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送孩子出國,最好先了解下國外開放的性別教育

2020-12-17 百家號

圖/圖蟲創意

LGBT過時了,SOGI來了!

文/閆肖鋒

本文首發於總第875期《中國新聞周刊》

「你知道嗎,你本來可以是女孩的。」老師對一位男同學說。孩子回家一說,家長立馬炸了:「這不是明擺著誘導我家孩子嗎?!」這是我從一位加拿大華人家長那裡聽來的故事。

據稱,19%的卑詩省高中生被認定為同性戀、雙性戀或非專屬異性戀者,還有1%被認為是跨性別學生。顯然,這些比例遠較西方同性戀的發生率10%要高,是否是「誘導」的結果不得而知。

有統計顯示,過去12個月中,同性戀和雙性戀青少年有過自殺嘗試的是異性戀青少年的7倍(28%對4%)。於是楓葉國出臺了反欺凌政策,並且誕生了一個新詞——SOGI(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即「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相對於過去LGBT(即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的提法,這是一個完全中性的表述。是否支持SOGI,成為判斷你是否政治正確的新指標之一。

馬克·吐溫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三種謊言:謊言、可惡的謊言和統計數據。為了政治正確,研究者往往傾向於擴大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把一些有模糊性別意識的人都算成了LGBT。就好比我們常說的「娘娘腔」,根本不能算進LGBT人群,但架不住你不斷引導誘導啊。畢竟,人是環境的產物。

研究表明,以多性別認同理念(SOGI)制定的反欺凌政策可改善學校氛圍,減少對性少數群體的歧視,降低他們的自殺意念。顯然,這種上升到人權的法規或政策你無法公開反對,一反對就被貼上歧視或政治不正確的標籤。

去年,加拿大BC省教育部長聯同教師協會等教育協會共同發表了一份聲明,稱省內所有中小學(K-12)的省級教育合作夥伴都將致力於SOGI建設。全省60個學區都發布了最新的行為準則,預防騷擾和霸凌現象,保護學生不因性取向和性別認同而被欺凌。

這項聲明一公布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有人贊同有人反對,反對人士更是立刻展開行動,聯合發起了一場抗議活動。一位家長說,作為家長她能接受學校教育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包容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性別取向,但不能接受學校潛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實操同性戀、雙性戀等。抗議和反對最激烈的當屬宗教團體。上帝造你為男人或女人,男女結合是天作之合,如今你卻敢說自己什麼也不是!難道上帝造物之時走神啦?

好了,政治正確說完了,我們來說說政治不正確。中國家長把孩子往西方送,甚至出現少年留洋浪潮,可西方教育的開放程度就怕你接受不了。尤其是小孩三觀正處於形成當中,哪天他或她給你帶回一個TA來可怎麼辦?

許多事說說可以,但真臨到你自己頭上就另說了。尤其是趕上所謂政治正確的執政黨上臺,比如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自由黨就力推一系列「白左」政策,鬧得華人圈人心惶惶。有華人感嘆,「小土豆」(小特魯多的諧音)亂作為啊,什麼SOGI,什麼歡迎ISIS分子移民加拿大,要感化他們為國而用,現在又大麻合法化,我們只能無語了!

川普向右,小特魯多向左。加拿大小弟沒有跟上大哥美國的節奏,甚至唱起反調。

我和當地一位中學生聊天,他說學校要求你必須open,不評判,不持觀點。早在2015年,溫哥華中學就出現了加拿大首個「無性別洗手間」。從此,男女洗手間旁的小號洗手間就成了這所中學的一道風景。無性別洗手間的標誌是「半條裙子」,這還真是有點考智商,考審美。我問他這個小號洗手間用的人多嗎,他說很少有人進去,反正他們班沒人進去過。據他所知,以前一些「多性別認同」者上普通洗手間,經常會被人打的。

