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ATM 機大撤退調查:行動支付衝擊,部分已 「不可能回本」

2020-12-20 IT之家

曾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銀行ATM機,如今遭遇到生存危機。1月底,光大銀行撤走了放置於北京西單的一臺ATM機,外界關於銀行ATM機將被大範圍裁撤的輿論再起。

「銀行業唯一有用的發明是ATM機。」2010年,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公開表示。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國內銀行引進ATM機,方便、快捷的使用體驗,讓ATM機深受用戶青睞,ATM機總保有量在二十年間呈高速增長,截至2016年底,全國ATM機部署總量為92.42萬臺。

但在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手段井噴式發展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無現金者」,對現金使用需求下降,對ATM機的依賴也降低。。「公司深讀」經過數據搜集、多方採訪,發現自2016年起,ATM機國內的整體布局已呈現停滯狀態,保有量增幅僅為2.5%,遠低於往年年均20%以上的增速。

ATM機需求減少下,生產廠商也面臨業務危機,營收大幅下降。而銀行們,則「進退維谷」,一面承受每臺ATM機七八萬元成本負擔,一面需應對單機運營收入下降三成的現狀。

需求減少,ATM機遭大面積裁撤?

1月底,光大銀行撤走了放置於北京西單的一臺ATM機,外界關於銀行ATM機將被大範圍裁撤的輿論再起。2月5日,光大銀行回復「公司深讀」表示,西單的機器到了報廢年限,所以裁撤掉,是否重設還不清楚。有接近光大銀行的人士表示,「現在銀行都大力發展線上業務,ATM機減少也很正常。」

「公司深讀」致電多家銀行詢問是否大面積裁撤ATM機,但各銀行回復並不積極。某國有大行工作人員確認該行也有裁撤ATM機的現象,裁撤的方式則包括廢棄或者直接撤走等。

銀行會在何種情況下考慮把ATM機裁撤?一股份制銀行某省分行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對「公司深讀」表示,每個銀行都有自己的判定標準,比如有些銀行會把日均交易量低於20筆的ATM機判定為不合格,這個自助點就面臨撤銷,或者放到交易量更大的地方去。

曾任某國有大行渠道運營部負責人的李女士近日接受「公司深讀」採訪時表示,ATM機大規模搶佔市場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經濟發達地區的安裝量已基本飽和,農村等欠發達地區可能還有部署的必要。」

據她了解到的情況,「邊疆地區的一家農信社在5、6年前還只布局了幾百臺櫃員機,到2017年就部署了2000多臺。」

而郵儲銀行渠道部的宗榜用一個詞來總結了ATM機裁撤以及銀行物理網點瘦身背後的邏輯,「降本增效」,「電子業務取代了物理網點,傳統意義上的損耗也沒有意義。」

ATM機裁撤新聞下,是以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ATM機,如今顯得沒那麼必要。

(地鐵站裡的ATM機,在人流量最大時也少有人使用)

2月初,「公司深讀」在一人流量較大的地鐵換乘站觀察,步履匆匆的人流齊刷刷地快速穿梭,站內一臺ATM機旁邊近一個小時,無一人使用。旁邊維持秩序的安保人員念叨說,「一天也沒見幾個人使用,現在取錢的人少囉。」

2月8日下午晚高峰時,「公司深讀」來到三環邊上一座寫字樓底商的建設銀行自助營業點,一個小時內,共有24個人使用自助櫃員機辦事。

該營業點的自助營業廳共有6臺ATM機,營業點的安保人員表示「這是該營業點正常的人流量」。

「公司深讀」觀察發現,上述24個人,約有13人前來存款,另有8個左右前來辦理取款事宜,其他客戶辦理事項未果。

(建行一自助營業點,使用者多為存錢)

「快過年了,公司以現金形式發了一些獎金,我今天來存一下。」20多歲的周小姐就在該寫字樓上班。她對「公司深讀」表示,自己用現金的頻率已經很少,「200塊現金半個月都不一定能用掉,所以有了一些現金就存到銀行裡,手機支付的時候也方便。」

