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擾電話回潮:500元買1萬個號碼 一天呼800通電話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騷擾電話「回潮」 有呼叫中心每人一天撥800個電話

  假實名電話卡未消失;記者臥底某房產電話營銷公司,所有電話均為盲呼;在網上500元可買10000個北京手機號碼

  8月15日,某電話營銷公司工作現場。

北京白領王女士近期接到的騷擾電話。

  「您要買房嗎?」「您要投資嗎?」「您要貸款嗎?」「您要理財嗎?」北京白領王女士近期頻頻遇到騷擾電話,她向新京報記者出示了最近幾天收到的騷擾電話截屏,最高時一天能接到三次騷擾電話。

  近期,多個手機用戶向新京報記者反映,最近騷擾電話變多了,每天都能接到2至3個騷擾電話,最多時一天能接到5、6個騷擾電話。「不是說這兩年一直整治嗎?為啥還這麼多騷擾電話?」不少人問。

  記者瀏覽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網站各月「舉報受理情況播報」發現,今年4月份以來,涉嫌騷擾電話舉報次數有明顯增加的趨勢。6月和7月的涉嫌騷擾電話舉報次數都突破了6萬件次,4月和5月的舉報次數分別為3.3萬件次和4.2萬件次。去年7月的舉報涉嫌騷擾電話只有1.6萬次。

  監管部門已有所行動。7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三部門印發《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決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國開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8月9日,北京市通信管理局發布消息稱,成立了北京通信行業綜合治理騷擾電話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制定了《北京地區綜合治理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騷擾電話為何回潮?

  騷擾號碼涵蓋手機、座機、95號

  近日,家住北京的金女士接到了一通樓盤推銷的電話,號碼顯示為「(0516)8333 3578」,對方稱是天津碧桂園莫奈的湖銷售人員,以外地人在天津買房可落戶等優惠政策向金女士推銷樓盤。對方稱,使用的是「網絡雲呼」撥打電話,跟座機不一樣,顯示的來電號碼並非真實號碼,有時候也會顯示雲南等地的號碼。金女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經常會接到賣房的騷擾電話,她本人近期並無買房意願,不知在哪個環節洩露了個人信息。

  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網站顯示,7月份中心共收到舉報涉嫌騷擾電話6.3萬件次。其中內容為貸款理財類、違規催收類和房產中介類的舉報信息居前三位,佔比分別為30.9%、21.0%和14.0%。

  微博名為「你過來我就跳下去_」的網友,曬出手機最近通話截圖並附上文字「有什麼辦法能讓這些賣房的叔叔阿姨停止給我打電話」。該截圖顯示,18時02分至18時11分共有4通陌生號碼間斷性來電,其中三通為82開頭來自江蘇蘇州的8位數號碼,一通為95202133的未知號碼。該網友告訴記者,「一天好幾個。大部分賣房,還有股市的,掛了之後這些人還用其他電話打。真的很煩。」該網友回憶,打來的騷擾電話還有顯示手機號的,最近顯示江蘇座機號碼的比較多。

  微博網友「一隻野生皮皮帆」稱自己最近接到的騷擾電話有點頻繁,「基本一天就有一兩個,之前都沒有。這兩天賣房的多,基本一上來都是推銷語,說是房價多少,過兩天要漲了。」

  在北京工作的遊女士告訴記者,她一般都是在工作日的白天接到騷擾電話,號碼顯示有手機號、座機、95開頭的號碼。騷擾電話類型涵蓋推銷保險產品、理財產品、房產等。除了這些常見的騷擾電話類型,遊女士也接到過不少「精準」的騷擾電話,「因為我是做財務工作的,接到過賣假發票的電話,還有財務專業培訓公司的電話。因為我是大專學歷,還接到過要不要提高學歷教育的電話。」

