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普通職場人」該怎麼過?給你3點忠告

2020-12-13 騰訊網

這次受到疫情影響,首當其衝就是我們這些職場人,在上班的羨慕沒上班的,沒上班的羨慕在上班的,還有更慘的是年前就離職待業的。

但是也沒必要焦慮,有時候認清形勢或許對接下來的工作會更好開展。

本文中,筆者將和你分享下他最近的感受和心得,希望對你的工作有參考作用。以下,Enjoy:

常識君|有話說

作者:Ray先森

2020年的職場,以我最意想不到的方式開啟了第一個季度。

疫情之下,各行業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首當其衝的,就是衣食住行各個民生行業,西貝賈國龍接受採訪就如是說:

「目前最大的壓力還是養人啊,2萬多人,1萬多人在宿舍,1萬多人在家。

一個月發工資就得1.56個億,如果兩個月、三個月那得多少?

時間短了行,時間長了咱也扛不住啊,誰儲備有那麼多現金呢?

如果現在把員工解散了,那是對方方面面都不負責任,我們還是願意做一個負責任的企業。」

在這場無聲的攻堅戰之下,西貝只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企業巨頭尚且如此艱難,在這場疫情過後的普通職場人又該何去何處?

這一切,恐怕不止是有信心就能解決的。

01

和傳遞恐慌和焦慮相比

更重要的是看清職場新形勢

相信你也看到了,最近朋友圈裡除了各種數瓜子和數鳥飛的動態,最多的就是那些讓人看完焦慮不已的疫情信息。

無知才無畏,接收了太多尚且不分真偽的信息,對自我而言本身就是一種消耗。

在我看來,疫情總有穩定控制的那天,與其惶惶不可終日,不如提前想想接下來的職場形勢和就業方向,或許才是更值得我們去關注的事情。

在這段期間,我也和一些企業HR朋友以及行業意見領袖諮詢過,他們對於今年的職場形勢做出了如下判斷,希望可以對你的職場就業方向,略作參考:

1.上班延遲以及招聘期延後

隨著各個省市和地方企業的就業延遲,不少企業紛紛表示會延遲招聘工作,或者年前規劃擬定的行程和方案要重新規劃,春招會根據情況進行適度延期,或取消線下招聘場次。

所以,在今年大概率會出現以下現象:

在今年一些企業可能會將招聘期整體延後、周期拉長:

已開啟春招的企業,網申-面試的時間都可能會延遲;

未開啟春招的企業,可能會推遲招聘時間。

2.線上面試或將成為主流方式

此次疫情最大的特點就是傳染速度快、傳播範圍廣,平時需要出門的職場人可能會選擇更安全的方式進行求職。

與此同時,隨著線上辦公的興起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會選擇更高效更方便的模式,進行招聘工作。

目前來看,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布局視頻音頻面試、線上雙選會,對於不敢出門的求職者而言,無疑是最好的福利。

3.實體經濟受損嚴重,可考慮影響較小行業

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相信你不用出門都能感受的到,從無人的街道到緊閉的商戶就可以一窺究竟。

從宏觀的視角而言,需求和生產驟降,對投資、消費、出口都會帶來明顯的衝擊,短期內會帶來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

對於中觀行業而言,餐飲、旅遊、電影、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受到衝擊最大,醫藥醫療、在線遊戲等行業受益。

對於微觀個體的影響,民企、小微企業、農民工等受損程度更大。

而對於網際網路大廠,春招名額方面預期不會有太大影響。

就城市而言,如果你是武漢高校畢業的學生或求職者,或者你求職的是武漢企業,那麼你在春招中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大;北上廣深杭等熱門城市,目前看來影響會小很多。

最後,我的建議還是一句話:

找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最難的時候往往就是最考驗實力的時候。

而越是在別人懈怠放鬆的地方,越是你持續精進的機會。

02

不浪費每一場好危機

從做好自己開始

英國首相邱吉爾說:「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

每一次巨大的危險之下,必定蘊藏著等量的機會。

大疫大機,2003年非典時期,以京東、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平臺迅速崛起,讓人記憶猶新。

大疫之後,人們的消費觀念與消費方式及環境的變化,將帶來全新的市場需求並催生新的業態,而身在這個變化的職場人,更需要有效的判斷和經營,才能在逆境中借勢突圍。

最近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面對突發情況最先做出創造性調整的企業:

如針對宅家隔離,美團推出「無接觸配送」,而春節檔率先挑戰和改變傳統院線模式的徐崢,直接聯合抖音等諸多平臺線上免費放映。

今日頭條、盒馬鮮生線上線下深度一體化的運作模式,在春節期間得到驗證的同時實現了低成本、大量穩定客源的引流。

大企業尚且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求生欲,對於我們這些職場普通人而言,可以做的又有哪些?

