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明黃酮類可延長壽命,對於人類而言,長生不老還有多遠?

2021-01-08 時光派App

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模擬熱量限制、延緩免疫衰老等生物效應,是瓜果蔬菜富含的天然、安全、有效的成分;黃酮類化合物還可以延長多種模式生物壽命,在實驗室中效果喜人,對我們而言,黃酮延壽還有多遠呢?

一、黃酮類化合物的生物學效應

1.抗菌

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微生物特性,而細菌減少或殺滅有助於延長蠕蟲壽命[2,14]。此外, 在小鼠和大鼠中顯示,黃酮類化合物影響腸道微生物,這可能有益於宿主,延長宿主壽命[15,16]。

2.抗氧化

活性氧(ROS)被認為是細胞發生衰老的重要原因。

1) 黃芩、草豆蔻、紅景天和淫羊藿等中藥中含有的黃酮類可作為優良的ROS清除劑,在蠕蟲中已證明黃酮類化合物可以降低氧化應激水平[9,17]。

2) 黃酮類化合物不僅能直接阻斷自由基生成,還通過增強內源抗氧化酶活性間接清除自由基。

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缺失的線粒體中,黃酮類化合物不僅不抗氧化,反而造成更大的氧化損傷,說明黃酮化合物自身會誘導輕微的氧化應激,激活內源抗氧化體系,這可能是(2)的機制[18]。證明該觀點的是槲皮素在低劑量延長蠕蟲壽命,高劑量反而縮短壽命[4,5]。

3.依賴各種壽命相關信號發揮作用

黃酮類發揮作用需要依靠不同的信號通路,這些通路大多與生物壽命調控有關[2,3,6,7,8]。

1) 楊梅素、紫色小麥提取物、可可粉的延壽作用可能依賴於DAF/FOXO信號(一種長壽信號)的實施;

2) 各種類黃酮或提取都必須在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存在下才能延長生物壽命;

3) 槲皮素作用依賴於PI3K(磷酸肌醇激酶)/AKT信號通路的完整性,而兒茶素延壽作用不依賴;

4) 可可粉延壽作用依賴於Sirtuins發揮功能。

以上研究表明黃酮類大家族的作用機制可能各不相同,是非常複雜的,我們不能從一個黃酮類物質延壽推斷其他黃酮類物質延壽;另外,每個個體FOXO、Sirtuins、PI3K/AKT、GH-IGF1軸的活躍度不同,補充同樣的黃酮化合物可能也有不一樣的效果。

4.熱量限制(CR)效應

黃酮類化合物通過與蛋白質結合,並一直某些能量代謝酶來部分模擬熱量限制的效應:脂肪酶[20]、α-澱粉酶、α-葡萄糖苷酶[10,21,22]、胰蛋白酶[23]、葡萄糖轉運蛋白[24,25]等。

1) 槲皮素和淫羊藿苷II都通過模擬熱量限制延長蠕蟲模型壽命[1,3,6];

2) 在小鼠中,間歇性禁食(CR的一種)輔以藍莓、綠茶、石榴提取物能加倍放大CR益處。

由於模擬CR效應,黃酮類化合物可減少暴飲暴食的傷害,這在高糖、高脂生物模型中驗證[19]。

5.抗炎

炎症,尤其是慢性的炎症,是伴隨衰老發生的普遍現象,反過來對衰老有加速作用,所以抗炎在某種程度說也能抗衰老。老年人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升高,和冠心病、糖尿病、神經退行疾病的發病有關。

黃酮類化合物顯著降低衰老小鼠模型的中樞炎症,改善小鼠記憶力,有延緩衰老作用;黃岑通過抑制氧化損傷也能達到抗炎的作用。

6. 延緩免疫衰老

研究顯示,黃酮類化合物改善衰老生物免疫器官萎縮,促進免疫細胞的增殖分化,增強胞內抗氧化能力,綜合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二、黃酮類化合物的功能

1.保護神經

流行病學報導多食瓜果蔬菜與更低的痴呆發病率有關,這引起人們對黃酮保護神經的機制的關心。

黃酮化合物的神經保護機制為:抑制神經發炎,改善神經可塑性,增加神經網絡的交流,改善營養神經細胞的腦血管。

圖-黃酮類化合物的神經保護機制

2.抗腫瘤

各方「神藥」、好的活性成分不一定能殺死癌細胞,但一定得具備抗腫瘤活性!黃酮類化合物也不例外地,被研究發現具有抗腫瘤效應(原理上講是的)。

黃酮類化合物抗腫瘤的功能來源於對細胞周期、炎症、DNA損傷的抑制作用。

1) 通過MAPK信號下調抑制細胞周期,更慢的周期意味著更少出錯,概率上降低癌變風險;