  在遊女士看來,她的信息可能通過多個渠道洩露出去。「關注某些公眾號、網上贈送免費保險、看房、參加某個線下活動都會要求填寫個人信息,另外,我這個專業經常有後續教育的培訓,也需要填寫個人信息。」

  「假實名」虛商電話卡「捲土重來」

  不久前,家住北京的郝先生接到了一個17開頭的手機號碼電話,對方自稱是某淘寶店客服,能準確說出收件人的姓名。「對方說他們新招的客服操作失誤,沒有給我成功申請上他們家的VIP會員,我說不需要不用申請了。那個客服又說需要我提供銀行卡號給他,撤銷申請。聽到這,我就覺得可能是騙子,就把電話掛斷了。」郝先生掛掉電話後發現,有近10個不同的17開頭手機號碼呼入。

  郝先生接到的電話,其實是虛擬運營商的號碼。虛擬運營商是從擁有移動通信網絡的基礎電信運營商處購買通信服務,重新包裝成自有品牌並銷售給用戶的電信服務。市場上的170、171號段就是虛擬運營商號碼。

  曾經,虛擬運營商號碼因為實名制不夠嚴格,一度成為電信詐騙的「重災區」。近日,記者發現網絡上有售賣已經實名過的虛商電話卡,用戶插卡即用,無需提供個人身份認證。

  記者通過QQ聯繫一位售賣電話卡的人士,對方發來一張圖片,上面寫道:「所有電話卡即插即用,都已實名。最便宜的為170/171虛擬號段,150元一張(月租5元,打0.12元,接聽免費,自己開流量包),各地區正規聯通、移動、電信請在歸屬地問價!」對方稱,現在電話卡必須實名,他賣的電話卡是已經實名好的,不用顧客實名,如果買得多還有優惠,買十送三。

  隨後,記者找到另一家線上銷售電話卡的粵網科技傳媒,同樣是已經實名過的號碼,對方表示:「常規移動290(元),聯通220(元),電信280(元)。虛擬卡(170、171號段)130(元)一張,買得多價格也會更優惠。」

  記者致電一家虛擬運營商阿里通信人工客服,對方稱每天撥打大量電話是否會被封號,他這裡沒有更多信息,需要看運營商網絡監控,用戶是不是存在違規。她提到,以前確實出現過用戶大量撥打電話,類似騷擾電話,導致管理停機。

  一位接近工信部人士告訴記者,工信部沒有就個人手機號給運營商提出要求,因為運營商在騷擾電話上有整體考核,運營商自己可能會採取措施。個人用手機和公司用座機撥打騷擾電話在法律上還是有所區別,公民有通話自由,對個人手機號進行封號和攔截還是有法律風險的。

  上述人士稱,比如一個房產中介用手機號給用戶推銷房產,這就是他的工作。但是如果是呼叫中心,拿了一堆號卡,沒有經過嚴格意義上的實名制認證,批量使用,還是會重點查處。

  暗訪電話營銷:每人一天呼800通電話

  「現在智慧型手機上都能設來電黑名單,以前挺好用,最近不行了」,北京朱先生告訴記者,「現在騷擾電話號碼都不帶重樣的,天南地北都有。」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有不少用戶接到的所謂騷擾電話是通過呼叫中心撥打出來的。至於接到不同地區座機撥打的騷擾電話,這其實與呼叫中心的模式有關。有知情人士稱,呼叫中心是很多線路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綜合調度,不斷調用不同地方的線路,有關部門也正在研究如何治理這種模式的騷擾電話。

  記者在網上聯繫到了某呼叫中心客服人員,對方稱,可以開通坐席,對接企業自己的電話線路。一個坐席一天可以撥打800-1000個電話,如果開通20個坐席,一個月需要支付1500元。

