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要好 兩岸比「美臺關係」重要

2020-12-24 騰訊網

民進黨當局在12月12日不顧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保障言論自由的精神,硬是把中天新聞臺關了。在中天最後一夜的節目中,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提到中天被關的真正原因是犯了忌諱,因為他一貫強調「兩岸好,臺灣才會好」,有人聽了不高興。然而,兩岸關係能夠迴避嗎?

美國將臺灣視為圍堵大陸第一島鏈的關鍵中心地位,特別是美國自2018年發動對中貿易戰,後來延伸為科技戰、數字戰,同時美國採取印太戰略,聯合印度、澳大利亞、日本圍堵大陸。馬英九「政府」的策略是「親美和中」,蔡英文則採「媚美抗中」,何者有何區別,大家可以論斷。

猶憶2010年籤署兩岸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之前,4月間馬英九應蔡英文之邀,舉行電視辯論,蔡主張「先國際後兩岸」,指責馬是「先兩岸後國際」。而這十年來的發展,可以看出兩岸協議對於「國際關係」的效果,就在2013年兩岸籤署服貿協議之後,紐西蘭及新加坡分別在同年與臺灣籤了「自由貿易協定」,然而蔡英文上臺4年半,迄未與任何國家或地區籤屬FTA(自由貿易協議)。

無可諱言的,兩岸關係對臺灣的生存發展極為重要,在軍事實力對比上,臺灣遠不如大陸,我們當然希望兩岸和平相處,不要兵戎相見;在國際空間上,兩岸關係良好時,我們可以發揮的空間就大。然而蔡英文上臺後,臺灣地區的國際空間就更形緊縮,諸如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均無緣與會;在經濟上,民進黨當局希望兩岸脫鉤,提出「新南向政策」,然而多年下來,臺灣地區出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愈來愈高,今年1至11月,出口佔比已高達43.8%,順差達到近700億美元,幾乎貢獻了臺灣地區全部的經濟成長。相對地,我對東協國家的出口順差,不但未見增加,反而減少14.2億美元。以上的多方面發展,印證了蔡衍明董事長所說的「兩岸好,臺灣才會好」。

許多有識之士曾說「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臺灣未來的問題是兩岸問題」。目前臺灣兩大政黨最大的差別是意識形態的「臺獨」問題,民進黨黨綱列了「臺獨」,而高官又多主張「臺獨」,甚或說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但事實上,他們心知肚明,在目前國際形勢下,「臺獨」完全沒有可行性。即使這一年來,美國頻頻對臺灣示好,通過一些「挺臺」法案,美方甚至派遣閣員高官「訪臺」,然而美方也意識到不能為臺灣而與大陸決裂,所以示意臺外事部門主管吳釗燮自己公開說,目前並不尋求與美國建立關係。同時在10月底,一次視頻會議上,前臺灣安全會議秘書長邱義仁還公開說,除非是瘋子,才主張「臺獨」。而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為了這條紅線,也踩了剎車。

總結一句話,「『臺獨』是個假議題,卻是一個真問題」,因為憑臺灣實力,以及美國只考慮自身利益,完全沒有「臺獨」的可能,在臺灣議論「臺獨」,毫無意義,反而成為「撕裂臺灣」的真問題,撕裂了家庭、社會,仇視對立彼此,只是自尋困擾而已。

中天新聞臺以「真道理性、真愛臺灣」為理念,其新聞報導關於兩岸及國際的信息,比例也較他臺為高,我常收看,但可惜12月12日被關臺了。我們常以民主自由、言論自由為豪,如今言論自由或新聞報導者又受限,真不知何以為繼。

臺灣的新聞是利伯維爾場,早在1987年即開放報禁,1994年又開放有線電視,已是百家爭鳴、競爭激烈的市場,保留中天新聞臺,讓民眾多一個選擇,何足為懼,何必以公權力強制關掉一個新聞臺,徒留控制新聞及言論的把柄,令人嘆息。(本文摘編自臺灣《中國時報》,作者高孔廉為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相關焦點

