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的職場難題,要怎麼破題?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全國各行業帶來了影響,同時也帶來了職場難題。職場難題該怎麼破題呢?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能提高職場抗風險能力的有效框架。也在為職場難題頭疼的小夥伴,趕緊來看看吧!

2020年的開局,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將我們打的措手不及。

從武漢封城的那一天起,到現在家自我隔離很長時間了;在這期間,始終在思考著一個問題:「疫情過後,如何提高職場抗風險能力,以此來避免下一次不確定性事件的衝擊和影響。」

查理·芒格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

「一個人只要掌握80到90個思維模型,就能解決90%的問題,而這些模型裡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幾個。」

很多問題並不是沒有解法,而是並沒有來得及看清問題的本質,去找到對應之法,而好的模型就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最佳框架。

最近,在吳軍老師的這篇《資訊時代的定律》一文中,找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有效框架,在此和大家做個分享,希望能對你的職場規劃有所幫助。

巨大價差背後的本質,是稀缺性的影響和體現

美國航天公司每年要接待幾百萬乘客,創造上千億美元的價值,而谷歌創造的價值卻相對較少,但盈利卻更多。 2012年,谷歌只創造了500億美元的價值,利潤率卻是當年航空業的一百多倍。

這個盈利巨大價差的背後,其實是兩種不同商業模型:

一種是完全競爭,一種是壟斷。

完全競爭指的是不受任何阻礙和幹擾的市場結構,那些不存在足以影響價格的企業或者消費者的市場。產品是同質的,可互相替代而無差別;與此同時,產品的價格由市場決定。 而壟斷說的是壟斷公司擁有自己的市場,可以自行定價——因為沒有競爭,所以壟斷公司可以自由決定產量和價格,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這兩種模式結果如此懸殊,實則是因為其中暗藏著一個經濟學定律—「李嘉圖定律」

1808年,李嘉圖根據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關於壟斷價格的理論,提出了地租理論,其中內容大致如下:

土地租金是土地使用者支付的價格,它是有壟斷性(稀缺性)決定的,而不是由地主在上面做的投資和改良的成本決定的。

隨著社會化分工體系的成熟,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李嘉圖定律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更廣泛的定義,也就是說只要對能夠比較出優勢的資產和經濟要素都可以進行定價,而不僅僅只限於最初用於土地這些稀缺的自然物之上。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美國航天公司一年接待幾百萬乘客,創利上千億,利潤率卻比不過一個小小的谷歌公司,因為二者在各自的商業模式上存在著本質化的比較差異。 一方是不斷壓低成本、降低利潤去維持經營,一方是依靠壟斷之下的稀缺性獲利。

巨大價差背後的本質是稀缺性的影響和體現。

行業巨頭尚且如此,李嘉圖定律的影響在日常職場和生活更是如上帝之手般存在著,處處可見,又處處不可違逆。 比如同樣是高中老師,張老師比李老師輔導的學生高考成績更好,那麼張老師肯定會如同值錢的土地,他的勞動也會獲得比同行更好的溢價。

同理,在IT行業,工程師之間、不同產品和服務的三六九等就這樣被劃分出來了,一等的專業人士在收入上相比於二等和三等的,有著巨大的差異。

在可預見的將來,隨著產業分工更加精細化、專業化、集中化,很大一部分人會受到李嘉圖定律的影響,或隨著優良品質和精細服務身價陡升直衝食物鏈頂端,或被迫降低身價去接受更低利潤、更低價值、更低收入的工作。 但最殘酷的事實是,很多時候越是降低身價,身價卻越來越低。

為什麼越是降低身價,身價卻越來越低

去年,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裡刷屏了,文章提到「中國有很多超級小鎮」: 比如中國江蘇泰興黃橋鎮,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小提琴生產基地;比如山東菏澤,全世界80%、90%的棺材都是在那裡生產的;比如河北省南和縣,大部分寵物食品像貓糧狗糧都是這兒生產的。

其實,現在你到中國小鎮去看的話基本上都是這樣的,一鎮一品、一村一品,即一個小鎮一個產品、一個村莊一個產品,很容易成為全國市場的冠軍甚至世界市場的冠軍。 但是何帆教授在《變量》這邊書中做了一個新的解釋,當他和團隊去實地考察之下,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強大的生產能力,卻沒有看到很多世界知名品牌?

