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沙洋:種田有了新法子 農民不再東奔西走

2020-12-25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武漢9月26日電(記者黎昌政 李偉)「『按戶連片耕種』的好處看得見摸得著,方便耕作、管理,收割費用也大幅下降。」剛收割完水稻的湖北省沙洋縣拾回橋鎮劉店村村民李造權說。

「以前田塊太散、太小,收割機不去小田收割,只能請人幫忙,費用高、耗時長。」李造權說,「連片前大中田塊收割費用每畝近100元,連成大田塊後每畝下降到50元以下,23畝稻田僅收割費用就節省八九百元。」

沙洋縣位於江漢平原西北腹地,過去按照距離遠近、土質肥瘦、水源好壞等因素平均分配土地,農戶田地普遍小而分散。全縣耕地塊數達107.7萬塊,戶均8.7塊。

9月23日,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曾集鎮曾集村,種植大戶朱中斌僱用收割機收穫自家的水稻。

沙洋縣農村經營管理局局長王家平說,隨著農村生產力水平逐步提高,土地「分散化」「碎片化」弊端日益凸顯。近年來,沙洋整縣推進「按戶連片耕種」,在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家庭承包權的前提下,通過村民小組內部經營權流轉、承包權互換和承包地重分等方法,力爭使多數農戶耕種土地連成一片、最多不超過兩片且不「插花」。

「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從實際出發,一村一策、一組一策,不搞一刀切。」沙洋縣縣長陳威說,「以水源、住房、最大田塊、集中田塊等為主要參照路徑,實行『按戶連片耕種』。全縣承包耕地面積141萬畝,其中129.98萬畝已實現按戶連片耕種,連片耕種率達92%。」

「現在人工費成了農業生產的最大成本。」67歲的毛李鎮三坪村民肖加興說,「按戶連片耕種」前,全年種水稻和油菜等大約需要75個工日。實行連片耕種後,耕田、播種及收割可全部機械操作,全年只需12.7個工日,按每個工日100元計算,可節約成本6000多元。

「尊重群眾意願,充分發動群眾智慧,是推進『按戶連片耕種』工作的法寶。」沙洋縣委書記劉克雄表示,基層農民群眾大膽創新,政府主動作為因勢利導,「按戶連片耕種」推進效果好,實現了多個農業主體共贏。