  • 臺灣要好 兩岸比美臺關係重要
    兩岸關係,或者更精確的說,陸美臺三方關係是臺灣生存發展的關鍵,臺灣處於陸美兩強之間,語云「兩大之間難為小」,身為兩隻大象之間的螞蟻,必須自謀生存之道。大陸稱臺灣為不可分割的領土,更重要的是在戰略上,透過臺灣尋求邁出太平洋的出海口。
  • 臺工商業界:兩岸關係好 臺灣經濟才會好
    臺工商業界:兩岸關係好 臺灣經濟才會好   對於臺灣當前低迷的經濟狀況,島內工商界人士表示,臺灣經濟要發展好,最重要的就是兩岸關係要好,民進黨目前強推的所謂"反滲透法",已經在臺灣企業界造成恐慌。
  • 「臺美」關係再升級?蔡英文又要「作妖」了!
    對於拜登政策的預測以及穩定都會遠遠高於川普,從這個角度來看,拜登當選將會是兩岸關係新的開始。這對於川普在任期間一直叫囂「反華」的臺當局來說是一個無法躲避的挑戰。蔡英文與川普同是2016年當選領導人,而在這四年間,臺美關係似乎一直有所發展。
  • 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轉折點|民進黨|大陸|蔡英文|兩岸關係|臺灣
    [新聞頁-臺海網]據大華網報導 臺灣《聯合報》近日就兩岸關係對臺灣民意做了一次調查,反映了當前兩岸關係的複雜,以及臺灣民意的矛盾。尤其,從該報十年來所做的兩岸關係民調來觀察,此次民調的確是兩岸關係未來走向的一個轉折點,更要審慎分析,妥善面對。
  • 臺灣要涼涼?臺學者稱:緩和兩岸關係,是美國民主黨一貫想法
    對美國而言,希望不要有太多的動亂,希望兩岸之間有緩和氣氛的存在,坎貝爾的說法是他個人看法,但是也傳達民主黨一貫的想法,不是全面性對抗中國,是希望跟中國在某些議題上有合作可能。他表示,川普呈現中美對抗的格局,拜登上臺,美中競爭關係不會有太大改變,但和川普應該是有不同作法。坎貝爾的說法是認為。
  • 蔡英文訪南太趁機彰顯臺美關係,港媒:臺戰略失衡,對臺灣並不利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正在南太平洋拼「外交」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4日結束對帛琉的訪問,前往諾魯。雖然她的所謂「海洋民主之旅」還有幾天,但島內關注的基本都是行程結束前過境美國夏威夷。據臺灣《聯合報》24日報導,蔡英文預定27日過境夏威夷期間,將以視頻會議形式參與美國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的一場研討會,並發表演說。「傳統基金會」公布的信息稱,美國東部時間27日下午3時,將舉辦特別政策對話,蔡英文以視頻方式參與。她的演講將聚焦臺灣在印太區域中扮演的角色。這場會談的其他參與者包括「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佛納和美國聯邦參議院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等。
  • 臺灣民意新變化與兩岸關係走向
    蔡當局把對美關係視為其執政的重要「救命稻草」,不斷強化與美國的實質關係,從「特蔡通話」到對美國的「印太戰略」表達支持與希望參與,全力討好美國。臺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幹擾與影響有所增強,使兩岸關係變得複雜,也增加了兩岸的對立與對抗。蔡英文不但不去反省其中的癥結,反而不斷炒作所謂大陸對臺灣的「打壓」,煽動島內民眾對大陸的敵意。
  • 潘飛:蔡英文真的能夠處理好臺美關係嗎?
    近期,部分民進黨學者和大陸學者圍繞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是否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係和維持臺海和平穩定進行了一些交鋒,且不乏激烈言辭。其中個別綠營人士在為蔡英文辯護過程中,將6月份蔡英文訪美受到所謂「高規格」接待和美方「友好」回應作為蔡英文能夠處理好臺美關係的重要例證。
  • 2019「六問」臺灣:兩岸關係發展好or差
    為此,積極推動新的「印太戰略」,加大對中國打壓力度,特別是明顯加大打「臺灣牌」力度,借加強、提升與臺灣的關係、加強對臺各方面的支持,拉攏臺灣,將之綁在美國的戰車上,利用臺灣問題牽制、幹擾大陸的戰略發展,消耗大陸的戰略資源,使大陸無法全身心地投入現代化建設,遏制大陸和平崛起,阻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確保美超級大國的世界霸主地位不受中國挑戰、威脅。
  • 川普又搞對臺軍售,兩岸關係不容美國插手
    臺灣網友對此一片聲討。臺灣外事部門在感謝聲明中提到,「此次對臺軍售充分展現美國政府對臺灣防務需求的高度重視,並已逐步落實對臺軍售常態化機制,使臺灣能即時獲取防衛所需裝備,有效提升嚇阻能力」。看起來,臺外事部門似乎在表達,以當前「臺美關係」的密切度,只要臺灣有需求,美國就會及時提供相應武器裝備。但事實上,這只是一條徹頭徹尾的「假消息」。