這讓我感到,這些孩子們對於「多性別認同」可能還懵懵懂懂,但對平等意識卻是一清二楚的。所以,今後咱們送孩子留學,什麼名校什麼排名不論,你先足夠open再說吧。

作者系本刊學術召集人,趨勢觀察家,著有《少數派》《在大時代,過小日子》

相關焦點

  • 孩子出國留學要先過三關
    孩子出國留學要先過三關 2013-08-05 來源:《中國教育報》   現在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多,筆者認為關鍵還是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理性認識低齡留學熱的利弊。  中小學生大多處於身體和心理雙重發育期。他們在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情緒調整能力等方面均不夠成熟,在遇到各種問題時也無法自我調節和控制,更難以解決心理困擾。另外,這一時期也是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面對自由的、五彩繽紛的世界,在缺乏父母情感支持的環境裡,會不利於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
  • 什麼時候送孩子出國最合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中國家長越來越傾向於將孩子早早地送出國外呢?其實,在娜娜小學的時候,家裡人就有想法把她送出國,父母認為:娜娜從小是獨生女,被老人們寵壞了,一點兒也沒有獨立能力,想早點送出國鍛鍊下自理能力。「這不行啊,孩子要吃大虧的,我不想讓孩子成為應試教育上的合格產品,更不想讓我的孩子成為書呆子」娜娜的爸爸說。
  • 想出國讀醫學專業?先了解國外醫學教育體系
    下面,銳晉結合美國、英國、德國的醫學教育制度,跟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難?大熱的美劇,像《實習醫生格蕾》《急診室的故事》《夜班醫生》《豪斯》再到最近的《良醫》,雖然有藝術加工的成分,但是也能從側面星條旗下成為醫生的不易。美國共計150多所醫學院,國際學生的佔比少於1%。由此可見競爭之殘酷。
  • 孩子在國外空巢父母怎麼辦?有的家長直言後悔送出國
    這名負責人說,很多都是家長來幫孩子諮詢,可以看得出,都是希望孩子能通過在國外深造後,未來能有個好的前程。記者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到,大多數家長支持孩子出國留學,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到國外能增長見識,擴大視野,對未來發展有利。只有極少數家長,對孩子出國留學持反對意見。
  • 「富爸爸」重金送兒出國吃苦 要磨礪孩子先磨礪父母
    現象:  「富二代」出國磨礪逐年增加  羊城晚報記者觀察到,許多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孩子都容易被慣壞而不受管束,父母卻束手無策。於是接受磨礪教育成為他們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另一重要目的。那些重學術教育並重體能訓練、行軍演習以及領導能力、責任感提升的軍事學校是他們的首選,在他們眼中,國外一些以各種老式懲罰措施著稱的軍事學校就是培養明日經濟戰士的訓練場。  國內一名把孩子送往海外軍校讀書的民營企業家表示,良好的教育並不意味著讓孩子享受特權,他們應該在艱苦的環境下長大,這樣才知道為未來而奮鬥。讓孩子從小吃苦、接受嚴格的紀律訓練,養成做人的良好品格。
  • 「觀點」新國際局勢下,我們還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嗎?
    其實無論世界如何發展,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教育方向。有的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就好,不用考上名校,所以學術性的學校被排除在外。有的希望孩子將來就留在身邊,哪裡也不去,所以在國內讀大學成了很多家長的歸宿。有的希望孩子去國外留學,甚至連留學的國家,就讀的大學都想好了,所以不得不努力急娃。
  • 疫情下,未來還要不要送孩子出國留學?
    原創首發 | 1847國際教育疫情下,我們還要送孩子去留學嗎?根據目前國外的疫情形勢來看,國外疫情也不能在短期內結束。因此,有些家庭會重新考慮孩子的出國計劃,將低齡孩子接回國內就讀,或者讓孩子低齡孩子在國內就讀國際學校,然後再考取國外大學,出國留學。
  • 利弊需要家長權衡清楚 送孩子留學別為出國而出國
    「初中的孩子在國內受的教育還不夠,思想也不夠成熟。家長一定要想到,在國外感受親情很難,沒有朋友,這種寂寞對一個孩子內心而言是很難受的。」李先生說,當初孩子上中學的時候,學校有中德教育班,雙語教學,國內上兩年,國外上一年,其實對家長和孩子還挺有吸引力的,但他還是決定讓女兒在國內讀完大學。「我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是出去了又想回來,因為國外的生活不習慣。
  •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送到國外留學,這三類孩子最好不要送出去!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送到國外留學,這三類孩子最好不要送出去!如果不是這場疫情,可能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國居然有如此眾多的學生在海外留學。的確,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被留學熱潮所影響,一門心思地想送孩子出國留學,所以我國近幾年的留學生數量直線上升。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確實可以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更大的平臺,學到更多的東西,但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到國外留學嗎?並不是!很多孩子其實並不適合出國留學,尤其是這三類孩子,如果一味跟風把孩子送出去只會害了他們。