後來經由研究得知,中國有兩個模式物流模式,一個模式是沃爾瑪模式,一個模式是家樂福模式,而問題就出在沃爾瑪模式上。沃爾瑪模式是指沃爾瑪最早來的時候不是為了在中國賣貨,而是為了在中國買貨然後賣到國外去。

我們所理解的,以及我們所看到的很多中國超級小鎮,就是沃爾瑪模式激發出來的,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那個不叫中國製造,而叫中國加工。

製造是一個具有完整過程的項目,從產品的設計、生產到銷售、品牌全部都要管,但如果是中國加工就沒有這麼麻煩了,人家的訂單來了,你滿足人家的訂單需求照做就行了。

所以,最終賣給誰、如何去賣,完全不知道,因為渠道都在別人手裡,這也就意味著你不能獲得高利潤。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做? 很簡單,只要拿到了訂單,沃爾瑪就會立馬給你錢。 但這中間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也就是資本最終目的是實現利益最大化,隨著人力成本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選擇將工廠前往成本更低的國家或地區。

這也就不難理解了:為什麼很多企業明明自己的生產能力這麼強,卻始終不做自己的品牌,只願意做代加工賺一點辛苦錢——因為產品的設計、銷售、品牌、營銷、宣發這些高附加值的工序都牢牢被被人抓在手裡,如果不能參與到這些工序的流程之中,單純靠不斷降低人力成本去吸引外資投入生產,總有一天,會有成本更低的下家等著排隊來拿這一單生意。而那些高附加值工序,本質上就如同頂層設計般存在,這樣的稀缺性讓他們穩坐利益鏈頂端不可撼動。

有沒有讀出一絲絲殘忍的味道,職場人的世界何嘗不是這樣?

今年年初,有一個做電商營銷的朋友在微信裡說:

「現在大廠也不好過,光是開年公司被離職的人員約為8%,基本是包括部分績效不好和年前離職的員工。」

公司為了提高團隊效率,往往會採取減員增效的方法,所以只能讓那些低價值的員工離開,留下產值更好更高的員工,資本的本質是追逐利益,在這個基礎上: 你的性價比越高,你的選擇機率才越大。反之,你的性價比越低,被取代的機率就越大,到最後即便是毫無過錯兢兢業業,公司可能也容不下你太久,甚至哪怕你自降身價也無人可惜。

不斷提升價值的辦法是永遠按照規律辦事

法國有句諺語: 「第一個把女人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就是蠢才了。」短短一句話,道出了差距與真相,因為後兩條是重複信息,沒有任何價值,但是很多人往往沒有看到這一點。

2016年我在深圳工作的時候,那時共享經濟如火如荼形勢一片大好,放眼望去,滿大街都是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而且大部分都是免費使用,有些甚至為了拉新用戶開啟了燒錢補貼模式。

很多時候,企業和用戶都對免費模式抱有謎之好感:前者靠免費拉新引流,後者靠免費空手套利。

但是到後來越來越不管用了,一些人甚至想,既然價格為0都沒法做生意,那就試試倒貼錢,結果很多企業就是因為免費補貼,捅下現金流的大窟窿:用戶越多,返現補貼越多,成本就越高,現金流壓力就越大,這樣的免費模式之下,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最後錢燒完了事。

超越免費並不是變本加厲地倒貼錢,而是要發現免費能夠成功的邏輯,然後超越那個邏輯。 而免費能夠成功,是因為過去的一些東西有稀缺性,要不是新品上市,要不是限量發售,要不是明星同款,總而言之,是消費不得不購買的東西,這個時候的免費就獨具價值。

很多時候,市場只會獎勵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至於盲目跟風或者直接複製的做法,同樣的,市場會用掏光家底的結果實力勸退。

超越免費的最佳方式是製造稀缺性,而這需要產品、服務本身具有一種難以複製的特性。而這種在任何領域中不斷製造稀缺性,才是我們真正能自我提升價值的最強鐵律。

就像很多職場人總覺得自己人到中年,往往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不如年輕人,甚至會遭遇貶值降價的對待。 其實,這只是反映出那些沒有護城河的從業者的現狀,因為那些從業者可能會被隨時替代。

但是真正的真相是:少數經驗不斷積累的從業者如今非常稀缺,無論開什麼價,都有企業願意去請他們工作。而一旦他們離開某家企業或機構,損失就會非常大,因為他們之間已經產生了黏性和依賴——而這種職業黏性越強的人,他們的能力是會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而增長,他們的經驗也是不斷疊加的,而不是簡單的枯燥重複。