2) 通過COX-2/PGE信號下調抑制炎症因子分泌;

3) 通過清除活性氧ROS,減少DNA受損,降低細胞突變風險。

3.心血管益處

心血管裨益是黃酮被廣為流傳、津津樂道的效應,黃酮通過全面改變代謝、消化、肌肉、內分泌等因素,最終達到整體保護心血管的作用,機制如下:

三、黃酮類化合物人類試驗

黃酮類化合物因為廣泛存在於瓜果蔬菜,且作為添加劑添於保健品、食品、藥品中,要獲得一些人類研究數據相對輕鬆容易;花色素類、兒茶素類有大量人類實驗(包括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結果支持「黃酮類有益健康」這一觀點,以下是部分代表性人類實驗研究證據。

注意,人類實驗目前並未得出「黃酮類化合物可以延壽」這一結論,以上的功效並不能直接推斷可以延壽。

四、黃酮類化合物能否延長壽命?

圖-黃酮類化合物和延壽相關的生物效應

黃酮化合物能延壽,不過延長的是低等生物的壽命,距離得出「延長人體壽命」這種結論還很遠。

1. 低等生物的一些研究

線蟲、果蠅的延壽研究加起來過百,可在附-2中查閱。

2.關於黃酮類延壽的討論

黃酮類化合物延長模式生物壽命的試驗不勝枚舉,但在哺乳動物(小鼠)中有陽性結果的屈指可數,大多數黃酮類化合物都無法延長小鼠壽命,如下表:

表-齧齒動物延壽試驗

我們看到當實驗進行到齧齒動物身上時,很多想當然有效的「長壽藥」就沒效了——這和動物越高等,調節壽命的信號網越複雜有關。光是「小鼠層面黃酮不起作用」這個現象,學者們就總結不少原因:劑量、膳食,小鼠品種、性別,小鼠某些基因的基因型等……更別說對猴子或人打包票「有效」了,「吃槲皮素」這種單一因素能扭轉蟲子的一生,於我們而言卻並不足以叫板天命。

無需跟風,保持樂觀

對於未來的黃酮類化合物抗衰老研究,我的觀點是:類似於《自然·通訊》的研究論文將繼續層出不窮,我們無需跟風,這篇文章得到的結果也僅僅是蠕蟲、果蠅的壽命被延長,到小鼠身上效果就打折為「抗心臟衰老」了(文章Doi:10.1038/s41467-019-08555-w)。

很多人看到槲皮素在小鼠身上無法延壽,驚呼「我被騙了,槲皮素沒用」,2018另一篇爆款論文讓我們有理由繼續樂觀。該研究將槲皮素與血癌藥物達沙替尼合用,顯著改善了組織細胞衰老的小鼠的生命質量,這告訴我們:別怕單一「神藥」不起效,多「藥」聯用或是未來抗衰主導。

小結

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癌、保護神經、保護心血管和抗衰老的功效,其功能涉及清除自由基、炎症通路調控、能量感受通路調控、細胞周期調節等多種複雜機制,目前看來「黃酮類化合物有益健康」是可信的。由於黃酮類物質分布非常廣泛,其在藥品、化妝品及保健品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對其深度開發與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雖然目前在實驗中黃酮類物質被發現可以延長壽命,但是黃酮類是否在人體發揮同樣作用還不得而知。我們也應該明白,在動物身上的實驗結果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哪些蛋白質或信號通路受到了黃酮類物質的影響,從而為將來開發作用於不同分子靶點來達到抗衰老的作用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1. Saul N, Pietsch K, Menzel R et al. (2009) Catechin induced longevity in C. elegans: from key regulator genes to disposable soma. Mech Ageing Dev 130, 477–486.

2. Saul N, Pietsch K, Sturzenbaum SR et al. (2011) Diversity of polyphenol actio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between toxicity and longevity. J Nat Prod 74, 1713–1720.

3. Pietsch K, Saul N, Menzel R et al. (2009) Quercetin mediated lifespan extensio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s modulated by age-1, daf-2, sek-1 and unc-43. Biogerontology 10, 565–578.

4. Duenas M, Surco-Laos F, Gonzalez-Manzano S et al. (2013) Deglycosylation is a key step in biotransformation and lifespan effects of quercetin-3-O-glucoside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harmacol Res 76, 41–48.

5. Pietsch K, Saul N, Chakrabarti S et al. (2011) Hormetins, antioxidants and prooxidants: defining quercetin-, caffeic acid- and rosmarinic acid-mediated life extension in C. elegans. Biogerontology 12, 329–347.

