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 進取」是解放路小學的辦學理念,也是學校各類課程校本化和校本課程開發的根本理念。解放路小學始終以學科教育為平臺,通過落實國家課程、拓寬教材內容、開發學校課程、豐富課程類型、挖掘課程資源、關注課程評價,構建了以「立足課堂,協同資源,走進社會,促生發展」為目標的富有我校特色的「三原色」課程體系。近年來,解放路小學嘗試並不斷推進低年級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三年級「融合課程」、E時代 「1314」全學科融合閱讀課程等,力求突破學科、場所、形式、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實現課程活動的 「立體化」。
隨著互聯時代的到來,解放路小學順應時代的變化和未來的需要,以更為開放、包容、民主、平等的理念重新思考教育,重構課程體系,展開包括基於問題情境的協同教學在內的教育教學革新。
協同教學的預期目標
基於問題情境的協同教學是用「網際網路思維」對課程進行頂層設計,通過創設學生需要努力達成而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把課程、師生、學習時空、學習技術等核心元素有效統合起來,包括內容協同、人員協同、策略協同。從功能上,改變教學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從結構上,改變教學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從內容上,改變偏重書本知識現狀,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繫;從方式上,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從評價上,改變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協同教學的基本模式
學科內協同:基於問題情境,重構教學內容。學科內協同教學主要是在基礎型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圍繞某一問題,以學科課程標準為指引,專注於學科知識的學習和學科目標的達成。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開展「橫向」協同教學(單課、單元或同冊教材中的教學內容的整合),或「縱向」協同教學(不同年級教學內容的重組),使教學內容持續地生成和轉換,而不僅僅傳遞特定的教學內容,實現教材內容的「增值」。
跨學科協同:基於問題情境,開展多科探究。跨學科協同教學是以某一學科問題為切入點,通過主線引領的方式,綜合各學科相關學習內容,實現聯合多個學科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的目標。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完成了既定的教學任務,還促進了學習深度,更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科體系間的直接關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協同發展學科素養與綜合能力。
超學科協同:基於問題情境,聯結真實生活。超學科協同教學主要由學校層面主導,從「我與自己」「我與自然」「我與社會」三個維度,以「問題情境——交互探究——表現評價」的流程,在每個年級開展主題式綜合實踐活動。「問題情境」從學生生活而來,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來源於真實生活的真實問題;「交互探究」是教與學的主體部分,藉助數位技術,綜合融通不同學科的活動方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表現評價」環節是讓學生通過多樣化方式呈現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成果,並作為評價手段。
協同教學的推進策略
評價體系變革。科學設計評價框架,注重教師評價融入學習,學生評價與學合一。評價目標全面考慮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培育各方面的要求,評價內容著重從「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業成果」三個維度設計評價內容和觀察點。評價方式側重於積累學生課堂表現,採用等第制和評語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校本教研變革。堅持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教師圍繞問題從學生表現和教師表現兩個方面進行自我分析與反思,圍繞問題開展教師合作式跨學科教研教學活動,在情感、願景、價值追求等多個維度實現深度融合,形成學習共同體。
技術融合變革。創建校園雲盤,形成資源交流分享中心;活用「鏡子課堂」,構建教學研討新方式;運用「微課」手段,翻轉學習方式;深化"小思徽章"評價平臺,推進評價過程化。
點擊查看往期特色品牌校
021-37597011
奉賢教育熱線
關注
400-920-8761
奉賢區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諮詢熱線
關注
奉賢教育
http://www.fengxian.gov.cn/jyj
微博ID:上海奉賢教育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