因為,與其擔心未來哪個行業被取代,不如想想如何增加自己的職業黏性,依靠製造稀缺性登上職場食物鏈頂端。世界萬事萬物,皆有運行規律,想要不斷提升價值,就要學會看清事物本質找到其中的規律;而規律,才是這個世界各種變量中最穩定的發展因素。

世界何其喧囂,專注何其重要

今年疫情以來,網上有很多預判行業變化和分析趨勢的文章,先不論是非對錯,其實在我看來,很多事情的本質是根本不會被疫情所影響和改變的——比如人們對消費的追求、對安全和健康的重視、對自我價值的提升、對互動與共鳴的滿足等等。只要這些本質需求一直都在,變的只是滿足這些需求的手段和技術而已。那麼作為喧囂世界裡的個體,我們又該如何?

在這裡試著給大家提出3個方面的參考意見:

1. 通過現象,看清規律

李嘉誠曾經對於房地產投資就指出過「地段、地段、地段」這種建議,買房的時候選擇一個好地段,而不要貪便宜到差地段去買一個更大的房子,因為再漂亮面積再大也會逐漸貶值,只有好的地段才會升值。

有人可能會覺得我是「何不食肉糜」,要有錢誰會去買便宜貨? 但事實是真的有人買,我身邊就有很多在武漢葛店地區投資買房的朋友,而這個位置屬於武漢市與鄂州城區交界處,離武漢主城區有30分鐘以上車程,幾年下來,周邊環境十分不便,公路也是坑坑窪窪,基本生活配套設施不完善,這樣的低價又有幾分競爭力? 結果是我那些朋友,全部拋售手上的葛店房產,因為那塊房價始終漲不起來,一來一回不僅沒賺錢反而虧了不少。

沒有看清「地段為王」的本質,單純的為低價買單,何必要拿自己血汗錢吃這樣的虧?同樣的,在被疫情嚴重影響的職場,我們最不該的是被各種未經驗證的假象蒙蔽,而忽略提供好的服務和產品才是個人價值的本質, 如果忽略這一條事實和鐵律,看100篇行業預判的文章也是枉然。

2. 找準位置,專注領域

蘋果公司現在的市值超過萬億美元,產值超過世界上90%國家中每一個國家的GDP,而它的產品種類和業務不過區區個位數。 就像很多人吃火鍋,第一反應是海底撈,因為服務貼心無微不至。而提起奶茶,則會提到喜茶,因為環境好有格調適合拍照發圈。 聚焦在自己熟悉和擅長的領域,找準位置去深耕細作,遠比東一榔頭西一棒要省力的多。

類似的,做產品、做服務,必須專注在自己領域甚至是能做到垂直領域的前三名。很多職場人常常喜歡玩弄一些跨界名頭,諸如自詡「產品經理中最會做設計的」「程式設計師裡最會做烘焙的」「文案編輯裡最會寫代碼的」 這種無釐頭的斜槓標籤除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之外,本質上讓自己的能力不斷失焦, 最終可能看起來什麼都會,卻什麼都做不好。

3. 跑贏對手,長線做局

作為一個職場人,如果你能比同行的平均水平好那麼一點點,就會受到歡迎;如果是好一個量級,就會有人出數倍溢價邀請你做事。 相反,如果你做的不如周圍人,你的勞動即使是免費的也沒人要,這就如同沒有人願意付錢租用鹽鹼地一樣。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公司願意出高價但無人可用,而很多人願意自降身價卻無事可做。 你不需要門門事情都考100分,但在自己的領域中,你能每次都比對手領先10分就夠了。 在時間複利之下,長期保持此種優勢,會讓你最終收穫到因為稀缺而產生的巨大紅利。

寫在最後

這次疫情之下,最讓我佩服的依舊是這樣一群人: 他們在當下人心浮動、普遍追求短期利益的社會中,能夠靜下心來讀書,能夠獨立思考,能夠虛心求知,也正是這樣的原動力,讓他們在身邊同齡人之中快速成長、迅速崛起,甚至遠遠趕超曾經的領路人。

向上的路總是艱苦,甚至是孤獨的,可能在物質上你不如別人,可能少有人能理解你的選擇。 對此我深有體會,但請你始終相信,當你的內心足夠堅定,當你的能力足以承擔壓力,當你的堅持讓你慢慢優於過去的自己,在這種細微小變量和小趨勢的加持之下, 即便面對世界種種不確定性的時候,你也能暫穩腳跟,直面未來。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DhWN-R-wubG-cPL_ZtOW2Q