  「您好打擾一下,精裝修海景房了解一下?」8月15日,新京報記者以應聘名義進入了北京某電話營銷公司工作,才進辦公室就聽到了一股龐大的聲浪。

  走進公司內部,映入眼帘的是擁有120個坐席的大型辦公空間,其中64個坐席上設置有耳機電話。記者所在的這家公司主要以銷售海景房為主。「每賣出一套房子,公司會提10%的手續費,員工可以提取手續費的10%到40%作為提成。」公司負責人表示,提成的多少則取決於是否選擇底薪,以及賣房的數量等,「賣得越多提成越高」。

  賣房的渠道,就是打電話。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公司的員工每天打電話的要求是最低500個,由於上班時間是每天早上9點到晚上8點,實際每人打出的電話會高於500這個數字,大概在800通左右。保守估計,該公司一年至少能呼出8萬通電話。

  收入方面,有資歷較老的員工表示,其一年的收入為20萬元左右,但也有才入職兩年的新人就拿到十萬元提成的情況。

  在工作過程中,新京報記者發現,每個坐席均配有一個帶耳機的固定電話,員工不用自己撥號,電話可以自動呼叫,而對方是誰,員工也完全不知情,只能依靠入職前背下的話術進行「無差別營銷」。通話結束後,電話會自動詢問對方是否有購房意向,若有意向,員工可以查詢剛才撥打的電話號碼,開展後續營銷。若對方無意向,電話會自動撥號給下一個人。記者嘗試使用該電話向外撥號,結果顯示撥號失敗,只能撥打早已設定好的電話號碼。

  記者了解到,很多機主會掛斷9開頭或者從非熟悉區域打來的座機號碼,不過在公司裡幾乎撥打出去的所有電話都能被對方接通。「我們的來電顯示的是010開頭的座機號碼,一般對方都會接電話的。」一名資深員工告訴記者。

  據記者觀察,電話自動撥打出的號碼均為北京市號碼,記者嘗試撥打了10通電話,全部接通,但基本都是只說出了第一句自我介紹就被掛斷了。「打一天電話能加三個微信就不錯了。」一名員工告訴記者。「打一個月電話才能開一單很正常。」

  500元從網上買了1萬個北京手機號碼

  「公司每天光電話費的花費就高達3000元到5000元。」一名中層員工告訴記者,「這些電話的來源是北京的各大售樓處,號碼主人都是諮詢過房產,有買房意願的人。」

  每天至少8萬通電話,一年下來大約2920萬通電話,相對於2000多萬的北京人口總量,單這一家公司一年不到就可以把所有北京電話號碼覆蓋一遍,更不論僅僅有看房意願的人了。

  「我們另外的一個項目已經做了八年。」公司領導告訴記者,「所以你在打電話的時候可以發現,很多北京人比你還了解你的房產項目。」一名員工說,確實遇到過已經被其他電銷公司推銷過類似房產的客戶。「很多人已經被『打了一輪』了,所以掛電話才那麼乾脆。」

  除了自動撥號系統,有時還會有一些「優質資源」被分發給優秀的員工。「我有一些質量好的電話資源,可以和你分享,成單率會高一些。」與記者同組的一名資深員工說。

  這些「質量好」的電話會被印在表單上,由員工自己用手機撥號。記者在現場發現了幾份電話號碼錶,在一份有300個電話的表單上,一名員工使用叉號、掛斷、無人接聽、空號等記錄了他的撥打情況,一整頁紙上,有一個號碼的主人似乎有意向,號主的姓氏「胡」被標記在了上面。

  對於這些質量好的電話來自何處,有員工表示各種渠道均有,「比如網上購買」。

  8月15日,記者聯繫到了一名出售「老闆業主車主股民號碼」的信息販子,該人士表示,電話號碼資源一萬個起賣,按照質量和時間的區別價位在500元到2400元不等。

  記者發現,信息販賣產業分工明確,除有人負責網上銷售外,該人士表示,「你要什麼數據,我都可以讓技術進行實時整理。」而記者在表示要購買房屋業主數據,並問及數據來源時,其表示業主數據來源是「房產大廳」。