在這裡給大家梳理下我的4點看法:

1.做好規劃職業,準備充分再出手

由於疫情恢復情況的不確定,很多公司的招聘計劃都會推遲。同時開工後只會面試少量簡歷非常符合公司需求的候選人,簡歷變得比之前更加重要。

今年遇上這個情況,對於年前就離職的職場人而言,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其實也不必過於恐慌,趁假期好好準備簡歷,梳理一下自己過去可用的經驗和工作成果了。以便節後更有底氣的參與招聘面試。

2.做好長遠計劃,避開求職高峰期

疫情對很多公司還是有招聘緊縮影響的。不但隨著整體復工的延期,企業完全恢復運營、梳理招聘需求的步驟會隨之延遲,同時對新增人員要求也會更少而精。

與此同時,還有更多人會選擇求穩為主:再等等,今年九、十月再看機會,所以今年上半年雖然招聘數量會減少,但同時跳槽的人數也會整體有減少。

對於那些真正需要跳槽的職場人而言,倒不如先練好基本功,等到合適的時機再出手。

3.做好職場副業計劃,增強抗風險能力

今年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失業了」,其實世界變化一直就很快,有遠見的人都有自己事業上的 Plan B,這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反而是對自己賺錢能力的證明。

職場副業,考驗的是一個人對於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時間的科學調度。

如果沒點實力和能力,其實想做好副業並不是發發朋友圈這麼簡單。

誰都不可能指望只靠一份工作養自己一輩子,多想想你可以利用的資源和能力是什麼,而有哪些技能優勢又是你可以拿來變現的?

別等到風險真正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真的一無所有。

4.做好心理建設,不要被恐慌情緒消耗

吳軍老師在《格局》中寫過:

「人的命運是由大環境和自身做事情的方法決定的。沒有人能夠選擇自己出生的年代和地點,但是可以通過認清自己所處的時代和環境,選擇做事的方法和方向。」

對於一個個身處時代激蕩變化中的個體而言,我們能做的並不是隨著群氓肆意傳播焦慮,而是細想下自己該如何端正心態,做好心理建設,安撫好身邊的家人,規劃好接下來要走的路,這才是我們最需要費心思去思考的。

德謨克利特說:「一個人不能兩次跨入同一條河流」。

過去的時代永遠不會重來一次,但是,世界上畢竟有些永恆的東西,比如,我們對世界的信心,在不同環境下做不同事情的原則,以及專業的做事方法。

要想不浪費一場好危機,絕對離不開平時日積月累的基礎夯實,和對形勢的客觀預判。

而這就是我們對時代變化做出的最好的反思。

03

在任何時候

都要和不確定性做鬥爭

2019年年初,王興說過一句話:「2019年將會是過去十年最難的一年,也是未來十年最容易的一年。」

是不是未來最容易的一年,這話不好說,但時至今日,2020年看起來並不是特別容易。

在這簡單但又不簡單的話語之下,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任何時代和任何事物之中,都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是我們這個世界固有的特徵,世界上有很多我們自己甚至整個人類都無法控制的力量,承認這一點,才是唯物主義的態度。

陳春花老師在談及這次疫情時就表示:

疫情下的不確定性會持續發生,所以我們所需要的,不僅是直面它的勇氣,更需要有認知它的能力,與它共處的能力。如何做到這一點?核心是改變自己。

而在隨時會出現下一個不確定性的危機之前,職場人又該如何改變自己,去培養直面不確定性的勇氣和能力?