保有量增速遇「滑鐵盧」,生產商業務收入腰斬

數據顯示,ATM機市場近兩年來發展進入平緩停滯期。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公司深讀」統計了近十年來國內投放ATM機增長情況。從2008年至2013年,國內在運行的ATM機數量從16.75萬臺增長到52萬臺,每年呈25%左右的增幅,2014年增幅稍有回落,2015年增幅則達到了40%,至當年末共有86.67萬臺ATM機。

但自2016年起,ATM機保有量增幅大幅回落,僅為6.6%,總量為92.42萬臺。而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自助櫃員機的增幅僅為2.5%。

ATM機的停滯發展,在其生產廠家的效益中有明顯體現。

在國內連續9年保持ATM機銷量第一的廣電運通,在2017年半年報中表示,上半年受ATM設備裝機量同比減少及產品價格下滑影響,ATM設備利潤貢獻同比下降。2017年1-6月,廣電運通ATM機業務營收4.79億元,較往年同期下降了47.18%。

在2016年,廣電運通ATM機業務收入為22.91億元,同比僅增長0.07%。年報中廣電運通表示,目前中國ATM市場的增長主要來源於網點智能化改造、舊機換新等,非現金設備需求增長迅速。

另一家在國內位居前列的ATM製造廠商御銀股份,則更早受到了非現金業務對ATM機衝擊影響。2016年御銀股份總營收為7.7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29.72%。

(2016年國內ATM市場銷售份額)

在對深交所的問詢回覆中,御銀股份稱其營收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於ATM產品銷售、ATM合作運營和ATM融資租賃收入同時下降所致,其中ATM產品銷售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31.70%;ATM合作運營收入下降28.61%;ATM融資租賃收入下降75.06%。

據了解,2016年御銀股份ATM機的銷量為6559臺,比2015年下降了36%。該公司表示,ATM產品銷售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在於產品單價逐年下降以及行業需求的減少。

「公司深讀」發現,在2016年,佔該公司ATM產品銷售額35%的某大客戶訂購量同比減少了3513臺,而佔該公司ATM產品銷售額2.71%的某客戶當年的訂購量同比減少了594臺。

而到2017年上半年,御銀股份ATM機的銷售收入為1.81億元,較往年同期的4億元腰斬。

而從銀行方面來看,根據公開數據梳理,建設銀行從2012年至2015年,每年較上年新增的自助櫃員機數量都超過10000臺,但是2016年,該行新增自助櫃員機數量僅為6034臺,較2015年增幅減少了4000餘臺。

工商銀行從2012年至2015年,在線運行自助櫃員機的數量每年都會增加7000至10000臺,但是2016年該行自助櫃員機的數量僅增加了294臺,同比增幅為0.2%。工商銀行自動櫃員機每年的交易額增幅也急劇下降,與前幾年動輒每年30%左右的增幅不同,2015年增幅為16.7%,2016年自動櫃員機的交易額為13.26萬億,同比增幅僅為4%。

行動支付井噴式發展,無現金成潮流

ATM機當下的停滯增長,現代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功不可沒」。

於磊(化名)甚至記不起自己上次使用ATM機是什麼時候。「可能是半年前吧,需要點現金充地鐵卡,用地鐵裡的ATM機取了200塊。後來地鐵卡也可以手機充值,生活中基本就用不著現金了。」

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90後」於磊是無現金生活的忠實擁躉,吃住行一切生活所需都通過網絡支付解決。「方便,輕裝上陣,出門只要帶一個手機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了。」王盼告訴「公司深讀」。

在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的推廣下,如今無論是超市大賣場,還是街頭巷尾的小攤小販,無現金支付都成為主流。

「使用方便,不用到處找零錢了,而且微信和支付寶經常有支付優惠活動,買單還可以有現金獎勵,甚至買完單搖一搖還可以免單。」熱衷於行動支付的90後女孩李萌在便利店買單的間隙告訴「公司深讀」,「看,我剛才買東西花了45元,搖中了一個1.8元的紅包。」

(國內行動支付消費數據調查)

支付寶和微信是現在國內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兩大巨頭。支付寶成立於2003年,2010年開始與銀行合作推出快捷支付,2013年推出餘額寶,之後行動支付愈加興盛。