  • 送孩子出國留學並不是靈丹妙藥
    熱播劇《小別離》中,無論是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的方圓夫婦,還是家境一般一心讓學霸女兒逆襲改寫一輩子受欺負的命運的吳佳妮,還是爆發戶張亮忠為了緩解家庭矛盾並考慮到孩子的將來,他們都決定送孩子出國留學。儘管他們送孩子出國的出發點不同,目的各異,但都希望通過讓孩子出國解決眼前的問題。
  • @家長們 暑期送孩子出國遊學 請先回答這6個問題
    先來一組數據,看看現在中小學生出國遊學的火熱局面:  ——去年8月,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遊學團已有400人報名,是2013年出國遊學人數的兩倍。此外,杭州很多小學也組織了國外遊學團,費用在1萬到5萬不等。某民辦小學暑假組團去澳大利亞,費用2萬多元,30個名額,結果有60多個人搶,除了看平時成績,還要參加學校組織的英語口試面試。
  • 家長們 暑期送孩子出國遊學 請先回答這6個問題
    先來一組數據,看看現在中小學生出國遊學的火熱局面:——去年8月,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遊學團已有400人報名,是2013年出國遊學人數的兩倍。此外,杭州很多小學也組織了國外遊學團,費用在1萬到5萬不等。另外60%認為值得的家長,主要是出於兩個考慮:一是遊學可以長見識、開眼界,佔50%;二是以後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先讓他們出去看看,佔10%。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記者在旅行社親自體驗了暑期遊學團的報名情況。
  • 別人家都送孩子出國留學了!我們送還是不送?
    在「小時候比孩子成績,長大後比孩子薪水」相互攀比的社會關係中,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優秀的標準定義成「比得過別人家的孩子」;若披荊斬棘,漂洋過海,將孩子送出國門,可中國正在崛起,中外摩擦加劇,外國政府會不會將算盤打到中國留學生身上?
  • 國外疫情那麼嚴重,為什麼很多家長,還是要送孩子出國留學
    要說今年影響孩子學業的因素,那疫情可以說是最為嚴重的事情了,由於疫情的影響,從年初開始,咱們全國各地的學校就停課、停學,除了線上教學之外,線下的培訓機構也全都關門歇業,就連今年的高考也都整整推遲了一個月的時間。
  • 我要不要送孩子高中出國留學
    最後解決辦法就是轉學到了一所無宗教寄宿學校,孩子的學習和心理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終也進入了一所不錯的美國大學。高中生出國,家長其實需要考慮的更多,畢竟孩子比較小,您的孩子到底適合不適合要仔細考慮。孩子和家長都要對出國後的文化差異,學習困難,心理挫折有一個預期,一般來講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容易融入一些,學習上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也更容易適應,因為心都在學習上。
  • 俞敏洪建議孩子讀完初高中出國,若條件允許,你會送孩子出國嗎?
    「有條件的家庭,孩子初中畢業送孩子去國外讀高中和大學,高中畢業送孩子去國外讀大學和研究生,這是很好的事情。」 為什麼要送孩子出國留學 送孩子出國留學一般出於以下幾個目的: 1、讓孩子接受更豐富的教育 以讓孩子接受更豐富教育的為目的家庭,通常都希望能夠通過送孩子出國留學,讓孩子接觸不同類型的文化
  • 「出國留學」到底適不適合孩子的發展?父母要理智對待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出國留學」就逐漸地走入了普通老百姓的視野。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開始關注出國留學,更有少數的父母開始盤算著送孩子出國上學。然而,兒十年過去了,「出國留學」已經不是極少數家庭的渴望,而名副其實地成為一股熱潮。
  • 為什麼中國家長喜歡送孩子出國留學?
    ☆ 儘管並不清楚留學的具體費用,但仍有41%的父母願意送孩子出國留學。☆ 美國依舊是最受歡迎的留學熱門國家。☆ 60%的父母會考慮通過網絡完成大學教育。開始小宇成績不好,先去了澳洲,後來被學校開除回國後,重新刷託福,申請到了美國的學校,這個在普通家庭看來簡直不可能,要知道這些脫口而出的留學決定和變化是需要用巨大財務來支撐的。中產家庭家庭年收入50-80w
  • 戴爾老師說留學2——什麼樣的家庭可以考慮送孩子出國留學
    但是現在出國也是可以的,一種是通過選擇不同的留學國家,或者是靠獎學金、貸款,先工作自己攢錢出國。條件2:做合格的家長,具備開放的視野、思維、引導和培養能力a. 要孩子出國留學,家長首先必須有開放的視野和思維,能夠接受新鮮事物,能夠與孩子共同成長。
  • 孩子,出國留學沒有那麼複雜,關鍵是要選最適合自己的(第一講)
    現在家家都是一個孩子的情況下,父母但凡有條件,孩子有意願,肯定要送出國的。再說從孩子的發展來看,走出去見識更多的世界,胸懷才能寬廣,眼界才會更高,格局才會更上一層樓,不知不覺中就和周圍的人拉開了差距,不輸在起跑線的優勢得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