本文由 @ Ray先森 授權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職場大型實驗:疫情過後 你還想在家辦公嗎?
    來源:新京報圍觀職場大型實驗現場:疫情過後,你還想在家辦公嗎?疫情過後,這場職場大型實驗的結果如何?你會接受遠程辦公成為主流工作方式嗎?但同時,疫情期間遠程辦公的困惑也有很多,在家辦公=躺著賺錢?在家辦公=在家的時間都是辦公時間?在家辦公=在家摸魚?日前,鍾南山院士表示有望4月底基本控制中國疫情。疫情過後,這場職場大型實驗的結果如何?你會接受遠程辦公成為主流工作方式嗎?
  • 疫情過後的職場難題,都藏著在這條定律裡
    從武漢封城的那一天起,到現在家自我隔離整整30天了,在這期間,始終在思考著一個問題:「疫情過後,如何提高職場抗風險能力,以此來避免下一次不確定性事件的衝擊和影響。」最近,在吳軍老師的這篇《資訊時代的定律》一文中,找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有效框架,在此和大家做個分享,希望能對你的職場規劃有所幫助。1 巨大價差背後的本質,是稀缺性的影響和體現美國航天公司每年要接待幾百萬乘客,創造上千億美元的價值,而谷歌創造的價值卻相對較少,但盈利卻更多。
  • 王三運:在聚焦主題精準選題解決難題和注重破題上下功夫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王三運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正確方向、問題導向、為民取向和破題指向,著眼體制機制創新,著力突破瓶頸制約,著眼「四梁八柱」改革,著力補齊發展短板,在聚焦主題、精準選題、解決難題和注重破題上下功夫,努力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支持。
  • 「黔十條」,硬核破題高校畢業生就業難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儘管總體向好,但依然不容任何閃失。就業創業深受疫情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如何破解?3月17日,貴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促進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條措施》,提出了切實解決這一難題的具體對策和路徑。
  • 疫情過後,比起「報復性消費」,職場人最需要做好這4件事
    作者 | 弘禾師兄來源 | 稷下百家(jxbj100)轉載請聯繫授權 疫情過後的2020年:從員工到老闆都要裹好被子過隆冬。前一段時間看到新聞,一些人和商家期待疫情之後,中國的消費會迎來「報復性反彈」。我想說在2020年,因為疫情,對於一些職場人和創業者可能沒有那麼美好。用網上的一句話說就是:今年沒有什麼詩和遠方,什麼計劃理想,2020年的任務只有一個:活下去。
  • 待疫情過後,奔赴嚮往之地
    ●●● 待疫情過後 我要去寂靜叢林,聽鳥鳴 看蔥鬱的綠,摘一把野花帶回家 待疫情過後 我要打開家門,與好友相聚 在城市的街角漫步 以最美的姿態,感受明媚的春 最近這段時間,大家宅在家中,日漸渴望去遠方,去逛街,去買買買。
  • 疫情過後我們是不是應該改變點什麼?(204)
    疫情給我們造成很大不便和損失,但是也創造了機遇,這是大家的共識。在國家層面,有人講中國有兩個百年不遇的機遇,一個是大量投資會流向中國,因為疫情,各國大量印鈔,這麼多的鈔票需要有地方投資,中國抗疫的勝利,使得世界看到,中國是最好的投資地。第二個百年不遇的是中國四大「產業鏈集群」(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轉型升級、「引資補鏈」的機遇。
  • 疫情之下的民生關切,中國破題「闖關」施政路線圖
    (兩會觀察)疫情之下的民生關切,中國破題「闖關」施政路線圖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題:疫情之下的民生關切,中國破題「闖關」施政路線圖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2日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
  • 「劇場效應」下的教育該怎麼破題?
    「劇場效應」下的教育,很難破題,「劇場效應」只能愈演愈烈。當前的教育,方方面面都要看質量。什麼是質量?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成績不好,誰都不滿意。「劇場效應」下的教育該怎麼破題?那就是既要看成績,更要看手段,要看一所學校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取得成績的,是合規的還是違規的,是科學的還是蠻幹的,是高效的還是硬磨死練出來的等等。如果只要成績,不問手段,「劇場效應」根本破不了題,只能愈演愈烈。