相關焦點

  • 連片耕種的湖北「沙洋創新」
    農業部專題調研組深入沙洋開展調查研究後認為:沙洋縣抓住確權登記時機,大力推行「按戶連片耕種」模式,已完成連片耕種85.3萬畝,佔全縣耕地的89.6%,大大方便了農民耕作,農業生產成本約降低二至三成,深受農民群眾擁護和支持。
  • 有人提出農民退休,作為農二代不再種田,該怎麼辦?
    有代表提出農民退休,做為農二代,不再種地的你們,對此有啥看法?他們提出農民退休了,農民的兒女們,即農二代,都進城打工去了,家裡的田地由誰來種?其實大家不必擔心,農民退休制度的建立,其目的是解決農民年滿65周歲後,老有所養的大問題,並不是考慮農民退休後,田由誰來種的問題。
  • 湖北沙洋江漢運河半馬 6000餘名選手馳騁詩畫賽道
    3月23日上午,太平洋保險-2019湖北沙洋江漢運河國際半程馬拉松歡樂開跑。斯洛伐克駐華大使杜尚貝拉及其夫人尤金伲亞貝拉應邀出席半馬賽頒獎儀式,向沙洋夫妻選手伍州、白小芳贈送禮品,並為男子半馬賽前三名獲獎者頒獎。
  • 古代農民為何非種田不可?
    所以中國古代的底層百姓,基本上都是依靠種田而活。尤其是能夠立足中原的中國正統王朝,最終都以農耕經濟為中心展開統治。因此,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中國古代農民是否能夠全部擺脫種田經濟?答案是否定的。為何會得出否定的答案,其實這與中國古代的人身依附關係有關。何謂「人身依附」何謂「人身依附關係」?
  • 如何處理農業糧食安全與提高農民收入的關係?讓農民安心種田?
    如何處理農業糧食安全與提高農民收入的關係?讓農民安心種?此題貌似一個農業專家的研究課題,意在揭示農業,農村,農民內在的深層次問題,有點大。透過現象看它的本質,其實這是一個專注時髦詞彙,重在使用書面語言而不切實際,譁眾取寵子虛烏有的所謂問題。
  • 農民種田不掙錢甚至虧本,誰是最大的獲利者?
    每一年,種地,不管農民掙不掙錢,甚至在特殊年份,農民種地甚至虧本,總有從農民種田的過程中的獲利者。從種到田間管理,再到收莊稼,分別是經營種子的、經營花費農藥的,還有幫你收割莊稼「麥客」,聯合收割機手等。當然最大的獲利者是城裡人。為什麼這麼說?聽我慢慢給你道來。
  • 你認為糧食價格在什麼位置上才能使農民種田不虧本
    農村人種田生產糧食不值錢,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現實問題。農村人種田每畝究竟需要多少成本?生產的糧食產生多少的經濟效益,才能使種田人不虧本?下面就來討論一下單位面積,糧食價格應該在什麼範圍內合適?農民種田才能不虧本?
  • 新型農民種田苦不苦?
    新型農民種田苦不苦?我也具體不清楚這新型農民和老型農民是怎麼個概念,直白的說吧,現在的農民屬實不算很苦,過去真苦。解放前咱沒經過,只能聽老人講,和從書本上看到的,農民真的是太苦了,吃的最不好,幹活最苦最累。
  • 湖北荊門沙洋縣毛李中學領導看望本校畢業就讀沙洋中職學生
    本網訊(通訊員 王光興 胡立飛 趙代雄 劉善玲) 9月10日,湖北荊門市沙洋縣毛李中學工會主席趙代雄帶領上屆班主任朱必良.沈忠誠.代克林等,看望了就讀於沙洋縣職教中心毛李籍學生,深受學生讚揚2019屆和2020屆從毛李中學畢業就讀沙洋職教中心的學生一共有68人, 毛李中學領導首先為他們發放了小禮品愛心茶,然後問候他們在校的學習和生活狀況。
  • 湖北沙洋推動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24個字飛進83萬份入戶資料
    7月2日,沙洋後港小學五年級學生劉新怡一到家中,就從書包裡拿出一張「暑期生活導航」。61歲的劉洪奎拿過來一看:「喲,上面又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你會背嗎?」「當然會,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我每天檢查你的作業,早記住了。」爺孫倆一問一答,笑聲滿屋。「在沙洋,中小學生的作業本、成績單、考試卷、告家長書,還有老師的備課本、學習筆記本,都印有24字核心價值觀內容,實現校園印刷品全覆蓋。」
  • 立春日剪「春天」,沙洋親子共上抗疫剪紙課
    2月4日立春日,沙洋實驗初中八(4)班網上學習群,美術老師黃晶開通遠程直播教學模式,全班學生在家長陪伴下,共上抗疫剪紙課。「科普常識我熟知」、「暖心行動我獻策」、「繪春剪春頌美好」、「親子共迎花滿園」。黃晶老師首先運用科普繪本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認知與防控的宣傳,接著倡議同學們獻計獻策,為正與疫情抗擊的同胞祝福。
  • 一朝穿越成農民,不如種田去逆襲!
    節後症候群還沒消除,今天就給大家盤一些悠閒自在的種田文,下面我們通過一些劇情來看看穿越成農民,種田逆襲的生活吧!《悠然種田:夫君別過來!》葉小禾悠閒的吃貨劇情:因為殺了野豬,蕭祁的臉上和衣服上,都沾了不少噴出的鮮血,看起來怪嚇人的。
  • 川豫鄂種糧農民老齡化調查:十年後誰來種田
    記者最近深入川豫鄂三省產糧區調查發現,儘管近年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然而,由於種糧仍未走出「比較效益低」的怪圈,如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老齡化」現象突出,農業生產面臨「後繼乏人」的窘狀,一些農民和基層幹部甚至發出「十年後誰來種田」的擔憂。
  • 耕地種田成了這所大學必修課,農民感覺不可思議:形式主義
    讓大學生種田,可以讓學生達到親近自然的目的,在現在生活壓力下,很多同學和大人們一樣,也是三點一線的生活,很少接觸大自然。農耕教育,可以讓大學生更接地氣。其次也在農耕中傳承了傳統農耕文化,更加理解農民,理解珍惜糧食。
  • 湖北農民發明現狀掃描:散落的珍珠,如何成串閃耀
    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十堰、襄陽、黃岡、黃石等地,發現雖有相關政策扶持,但農民發明家多仍處於「單打獨鬥」狀態。這些散落的珍珠,如何才能成串閃耀?都是匠人,聰明勁令人瞠目襄陽臥龍鎮農民黃忠兵,47歲,發明一款花生播種機,種肥同播,兼撒農藥,每小時可播10畝至15畝,委託宜城一家企業量產,已售200多臺。
  • 到底什麼是農民?歲月靜好之下,農民與「小農經濟」在負重前行
    在很多的發達國家,農民就是一種職業,也僅僅是一種職業,通俗來說就是以農為生的種田人,一旦他們不再種地了就也不再是農民了。而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農民那就不僅僅是種地的一種職業了,已然成為了一種社會等級,一種身份或準身份,一種生存狀態。
  • 美麗鄉村行之南水北調沙洋中線工程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總體規劃中,黨中央、國務院心繫湖北的長遠發展,做出了「南北兩利、南北雙贏」的重大戰略決策。       如今,沙洋江漢運河兩岸沃野綠浪,風景如畫。依託這天然氧吧的環境資源,沙洋縣打造出油菜花旅遊品牌,推介楚都紀南城,舉辦馬拉松賽事等旅遊項目,沙洋縣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已愈來愈明顯。
  • 「書香荊楚·文化湖北」全民讀書月活動啟動
    此次,十位湖北「最美讀書人」在漢聚首,分享閱讀經歷和感受。他們來自全省各地各行業,有機關幹部、讀書會志願者、書店店長、作家、鄉村教師、農家書屋管理員,是我省千千萬萬愛書人、讀書人的代表。  天門市拖市一中教師朱青苓是該校校園作家群中的一員。
  • 俗語「雨打墳頭錢,今年好種田」,有何含義?清明下雨有啥說法?
    俗語「雨打墳頭錢,今年好種田」,有何含義?清明下雨有啥說法?馬上又到了一年清明時節,清明節不僅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很重要的節氣之一。在清明節到來時,人們不僅要掃墓祭祀,同時也要開始安排農業生產。
  • 東亞青運被取消後 臺中市又想出了個新法子
    不過,3日,臺中市又想出了一個新法子↓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3日報導,臺中市長林佳龍3日表示,已獲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支持,將與臺當局合作舉辦「亞太青年運動會」。有島內網友支持林佳龍的做法↓但也有不少網友認為,臺中市被取消東亞青運後再舉辦「亞太青運」是「自己辦自己爽」,「關起門來自己嗨」。也有人認為,這是「浪費民脂民膏」,是「丟臉盛會」。還有人直接罵蔡省長↓臺中市主辦2019年首屆東亞青年運動會的資格曾於7月底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