現狀、未來與青年角色」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 兩國關係日益緊密 中美雙方教育間交流蓬勃發展
    華聲報華盛頓消息:中國政府1978年派出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批留美學生,美國也相應派遣8名學生和學者來華學習中國歷史和文化,開啟了兩國當代教育交流的先河。  1979年中美建交後,經過雙方共同努力,兩國官方教育交流與合作穩步發展,民間交流日趨活躍,規模日益擴大,領域不斷拓寬。
  • ...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壓艙石 要堅持尋找兩國之間「最大公約數」
    央廣網北京5月5日消息(記者佟亞濤)中美經貿磋商就部分問題達成共識,但仍然存在分歧,雙方同意繼續就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並建立相應工作機制。這一結果和很多專家之前的預期差不多。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認為,總的來說,是朝著積極的方向邁出一步。
  • 崔天凱大使:重建中美兩國關係合作共贏、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
    中國日報華盛頓12月9日電 當地時間9日晚,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20視頻年度晚宴上發表講話,稱中美關係正面臨建交以來罕見的嚴峻局面,這一危險趨勢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對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造成難以修復的創傷。
  • 傅瑩在《紐約時報》發文:重新激活中美關係
    在美國新政府逐漸成型階段,傅瑩這篇文章論及 重新激活中美關係 ,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文中傳遞了很多重要信息,被外界認為是向美方新執政團隊的一次「喊話」。俠客島做了全文編譯整理,推薦給大家。例如,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旨在促進更多的經濟增長和更大的互聯互通,而美方視之為一種謀求地緣政治主導力的戰略;隨著兩國關係日趨緊張,華盛頓開始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給中國留學生製造麻煩,我遇到許多曾經在美國留學的中國青年企業家,在兩國經歷了多年富有成效的合作夥伴關係之後,他們現在被美國視為安全上的威脅,這使他們感到很困惑;
  • 社評:中美良性互動是對大勢的從善如流
    中美副部長級經貿磋商正在舉行,為下月初的中美高級別經貿磋商做準備。中美近來都宣布了對部分商品的關稅排除,這些排除影響不了兩國關稅戰的整體形勢,但某種意義上構成了雙方的良性互動,對下月的高級別經貿磋商取得進展是有利的。  中美貿易戰形勢可謂撲朔迷離,雙方是處在相互衝突愈演愈烈的路上,還是打得越厲害越接近達成協議,真是很難說。
  • 中美關係悲劇三部曲:切斷-斷交-交戰
    最近幾天,以互相關閉領事館為標誌性事件,中美兩國劇烈碰撞,中美關係被進一步被撕裂。這個碰撞和撕裂的過程,可以概況為三部——切斷——斷交——交戰。這種說法,頗有一點文字遊行的味道,其實也是要表明,美國政客所做的一切,都是有設計的,是步步為營,而不是瘋子的非理性行為。前一段時間,人們討論中美關係的時候,喜歡用「脫鉤」這個詞語。這太輕飄了。明年,就是基辛格秘密訪華50周年。
  • 中美實力距離較大,局座負責任回應,與美軍的距離還要追趕10年
    中美實力距離較大,局座負責任回應,與美軍的距離還要追趕10年中方的快速發展已經令世界看到了其實力所在,該國家無論是經濟能力還是軍事力量,都在國際上面達到了先進水平。五代戰機、航母和先進飛彈被研發成功,這些先進武器的到來,令外界認為中方的實力已經足夠強大,從而認為中美兩國之間的實力差距也因此而縮小,甚至認為兩國之間的差距已經不大,事實證明這樣的說法並不存在,中美兩國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想要超越美國還有很大的難度。
  • 外交部:中美應爭取兩國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翟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美雙方應排除各種幹擾阻力,實現中美關係平穩過渡,爭取下一階段的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據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採訪中稱美國對華政策是不可逆轉的。
  • 執牛耳與冥婚的關係及淵源
    說到耳朵,有點學問的都能聯想到漢語成語「執牛耳者」或「執牛耳」,根據我們平常的理解,大概是在某一領域——尤其是專門的學問上最厲害的人,比如咱們的趁新冠疫情賣連花清瘟和板藍根的老院士。我少年時就知道這個詞,那時我還聯想到了生產隊裡的耕牛:都說牽牛要牽牛鼻子,他們抓牛耳朵算怎麼回事?但因為畏懼權威,便沒敢多想多問。
  • 美軍最高將領:不想與中國開戰,但與美國開戰的國家會輸得很慘
    前有美國國防部長候選人稱七十二小時之內擊沉中國在南海內的所有艦艇,後有美國最高將領放狠話稱,中美一旦發生戰爭必須讓中國輸得很慘,政壇人物以及軍方高層的口氣一個比一個大,從渲染中國威脅論上升到了公開想對中國動手的假想。美軍最高將領的話可信嗎?此番言論的背後又暴露出什麼含義?
  • 面對疫情,中美兩國的責任是繼續保持開放
    目前,即時通信快速發展,一些致命疾病得到根治,人類所處的全球環境變得越來越可持續。但也確實存在一些負面因素,其中有些可能是人們意想不到、客觀上造成的結果,比如技術進步和全球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以及由此帶來的犯罪、恐怖主義活動,這些都對人們的生活與安全構成影響。整個社會還沒有完全做好迎接二十一世紀巨大變化的準備,並且可能會發現這些變化很難適應。
  • 蔡英文的全面失控,從美軍將領「訪臺」開始
    作者:塞西自從蔡英文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兩岸關係就越發緊張。在她看來,只要抱緊美國的大腿,維持與美國的親密往來,便能提升臺灣地區的世界影響力,以便達到其割裂與大陸關係的邪惡目的。利慾薰心的蔡英文為了博眼球,可謂是大費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