2014年3月,騰訊旗下的微信正式開通支付接口,加入了搶奪第三方支付藍海的大戰中。隨著兩者受利益驅動不斷發起爭奪用戶和資金的戰役,行動支付呈現井噴式增長。

數據也可以印證這一切。從2013年開始至2016年,我國行動支付的金額從9萬億元增長到了157萬億。

與此同時,各大銀行也加大布局線上業務,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發展迅猛。

今年初,北京生活的劉先生在安徽老家休假時需要轉一筆錢給生意夥伴。但在民生銀行營業廳,櫃員告訴劉先生,「同行異地轉帳,使用自助櫃員機需要掏20元,使用手機銀行轉帳免手續費。」

在得到答覆後,劉先生當即連通了銀行的免費WIFI,下載了手機銀行,完成了轉款。

「公司深讀」在建設銀行的自助網點看到了服務收費項目表,該行規定,人民幣轉帳業務,若使用櫃檯和自助設備,跨行轉帳每筆將收取2元至50元不等的手續費;若使用網銀等方式,跨行轉帳按櫃檯標準的5折執行,單筆5000元人民幣以下的轉帳免收手續費。而若使用行動支付的方式,跨行轉帳免費。

各大銀行的政策優惠推動下,電子銀行業務也得到大範圍應用。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在地級以上城市13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中,網上銀行用戶比例和手機銀行用戶比例均為為51%。

單機收益下降三成,運營成本增大

ATM機等自助現金類設備的減少,還與成本壓力有關。

某國有銀行的中層人士告訴「公司深讀」,「ATM機的收入來源就是跨行轉帳或取錢,以前行動支付不發達的時候,ATM機還有些收入來源,但是現在類似業務減少了,並且本行的異地轉帳很多都免費,也就靠著收單獲得些收入,但是現在現金交易量下滑,使得機器的使用量明顯下滑,成本壓力就大了。」

御銀股份也提到了成本壓力。該公司公開表示,銀行跨行取款筆數減少,公司收取的跨行交易手續費分成相應減少,ATM合作運營收入下降。

年報顯示御銀股份2016年從每臺ATM機的合作運營收入平均為8259元,相比2015年,每臺ATM機1.15萬運營收入,下降近三成。

運營一臺ATM機,銀行需要付出的成本也不菲。一位在股份制銀行某省分行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告訴「公司深讀」,放在商場、地鐵的單臺ATM機的成本主要包含佔地租賃費、電費、清機費、監控費用以及線路費等,而銀行自助區的ATM機成本就更高,包含房租、裝修費,還涉及物業等等。

「一臺ATM機單價一般在6、7萬元左右,按照三年折舊來算,每年的折舊費約2萬,線路費一年2000元左右,設備維護費在5000元左右。另外包含房租、人工、清裝鈔票等方方面面的成本,還是挺多的。」該負責人表示。

而銀行能夠從ATM機中獲得的業務收入並不多。有研究數據稱,自助銀行(一臺存取款機、一臺取款機)的日均交易量需在167筆以上,存取款機需在122筆以上;離行式ATM日均交易量需在59-98筆以上、附行式ATM日均交易量最低需44筆以上,才能保本盈利。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增速放緩,主要上市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增長7.3%,增速較2015年下降6.5個百分點。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中,包含銀行卡手續費、結算與清算手續費等收入。

對於ATM機能否回本,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在我們這樣的中部城市,按照現在的行情來說是不可能回本的。在北京、上海等寸土寸金的地方,成本壓力應該更大。」