6. Cai WJ, Huang JH, Zhang SQ et al. (2011) Icariin and its derivative icariside II extend healthspan via insulin/IGF-1 pathway in C. elegans. PLoS ONE 6, e28835.

7. Buchter C, Ackermann D, Havermann S et al. (2013) Myricetin-mediated lifespan extensio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is modulated by DAF-16. Int J Mol Sci 14, 11895–11914.

8. Martorell P, Forment JV, de Llanos R et al. (2011) Use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s model organism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coa polyphenols in the resistance to oxidative stress. J Agric Food Chem 59, 2077–2085.

9. Wei CC, Yu CW, Yen PL et al. (2014) Antioxidant activ- ity, delayed aging, and reduced amyloid-beta toxicity of methanol extracts of tea seed pomace from Camellia tenui- folia. J Agric Food Chem 62, 10701–10707.

10. Wagner AE, Piegholdt S, Rabe D et al. (2015)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affects glucose metabolism and increases fitness and lifespan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Oncotarget 6, 30568–30578.

11. Kitani K, Osawa T & Yokozawa T (2007) The effects of tetrahydrocurcumin and green tea polyphenol on the sur- vival of male C57BL/6 mice. Biogerontology 8, 567–573.

12. Strong R, Miller RA, Astle CM et al. (2013) Evaluation of resveratrol, green tea extract, curcumin, oxaloacetic acid, and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 oil on life span of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mice. J Gerontol Ser a - Biol Sci Med Sci 68, 6–16.

13. Spindler SR, Mote PL, Flegal JM et al. (2013) Influence on longevity of blueberry, cinnamon, green and black tea, pomegranate, sesame, curcumin, morin, pycnogenol, quercetin, and taxifolin fed iso-calorically to long-lived, F1 hybrid mice. Rejuven Res 16, 143–151.

14. Kim HI, Kim JA, Choi EJ et al. (2015)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microbial efficacy of natural plant-derived compounds against Vibrio cholerae of O1 El Tor Inaba serotype.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79, 475–483.

15. Massot-Cladera M, Abril-Gil M, Torres S et al. (2014) Impact of cocoa polyphenol extracts on the immune sys- tem and microbiota in two strains of young rats. Br J Nutr 112, 1944–1954.

16. Anhe FF, Roy D, Pilon G et al. (2015) A polyphenol-rich cranberry extract protects from diet-induced obesity, insu- lin resistance and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increased Akkermansia spp. population in the gut microbiota of mice. Gut 64, 872–883.

17. Fitzenberger E, Deusing DJ, Marx C et al. (2014) The polyphenol quercetin protects the mev-1 mutant of Caenorhabditis elegans from glucose-induced reduction of survival under heat-stress depending on SIR-2.1, DAF-12, and proteasomal activity. Mol Nutr Food Res 58, 984–994.

18. Schulz TJ, Zarse K, Voigt A et al. (2007) Glucose restric- tion extends Caenorhabditis elegans life span by inducing mitochondrial respiration and increasing oxidative stress. Cell Metab 6, 280–293.

19. Deusing DJ, Winter S, Kler A et al. (2015) A catechin- enriched green tea extract prevents glucose-induced sur- vival reductio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through sir-2.1 and uba-1 dependent hormesis. Fitoterapia 102, 163–170.

20. Buchholz T & Melzig MF (2015) Polyphenolic com- pounds as pancreatic lipase inhibitors. Planta Med 81, 771–783.

21. Ong KC & Khoo HE (1997) Biological effects of myrice- tin. Gen Pharmacol 29, 121–126.

22. Wang H, Du YJ & Song HC (2010) Alpha-glucosidase and alpha-amyl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guava leaves. Food Chemistry 123, 6–13.

23. Shahwar D, Raza MA & Atta Ur R (2013) Identification of flavonoids with trypsin inhibitory activity extracted from orange peel and green tea leaves. J Sci Food Agric 93, 1420–1426.

24. Noteborn HP, Jansen E, Benito S et al. (1997) Oral ab- sorption and metabolism of quercetin and sugar- conjugated derivatives in specific transport systems. Cancer Lett 114, 175–177.

25. Ader P, Block M, Pietzsch S et al. (2001) Interaction of quercetin glucosides with the intestinal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SGLT-1). Cancer Lett 162, 175–180.

26. Baur JA, Pearson KJ, Price NL et al. (2006) Resveratrol improves health and survival of mice on a high-calorie diet. Nature 444, 337–342.