不妨可以從這5點入手去考慮:

提高對於危機的認知力,提高應對危機的心力

不盲從不偏激不衝動,認知清才能決策正

微觀努力,能夠部分抵銷宏觀上的影響

清晰制定出當前目標,活下去才能站起來

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有危險的地方才有機遇

現在回想起來,很多時候,我們從能力到主動性都是有限的,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下必然懶惰,在一個沒有對手的環境中必然自大,然後一步步走向毀滅。

所以其實換個角度想,不妨可以在這個非常時期,把疫情當成我們最大的對手,想想微小如你我的職場人,如何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最大化的將風險降到最低。

最後,我想再次分享吳軍老師在《格局》中寫下的這句話:

「在無限長的時間裡,變是常態,不變是非常態。但在有限的時間裡,不變和漸變是常態,巨變是非常態。」

既然我們並不能自由選擇自己出生和生活的時代,也並不能隨意選擇所面對的環境和現狀,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

提高抗風險能力,客觀分析預判形勢,端正自我心理態度,用確定可行的行動和態度去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

相關焦點

  • 職場過來人給的這3個忠告,別認為沒用,早知早受益
    職場過來人給的這3個忠告,別認為沒用,早知早受益剛步入社會,步入職場的新人往往都沒有太多的經驗,也不懂職場上的生存法則,做事向來都是隨心所欲的。還把在學校的那一套規章放到了職場上,以為職場其實和學校沒有太大的差別。這種做法真的大錯特錯。職場上的人往往都已經經歷了社會的打磨,並沒有在學校的同學一樣單純。很多時候你一個不小心就會做錯事情。
  • 人在職場,作為新人不再迷茫的4個建議和忠告,說得不錯!
    作為剛入職場的新人,如何做才能在職場不迷茫?2. 對於職場過來人的建議和忠告,職場新人該如何篩選、運用呢?【閒聊】職場新人之所以會在入職後感到迷茫,是因為對職場的陌生、不熟悉。可以通過加大對職場的了解、適應來解決,但具體該怎麼做呢?
  • 疫情之下外籍員工成裁員重災區,這一中文MBA課程助你逆襲職場拿綠卡!
    萬事通說 疫情之下外籍員工成裁員重災區,這一中文MBA課程助你逆襲職場拿綠卡! ,不確定的未來讓人焦慮又迷茫。
  • 高考後學長給學弟學妹們的3點忠告:高中生活怎麼過?這3點很重要
    老話常常說,聽人勸吃飽飯、忠言逆耳。意思就是多聽聽身邊有經驗的人的想法和意見,自己能面對選擇時能少掉進坑裡。畢竟那些經歷過的人,他們在用他們自己的經歷去弄明白的一些事。總會比我們想的更周到。有些事是只有經歷過了才明白。
  • 職場「老油條」給你的3大忠告,不得不了解
    在職場當中,並不是什麼話都可以隨便的亂說,要知道你說這句話的後果是什麼樣的。尤其是對於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進入職場,一定要懂得一些事情,這樣才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去規避一些麻煩,今天就一起來看一下職場老油條給你的這3大忠告,看了之後不得不服。
  • 疫情後,千萬不要輕易離職,馬雲有幾點忠告值得你學習
    這段時間很多公司開始復工,很多人開始上班了,當然也有很多人也開始找工作了。這幾天我無意中發現,去年在某平臺發布的招聘信息,一直未更新,居然有10人投了簡歷。這讓我很意外,點開一看,發現他們之前在原單位裡都曾任職過高管,有的任職過業務主任,銷售經理,行政總監等等,工作經驗都是5年以上。公司還沒有復工,簡歷就先到了,可見求職者的內心是很迫切的。
  • 職場前輩的這3句忠告,別等到吃虧後才想起
    職場發展是比較大的一個問題,也是很多的職場人特別關心的問題。如果想要經常贏的話,一定要學會和前輩多多交流,因為他們走過的路比較多,經驗也是特別豐富的,就應該和他們經常切磋,把他們的經驗分享給我們,就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的彎路,以下的三句忠告,如果還是有人執意不聽勸告,到時候吃虧的就是你自己,不妨現在就可以對號入座一下。
  • 疫情過後的職場難題,要怎麼破題?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全國各行業帶來了影響,同時也帶來了職場難題。職場難題該怎麼破題呢?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能提高職場抗風險能力的有效框架。也在為職場難題頭疼的小夥伴,趕緊來看看吧!2020年的開局,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將我們打的措手不及。
  • 彎道超車 流利說產品組合助力普通職場人的口語進階
    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對企業的經濟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疫情衝擊下如何謀得更好地職業發展,是如今每位職場人最為關心的事情。企業延遲復工期間,部分職場人焦慮不安、聊以度日,可仍有大部分職場人,選擇利用這個復工延遲的機會,不斷充實自己的職場技能。
