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已為古今中外所共識,歷代教育家曾有過精闢的論述。比如,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 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 要樹人,先立德。學校教育應該首抓師德。
師德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師愛。二、學高。三、身正。
一、師愛。 師愛是什麼?是一種發自於內心的情感,是人對人或人對某個事物的深摯感情。這種感情所持續的過程也就是愛的過程。愛的基礎是尊重。尊重學生才談得上師愛。師愛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包容學生;欣賞學生。尊重學生包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不隨意侮辱;尊重學生的個人隱私,不隨意侵犯;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不隨意打擊………關心學生要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關心他們的心理發展。尤其要關心那些家庭貧困的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留守兒童等。師愛還包含對孩子的包容,包容他們犯的錯,幫助他們改正;包容他們的「慢」,等一等後進,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師愛還包含對孩子的欣賞。學校是花園的話,教師就園丁,愛學生,就是在澆灌花兒的時候欣賞著他們,而不是為了一點報酬把工作當做勞役,心態不同,工作效果也會有差異。
其二,學高。學高為師。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教學,僅僅靠原有的知識是不夠的。時代在變化,信息在更新,社會日新月異。教師要時時學習,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知識面廣,教學技能高超。讓學生學有所成。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
第三,身正。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教師要有正確的三觀。目前,少數教師出現三觀不正。他們把對社會的不滿直接在學生面前宣洩。有的直接就傷害著學生。比如出現屢見不鮮的體罰學生或是性侵學生事件。這不僅是違背師德的做法,這簡直就是犯罪。面對這種教師,相關管理部門將會直接給予開除處理。清除教師敗類,保證教師隊伍的純潔性。
作為教師應該率先做到: 一,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以身作則,立德樹人。人,影響力有多大,他的價值就有多大。我們周邊少數人,目光短淺,教學為名圖利,沒有師愛,知識淺薄,素質低下。還有一些教師,人未老,心先衰,沒有目標,生活混日子,教學走過場,害人害己而不自知;還有些教師,倚老賣老,不求上進,不學無術還目中無人,自以為是;更有些教師,精神空虛,靈魂孤獨,課餘生活枯燥乏味,沒有理想,喪失鬥志……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師做不好,學生難學好。
第二、作為教師,應該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在教學方面,多多研究。尤其應該深入研究教育改革,關注社會動態,關心國家命運,對身邊同事中出現的失德現象及時制止。教師本身其職責就是很光榮的,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到學生。現在社會當中是有一些不好的東西,作為教師,不應該被社會上一些不好的東西所左右,在教學活動中,要積極宣傳正能量,與不良社會風氣作鬥爭。
三、教師要有正確的三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學生知識,先教學生做人做事。對學生的評價,要重點看人品,而不是只關注和看重分數。要教會學生分清善惡;會區美醜。《墨子》裡說:「德為才之帥,才為德之資。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淺薄,雖成亦小。孔子說過:「子欲為事,先為人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立學生之人,先立教師之德。
作者:雲南曲靖霑益人。高級教師,黨員。雲南省作協會員。出生於1979年1月。人生格言: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人生二事:增進道德和研修學業。後者代表我熱愛的教師工作和業餘的文學創作。出版小說《七年之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