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篇名為《狗血的研究生生涯》的文章出現在網絡時,文章的作者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生陳澤民已經用不理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對於此次事件而言相信很多網友在等待著處理結果,今日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墜樓事件處理結果正式發布:導師停招研究生兩年。
顯然對於此事過得的辯駁已經顯得蒼白無力,年輕的生命就此隕落對於很多人而言是難以接受的。《狗血的研究生生涯》中詳細地描述的研究生陳某的所有經歷,而在此之中我們看到了研究生教育的另外一面。
幾乎每年高校都會有學生因為各種原因選擇自殺離開這個世界,留下的至於父母的悲痛和惋惜,父母養大一個孩子不容易,上了大學甚至考上了研究生更是難上加難,此時或許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抑鬱症在高校裡已經普遍存在。
據調查我國抑鬱症患病率確定在3%~5%的區間,國內大學生抑鬱症狀的檢出率為 1.35% ~83.8% ,平均檢出率在 30% 左右。對於這一點而言似乎應該引起所有的高校注意了,孩子雖然成年,雖然已經上了大學但是心理健康同樣需要重點關注。
研究生患抑鬱症的概率更是普通人的6倍,據相關調查顯示有將近41%的研究生被判定為中等到重度焦慮,而39%的研究生被認為有中度到重度抑鬱,同等情況下,普通人群中的焦慮和抑鬱人數僅佔6%。
國家高校的確在培養人才方面做得很出色,可是對於學生的生命教育上是有缺失的,尤其是研究生的生命教育。毫無疑問研究生已經屬於成年人,但是卻忍受著無比大的壓力,這種壓力源於學校,源於家庭等等因素,而這些因素在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下是很容易崩潰的。
幾乎對於所有的家庭而言,孩子就是唯一的希望,而在希望破滅之時所有的惋惜又是那麼的蒼白無力。研究生不僅僅有畢業壓力,還有就業壓力,今天在很多人的眼裡研究生依舊是天之驕子,無論是家庭環境還是社會環境都對研究生有著比較高的要求,而在這樣的要求之下其實很多研究生是難以承受的。
對於目前的社會招聘而言,用人單位更加看重的是能力和經驗,學歷已然只作為一種參考。在大多數的單位中研究生的優勢已經沒有那麼大了,而這三年的學習真正能帶給研究生們什麼恐怕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高校和科研人才需求已經變成了「博士以上」,這使得廣大碩士生遭遇就業尷尬,因競爭激烈、競爭力不強而屢遭求職失利的壓力可想而知。
在華中科技大學墜樓事件的調查結果指出導師按照培養方案對該生進行指導,並要求其每周匯報進展情況,但對該生在學業中出現的困難幫扶不夠,對其思想波動主動關心不足。寥寥數筆卻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其實在很多人讀研究生時很多困難老師是幫不了你的,只有自己解決。
目前華科大對該學生的善後事宜已經妥善處理,但是接下來是否有相關的部門或者學校真正的因為此次事件對廣大的研究生心理問題引起重視呢?
經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努力拼搏,終於走上了看似高人一等的道路,而真正走上這條路的時候其中世態炎涼恐怕只有研究生們自己去品讀了。無論如何生命高於一切,父母的愛高於一切,為了自己也為了父母,希望莘莘學子們愛惜生命,學會調節,面對挑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