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義安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平穩落地,教育內涵更加豐富,教師隊伍素質大幅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教育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奮力開創出義安區教育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構建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生態
「公平」與「質量」是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核心與關鍵,義安區努力構建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生態,以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義安區大力普及普惠性學前教學,穩步推進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新建幼兒園1所、改擴建幼兒園8所,並在全省率先完成城鎮配套小區幼兒園專項治理,9所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教育部門管理。8個鄉鎮實現中心幼兒園全覆蓋,全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3%、公辦幼兒園佔比達50%、普惠園覆蓋率97.7%,各項指標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不斷創建辦園品牌,提升辦園品質,區實驗幼兒園獲批全國足球特色園,安平幼兒園升級為市一類園,順安中心幼兒園等4所幼兒園獲評市幼兒戶外自主遊戲示範園。
同時,鞏固提升義務教育。強化頂層設計,組織編制《義安區教育基礎設施布局規劃(2020-2030年)》,規劃至2030年,全區基礎教育學校121所。其中,幼兒園59所、小學41所、初中21所。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累計投入3400餘萬元,實施中小學校舍維修、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等工程,完成38所學校改造,面積達12萬平方米,薄弱學校發展呈現新面貌,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差距逐步縮小。收購民辦216學校資產,建成順安中心小學西校區。同步完成區實驗小學綜合樓建設,擴大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確保充足學位供給,提前完成大班額化解省級目標。大力推進教育扶貧,加大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力度,健全應助盡助救助機制,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116人次30.756萬元,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99%。
此外,堅持特色發展職業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改革,主動適應新高考改革,試點銅陵智通職業技術學校與區二中合作辦學,推動兩種人才、兩條培養模式並行發展。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並舉,建立市級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和省級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高鐵模擬艙與無人機應用實訓基地,為開展高質量職業培訓創造了有利條件。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
不斷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其肩負著傳播文化科學知識、開發人的智力和塑造人的靈魂的偉大使命。辦好教育,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關鍵所在。義安區也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上下足了功夫。
義安區始終把師德作為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紮實開展「鑄師魂、守師道、立師表」「守教育初心、擔育人使命、作師德表率」主題教育活動,強化師德規範學習教育,引導教師踐行「四有好教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要求。同時,建立師德師風負面清單,規範教師從教行為、建立教師榮譽制度,鼓勵教師終身從教。2019年,查冬英等4位同志分別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省優秀教師、新時代教書育人楷模榮譽稱號,胥壩中心學校的王守文老師入選「中國好人榜」。
完善中小學教師準入和招聘制度。嚴格將修習教師教育課程、參加教育教學實踐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和取得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2018-2020年間,共認定教師資格645人。加強中小學教師編制規範和統籌,按照「退一進一」原則,招聘中小學教師102名、幼兒園教師14名,400餘名教師以交流方式實行跨學校、跨學段統籌使用。制定《義安區教育系統人才引進暫行辦法(試行)》,引進在外工作的銅陵籍35歲以下優秀教師7名,為教育發展注入新活力,有效緩解教師隊伍年齡老化和結構性缺編問題。加強教研員隊伍建設,遴選優秀年輕教師充實教研隊伍,始終保持教研隊伍充滿活力。
為加快教師專業成長,深入實施「三名工程」和骨幹校長教師梯度培養計劃,成立市級「名校長、名班主任」工作室各1個,區級「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分別為8個、4個,強化活動開展和日常管理,促進各工作室健康發展。加大教育後備幹部培訓力度,為教育可持續發展儲備人才。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繼續實施「國培計劃」「省培計劃」,開展班主任心理健康研修、鄉村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等專題培訓,強化「三字一話」等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訓練,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
大幅提升教育事業品質
義安區緊緊圍繞提升教育品質這一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戰略合作,大力推進智慧學校建設,築牢校園安全屏障,全區教育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深化教育戰略合作。與北京師範大學開展教育項目合作,借勢高校優質教育資源,以「創新教育管理運行模式,提升基礎教育內涵質量」為目標,加快學校特色建設、校長領導力提升、教師專業成長、高效課堂建設,並通過項目學校輻射引領,帶動了全區基礎教育整體辦學水平提升。同時,主動融入長三角基礎教育一體化發展,建立合作交流長效機制,在基礎教育發展、教育管理、骨幹教師交流掛職等若干領域深化協作,重點發力,引領全區教育高質量發展。
推進智慧學校建設。出臺了《義安區智慧學校建設總體方案(2019-2022)》,規劃利用四年時間完成全區所有中小學(教學點)智慧學校建設。項目實施以來,全區中小學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多媒體「班班通」全覆蓋,網絡空間「人人通」註冊率100%。建成9所智慧學校,12個智慧班級,更新16所初中學生機房。同時,對全區17所中小學的校園監控進行添置和升級改造,同步完成區實驗小學校園安全智能系統建設,並與騰訊公司開展合作辦學,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教育。