該人士同時表示,ATM機根本不存在回本一說,銀行設立離行自助的初衷有兩個,一是為了彌補社區網點的不足,二是為了方便本行客戶用卡。

相關焦點

  • 被行動支付拍在沙灘上 多家ATM機產業公司2017年業績下滑
    我給您支付寶或微信轉帳」,行動支付的迅速發展讓支付更加便捷,越來越多的人出門不帶現金,甚至幾個月不去銀行櫃檯或者ATM機辦理業務。近期,以維珍創意(430305)為代表,一些開展ATM機相關業務的公司陸續發布了2017年業績預告公告。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大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 銀行受行動支付衝擊!支付寶還信用卡收費,「紅利期」已終結
    對此,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律師表示,無論是備付金的統一交存、「斷直連」的規範模式,都在極大影響著支付機構的命運。最大貨幣基金餘額寶的利率下降,民生銀行與微信支付的口水仗,還款手續費的加持,似乎支撐起中國經濟的支付巨頭也正在面臨改革。
  • ATM機生產巨頭倒下,行動支付時代到來,未來ATM機會退出歷史嗎?
    行動遲緩的銀行仍在等待央行的「監管」,卻在一夜之間發現,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搶走了幾乎所有用戶。此後,銀行櫃面業務進入了陡然下降階段,ATM需求也逐年下降。支付行業變化如此之快,以至於許多傳統金融公司無法及時應對。
  • 銀行業迎來大變化?近70000臺ATM機「消失」,2790家銀行網點關門
    一是因為銀行擴張選址不謹慎,導致網點分布不均;二是供求關係發生了改變,隨著線上金融平臺的崛起,年輕消費群體更願意通過線上進行業務辦理,這就導致銀行網點的用處變小。為了節約成本,減少網點數量其實在情理之中。除了銀行網點減少,銀行業還有另一個消息,那就是今年有大概7萬臺ATM「消失」。而ATM機的頹勢,其實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 行動支付太厲害 ATM自動取款機將成歷史
    2018-01-28 16:26:20 作者:吳迅中關村在線消息:行動支付現在已經普及到了我們日常生活,哪怕是出門買菜,小販們都會給你拿出二維碼掃一掃。 毫不誇張的說,如今我們出門在外什麼都可以不用帶只要有一部手機就可以應付所有的支付場景。
  • 調查| 行動支付時代,POS機刷卡支付還能走多遠?
    那麼在微信、支付寶支付「大行其道」的當下對傳統的POS機刷卡支付有著怎樣的影響?現狀: 收款二維碼 成商家標配「支付寶到帳17.5元。」不需要店家確認,收帳後手機還會發出語音提醒。「的確是很方便,我甚至不需要看手機,而且金額基本不會出錯。」某校園超市的一名收銀員表示,相比之下,現金支付就容易出錯。
  • 銀行頂不住了?近3000家網點關店,大量ATM機被拆除!
    有的銀行網點位置過於偏僻,一年都未必能有幾個客戶來網點辦理業務,而銀行的ATM機也存在著同樣的情況,布局的不合理和局部區域數量過多導致銀行網點和ATM機存在著大量的浪費,所以銀行後期肯定是要針對於這種存在浪費的網點和ATM機實施關停,畢竟關停不合理和網點和ATM機能夠大大的降低銀行的經營成本,要知道光鋪設一臺ATM機,銀行一個月就要為此付出超過5萬元的成本。
  • 線上支付已經成為必然趨勢,ATM機或逐步被取代
    現在這個智能發展的時代,大街小巷幾乎都是在用微信、支付寶等支付軟體掃碼付款,現金越來越少有人會攜帶在身上,尤其是當下的年輕人,甚至就連出了新版的人民幣都不知道,導致第一次見時以為是假幣。而正是因為這樣,銀行的生意也越來越少,以至於現在有些銀行的網點和ATM機都關了。
  • ATM機時代落幕,曾經代表先進科技的ATM機是被誰擊敗的?
    不知道大家有多久沒有去ATM機裡面取錢了,似乎每年除了過年要發紅包的時候之外,實在想不起來ATM機還能有什麼樣的作用?ATM機作為世界金融業的最重要發明,曾經被成為改變銀行劃時代的東西,但是這個劃時代的產品也感覺要被時代所拋棄了,ATM機時代似乎已經終結?ATM機的一生到底會告訴我們什麼?
  • ATM機的終局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文/黃山明)近日,央行發布了支付體系顯示報告,其中指出,近年來隨著行動支付的興起,讓ATM機的使用率逐漸降低。由於ATM機成本居高不下,除了本身的購置成本以外,還包括機器的運營及維護成本。據數據統計,上半年,全國ATM機具數量已減少超過4萬臺。就如同當年的大哥大一樣,ATM機也到了退出舞臺的時候。
  • 銀行業「大變化」:兩年關閉6280家網點,7萬臺ATM機「消失」
