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玻璃心、情緒化,明明是大人自己挖的「坑」,卻怪孩子不行

2020-11-19 木木育兒經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這種現象的形成與家庭教育有著一定的關係。有很多都是家長用錯誤的教育方式「埋下的坑」。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緒,不要總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判斷對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要懂得換位思考,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處理任何事情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多注意自己對孩子的態度,避免在無形中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此外,寵愛孩子也要注意分寸,過度的溺愛將會成為孩子玻璃心、情緒化的推手。

如果孩子養成了「玻璃心」,那麼遲早有一天會碎裂一地。

案例

小米最近十分的不高興,因為自己的孩子經常說哭就哭,很容易情緒化,有一顆玻璃心。在家裡面是打不得、罵不得,一不如意就哭鬧個不停;在學校裡也是如此,被老師批評、考試沒考好、遊戲沒得第一,都會崩潰地嚎啕大哭。

還有一個更為嚴重的例子:李某在學校學習不好,平時也是偷偷的玩手機。有一天中午玩手機的時候被老師抓到,把手機給沒收了,結果李某直接從三樓跳了下去。

什麼叫玻璃心呢?心理承受能力差,心靈非常的脆弱,一擊即碎。這經常在敏感自卑的人身上出現。別讓情緒主宰孩子,讓玻璃心出現在孩子身上,否則會像案例中的孩子一樣「碎裂一地」。

孩子「玻璃心」的3種表現:

1.過於敏感

有些孩子對別人的評價、眼光等都表現得十分敏感,總感覺別人在偷偷議論自己、甚至說自己的壞話。經常小題大做,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他都能想出好幾層含義。針對一些「差評」經常自主性的對號入座。

2.都是以哭鬧收場

有些孩子從小被家人保護的密不透風。給孩子養出了一顆玻璃心,很容易哭泣,有時候老師或家人批評兩句、就能哭上幾個小時。

接受不了不好的評價,這樣的孩子受挫能力、抗壓能力差,將來在社會上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3.情緒化、易暴易怒

動不動就發脾氣,經常暴躁易怒,這也是孩子玻璃心的一種表現,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什麼樣的父母會讓孩子越來越「玻璃心」?

1、家長的溺愛

「溺愛」是老生常談的的一個詞了,哪個孩子在家裡面不是一個寶。父母的寵愛,長輩的寵溺,把孩子泡在蜜罐中養大。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獨立能力差、抗壓能力弱。什麼都不會做,稍微受到一點挫折和壓力就會不知所措,變得崩潰。

2、善於「糾錯」的父母

對於孩子的錯誤,若改正不了誓不罷休的父母。有沒有聽過或說過這句話:這道題怎麼還是做不對,都已經講過很多遍了,怎麼還理解不了,你到底有沒有認真聽?今晚做不對就不要睡覺了。

作為父母,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必須要做的,但是家長一定要掌握方法,孩子的接受能力還比較差,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耐心、不要一味的否定孩子

3、 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父母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情緒化,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俗話說「什麼樣的父母養出什麼樣的孩子」,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家長本身就很容易情緒化,那教出來的孩子能不情緒化嗎!

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尊心和羞恥心,面對孩子不要總是情緒失控,不要隨時隨地的責罵孩子。長此以往,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讓孩子變得玻璃心、情緒化。

孩子的玻璃心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父母的「澆灌」,家長一定要注意!

如何預防及治療孩子的玻璃心

1、讓孩子學會面對失敗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家長教育孩子時不要過分追求完美。過分追求成功容易導致無法面對失敗,從而養成玻璃心。

家長對孩子要寬容,失敗的時候不要過分的指責、多些鼓勵。不管成敗與否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看待成敗、有勇氣面對失敗。

2、學會放手

要讓孩子自己去承擔一些事情,自己做錯的事自己承擔後果。不要總是把孩子護在身後,用「護犢子」的行為造就孩子的「玻璃心」。你的「保護」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沒錯,久而久之,受不得一點批評。

3、給予孩子溫暖的陪伴

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很大概率會擁有一顆易碎的玻璃心。家長可以多給予孩子一些陪伴和關愛,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背後有愛自己的爸爸媽媽,讓孩子擁有一顆強大、自信的心。