築牢校園安全屏障。以推進校園「鑄安」行動常態化實效化和風險防控「六項機制」制度化規範化為抓手,全面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作用,共同為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營造良好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進一步健全警校合作機制,成功開展「網際網路+校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智能系統建設試點,全區各中小學、幼兒園一鍵式報警裝置安裝率達100%,視頻監控公安平臺接入率已達60%。深化校園周邊環境、食堂食品安全綜合整治,嚴厲打擊涉及學校和學生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切實維護師生人身安全,保障校園平安有序和社會和諧。
全面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為了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義安區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歇,近年來,不管是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深化教育督導改革,還是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縱深發展,都在義安區教育發展過程中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義安區制定了《義安區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實施方案》,緊緊圍繞黨建引領、智慧建校、名師強教、素質提升、硬體提標、學前普惠、合作辦學「1+6」工程,統籌實施各類工程項目和行動計劃,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縱深發展。
深化教育督導改革,全面推進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督導工作,建立鄉鎮辦事處、區直相關職能部門依法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評價制度,督促切實履行教育職責,提高教育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健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督導評價制度,監督、指導、促進學校依法自主辦學,規範辦學行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建立健全政府、學校、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多元參與的督導評估與質量監測體系,強化政府教育督導部門歸口管理和統籌組織實施的職能,建立第三方教育評估監測機制,全面提升教育評估監測水平。
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2019年,順利完成銅陵中學、義安區二中劃轉,實施義安區二中初中部剝離,並與智通開展聯合辦學。劃轉茶林九年一貫制學校、五松中心小學等6所學校給銅官區,轉入市六中、701小學等5所中小學幼兒園到義安區管理。成功實踐市六中與新橋中學、區實驗幼兒園與東聯中心幼兒園聯合辦學,構建基礎教育發展共同體,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城鄉學校優質均衡發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近期按師生比核定全區教師編制1017名。啟動校長職級制改革和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堅持五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並舉,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教育引導學生提升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兩年來,千餘名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獲得好成績。其中,實驗小學查皓彬同學在2019年全國小學組機器人超級軌跡賽中榮獲一等獎。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注重因材施教,積極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強化優質數字教學資源課堂應用,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促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變革。全面實施「科研興教」戰略,加強課題研究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水平。2項課題省級立項,105項課題市級立項。其中,29項課題圓滿結題,1項課題榮獲省級科研成果二等獎。
聚焦立德樹人 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近年來,義安區牢記育人初心,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不斷創新工作機制,豐富教育內容,強化保障措施,切實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水平。
義安區堅持五育並舉,德育為先。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著力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基礎教育一體化德育體系。不斷創新育德方式,以課堂為陣地、活動為載體,以校園環境打造、主題文化建設、研學旅行和家校共育推進等方式,提升思想道德素養、強化公民責任。深入開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引導學生尊重生命、學會生存、健康生活。堅持實踐創新,優化智育。深化課程改革,積極推進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完善學校科技教育,增強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中小學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開展創客教育,規劃建設3-5所創客實驗室,點燃學生投身科學創造的熱情,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此外,堅持強身健體,以體育人。實施學校體育辦學條件達標工程,有效保證體育與健康課時和鍛鍊時間,完善教學、訓練與競賽體系,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小學階段合格率分別達90%、95%以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良好率達40%,近視率明顯下降,學生體育鍛鍊習慣基本養成,掌握1-2項運動技能,規則意識、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質顯著增強。堅持涵養品格,美育薰陶。大力加強美育課程建設,嚴格落實音樂、美術、書法等課程,藉助校園藝術節、學生社團等育人平臺,幫助每位學生學會1至2項藝術技能、會唱主旋律歌曲。繼續辦好中小學生才藝展演,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與基地建設」「校園文化美育環境示範學校創建」等工作,實施環境育人,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浸潤學生心田。因地制宜拓展勞動實踐場所,用好市區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建設一批實踐教室、實訓基地,滿足城鎮、鄉村學校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學校的主導作用、社會的支持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勞動、實習實訓等勞動實踐,培養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
來源:銅陵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