    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11月30日,除了已經倒閉的包商銀行,最近兩年銀行網點關閉數量已經高達6280家。光是今年,就有2790家銀行網點被撤除,其中接近一半是國有銀行。這放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畢竟,40%多都是國有大銀行,資金量肯定是非常充足的,資產高達萬億的不在少數。
  • 行動支付讓銀行不再是鐵飯碗,今年已撤銷2790家網點和7萬臺ATM
    近日,央行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支付體系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9月末,全國ATM機總量僅為102.91 萬臺,相較2019年末減少了6.86萬臺。除了ATM機,銀行網點也大受打擊,據銀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有2790家銀行網點被撤銷。
  • 為什麼銀行總叫儲戶在ATM機上取款,其中是否有玄機?
    我們都知道,現在微信和支付寶非常的普及了,大家出門在外的時候,如果沒有現金,就可以直接向小商戶進行微信支付寶轉帳,甚至連一些餐館都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寶支付了,但是有時候如果需要從銀行卡上取出現金的話。就需要去ATM機,或者是銀行櫃檯取出。當我們去銀行的時候,首先如果你只是取錢的話,服務人員就會叫你去ATM機上取款,這是為什麼呢?
  • 銀行又迎改革!「ATM機」要告別了?新規已在3個地方開始執行
    文:櫟祐 說到ATM機,相信都並不陌生。ATM機誕生之初,曾被銀行業稱為跨時代的創新,它的存在是為了減輕銀行存款和取款的壓力。畢竟,通過ATM機取款方便快捷,無需員工24小時值守,這樣的效率高,又節省人工成本。但近年來,由於行動支付的興起,ATM機的使用率越來越低。由於ATM機業務萎縮,許多銀行乾脆收回了ATM機。
  • 銀行防控POS機洗錢重點
    劉士龍/文 上海富拉凱會計師事務所 反洗錢項目總監  人民銀行定義POS機為「移動銷售點終端」,主要用途是為消費者提供非現金結算服務,銀行會向籤約POS機業務的商家提供本外幣資金結算服務。  目前,銀行POS機業務可能涉及的洗錢風險,主要在於商家通過刻意設立的空殼公司向銀行申請POS機業務,再為他人套現或墊付信用卡周轉資金,也可能商家故意把虛構和正常的交易混在一起,再通過POS機套現進行資金的漂白。
  • 行動支付衝擊銀行業?兩家「特殊銀行」誕生!新模式掀起行業變革
    網際網路現今已經在我國普及,一些新產業依託網際網路發展壯大,比如電商、外賣、無人駕駛、行動支付等,都需要網際網路的支持,這些產業對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巨大變革。相信每個人都體會過網購的快樂和行動支付的便捷,可見我們生活中已經離不開網際網路了。不僅是新企業在網際網路時代快速發展,傳統行業也在數位化時代推進下加速變革。
  • 美國取款機故障取10美元吐100持續兩小時,銀行:責任在我不用還
    現在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越來越多的人在進行買賣東西或是把錢轉給別人的時候,都會選擇在網絡上一鍵支付,確實這種新型的支付方式省去了我們去銀行取錢存錢的麻煩,而且操作也非常簡單,既省時又方便的方法何樂而不為呢?
  • ATM機最後的掙扎: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打
    伴隨行動支付越來越普及,現金使用加速萎縮,如今,央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漸行漸近。8月12日,商務部下發通知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先由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等地及未來冬奧場景相關部門協助推進,後續視情擴大到其他地區。
  • 微信、支付寶等電子支付流行 致我國ATM機數量加速銳減
    微信、支付寶等電子支付流行 致我國ATM機數量加速銳減 2020-12-07 15:19:15 來源:快科技 隨著微信、支付寶等電子支付在我國越來越深入,一些線下的銀行網點和
  • 三星蘋果攪局行動支付 手機也能ATM取錢
    日前,行動支付的「後進生」,Apple Pay和Samsung Pay不僅前後腳兒與中國銀聯達成協議,高調殺入國內行動支付市場,更獲得銀聯贈送的「武功」——不用銀行卡,用蘋果或三星手機在ATM機上就能取錢。日前,微博網友@蔡劍華曬出三星行動支付——三星智付的小視頻。據這段38秒的視頻內容顯示,一臺綁定Samsung Pay的手機在ATM機上無卡操作,取出一張百元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