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都會有一些小衝突,打架也是很常見的現象,但是孩子之間的打架和大人的不一樣,他們很單純,吵架或是打架後還是可以一起玩。
但是家長也要學會妥善處理孩子之間的衝突,要採用正確的方式,不要把小事變大。
奇奇八歲剛上了小學二年級。這天他放學回家找到爸爸,告訴爸爸同班同學小文欺負他,把他推到了地上,說著還主動亮出手肘上的擦傷給爸爸看。
這時媽媽聞聲走了過來,看到奇奇的擦傷心疼不已,立刻就氣紅了臉,自己家的孩子平時很寶貝的護著,容不得別人家的孩子欺負!
於是奇奇媽媽就要求奇奇爸爸去找那個同學討回公道,看到自己兒子這樣,爸爸也很心疼,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要去找那個孩子&34;,但隨後理性戰勝了感性。
他想起了之前看的一個視頻,說兩個孩子打架了,結果弱勢方找對方評理,雙方的爸爸見面就打了起來。
這個視頻奇奇爸爸印象深刻,他知道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是正常的,這時候家長應該保持理智,他想到這覺得應該先通知對方家長。
於是他在家長群裡發了這樣一段話:&34;
不一會家長群裡就出現了很熱烈的反應,大家都在誇奇奇爸爸很幽默,情商很高,而且不一會,對方家長就主動打來電話道歉,說改日會帶著孩子登門道歉。
孩子之間多多少少會有摩擦,這種現象再正常不過,但是很少有家長會如此理智,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處理方法好處遠遠大於壞處,甚至可以說沒有缺點,所以當孩子之間有摩擦時家長一定要給予正確的處理方式。
1、 及時了解原因
當家長知道孩子與他人發生了摩擦時,第一反應不應該是批評自己的孩子,自然也不是都怪別人的孩子,而是查看孩子是否受傷,之後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受欺負,就怒氣衝衝的去找對方家長討說法,其實最應該做的是了解問題出在誰身上,不要盲目的站在孩子的一邊,這是十分錯誤的做法。
2、 和孩子分析問題
孩子之間出現摩擦,一般都不是什麼深仇大恨,大多都是一些小問題,過兩天就好了。
這種情況,家長要幫孩子分析這件事情的問題所在,是出於什麼,到底是誰對誰錯,家長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他們才有解決的能力。
3、 不放大孩子的傷害
很多孩子剛鬧了矛盾一會就立馬又成了好朋友,對於孩子來說時間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所以家長不要將事情想的過於嚴重,將孩子受到的傷害不斷放大,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出現錯覺,認為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4、 適當幹預
兩個孩子之間的問題已經嚴重到他們自己無法解決的時候,家長就要幹預協調。
首先就是和平的處理方式,雙方家長可以和老師一起坐下來溝通,該道歉的就要道歉,如果和平方式解決不了的話,也不要著急,可以走法律程序解決,切勿不要盲目動手。
孩子的年齡很小,他們還沒有辦法通過直接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時候就需要一位理智的家長陪伴在孩子左右,客觀的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