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臨床醫學讀研讀博必看。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類別有8處調整:新增5個領域,拆分3個。
近日,全國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發布《關於調整優化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領域設置的通知》,明確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類別下增列骨科學、兒外科學、放射腫瘤學、醫學遺傳學和重症醫學等5個領域。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調整為超聲醫學、放射影像學、核醫學等3個領域。
領域調整涉及博士、碩士兩個層次。即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可在相關領域,開展相應層次的研究生招生、培養和學位授予工作。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可根據實際需求,在領域下設學科方向。
《通知》稱,此舉是為優化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類別下的領域設置,進一步做好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科目對接工作,暢通臨床醫學人才培養路徑。
「這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進一步細分,指導就業的指向性更明確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生院李楓楠告訴「醫學界」。
1998年《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行辦法》頒布。其中明確,專業學位相對科學學位而言,前者的核心在於培養臨床能力,更突出實踐性和特定的職業指向性,旨在培養高素質的臨床醫學應用型人才。
近年,臨床醫學專業碩士(醫學專碩)基本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並軌,碩士3年都在科室輪轉。畢業後考核通過,能直接拿到4張重要的「上崗」證書:執業醫師資格證、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碩士畢業證和學位證。
學時較短、專業保障、證書加持,醫學專碩被視為「成為臨床醫生的捷徑」,競爭慘烈到幾十個人拼一個名額。再加上考試科目多、複試技能考核難、導師名額少、院校招生少,能考上的是「精英中的精英」。
「真讀上了,會發現自己是打雜加帶飯的。」「知乎」有網友評論,專碩一開學,上一兩個月大課後,就全面進入臨床輪科,就讀期間幾乎沒有假期,成天摸爬滾打在病房。內科專碩沒日沒夜地查體開藥寫病歷,外科專碩主營拉鉤封皮扛大腿。
大家與導師見面少、交流少。不少人直到規培第三年,才回本科室,整個規培過程不接觸、難掌握核心技術。因此,有些科主任在招新時,不待見專碩出身的,認為其既沒學好基礎知識又沒練好臨床技能。
也有評論稱,若人生目標只是普通市三級或二級醫院,幾年都不要求一篇SCI,或許該考專碩,畢業就上崗、「來之能戰」。唯一的不足,可能是發文章、評職稱時,或比學術型碩士要慢一些。然而,假設人生規劃是進有名氣的三甲醫院工作,奮鬥曲線就要曲折一些了。比如,走專碩的路,同時對自己狠一點,下班去做實驗、發paper。目的是兩手都要硬:既能幹臨床,又能做科研。如果在讀期間能發1篇Nature、Lancet或Science,夠吃一輩子。
考慮到幾乎所有省級三甲最低要求都是博士畢業,一部分專碩們選擇繼續讀博。但因是「科研小白」,讀學術型博士不佔優勢,大牛導師們不想要。而臨床專業博士的學位少到稀缺,難度不亞於入職綜合大三甲。因此,多數人專碩一畢業,學業也就到頭了。
對此,上海某三甲醫院科室主任告訴「醫學界」,部分專碩或專博的培養不夠嚴格。專碩3年後,臨床技能的了解、掌握有明顯不足。若讀碩期間沒有好文章,專業博士是考不上的。
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已經定了: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考研預報名將於9月24日9:00啟動。
醫學院校在讀的各位,準備好了嗎?想好怎麼報名了嗎?
或者,正在讀研的你,有什麼話要對後來人說?
留言區交給你們了。
來源:醫學界
作者:燕小六
審稿:田棟梁
校對:臧恆佳
責編:潘穎
【來源:醫學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