  記者表示要購買一份500元的數據,該人士立刻表示,可以給到半年前的數據,記者可以選擇業主所在的地域,「全國地級市可自選」。當記者表示要選北京市後,該人士轉來了一份一萬人的電話號碼錶。記者發現,號碼錶上均為北京市行動電話號碼,但未標註姓名,問及原因,該人士稱「現在不讓」。

  昨天,記者在這1萬條數據中隨機挑選了20個號碼撥打,其中有11個號碼成功接通,其餘的號碼為停機、正在通話中、未接聽、空號的狀態。其中一位接通電話的用戶告訴記者,他沒有購房意願,也沒有在售樓處、房產中介、房產交易大廳留過聯繫方式,他經常接到騷擾電話,涵蓋房產、保險、租房等多種類型。另一位用戶稱,自己買房子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當時留下過聯繫方式。

  號碼流失重災區:房地產行業

  新京報記者發現,房地產電話營銷是信息販子的主要銷售下遊行業之一。8月16日,記者來到一家房地產中介公司進行應聘,該公司HR稱其銷售方式包括電話營銷,號碼來源多是在地推或客戶來電諮詢時留下的電話,但「也有業主資源」。在問及為何房產中介還要向已經擁有房產的業主進行賣房銷售時,該HR表示,「因為北京70%的買房者其實已有房產,但有換房的需求,所以每一個業主都是潛在的購房者。」

  8月14日,記者聯繫到了在某售樓處擔任銷售總監的張經理,他介紹稱,房地產電銷的電話來源很多,主要包括「售樓處來訪或來電客戶信息,客戶推薦信息;網上用搜客通等客戶搜索工具搜索到的信息;從政府機構基礎信息庫如人口普查、公安戶政、納稅信息、社保等提取到的信息;從通信運營商內部人員謹慎購買獲取的信息;從別的同行公司購買的信息;從朋友關係人獲取的多次轉手的信息;大型展會現場搜集到的客戶信息;從報紙雜誌電話黃頁搜集信息等」。

  需要注意的是,電話號碼資源並非只在房地產行業流通。

  8月16日,新京報記者以「出售業主信息」為名在網上進行銷售,不多時就有人聯繫記者諮詢「有沒有北京拆遷戶資料或者高檔小區業主資料?」而記者反問其用途時,對方稱「是做理財的」。

  記者注意到,除房產外其他營銷需求的電話信息也可以在網上買到。記者聯繫到一個售賣各類用戶電話信息的網友,他向記者表示,一條電話號碼賣1毛,買1萬條以上打8折,不提供號碼數據試用,「現在都不測了,來騙資料的太多。」他向記者說明他們有自己的渠道搜集資料,但具體怎麼操作是商業機密。

  另一位出售電話營銷資源的人給出的報價是,1毛5一條或可買打包價,10萬條8000元,20萬條13000元。對方稱可提供車主、家長、股民的信息,並且可將城市定位在北上廣三地。「我這裡是可以試單的,不給你試單的都是騙子。」隨後,他給記者提供了49條上海股民的電話信息。對方表示,如果是做樓盤營銷,他還可以提供貸款、家長的電話資源。

  呼叫中心和網絡呼叫軟體存監管難題

  此次十三部門專項治理行動中,對呼叫中心提出了相關要求。呼叫中心企業要對經營資質、自營和外包業務進行全面規範,包括:業務名稱、業務委託主體、業務類型、外呼業務號碼、外呼對象和內容以及具體聯繫方式等。開展商業營銷外呼的,應當徵得用戶同意,建立用戶白名單並留存相關依據資料,規範外呼時段、行為等,不得對用戶正常生活造成影響。用戶明確表示拒絕後,不得繼續向其發起呼叫。