  • 疫情當前,職場人應該怎麼做?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國蔓延,全國人民「被迫」放了一個應該算是有史以來最長的一個假期。隨著假期的結束,如何回歸正常的工作成為了現在熱門的話題。疫情當前,有很多的企業都延長假期停工停產,也使得很多職場人陷入了不安和焦慮之中。隨著經濟形勢的嚴峻,如果企業生存艱難,作為職場人自然也會缺乏安全感。
  • 疫情過後,我卻成了「怨婦媽」!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和孩子宅家了一個多月。宅家生活有娃讓人抓狂的哭鬧,也有他給予的暖心小舉動。講真,疫情過後,我想和孩子一起出門盡情玩耍,彌補他從出生後都還未好好看看這個世界的遺憾。當我和朋友「雲討論」疫情過後,想做什麼時,他們給我的答案是:A君:疫情過後,我想吃火鍋。B媽:疫情過後,我想和孩子去雲南玩。
  • 陳一新:調研工作要重「選題」「破題」「領題」「評題」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強調,調研工作要重「選題」「破題」「領題」「評題」,以嚴謹細緻的作風,以科學方法手段,促進調查研究常做常新常效,為新時代政法工作創新發展開路。中央政法委連續三年開展了五批「十大課題」調研,並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工作成果、制度成果、理論成果,為開創政法工作新局面起到了夯基壘臺作用。
  • 高空玻璃吊橋邂逅冰雪嘉年華,榆次區欲破題冬季旅遊難題
    (王清茗)12月9日,榆次區旅發委與雲泉谷景區共同宣布,以雲泉谷景區冰雪嘉年華和華北最、長最高玻璃吊橋形成夢幻組合為主體,配以龍澤溫泉和民俗風情表演等,榆次區冬季旅遊即將拉開帷幕,同時雙方希望以此為開端,在豐富旅遊業態和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和質量的同時,共同發力,破解冬季旅遊難題
  • 初入職場的人資新人,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什麼?又該怎麼度過難關?
    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特別的迷茫需要找到適合己的定位,剛進入職場就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白,大學生活裡的安逸,讓自己剛入職場會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並不想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能在接下來的工作生活中克服迷茫帶給自己的不安,迎難而上面對挑戰。
  • 疫情之下的「普通職場人」該怎麼過?給你3點忠告
    在這場無聲的攻堅戰之下,西貝只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企業巨頭尚且如此艱難,在這場疫情過後的普通職場人又該何去何處?這一切,恐怕不止是有信心就能解決的。在我看來,疫情總有穩定控制的那天,與其惶惶不可終日,不如提前想想接下來的職場形勢和就業方向,或許才是更值得我們去關注的事情。
  • 杜光旻:精準選題 深入破題 合力推動跨越發展
    3月6日下午,麗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業內論後疫情時代資本市場:危中尋機成「破題」關鍵
    上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業內論後疫情時代資本市場:危中尋機成「破題」關鍵中新網杭州4月17日電(記者 郭其鈺)春江水暖,資本先知。在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的態勢下,資本市場也迎來「大考」時刻。
  • 群眾點題 政府破題 部門解題
    建設農村社區開展便民服務,只是該市破解民生難題的一個實例。這個市緊緊圍繞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關鍵性、全局性問題著力,通過組織群眾點題、政府破題、部門解題,不斷提升科學發展水平,真正讓人民群眾得到實惠。    群眾廣泛點題。安丘積極組織領導幹部深入基層,掌握情況,研究對策。
  • 人際關係題五種破題表態方式
    接下來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小編就從人際問題的幾種破題方法中一一探究。在破題之前我們要做的準備工作就是要先審好題,要看清楚題目中的情景、人物關係、矛盾點等信息給破題做準備。   一、以工作目標或工作原則破題   我們可以結合自身身份,表明我們處理這個人際問題的目的是什麼,從而進行破題表態引出進一步的做法。   例:領導安排老王和你一起做一個任務,你是任務負責人,但老王覺得你 能力不行,不聽你的安排,你怎麼處理?
  • 《疫情過後遊客出遊意願調研報告》發布:疫情過後出遊意願明顯,7...
    由艾威聯合旅遊顧問機構、中國康輝旅遊集團、亞太旅遊協會共同開展的《疫情過後遊客出遊意願調研報告》,今日在北京正式發布,這是第一份針對疫情過後旅遊者出遊意願和需求進行多維度系統調研的市場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