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霄
家樂福於5月27日正式關閉了洛陽新都匯店。這是該公司自2006年入豫以來,關掉的第三家門店。家樂福官方對此次閉店的告白是坦誠的,「受多重因素所致,該店業績始終未達預期」。
在豫僅剩鄭州3家店
「從3月份的『大清倉』開始,到5月真的就變成了『大清場』。」家樂福洛陽店外的一紙停業公告,印證了當地消費者兩個月來的猜測。
據了解,家樂福洛陽店於2006年5月21日開業,營業面積7000平方米。這也是家樂福當年入豫以來,拓展的首個省轄市門店。
對於此次閉店,家樂福官方稱,受經濟環境及種種客觀因素的影響,該店業績始終未達預期水平。基於戰略角度考慮,決定對企業架構進行優化整合。
簡言之,家樂福洛陽店走到了止損階段。至於該店的虧損周期與規模,家樂福方面未做出回答。
此次閉店後,家樂福在河南省的渠道布局,僅剩鄭州市區的三家門店。
該公司有關人士另表示,家樂福在中國的發展規劃是持續的、長久的,局部地區的架構調整是暫時的。接下來,該公司將把業務重點放在電商、便利店等領域。「如未來市場條件許可並獲得發展環境,會考慮在洛陽市場引入便利店」。
城市單店舉步維艱
河南零售業經歷了「黑色5月」,百盛、沃爾瑪、家樂福先後進行了閉店。那麼,究竟是市場拋棄了這些老牌外資零售霸主,還是它們在國內行業大洗牌的環境下難以堅守?
事實上,不只是外資公司,多數傳統商企在近年的首選閉店目標都是那些快被遺忘的「城市孤兵」。這些「城市孤兵」之所以產生,是中國加入WTO後的幾年,外資在華大舉投資,國內零售業經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跑馬圈地」運動。彼時,所謂的全國連鎖公司旗下網絡,多有「一城一店」的畸形布局
然而,時過境遷,當網際網路迅速改寫中國消費者購物習慣,突然使得傳統商企的「大連鎖」商業模式變得毫無意義。此時,那些在區域市場成規模、擁有相當數量客戶群體的商企,還能以「拆東補西」方式自救,而那些得不到有效「輸血」的城市單店,走向止損即成必然。
「河南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每年都在穩步提升。消費者不去這些商店買東西,是因它們的服務方式、能力跟不上需求升級的節奏。」河南豐匯商業地產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顧春強認為,閉店現象,是零售業「供給側」改革的必經之路。應該看到,至少它們敢於止損,去反思自己的過去、創新下一次發展機會。而河南市場和消費者更是開放、包容的,不會拒絕它們升級後再來。
(原標題:調整架構及時止損 家樂福洛陽閉店)
編輯:謝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