27. Miller RA, Harrison DE, Astle CM et al. (2011) Rapamycin, but not resveratrol or simvastatin, extends life span of genetically heterogeneous mice.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66, 191–201.

28. 未標註參考均來自:Rodriguez-Mateos, A., et al., Bioavailability, bioactivity and impact on health of dietary flavonoids and related compounds: an update. Arch Toxicol, 2014. 88(10): p. 1803-53.

相關焦點

  • 王老吉「延長壽命」靠不住 而李嘉誠已開始研發「長生不老」藥!
    在全球著名的《財富》國際科技頭腦風暴大會上,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出席大會向世界宣布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國家863計劃研究結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長壽命大約10%。根據媒體的報導,這一觀點得到現場華大基因執行長尹燁等嘉賓的廣泛認同及全球掌聲。
  • 【新發現】墮胎藥竟可延長果蠅的壽命,人類有望「長生不老」了!
    美國科學家意外發現,這種墮胎藥竟可增加果蠅和蠕蟲的壽命,那麼人類長壽的路還遠嗎? 美國南加州大學多恩西夫文理學院於7月10日發表在《老年醫學雜誌:生物科學》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墮胎藥米非司酮藥物竟可以延長實驗室研究中使用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物種——果蠅和蠕蟲的壽命,表明該發現可能適用於其他物種,包括人類。
  • 壽命延長取得重大突破,直接提升500%,科學家:一加一等於五
    而根據《細胞報告》雜誌最新研究指出,最近關於壽命延長的問題又引發了大家的熱議,這裡我們先說明下,不是我們說的「長壽之謎」,是能夠延長壽命,但是不能永久性地活下去,所以說大家不要理解錯誤了。這裡做的科學實驗是針對生物來實施的,所以這最多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科學研究方向,但是還未表明,能夠在其他生物身上成功實施下來,是暫時不明確。
  • 科學網—布洛芬可延長模式生物壽命
  • 人類真的能夠做到長生不老嗎?科學家的解釋給出了答案!
    ,則有可能達到幾百億年的壽命。,我們對於生命奧秘的探究一直從未停歇,我們在試圖揭示更多的生命奧秘,如今醫療條件的增加,使得我們的生命得以延長,那麼人類真的能夠做到長生不老嗎?科學家的解釋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永遠不可能,同時他們科學家普遍認為,人類可以通過技術讓壽命大幅度增加,但是卻永遠無法永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執業藥師核心考點——黃酮類
    槲皮素在山楂、蘋果、梨、柑橘水果中和可作為中藥的槐花、銀杏葉等較為豐富。茶和紅酒也是黃酮醇的來源。3)黃烷酮:黃烷酮包括橙皮素、柚皮苷、聖草酚等,通常存在於各種橘類水果中。橘果肉酸甜,但果皮常常有苦澀味道,就是因為其果皮富含黃烷酮的緣故。富含黃烷酮的水果有橘子、橙子、橘 、檸檬、葡萄等。
  • 人類壽命的上限是多少?科學家通過3個公式,算出人類壽命極限值
    對於很多人來說,想要實現永生是一輩子的願望和追求,特別是在古代,很多皇帝為了永享繁華、坐擁江山,更是多次派人前去尋找長生不老藥,比較著名的有秦始皇,至今徐福出海尋訪仙山求取長生不老藥的故事,仍然被很多人津津樂道。
  • 《山海經》中記載的長生不老,120年能獲得重生,可能這是科學
    古人對於那些故事的幻想也是非常令人詫異。裡面記載的很多神獸也是被很多人所熟知。就像鯤,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兇獸。《山海經》首次成書時期大約是戰國末期到漢朝的前期,是楚國人或是巴蜀人寫成的作品,具體作者不詳。
  • 《山海經》中記載的長生不老,120年能獲得重生,專家:這是科學
    古人對於那些故事的幻想也是非常令人詫異。裡面記載的很多神獸也是被很多人所熟知。就像鯤,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兇獸。《山海經》首次成書時期大約是戰國末期到漢朝的前期,是楚國人或是巴蜀人寫成的作品,具體作者不詳。
  • 核彈題材 長生不老
    人類一直都在追求青春永駐,長生不老的路上披荊斬棘,既有西方哲學所發出的生命天問的理論體系,也有自秦始皇開始的歷代帝王煉丹服藥的實踐行動,更有今人大手筆的科學研究。想要實現我們「長生不老」的願望,補充和提升我們體內NAD的含量就是必要的。 而NMN是補充NAD+最科學有效的方式,2013年12月,大衛·辛克萊爾(David Sinclair)教授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顯示:補充NAD+的前體NMN可改善哺乳動物的衰老症狀並能有效地推遲衰老。
