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是很高的營養品,很多人會每天喝一杯牛奶補充營養,然而有些人一喝牛奶就會肚子痛、拉肚子,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是典型的乳糖不耐受。
在這裡,首先跟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乳糖。乳糖是人類和哺乳動物乳汁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對人體有很重要的功能,它能夠提供能量、促進鈣吸收、改善腸道菌群和促進大腦發育。同時,它是一種雙糖,必須在乳糖酶的作用下,水解為葡萄糖、半乳糖等單糖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而乳糖不耐受就是因乳糖酶缺乏(數量減少或活性下降)導致乳糖消化不良,從而引起一種或多種臨床症狀。
目前,臨床上將乳糖酶的缺乏分為四個主要類型:
原髮型、繼髮型、先天型和發育型。原髮型乳糖酶缺乏因種族和地區而有所不同,歐美白人乳糖酶缺乏發病率較低,非洲和亞洲>50%的人口有乳糖酶缺乏,中國人在斷奶後3-4 年內,乳糖酶活性缺失達到80-90%。研究認為,可能與長期的飲食習慣和基因有關。繼髮型乳糖酶缺乏是因腸黏膜損傷引起的,以6-24月齡嬰幼兒常見,常繼發於感染性腹瀉、炎症性腸病,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拉肚子;先天型乳糖酶缺乏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全世界都找不出幾例;發育型乳糖酶缺乏則常見於胎齡小於34周的早產兒。
那麼,乳糖不耐受主要有哪些臨床表現呢?主要有酸、氣、瀉、痛這麼四個症狀:
酸即進食牛奶後,大便酸臭,口氣酸臭,嬰幼兒還可有吐奶酸臭等表現;氣即放屁多,大便有泡沫,腹脹,肚子發硬,打嗝、噯氣等;瀉即大便次數增多,常呈稀水樣或蛋花樣,大便裡有奶瓣;痛即腹痛,部分嬰幼兒可表現為腸絞痛,即長時間無法安撫的哭鬧。
那麼,乳糖不耐受該如何診斷呢?診斷主要依靠大小便的化驗,在這裡,教大家一個簡便的方法,在家裡如何檢測,可以去藥店買一盒PH試紙,把試紙插入大便中,如明顯呈酸性,即為乳糖不耐受。
對於乳糖酶不耐受的治療,一般建議,母乳餵養的嬰兒應繼續餵母乳,可在母乳裡適量加入乳糖酶,最好選擇滴劑,依據症狀的輕重,加上一滴或減少一滴;奶粉餵養的嬰兒可以選擇無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粉進行一段時間的餵養;大於三歲以上的患兒或成年人,可以採用少量多次攝入奶製品,以增強腸道對乳糖的耐受性,同時,還可選用酸奶來減少乳糖的攝入。避免空腹飲食,比如在喝奶前先吃點粥或者麵包等也可減輕乳糖不耐受症狀;另外,如症狀較重,可選用含有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的益生菌進行治療。
兒童保健科主治醫師 陳相
中山大學醫學營養學博士,曾從事數年醫學科研和教學工作。
擅長:嬰幼兒營養指導、營養不良、肥胖、挑食、厭食的營養幹預,牛奶過敏,身高預測與促進,嬰幼兒保健。
主編策劃:宣傳科 劉賢麗
製作:宣傳科 龔潔婷
本文轉自花都新聞中心《今日花都》報,總第2326期
文:兒童保健科 主治醫師 陳相
修改整理:劉賢麗 龔潔婷
轉自公眾號:廣州市花都區胡忠醫院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