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圖蟲創意
LGBT過時了,SOGI來了!
文/閆肖鋒
本文首發於總第875期《中國新聞周刊》
「你知道嗎,你本來可以是女孩的。」老師對一位男同學說。孩子回家一說,家長立馬炸了:「這不是明擺著誘導我家孩子嗎?!」這是我從一位加拿大華人家長那裡聽來的故事。
據稱,19%的卑詩省高中生被認定為同性戀、雙性戀或非專屬異性戀者,還有1%被認為是跨性別學生。顯然,這些比例遠較西方同性戀的發生率10%要高,是否是「誘導」的結果不得而知。
有統計顯示,過去12個月中,同性戀和雙性戀青少年有過自殺嘗試的是異性戀青少年的7倍(28%對4%)。於是楓葉國出臺了反欺凌政策,並且誕生了一個新詞——SOGI(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即「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相對於過去LGBT(即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的提法,這是一個完全中性的表述。是否支持SOGI,成為判斷你是否政治正確的新指標之一。
馬克·吐溫有句名言,世界上有三種謊言:謊言、可惡的謊言和統計數據。為了政治正確,研究者往往傾向於擴大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把一些有模糊性別意識的人都算成了LGBT。就好比我們常說的「娘娘腔」,根本不能算進LGBT人群,但架不住你不斷引導誘導啊。畢竟,人是環境的產物。
研究表明,以多性別認同理念(SOGI)制定的反欺凌政策可改善學校氛圍,減少對性少數群體的歧視,降低他們的自殺意念。顯然,這種上升到人權的法規或政策你無法公開反對,一反對就被貼上歧視或政治不正確的標籤。
去年,加拿大BC省教育部長聯同教師協會等教育協會共同發表了一份聲明,稱省內所有中小學(K-12)的省級教育合作夥伴都將致力於SOGI建設。全省60個學區都發布了最新的行為準則,預防騷擾和霸凌現象,保護學生不因性取向和性別認同而被欺凌。
這項聲明一公布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有人贊同有人反對,反對人士更是立刻展開行動,聯合發起了一場抗議活動。一位家長說,作為家長她能接受學校教育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包容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性別取向,但不能接受學校潛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實操同性戀、雙性戀等。抗議和反對最激烈的當屬宗教團體。上帝造你為男人或女人,男女結合是天作之合,如今你卻敢說自己什麼也不是!難道上帝造物之時走神啦?
好了,政治正確說完了,我們來說說政治不正確。中國家長把孩子往西方送,甚至出現少年留洋浪潮,可西方教育的開放程度就怕你接受不了。尤其是小孩三觀正處於形成當中,哪天他或她給你帶回一個TA來可怎麼辦?
許多事說說可以,但真臨到你自己頭上就另說了。尤其是趕上所謂政治正確的執政黨上臺,比如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的自由黨就力推一系列「白左」政策,鬧得華人圈人心惶惶。有華人感嘆,「小土豆」(小特魯多的諧音)亂作為啊,什麼SOGI,什麼歡迎ISIS分子移民加拿大,要感化他們為國而用,現在又大麻合法化,我們只能無語了!
川普向右,小特魯多向左。加拿大小弟沒有跟上大哥美國的節奏,甚至唱起反調。
我和當地一位中學生聊天,他說學校要求你必須open,不評判,不持觀點。早在2015年,溫哥華中學就出現了加拿大首個「無性別洗手間」。從此,男女洗手間旁的小號洗手間就成了這所中學的一道風景。無性別洗手間的標誌是「半條裙子」,這還真是有點考智商,考審美。我問他這個小號洗手間用的人多嗎,他說很少有人進去,反正他們班沒人進去過。據他所知,以前一些「多性別認同」者上普通洗手間,經常會被人打的。
這讓我感到,這些孩子們對於「多性別認同」可能還懵懵懂懂,但對平等意識卻是一清二楚的。所以,今後咱們送孩子留學,什麼名校什麼排名不論,你先足夠open再說吧。
作者系本刊學術召集人,趨勢觀察家,著有《少數派》《在大時代,過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