  在這個過程中,該呼叫中心是否違規?有知情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核心在於是不是未經用戶同意或者用戶明確拒絕還繼續打電話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資源、線路的違規,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接企業自己的電話線路說得比較籠統,得看是提供技術服務,還是同時提供了人工坐席,線路是誰和運營商籤訂的,判斷起來比較複雜。」

  此外,記者了解到,大部分的呼叫中心是在撥叫的時候採用網際網路方式,接通是完整的通信網,語音沒有走網際網路,語音走網際網路是工信部明確禁止的。

  記者發現網上還有智能語音機器人軟體銷售,對方提供的產品宣傳中寫道「基於呼叫中心系統,外呼機器人融合AI技術於一身」。對方稱一條線可以撥打1200個電話,通話時長為1分鐘,一分鐘7分錢。軟體按年計費,一個坐席一年的費用是16800元。對方稱正常情況下都是顯示手機號或座機號碼,如果想顯示9開頭的5位數電話需要提供授權書,也可以顯示公司的座機號。

  《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指出,基礎電信企業要嚴格規範企業客戶可以使用的號段範圍,嚴禁利用透傳技術虛擬主叫號碼或自行修改主叫號碼,對未通過鑑權的呼叫一律進行攔截。

  方案明確提出,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組織各地電信管理機構督促相關基礎電信企業、呼叫中心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等加強語音通信業務和資源管理,防範電話擾民。加強語音線路和碼號資源管理,按照「誰接入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語音線路和「95」「96」「400」等碼號資源的用戶資質審查,規範資源使用。

  新京報記者 馬婧 羅亦丹

  實習生 遊佳穎 位威

 

