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中評社報導,美國日前在Twitter公開支持臺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引發中國大陸不滿抗議。針對美國拉攏臺灣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蔡東傑向中評社表示,美國表態支持臺灣加入WHO,始終止於宣示,從未見其以國際地位主導、提供實質幫助,所以美方支持臺灣入WHO一直是假議題。而臺灣的「外交」政策過於偏頗,將在美中角力下首當其衝,預期兩岸關係持續探底,不容樂觀。 對於兩岸關係未來趨勢,蔡東傑表示,兩岸關係的演變可從二方面來看,一是蔡當局第二任的執政態度。二是美中角力升溫,美國介入的外力影響。 從蔡當局現階段的態度來看,第二任的調性基本上不會有太大改變,蔡東傑說,因此兩岸關係的未來,不太容易有更好的發展,至少從2020到2024這段時間,只會變壞、不會更好,現有狀態恐怕已是最佳狀態,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加上美國的介入,兩岸現狀正逐漸被打破當中。 蔡東傑指出,蔡英文2016上任後,雖然民、共之間沒有共識,且雙方存有不信任感,但在兩岸不穩定當中,還是可以維持某種程度的聯繫,也就是兩岸人員及經濟的交流,兩岸民間的旅遊、經貿、商業、文化互動成為保住兩岸關係的「基本紐帶」。 但近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兩岸關係的基本紐帶遭破壞,從2016年到2020年之間的基本紐帶已越來越小,蔡東傑說,基本紐帶之所以被影響,不只是因為疫情本身,有一大部分是受「政治惡意」牽連。 由於,臺灣政治氛圍從民進黨當局到超過半數的媒體,在疫情蔓延的當下,基本上是對大陸抱持惡意,也就是說,兩岸維繫穩定的紐帶在疫情波及之下,加上蔡政府及臺灣媒體煽動的惡意,讓兩岸唯一可以互動的基點出現裂痕,進而讓兩岸關係搖搖欲墜。 蔡東傑指出,近期可以感受到蔡英文有試圖收縮惡意,維持穩定現狀,但不代表蔡的意念可以在民進黨當局中取得共識,甚至惡意早已在臺灣社會中蔓延,這樣的情況對兩岸關係來說,要轉惡為善,非常困難,他個人認為,不容樂觀。 就美中角力升溫對兩岸關係影響的層面來看,蔡東傑指出,疫情蔓延導致美中角力激化,可以發現,美國近期積極拉攏臺灣,甚至透過各式管道表態支持臺灣加入WHO,挑動大陸敏感神經,這當中美國有很大程度是想藉由強化臺美關係,為其在美中競爭中創造優勢。但對臺灣是好是壞?臺灣當局主政者需要審慎思考。 蔡東傑說,不可否認,近年臺美關係處在臺美「斷交」之後的最佳狀態,從外交形式看起來是好事,因為美國是臺灣安全的重要保障,所以回到「斷交」之後的最佳狀態,對臺灣在國際上的「外交」有所幫助。 可是反過來看,臺灣與美國太過親近也是重大的威脅,蔡東傑指出,畢竟臺灣所面對的是不可靠的川普,眾所周知,川普專走「交易外交」,代表臺灣在取得好處的同時,需要付出相當程度的代價,另外現在的美國經濟、國力皆日漸衰退,雖然中國與美國的經濟實力還有一段差距,但美國日漸衰退卻是不爭事實,臺灣面對衰退的美國,以及難以捉摸的川普,長久看來,對臺灣的發展有高度風險。
蔡東傑提到,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5月2日在Twitter上表態力挺臺灣加入WHO,立即引發大陸官方及網友的反對及抗議,很明顯是美國透過聯合「盟友」,打擊敵人的手段。 但在臺美同盟的關係當中,臺灣只是面子大於裡子,真正得利之處少之又少,由於美國支持臺灣進入WHO,一直處於宣示階段,沒有實質奧援。且弔詭的是,美國已打算中斷對WHO的金援,並試圖另起爐灶,卻不拉臺灣加入其籌備的國際組織,反而強力支持臺灣進入WHO,當中的邏輯謬誤,背後動機值得深思。 大陸方面對於美國的介入,一定會有所動作,蔡東傑指出,未來大陸對美國的政策必然針鋒相對,因為其無法坐視美國拉攏臺灣。在兩岸當中,大陸的對臺政策彈性很可能限縮,以致兩岸的不確定性升溫,臺海動蕩不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