相關焦點

  •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明明是大人一直挖「坑」,卻怪孩子不行!
    ,「不行,去做吧!」畫面二:女兒補完了3道題,還是有一處小錯誤。她看到自己的臉已經面目猙獰,連自己也被嚇到了。「玻璃心」的孩子,很讓人心疼常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太嬌氣,不能批評,一寫作業就吭哧,膽小怕事,不敢嘗試新事物,內心脆弱……這些孩子,可能正經歷大人看不見的痛苦。
  •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明明是大人一直挖「坑」,卻怪孩子不行
    ,「不行,去做吧!」畫面二:女兒補完了3道題,還是有一處小錯誤。她看到自己的臉已經面目猙獰,連自己也被嚇到了。這些孩子,可能正經歷大人看不見的痛苦。讓我們一起走近那些「玻璃心」的孩子。「玻璃心」從小學到大學,好學生都要有一個錯題本,哪道題做錯了,再寫10遍。
  •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是我給孩子挖了「坑」,卻怪孩子不行
    ,而是太「玻璃心」,碰到難題不會做,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就垮了。找對方法,孩子的「玻璃心」變成了「鋼鐵雄心」,才能讓他放寬心去反思自己的問題。,看到她們,我就想到自己!,他也在努力改變,對學習越來越有動力,自己也越來越自信!
  •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是家長給孩子挖的「坑」嗎?怎麼應對?
    現在,我越來越明白,孩子現在還常常出現的玻璃心、遇到挫折容易情緒化,其實是我早年錯誤的教育方式「埋下的坑」。而這些「坑」需要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技巧來慢慢填上。這些被積壓的情緒,封存在孩子的潛意識裡,時不時的跑出來搗亂。這就是我們給自己、給孩子挖下的情緒陷阱。1、一旦觸發「閃回」,孩子立即陷入痛苦波士頓大學的精神科教授巴塞爾範德考克這樣解釋「閃回」的過程,外界的感官信息通過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膚被探測並混合集中到位於邊緣系統的丘腦之中。
  • 孩子的「玻璃心」因何而起
    沒想到,在攝像畫面裡,她看到了連自己都難以置信的一幕。畫面一:那天給女兒檢查作業,鏡頭裡她突然發火:「這道題對嗎?」女兒一怔,還沒反應過勁來, 「又是馬虎,說了多少遍了,去,錯1道補3道」。女兒怯生生地說:「媽媽,我累了,能不做嗎?」,「不行,去做吧!」
  • 孩子太「玻璃心」,怎樣教會孩子保持良好心態,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朋友家的孩子非常的情緒化,每次考試沒考好就容易哭,在學校不開心了也容易哭喪著臉,情緒低落。家長其實也沒有給他太大的壓力。反倒是孩子自己容易鑽牛角尖想不開,朋友夫妻倆還不是那種非常嚴格的父母,考不好就非打即罵的,她們從來沒有在考試成績不好方面來懲罰或是責罵孩子。這就是所謂的「玻璃心」,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這樣的人還真不是少數。
  • 快點對號入座,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你給挖過多少坑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是從小學時代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幸運的是,借著孩子,我們還能再重(zhuang)來(bi)一次。但是卻有很多父母不珍惜孩子給的這次機會,繼續著糟糕的自以為是的教育方法。一項手工作業炸出了一個「強行爬杆」的家長。明明是網絡上下載的圖片,偏要冒充自己孩子做的。
  • 「玻璃心」的孩子格外敏感,如果家長經常說這些話,怨不了孩子
    甚至,還會對孩子說:這就是你太「玻璃心」了,都多久的事情了,再說你那陣不是給家裡買東西嗎?咋還過意不去啊?「玻璃心」指很容易就受到打擊,內心過於敏感的人。簡單來說,「玻璃心」就是指那些心理上非常脆弱,對於身邊的任何事情都保持很好的警惕性,內心高度敏感。
  • 好像娃越大,大人越覺得他們這不行那也不行
    孩子們「不行」的地方還有很多,不好好吃飯,不分享玩具,不和小朋友好好相處,沒有禮貌,調皮搗蛋把東西弄得髒兮兮亂糟糟,把事情搞砸,不獨立解決問題……連我們自己都很奇怪——當初怎麼看怎麼愛的孩子,怎麼現在在我們眼裡變得這不行那也不行了呢?
  • 孩子動不動就哭,是"玻璃心"?錯,是因為性格
    "你也太玻璃心了吧",在生活我們經常提到"玻璃心"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心理素質比較差,或者說太敏感,承受不住壓力。是否愛哭成為我們判斷這個人是否為玻璃心的重要參考。所以當孩子經常哭,真的說明是"玻璃心"嗎?