相關焦點

  • 騷擾電話回潮:500元買1萬個手機號碼
    央廣網北京8月21日消息(記者楊博宇)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年來,營銷電話擾民、惡意電話騷擾等問題日益突出。各式各樣的騷擾電話不僅嚴重擾亂正常的生活秩序,更可能造成財產損失。近日有媒體報導,在相關部門嚴厲整治的背景下,讓人不堪其擾的騷擾電話卻有回潮之勢,讓人防不勝防。
  • 騷擾電話「回潮」 有呼叫中心每人一天撥800個電話
    騷擾電話「回潮」 有呼叫中心每人一天撥800個電話  假實名電話卡未消失;記者臥底某房產電話營銷公司,所有電話均為盲呼;在網上500元可買10000個北京手機號碼  暗訪電話營銷:每人一天呼800通電話  「現在智慧型手機上都能設來電黑名單,以前挺好用,最近不行了」,北京朱先生告訴記者,「現在騷擾電話號碼都不帶重樣的,天南地北都有。」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有不少用戶接到的所謂騷擾電話是通過呼叫中心撥打出來的。
  • 解密「騷擾電話」:500元買1萬個號碼,每人一天撥800個電話
    4月和5月收到的舉報分別為3.3萬件和4.2萬件,而6月和7月的涉嫌騷擾電話舉報都超過了6萬件。而去年7月的涉嫌騷擾電話舉報只有1.6萬件,也就是說短短一年時間,舉報騷擾電話的人多了幾倍。那麼騷擾電話是怎麼來的?下面小編為你解密。一位業內專家表示,有不少用戶接到的騷擾電話是通過呼叫中心撥打出來的。
  • 調查|誰在給你撥打騷擾電話?
    假實名電話卡重現;記者臥底某房產電話營銷公司,所有電話均為盲呼;在網上500元可買10000個北京手機號碼。▲近日,用戶向記者展示其收到的騷擾電話記錄。「您要買房嗎?」「您要投資嗎?」「您要貸款嗎?」「您要理財嗎?」
  • 市民4小時接500個騷擾電話 對方稱給300塊就停
    不過,吳先生很快明白這不是惡作劇,14日上午7點到11點,有超過500個電話打到他的手機上,且沒有來電顯示。  正在吳先生擔心生意做不成時,一條簡訊發到他的手機上,簡訊稱可以幫吳先生解決「追呼、代呼」問題,收費三百到五百不等。這時,吳先生知道,對方是想讓他掏錢解決這個問題。好在吳先生通過強制來電顯示找到了號碼,並威脅說報警才讓對方停止了騷擾。
  • 「呼死你」煩死人 接連打來近500個騷擾電話6小時不消停
    摘要:從昨天上午9點多開始,讀者小鄭的手機遭遇「呼死你」,在被對方騷擾了近500個電話後,小鄭向自己懷疑的騷擾對象發了一條義正詞嚴的簡訊,這才制止了騷擾。據了解,這種「呼死你」短時間內可撥打多個電話,可以方便設置你想追呼的任何區域的任何一部固定電話及手機。
  • 機器人每天撥打1000次騷擾電話!不管對方多不耐煩始終保持禮貌
    原標題:每天撥打800到1000次 AI助推銷騷擾電話升級 電話機器人應用邊界亟待規範 視覺中國供圖每天800到1000通電話,根據對方不同回應給出最佳應答,全程保持禮貌友好,沒有任何負面情緒機器人一天1000通電話「您好,河北不限購的黃金商鋪您考慮一下嗎?」市民唐女士最近陷入了被推銷電話轟炸的苦惱中。出於禮貌和對電話從業人員的體諒,唐女士平常極少直接掛斷電話,而是委婉拒絕或推託在忙。「讓我驚訝的是,不管我口氣多麼不耐煩,對面的女聲依舊耐心平穩。
  • 一天400多個來電 騷擾電話能否成過去式?
    復盛派出所民警陳令恩告訴重慶商報記者,他們接到謝某報警後調查發現,謝某曾在一天之內先後接到不同陌生號碼的騷擾共計四百多次,都是接通後馬上掛斷電話。 調查 低成本、高收益 電話營銷利益鏈全揭秘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騷擾電話?是什麼人在打?這些騷擾電話或者說營銷電話背後有何利益驅動?昨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換名後公然招代理,呼3個號碼只需199元
    去年工信部等出臺的《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中要求全面清理「呼死你」、「簡訊轟炸機」等軟體設備相關銷售推廣信息,切斷相關軟體、設備在網際網路上的搜索、發布、下載、交易渠道。該專項行動自2018年7月起,一直持續至2019年12月底。
  • 網絡電話可隨意選號碼 騷擾電話換馬甲又來了
    在微微電話裡,用戶可以根據客戶端提供的七個號碼,選取其中的一個作為自己的去電顯示號碼,這七個號碼分布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西安等六個城市。  由於網絡電話本身簡單易用,一般人即可下載使用,加上各網絡電話運營商提供的各種加強版隱藏號碼的服務,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為網絡騷擾電話的滋長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土壤。
