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cry」表情獲選年度詞彙
2015年接近尾聲,近日,《牛津詞典》公布了2015年年度詞彙:一個emoji表情——Face with Tears of Joy(喜極而泣的臉)。
據了解,《牛津詞典》的出版方牛津大學出版社已經連續多年評選年度詞彙,但將年度詞彙頒給一個表情符號尚屬首次。數據顯示,這款表情符號流行速度確實驚人,在英國其使用率由2014年的4%上升至現在的20%。
其實這款表情符號對中國網友來說也很熟悉,它有一個接地氣的名字:笑cry(即「笑哭」的意思),多被網友用來表示笑到哭,笑出淚的心情。 「在網上看到一些搞笑的圖片、視頻或者段子,經常會用到這個表情。」 網友「大明」表示。
因為這個表情符號似哭非哭、似笑又非笑,不少網友也用來闡釋一種「哭笑不得」的心情。網友「槓槓滴」告訴記者,自己也常用這個表情,「遇到一些尷尬、無語,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會用這個表情。」
❖網友:表情比文字更有「態度」
表情符號的吸引力到底在哪裡呢?記者採訪發現,表情比文字更有「態度」。「表情符號生動形象,一個哭的表情肯定要比一句我哭了要來得生動啊。」 網友「曹曹」告訴記者,她對表情符號的使用近乎痴迷,經常跟閨蜜進行這種「純表情」的聊天,「有時候,我發一個表情符號,她發一個表情符號,單單通過表情符號我們就能聊幾十分鐘。其實也沒啥好聊的,就是好玩。」
不過也有網友概括:愛用表情符號純粹是懶得打字,「一個表情符號可以省下好多字呢。」在聊天過程中,有些人或有些問題真的讓人懶得理會,這時候通過表情符號就能應付。
❖調查:這些「表情」中國網友也愛用
在社交網絡發達的今天,表情符號種類繁多。有依託於蘋果手機輸入法的emoji表情,有國內網友相當熟悉的QQ表情,新浪微博上也有其專屬的新浪表情。記者通過簡單的小調查,發現在各種表情中,下面這些尤其受歡迎。
對於用慣了QQ、微信的中國網友來說,QQ表情往往更熟悉一些。今年4月,騰訊發布的《中國網民表情報告》中,齜牙當選2014年最熱門單個表情。70後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使用QQ表情已經有十餘年,「齜牙這個表情很經典,在很多語境下都能用。」可以表示友好打招呼,也能表示開心的心情,還能化解尷尬,「簡直是萬金油,平時用的最多的應該也是它吧」。
打開各種社交網站,總有一隻狗在瞪你,「Doge」依然是最炙手可熱的表情符號之一。「Doge」走紅基本上因為大家覺得這狗眼神很搞笑,在網際網路環境下得到「病毒式」的傳播,不少網友也將它稱為「精神汙染」。打開網友「樹椏」的微博,她每條微博幾乎都會配上這個表情,在她看來這個表情的使用不需要任何理由。
不過,記者也發現,這類有些無釐頭的表情更受年輕人的歡迎,不少60後、70後網友就表示:「根本搞不懂這種狗是什麼意思,更別說使用。」
有才的網友早已不滿足系統既定的各種表情符號,動手自己製作起各種表情包來。影視劇中的人物「福爾康」因為表情豐富、演技浮誇,屢被網友扒出片段,製作成爾康專屬表情包,廣泛使用於社交網絡。「用系統提供的表情符號已經太low了,用這種表情包才有個性。」90後小衛打開她的手機,「王尼瑪」、「爾康」、「王凱」……各種表情包是她聊天時的最愛。她告訴記者,製作、分享表情包成為她和朋友間的趣事。
12355心理熱線專家文清老師告訴記者,通過表情符號表情達意其實是一種快節奏的表達方式,網友對表情符號的熱衷反映了現代人對快餐文化的熱衷,潛意識裡體現了一種慵懶的生活態度。
文清老師介紹,文字表達要經過邏輯思維的組織,再轉換成文字傳遞出去,相比較單純的表情圖像,要複雜不少。「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一切也都追求快,更熱衷於這種快節奏的表達方式。」
文清老師告訴記者,我們常使用的QQ表情中,熱衷於齜牙、微笑等表情的人,往往心態比較積極樂觀。而喜歡使用「發怒」等兇巴巴的表情或者「刀」的符號的人,內心可能需要情緒的宣洩。
當然,表情符號的使用很多時候也能讓人心情愉悅,像「神煩狗」、「爾康」等表情符號的流行,多是因為這些表情能讓人感到開心,能給受眾某種情緒上的刺激。文清老師坦言,各種表情符號在現代生活中越來越不可缺少,「它們能滿足人們的某些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