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財經社 實習生 張漫莉
編|梁夜
最近,共享護士又火了起來。
以「共享」為名的醫護上門服務正在悄然興起。這幾天,西安、成都、濟南出現共享護士的新聞讓這個半年前出現的行業再次火爆起來。
AI財經社在應用商城發現,無論是專門以醫療服務為主的上門軟體,還是服務種類更多但包括上門醫護的上門服務直約平臺軟體,其運營模式都是以護士線上接單、線下服務為主。有些平臺甚至推出了醫生上門服務的業務。
相關專家認為,一方面該類應用平臺滿足了行動不便的患者的需求,但另一方面確實存在安全隱患及違規行為問題。
護士基本是兼職,審核仍需加強
AI財經社在應用商城發現,以"共享醫護"」護士上門」為定位的醫療應用軟體有近20個。它們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專門以醫療服務為主的上門軟體,如「醫護到家」「泓華醫療」「護士到家」等;而另一種是服務種類更多但包括上門醫護的直約平臺軟體,如「到位」「到家服務匯」平臺等。兩者都以護士線上接單、線下服務模式為主,其中如「護士到家」、「金牌護士「等軟體主打護士上門服務業務,而有些平臺甚至推出了醫生上門服務的業務。
此類App的使用流程主要分為以下幾步:首先用戶通過手機驗證碼登陸App,之後在個人中心完善個人信息,但是也只是需要自行填寫簡單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身份證號這四個信息。完成身份認證後,用戶便可直接開始預約上門服務,預約程序需要填寫點擊預約後需要填寫服務對象相關信息,信息必須包括用戶就醫證明,必須上傳的是患者處方、藥品,缺少以上兩者的用戶無法進行預約,而護理工具可由平臺方護士提供,但需要另外繳納費用。之後,平臺便會對預約用戶進行審核,不符合接單要求以及風險較高的平臺會選擇拒接。
同時,平臺方會為服務對象免費投保,因此需要服務對象輸入身份證號碼。但AI財經社在「泓華醫療」App體驗中發現,即使不填寫身份證號碼,仍舊可以進行最後一步付費程序。針對此問題,泓華醫療的客服解釋,如果不填寫身份證號碼,平臺便不會為服務對象投保,服務對象不享有保險權利。
AI財經社發現,此類App中的護士基本上都為兼職身份,有些App用戶可以自行選擇特定人員進行預約,而有的平臺則採用平臺方醫護人員自主接單或是平臺派單模式,兩種模式都會與服務用戶進行進一步溝通。
在「醫護到家」App平臺兼職的護士王女士表示,因為護士都採用倒班制度,空餘零碎時間較多,因此想要在這類App上兼職,將自己的專業技能變現。目前平臺採取平臺與護士3:7的分成比例,同時平臺方會再抽取一定比例作為其他方面的支出。
對於兼職醫護人員審核問題,「金牌護士」創始人丁少磊2月3日回答AI財經社稱,針對兼職護士有嚴格的審核標準,需要提供所有相關證書,並且根據不同項目有不同的審核標準。平臺之後會上新的系統,想要註冊的護士需要標註自己擅長的技能並且獲得平臺已註冊護士的證明,之後平臺與護士會籤一份協議,協議中表明護士要對自己主張的技能承擔責任。
輸液有風險,違規美白針仍可打
目前各類醫護上門平臺服務種類豐富,包括打針、輸液、靜脈採血、上門打黃體酮、外科傷口換藥、打美白針等,每類項目都有明碼標價,而據官方說明,項目費用僅為服務費,不包含藥品、用具等費用。
從業時間已達11年的安徽某醫院在職護士楊女士表示,醫護上門中的很多基礎護理項目風險性較低,因此可進行上門服務,但是其中的輸液項目安全隱患較大,因為在家中輸液意味著不具備專業醫院的搶救條件,一旦發生意外,即使攜帶了搶救設備,也很難保證患者的安全。
王護士表示,上門輸液確實具有較大風險,但一般風險較大的平臺不會接單,護士也會選擇風險較低的訂單。而目前平臺的確還沒有為護士配備搶救設備。
「醫護到家」副總裁解琦接受AI財經社採訪時表示,平臺一方面會免費為用戶與護士雙方購置綜合意外險、醫責險和第三者責任險,以此提供保障,同時平臺也會嚴格審核預約訂單,排除風險較大的預約,在未來的發展裡也會逐步完善急救設備。
AI財經社還在此類醫護上門平臺都發現了「美白針」項目。在「金牌護士」應用精選頁面就有美白針廣告,而在「醫護到家」上,雖然沒有發現美白針預約項目,一些護士信息簡介中卻在擅長一欄填寫了「美白針」項目。據此「醫護到家」的客服方表示,如果想要打美白針,可以選擇打針項目,並且備註上美白針便可。
據了解,美白針藥物在正規醫院是不能開的,護士打美白針也不屬於醫療範疇之內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早在2017年2月份,《新聞晨報》就曾報導了網約護士打美容針不遵醫囑而導致用戶產生不適狀況的事件。時隔近一年,該類平臺仍存在違規打美白針的現象。
對此「醫護到家」副總裁解琦回應,如果需要打美白針的用戶提供了相應的處方和藥品信息,並且符合標準,那麼平臺是可以接單的。而對於不遵醫囑遵患囑的現象,他表示,這是護士私下行為,不是平臺能控制的範圍,平臺能做的是用戶從平臺下單,平臺進行審核,並為服務對象提供保險等保護。
目前,「金牌護士」和「醫護到家」官方都表示之後平臺主要服務對象仍舊會是老年人群體,滿足老人需求,並且會大力發展線下護理站,線上線下結合,去更好的完善風險規避機制。
據華商報報導,在西安的共享護士平臺,提供20多項服務,包括家庭護理和母嬰育兒護理,其中購買最多的是輸液服務。靜脈輸液為169元,肌肉注射139元,留置針輸液189元,導尿189元,普通換藥139元,新生兒護理349元,產後護理539元。
陝西規定成人門診靜脈輸液最高限價分別是:三級醫院20元,二級醫院16元,一級醫院13元。也就是說,僅靜脈輸液這一項收費,該App平臺上的上門價格是三級醫院價格的8倍多。據該報導,有市民覺得價格貴,也有人認為上門一對一服務打針收一百多元並不算貴。
從業10年的外科醫生瞿先生表示,雖然平臺要求服務對象必須提交醫囑、藥物的規定,並且嚴格進行審核,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上門服務的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但是在診療過程中一旦出現意外,現場無醫生,搶救無法及時到位,便會導致無法預料的後果。同時患者方對於疾病的了解不足,無法確定哪些病需要緊急就醫,哪些可以等待醫護人員上門服務,而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過於依賴上門醫生就會出現大問題。
不過他也表示,這類軟體的確為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在老年人的慢性病隨訪上可以更多地使用。但同時要警惕,便利的同時也意味著更大的就醫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