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樹人先立德

2020-08-28 張克花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已為古今中外所共識,歷代教育家曾有過精闢的論述。比如,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 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 要樹人,先立德。學校教育應該首抓師德。

師德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師愛。二、學高。三、身正。

一、師愛。 師愛是什麼?是一種發自於內心的情感,是人對人或人對某個事物的深摯感情。這種感情所持續的過程也就是愛的過程。愛的基礎是尊重。尊重學生才談得上師愛。師愛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包容學生;欣賞學生。尊重學生包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不隨意侮辱;尊重學生的個人隱私,不隨意侵犯;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不隨意打擊………關心學生要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關心他們的心理發展。尤其要關心那些家庭貧困的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留守兒童等。師愛還包含對孩子的包容,包容他們犯的錯,幫助他們改正;包容他們的「慢」,等一等後進,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師愛還包含對孩子的欣賞。學校是花園的話,教師就園丁,愛學生,就是在澆灌花兒的時候欣賞著他們,而不是為了一點報酬把工作當做勞役,心態不同,工作效果也會有差異。

其二,學高。學高為師。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教學,僅僅靠原有的知識是不夠的。時代在變化,信息在更新,社會日新月異。教師要時時學習,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知識面廣,教學技能高超。讓學生學有所成。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

第三,身正。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教師要有正確的三觀。目前,少數教師出現三觀不正。他們把對社會的不滿直接在學生面前宣洩。有的直接就傷害著學生。比如出現屢見不鮮的體罰學生或是性侵學生事件。這不僅是違背師德的做法,這簡直就是犯罪。面對這種教師,相關管理部門將會直接給予開除處理。清除教師敗類,保證教師隊伍的純潔性。

作為教師應該率先做到: 一,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以身作則,立德樹人。人,影響力有多大,他的價值就有多大。我們周邊少數人,目光短淺,教學為名圖利,沒有師愛,知識淺薄,素質低下。還有一些教師,人未老,心先衰,沒有目標,生活混日子,教學走過場,害人害己而不自知;還有些教師,倚老賣老,不求上進,不學無術還目中無人,自以為是;更有些教師,精神空虛,靈魂孤獨,課餘生活枯燥乏味,沒有理想,喪失鬥志……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師做不好,學生難學好。

第二、作為教師,應該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在教學方面,多多研究。尤其應該深入研究教育改革,關注社會動態,關心國家命運,對身邊同事中出現的失德現象及時制止。教師本身其職責就是很光榮的,教師的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到學生。現在社會當中是有一些不好的東西,作為教師,不應該被社會上一些不好的東西所左右,在教學活動中,要積極宣傳正能量,與不良社會風氣作鬥爭。

三、教師要有正確的三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學生知識,先教學生做人做事。對學生的評價,要重點看人品,而不是只關注和看重分數。要教會學生分清善惡;會區美醜。《墨子》裡說:「德為才之帥,才為德之資。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淺薄,雖成亦小。孔子說過:「子欲為事,先為人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立學生之人,先立教師之德。

作者:雲南曲靖霑益人。高級教師,黨員。雲南省作協會員。出生於1979年1月。人生格言: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人生二事:增進道德和研修學業。後者代表我熱愛的教師工作和業餘的文學創作。出版小說《七年之癢》、《成長》。