  • 馬紹章:臺灣的兩岸關係選擇權
    從兩岸的角度來看,還是脫離不開中美臺的三角關係,對臺灣地區來說,所謂的選擇權,必然牽涉到中國大陸與美國的政策。此時此刻,臺灣最重要的選擇權是「九二共識」,而未來影響臺灣最大的則是美國的對臺戰略思維,究竟是保臺還是棄臺。下圖橫軸「九二共識」,縱軸是美國未來對臺政策,也有四個象限。
  • 「臺美」關係轉變?蔡英文興奮了
    此次教習針對臺軍突擊舟等作戰課程進行深入剖析,有助於在之後提升「臺灣陸戰隊的整體作戰水平。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民進黨對美軍「赴臺」的事情,大肆宣傳,絲毫沒有低調的意思。很可能是為了堵住,拜登上位後,外界猜測的「臺美關係」或將轉變的消息。對於美軍來臺灣教導軍事項目的事情,民進黨仿佛是為了給自己「壯膽」,也是為了威懾大陸,瘋狂的進行宣傳,一改往日遮遮掩掩的態度。
  • ...不稱臺灣是國家」,臺媒:蔡當局吹捧的「臺美關係」卸妝、掉漆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2日公開表態稱,自己不會把臺灣稱為國家。此事傳到臺灣後,有臺媒形容稱是「打臉臺獨」,還有臺媒分析稱,這句話讓民進黨當局擦脂抹粉、天馬行空大吹牛的「臺美關係」掉漆、卸妝了。
  • 美臺關係「陰雲密布」 美要臺灣為「加密」買單
    美國借軍售向臺灣蒙錢  (本報記者 何西):對臺軍售向來被看作是美國對臺灣政策的「晴雨表」,近期,美臺關係可謂「陰雲密布」。此前,有臺灣媒體擔憂,美國售臺F-16C/D型戰機機會渺茫。
  • 2019年臺美關係:虛熱實冷
    作者 嚴語    2019年,蔡英文為追求連任,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選戰中強打「聯美抗陸謀獨」牌,始終以對美關係作為臺灣整個對外關係的中心,加緊向美國貼靠,並謀求借船出海,「從美國走向世界」,利用臺美關係提升拓展整個國際活動空間。
  • 強調「臺美關係」?這次,蔡英文「拼了」
    導讀:最近兩岸關係十分緊張,蔡英文不斷對大陸發起挑釁,讓兩岸關係充滿了火藥味。蔡英文最近做出「新動作」,試圖有意與大陸保持距離。在她提到的所謂「踏實外交」中強調的「臺美關係」,「美日關係」也讓兩岸關係更加「不踏實」。
  • 川普宣誓就職 臺商界呼籲蔡英文趕緊修補兩岸關係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中評社1月23日報導,針對川普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總統,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22日發出新聞稿表示,他憂心對臺灣產生三大影響,提醒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應注意川普是否會拿臺灣當作與中國大陸的談判籌碼
  • 臺教授:蔡英文第二任兩岸關係只會變壞、不會更好,將持續探底
    針對美國拉攏臺灣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蔡東傑向中評社表示,美國表態支持臺灣加入WHO,始終止於宣示,從未見其以國際地位主導、提供實質幫助,所以美方支持臺灣入WHO一直是假議題。而臺灣的「外交」政策過於偏頗,將在美中角力下首當其衝,預期兩岸關係持續探底,不容樂觀。
  • 兩岸關係惡化+疫情影響 臺灣農漁產品外銷大陸受挫
    因兩岸關係惡化與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導致兩岸漁業交易也隨之「封市」。不少臺灣漁業界人士表示,今年臺灣漁業將面臨嚴峻的挑戰,他們對前景發展憂心忡忡。如若今年9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終止,首當其衝的是臺灣傳統產業,屆時臺灣養殖業將失去「零關稅」優惠,出口大陸必受嚴重衝擊。兩岸農漁業交流投資協會理事長黃一成近日表示,自己從事遠洋漁業及養殖漁業多年,今年臺灣漁業所面臨的挑戰最嚴峻。因兩岸關係惡化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漁產品已很難進入大陸。
  • 全國臺研會召開年會 研討轉型中的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原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李亞飛出席了開幕式。會議設有5個子議題:習近平對臺工作重要思想探析;蔡英文政策評估;國民黨政治生態新變化與新趨勢;涉臺國際因素新變化及應對;反對和遏制「臺獨」的新思路、新途徑與新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