  • 為什麼你的孩子愛哭、愛鬧,情緒化?還不是因為你自己一點就炸
    如果我們總是採取這種策略來教育孩子,還對自己的行為毫無覺察,就真的別怪他有樣學樣,也長成了一個『小炸彈』。一、情緒化育兒的家長有哪些行為?1、原則搖擺不定上午自己的心情不錯,就對孩子犯下的錯誤視而不見;下午心情變壞了,就對孩子做出的一點小事批評個沒完;有空閒的時候,鼓勵孩子多問『十萬個為什麼』探索世界;沒空的時候聽見孩子要求幫忙的請求就煩得不行……父母給孩子制定了許許多多的行動計劃和生活原則
  • 「玻璃心」的孩子真的不是教育想要的……
    越來越多的孩子擁有一顆易碎的「玻璃心」,管不得、說不得、罵不得、更是打不得。2其實,孩子的玻璃心並非是天生的,大多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圍,養成了孩子遇到批評就不高興,遇到挫折就逃避,承受不了失敗,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現狀。
  • 不要怪孩子不爭氣,怪就怪自己沒本事,怪就怪自己沒給孩子做到位
    很多家長,每次看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不如其他孩子的成績好,就會大發雷霆,罵孩子笨、怪孩子不用功。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到社會上混得不好,就罵孩子沒本事,不如別人會來事。這不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基本上起不到什麼好的作用,甚至還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感,對社會產生反感甚至自暴自棄。
  • 孩子越來越「玻璃心」,可能是父母「雙標」惹的禍
    如今的孩子,越來越玻璃心有不少父母反應,家裡的孩子越來越"嬌氣",明明做得不夠好,父母耐著性子教育兩句,孩子卻還不樂意了。這要是再大聲一點,或者是只直戳戳的責備,還不知道"小祖宗"會鬧成什麼樣子?真是應了老人的那句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難道真的是越慣毛病越多?
  • 如何處理孩子情緒化反抗、膽小、不專注等問題
    話不多說,答疑開始↓孩子總會情緒化反抗怎麼辦?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情緒化反抗?嚴禁孩子去海邊,擔心掉下去等等。給孩子貼「膽小」的標籤例如:明明今年4歲,上幼兒園小班,除了很少與班上的同學交流,生活中也恐懼與家人之外的大人交流。這讓明明的父母很煩惱,面對孩子的這些表現,明明的媽媽只得跟人說,我家孩子太「膽小」了。
  • 每一個暑假給孩子報的作文輔導班,都可能是家長花錢給自己挖的坑
    一到暑假,各種培訓班就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家長們紛紛掏出錢包,給孩子一口氣報上幾個班,這個暑假就能愉快地度過了。數學不好的孩子,補數學、上奧數,語文不好的孩子,補閱讀、上作文輔導班。作為語文老師,每次被問到,有沒有必要去報作文輔導班的時候,我都想說,每一個暑假給孩子報作文輔導班的家長,花了錢,都給自己挖了坑。
  • 千萬不要自己給孩子挖耳屎
    來自專業醫師的科普:你是人類,孩子也是人類,人類從頭到腳都有自潔功能,包括耳屎。人類每天吃飯喝水吹牛逼的時候下巴會動,這樣耳屎就往外動然後就出來了。耳屎是有用的,潤滑耳道,保護耳膜,吸收死細胞和灰塵等,阻礙細菌蟲子等,所以有耳屎不是不衛生,是你算正常人。
  • 有種「偷懶」叫開水燙奶瓶,方便了大人,卻「坑」了孩子
    對於孩子而言,健康是最重要的,因此許多媽媽更希望孩子的身體從小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長大以後才會更少生病,許多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會給孩子吃很多的營養品,而且凡是孩子入戶的東西,必須保證是乾淨的。由於孩子還小,他的抵抗力比較差,一旦孩子吃了不乾淨的東西更容易生病。
  • 孩子「玻璃心」、「輸不起」,遇挫折就哭鬧?可能源於你的兩句話
    但我們成人對這種負面情緒有很好的認知,可以通過合理的方式快速地自我調節,有效的發洩負面情緒,可孩子不行,他們沒有這種能力,當下唯一的發洩方式就只有哭鬧。這在我們眼裡就成了明顯的「玻璃心」、「輸不起」。孩子的「玻璃心」,很有可能是家的這兩句話造成的
  • 警惕孩子的玻璃心
    孩子只要一鬧起來,眼裡就只剩下他自己,對周圍所有人態度惡劣、言辭尖酸刻薄,甚至在很多場合瞎鬧騰,令父母很難堪。父母困惑,感慨孩子內心脆弱,凡事經不起敲打,就像玻璃一樣易碎,其實這就是典型的"玻璃心"!玻璃心的定義:是一種網絡用語,意指自己的心像玻璃一樣易碎,用來形容敏感脆弱的心理狀態,經不起批評指責或者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