  • 「騷擾」電話從哪裡打來?有商家明確稱可提供多種號碼接入
    另一位網友也在大型平臺上發帖詢問:「前段時間常接到9521開頭的電話,基本全是騷擾電話,列入黑名單沒有接過,有時一天幾個,例如952101**、952103**,等等,大多數8位,有時9位。而且這個號碼打過來時也沒有區號前綴,例如021之類,猜想這個應該是改號的號碼。請業內人士能否解釋一下,這個類型的號碼如何形成的,是改號的號碼還是真實的,謝謝了。」
  • 每天上萬來電騷擾回撥卻是空號 攤上這事他苦不堪言
    更為蹊蹺的是,電話每次響一兩秒鐘便掛斷,間隔幾秒又會再次打過來;而來電顯示是「未知號碼」,回撥後卻發現是空號……遇上這樣的倒黴事兒,讓周先生苦不堪言。  重慶商報訊 周先生長時間頻被電話騷擾,緣起於1月19日接到的一個電話:當天,從事機械租賃的他在拒絕一起要價800元的電話詐騙後,便遭遇了對方「呼死你」的惡意報復。
  • 500元購買近萬個手機號碼,三男子獲刑
    「你買房子嗎」「你需要貸款嗎?」「你買保險嗎」……生活中,如果你經常接到、收到這種騷擾電話和垃圾簡訊,不用懷疑,你的個人信息已經被洩漏。那麼,買賣電話號碼資源是否違法?近日,湖北省棗陽市人民法院審理的一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給出了答案。
  • 騷擾電話生產鏈條調查:誰在打、怎麼打、打給誰
    這邊是五州萬家廣場售樓處,我們在地鐵口新推了一批商鋪,價格一萬八左右……」像這樣的騷擾電話你一天能接到幾個?  「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該中心收到的舉報涉嫌騷擾電話月均量約1.6萬件次。騷擾電話已成為社會肌膚上的一塊「牛皮癬」,讓人不勝其擾。  電話銷售是當今一些企業慣用的銷售手段,也是騷擾電話重要來源。
  • 「95」開頭的電話你接過嗎?給你打電話的可能真的「不是人」
    「喂,你好,是這樣的……」最近,你有沒有接到甜甜的小姐姐的電話買房、買商鋪、小孩培訓、買保險而且對方還和你對答如流這個推銷小姐姐根本不是「人」而是正在興起的智能語音機器人以往常見的「400」「800」「2」開頭的推銷電話之外最近「95」
  • 男子3小時接500個電話"轟炸" "呼死你"軟體被濫用
    水母網3月12日訊(YMG記者 張韜 攝影報導)3個小時500個電話狂轟亂炸,換做誰,估計都得「精神崩潰」。但這一幕,就被煙臺市民曲先生真真切切地碰上了,而更要命的是,因為騷擾電話來自五湖四海,號碼不盡相同,手機裡的黑名單功能根本屏蔽不過來。記者調查發現,這一切都源自於「呼死你」軟體濫用,煙臺本地朋友圈甚至有人公開叫賣這種軟體。
  • 我現在接10個電話,9個是騷擾電話
    500億次兩成網民接到的電話中超過一半是騷擾電話而且每周都能接到騷擾電話的網民達到了85.4%不僅僅是國內國外也有這樣的問題國外知名的的來電識別應用 Truecaller 之前發布了 2018 年度報告報告顯示 全球垃圾電話相比去年增長 300% 在 2018 年 1 月 – 10 月Truecaller 用戶一共收到了177 億個垃圾電話
  • 400騷擾電話換個馬甲出來了? 記者親測網絡電話可隨意選取去電號碼
    在微微電話裡,用戶可以根據客戶端提供的七個號碼,選取其中的一個作為自己的去電顯示號碼,這七個號碼分布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西安等六個城市。  由於網絡電話本身簡單易用,一般人即可下載使用,加上各網絡電話運營商提供的各種加強版隱藏號碼的服務,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為網絡騷擾電話的滋長提供了一個溫暖的土壤。
  • 市民手機被惡意設置「呼死你」 1天近千個電話
    原標題: 市民手機被惡意設置「呼死你」 1天近千個電話  手機被惡意設置「呼死你」 機主解套難  本報去年11月6日A17版報導了《給我3萬塊三個月內不呼你》的新聞,市民孫先生的電話遭到「呼死你」軟體的頻繁騷擾,對方還藉機勒索錢財。
  • 美國人兩天才接一通騷擾電話,就罰一通7萬人民幣,我們罰多少?
    因為美國人也實在是不堪其擾,被機器人騷擾、電話騷擾的不行了,據相關新聞媒體報導說,美國過去一年各種亂七八糟的騷擾電話加起來超過500億通,也就是說每個美國人平均每個月要接15通以上的騷擾電話,兩天一次。所以美國政府才痛下殺手,要對這些騷擾電話動手,每查實一例罰你1萬美元7萬多人民幣,好!這個政策真是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