相關焦點

  • 立德樹人要往實裡去
    高校教師須以認真領會學生、自身與立德樹人三者之間的內在關係為前提,堅持以「立人先立己」「立己以達人」「立人與立己並行」為基本遵循,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立人先立己,做明道信道的道德先行者「立人先立己」,要求高校教師要堅持育人者先育己,立德者先修德原則,將立德修身、自律自強作為立德樹人工作的首要前提。《論語·憲問》記載:「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子曰:修己以安人。」
  • 人民日報:立德樹人是根本
    看似矛盾的回答中,這位諾獎獲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樹人。   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首次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對十七大「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後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
  • 新時代如何立德樹人
    高校思想道德建設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立德樹人,「德」字為先。如今,越來越多高校把學生日常表現納入考核目標,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範為基礎、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目標,開展德育教育。  探索多元德育教育途徑,構建自主化教育機制  立德樹人,入心為要。
  • 成都東部新區壯溪小學:立德樹人 勞動為先
    本網訊(成都東部新區壯溪小學 漆君銘)為貫徹落實《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我校以立德樹人為引領,在新時代勞動教育要求下,因家因校因地制宜,學校將勞動教育的內涵和外延利用現有資源打造、升級。
  • 立德樹人何以實現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也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導向和實踐指南。因此,我們試圖從「知」「意」「行」三個層面認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過程。   立德樹人何以必然   立德樹人是必然之選。《資治通鑑·周紀一》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
  • 樹人先立德,「八德教育」播撒正能量
    本著人性開發和德才兼備的樹人教育理念,八德教育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有方向。八德教育落實了黨特色理論、法制教育和中華優秀文化。解決了學校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政治方向問題。 二是有內容。八德內容落實了學生會做人會做事「八德八個根本」的核心教育,解決了學生先做人、再成人、最終成才的問題。為學校解決了「立德樹人」的教材和教學方法。
  • 【體會】: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在講話中,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的提出,對「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提出了具體要求,對「立什麼德」和「樹什麼人」給出了明確指示,意義重大而深遠。  對「立德樹人」需要正確理解  常言說,立人先立德,樹人先樹品。
  •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基礎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基礎 2016年10月10日 15:46:52  來源:中國臺灣網   近日有新聞報導一些女大學生為了錢財陷入了裸貸風波
  • 立德樹人,砥礪前行
    立德樹人 砥礪前行 潮州市楓溪區楓溪中學 潮州市楓溪區楓溪中學微信號 cz_fxzx 功能介紹 校園文化 通知公告 家校互動 收錄於話題Teachers' Day金秋九月,楓林盡染,丹桂飄香。雷主任先向在座的教師致以節日的問候和感謝。接著從新時期教育的作用,對學校的發展提出指導性意見。雷主任說,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教育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承載著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學校是傳播知識的殿堂,更是立德育人的陣地,應該擔負起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育人責任。
  • 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立德樹人」這一命題深刻揭示了高等教育的本質規律與價值目標,鮮明反映了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事業的時代要求與歷史定位,是辦好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建成中國世界一流大學的思想綱領與行動指南。
  • 立德樹人  奮進擔當
    為全面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增強教師對教育事業責任感和使命感,2020年9月16日,鄭州市鄭東新區龍崗小學開展了以「立德樹人,奮進擔當」為主題的師德培訓活動。副校長李新平在師德培訓活動上強調:新學期全體教師要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思想認識,以「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理念為先」為準則,嚴謹治學,廉潔從教,以高度自覺的精神履行教書育人的使命。培訓過程中,全體教師共同重溫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
  • 【立德樹人】吳宏春:深化立德樹人內涵 規範教書育人行為
    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始終秉持建校122年及遷校62年所形成的優良師德文化,傳承「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堅持「四個服務」和「四個統一」,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標準,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全面推進「思想育人、道德育人、知識育人、感情育人」,通過建立研究生導師落實立德樹人職責的評價機制,引導教師把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實到研究生培養全過程
  • 立德樹人:跨越「知」與「行」的距離
    調研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當前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建設中,立德樹人的價值引領機制狀況良好,調研對象對當前學校立德樹人工作呈現出總體滿意的態度。但同時調研也發現,立德樹人工作還存在有好的理念和目標,但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有好的認知、能力、期待和判斷,但缺少足夠的行動。是什麼阻礙了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的有效行動呢?
  • 立德樹人:民辦高校的立身之本
    資料圖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公辦高等院校共同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立德樹人同樣是其立身之本。近年來,民辦高校在實踐立德樹人方面進行了諸多嘗試,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 教育該如何立德樹人
    教育該如何立德樹人 2014-05-22 14:57:16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改革創新,堅持育人為本,統籌各種教育資源,協同努力。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優秀傳統。我國教育歷來重視做人的教育,特別強調人的道德主體精神的弘揚,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禮記·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並且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認為教育就在于格物致知。
  •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
    教育的根本任務,離不開「立德樹人」四個字。《資治通鑑·周紀一》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也是在強調,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千百年來,雖然對「傳道授業解惑」的理解,不同的時代各有側重,但是,教育承載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偉大使命卻從來沒有改變。「德高為師,身正為範」。
  • 立德樹人為中國教育鑄魂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是立德樹人初步探索階段。改革開放以來,立德樹人重要地位不斷凸顯。新時代以來,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得以確認。總結、梳理70年來立德樹人的基本經驗,對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重要意義。
  • 把好立德樹人的育人「生命線」
    青島大學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將立德樹人作為立身之本,對標育人工作新形勢新要求,積極探索育人新方法新實踐,融教師育人、課程育人、專業育人、文化育人、學生思政於一體,創新構建「一二三四五」育人體系,推動育人工作在體系創新中實現實踐新轉變。「一」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體系核心。
  •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
    黨的十八大報告則進一步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將「立德樹人」的定位置於「全面發展」之上,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豐富和發展黨的教育方針的集中體現,是對黨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的重大發展,是黨的教育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具有以下三個層面的深刻含義:  一是立德樹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質,是對教育本質的最新認識。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這是古今中外的共同認識。
  • 怎樣立德如何樹人
    原標題:怎樣立德如何樹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