  • 人類最多能活到幾歲?科學家給出3個公式,算出人類壽命的極限值
    自古以來,長生不老一直是人類的夢想,中國歷史上不少皇帝都為了實現長生不老而集結方士練丹藥,卻始終沒有能夠實現這一願望。因此,大多數人都認為長生不老只是一個傳說,現代科學也向我們證明,沒有任何生物能夠實現長生不老。
  • 人類能否突破壽命極限?
    60年前,美國生物學家倫納德·海弗裡克提出的「海弗裡克極限」——人類壽命極限約124到144歲,一度成為科學的共識。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達,以及大腦信息數位化技術的發展,「海弗裡克極限」能否取得突破,成為越來越多科學愛好者追逐的目標。2020年12月26日,數百名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科技愛好者相聚在「人類永生計劃大會2020」(下稱永生計劃大會)的在線會議上。
  • 人的壽命極限是生長發育期的7倍,如果硬要延長,將面臨可怕折磨
    筆者:三體-小遙長久以來,科學家們都在對生命科學不斷進行探索和總結,並且得出不少有利的結論,促進了相關領域的發展,為研究生命的誕生和發現提供了更多理論支持。從古至今有無數人渴望長生不老,很多神話傳說因此吸引了無數人的關注,也不乏秦始皇這樣求仙訪道的帝王,東方人對於長生不老的追求,一點也不亞於中世紀時鍊金術士的狂熱。我們真的能夠長生不老嗎?科學家們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未來科技更加發達,考慮到人類社會的倫理問題,仍然不會將長生不老的技術真正應用起來。於是人們不禁思考,如果我們無法永生,人類壽命的極限難道真的只有一百多年嗎?
  • 人體的秘密:人類的壽命有沒有上限?
    19世紀60年代,人類的年齡上限大約在100歲左右;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這個上限也隨之增長到了105歲;而發展到今天,人類的壽命上限已經延長到了108歲左右。以前有一些科學家們認為人類生命的極限應該在120歲左右,很難有人能夠超越這一界限。然而,美國的研究人員卻認為,最老的人類壽命正在延長,而且事實表明人類的壽命可能是沒有上限的。
  • 科學家發明「神奇療法」,1加1等於5,可延長壽命500%!
    影響線蟲壽命的通路有好幾個,其中有兩個通路比較著名,一個叫mTOR通路,另一個叫IIS通路,都存在於線蟲細胞中。研究發現,通過藥物調節這兩個通路,便可實現延壽夢想。以往的研究中,調節mTOR通路,可延壽30%,調節IIS通路,可延壽100%。
  • 如何科學地延緩衰老①人類壽命極限是多少,長壽基因是否存在
    如何科學地延緩衰老①人類壽命極限是多少,長壽基因是否存在 董競成/科技部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西醫結合科科主任
  • 3D 列印:人類通往長生不老的鑰匙?
    對於許多電子設備來說,部件損壞或者老化之後往往只需要用新的替換掉就完事了。而對於人類來說,皮膚上的小損傷或許還能自我修復,但像缺個胳膊、少個器官這樣的缺陷就沒這麼簡單了,人類並不能像有些低等生物一樣被切成兩半之後還能再生出組織器官。
  • 抑制一種常見酶活性可延長果蠅壽命
    原標題:抑制一種常見酶活性可延長果蠅壽命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最新發現,通過抑制一種動物身上常見酶的活性可延長果蠅和線蟲的壽命,但這種方法能否延長人類壽命仍待研究。
  • 人類到底有多長的壽命?有兩種計算方法,但結果都很殘酷
    長生不老這個話題從古自今都是人類熱衷的話題,我們每一個人晚上閉上眼睛睡覺都想再看到明天的太陽,因為這個世界上還有你的牽絆和難以割捨的事物。所以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平民百姓都希望自己能活得久一些,尤其在當今這樣一個花花世界裡,更是捨不得離去。
  • 人類的壽命極限是多少?科學家計算出了理論最大值!
    人類的壽命極限是多少?科學家計算出了理論最大值!我們在跟別人特別是年紀比較大的人說祝福語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長命百歲」、「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等一些祝福別人長壽的話!人人都想健康長壽,隨著科技技術發達,醫療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已經增加了。究竟,那麼人類最多能夠能活多久?自古至今,長生不老一直是人類的夢想,中國歷史上不少皇帝都為了實現長生不老去求取一些道士練丹藥,卻始終沒有能夠實現這一願望!這也只是人們幻想的罷了!現代科學也向我們證明,沒有任何秘訣能夠實現長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