  • 疫情之下,被停薪留職的我們該如何自處?
    若是在這種情況下被迫離開職場,我們該如何自處呢?1、及時調整心態,積極樂觀面對你要知道,CBA對中高層管理人員採取了降薪舉措,其中CEO降薪35%,總監及以上級別人員分別降薪15%-30%;攜程給員工底薪打了6折;58同城停薪留職只發基本工資。
  • 「職場中,不要把吃苦當做理所當然」你怎麼看?
    職場數年以後,再次聽到這樣話,真心覺得這是至理名言;回頭想想自己怎麼就那麼傻,把吃苦當福,吃苦吃得理所當然,吃苦吃的洋洋自得,甚至有的時候還要自找苦吃,結果,苦是吃了不少,可吃再多的苦,也沒見多少甜,慢慢的吃苦變成了習慣,變成了負擔,變成了不得不吃!思考一個問題:職場中,為什麼要吃苦?
  • 在職場上該怎麼和領導相處?先注意這3個雷區,你都知道嗎
    大家好,我是小編小鄧,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用,記得點下屏幕右上方關注下,我每天都會持續更新一些職場上的乾貨分享給大家!職場上和領導打交道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很多工作情況等都需要向領導匯報。基於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所以大家和領導打交道的過程中所用到的方式也不同。
  • 職場經驗:經驗豐富的職場達人給職場新人幾個忠告,看後長見識!
    職場新人顧名思義就是第一次進入職場的新人,對於職場上存在的一些潛規則或規則都一無所知,這也是職場新人在步入職場後總會出現「領導不喜歡、與同事沒法相處等」各種問題。那職場新人應該注意哪些呢?知情意心理有幸邀請到職場達人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一些給職場新人的忠告。
  • 職場上,有些人從來不和領導走得過近,明白這四點才是真聰明
    很多剛畢業踏入職場的年輕人,總是會被老同事「忠告」,要想讓自己在職場混得好、發展得好,就一定要和領導搞好關係。然而,當這些職場新人在職場混跡一段時間後,會發現有很多工作能力優秀的人,從來不會主動地去接近領導。
  • 投了幾十份簡歷,沒收到一個面試通知,疫情之下,該怎麼找工作?
    疫情下的求職者:起碼要把房租掙出來投了幾十份簡歷,沒收到一個面試通知,疫情之下,該怎麼找工作?"學姐,我辭職了…"正在刷微博,突然跳出來一條消息。"什麼情況?怎麼選在這個時期離職呢?你不是剛當上店長不久麼?"我不解。
  • 普通人和職場高手的思維差在哪裡?不懂這3點,職場混不好
    ,導致普通人和職場高手採取的行動是截然不同的,當然結果也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因為被領導批評幾句,就撂挑子走人的情況,這種人不管到哪裡都擺脫不了基層,也不會有職場前途。 而職場高手看到問題則是先看利益,如果有利益,哪怕被領導罵幾句又能如何,大家不過逢場作戲罷了。如果脫離了公司,誰認識誰呢?多看你一眼都嫌累。所以,恭維一下領導,拍一下領導馬屁,不丟人,因為這能帶來實際的好處。
  • 疫情下的殘酷真相,終於藏不住了:有人混吃啃老,有人野蠻生長
    隨後,公安機關還查證,該名員工並未與疫區人員有過接觸,其向單位所闡述的信息均為虛假捏造。 無奈之下,這名員工不得不承認,她的所作所為是為了逃避工作。 多麼荒唐且愚昧的行為,儼然一副混吃啃老的架勢。
  • 職場中的人際關係差,該怎麼辦?學會這3點讓領導喜歡你!
    一旦畢業離開了學生,我們就會像是換了一個世界那樣,職場畢竟和在學校的時候不一樣。人們常說,一個大學生,最重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這是在你之後步入工作領域別人最看重的。說的就是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相比較而言,次於你的處理人際關係,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 作為職場新人被打壓、被排擠?這3點告訴你該怎麼做
    有網友問:作為一名職場新人,初入公司總是面臨被打壓和排擠的局面,面對這樣的問題也沒什麼經驗,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其實,新人在職場上被打壓,被排擠不奇怪,因為現實是殘酷的,弱肉強食,都想生存的好!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職場。
  • 職場「獵豹」是怎麼形成的,學會這3點,別羨慕,你也可以
    職場「獵豹」是怎麼形成的,學會這3點,別羨慕,你也可以獵豹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並且自己的捕食的速度非常的快,可以用閃電來描述它都不算過分。那是發生在動物界,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存在著這樣的人,在職場中發光發亮。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非常的迅速,並且效率還蠻高。這種獵豹型的人,做起事來就是三個字,快準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