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9月26日電(記者黎昌政 李偉)「『按戶連片耕種』的好處看得見摸得著,方便耕作、管理,收割費用也大幅下降。」剛收割完水稻的湖北省沙洋縣拾回橋鎮劉店村村民李造權說。
「以前田塊太散、太小,收割機不去小田收割,只能請人幫忙,費用高、耗時長。」李造權說,「連片前大中田塊收割費用每畝近100元,連成大田塊後每畝下降到50元以下,23畝稻田僅收割費用就節省八九百元。」
沙洋縣位於江漢平原西北腹地,過去按照距離遠近、土質肥瘦、水源好壞等因素平均分配土地,農戶田地普遍小而分散。全縣耕地塊數達107.7萬塊,戶均8.7塊。
9月23日,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曾集鎮曾集村,種植大戶朱中斌僱用收割機收穫自家的水稻。
沙洋縣農村經營管理局局長王家平說,隨著農村生產力水平逐步提高,土地「分散化」「碎片化」弊端日益凸顯。近年來,沙洋整縣推進「按戶連片耕種」,在落實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家庭承包權的前提下,通過村民小組內部經營權流轉、承包權互換和承包地重分等方法,力爭使多數農戶耕種土地連成一片、最多不超過兩片且不「插花」。
「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從實際出發,一村一策、一組一策,不搞一刀切。」沙洋縣縣長陳威說,「以水源、住房、最大田塊、集中田塊等為主要參照路徑,實行『按戶連片耕種』。全縣承包耕地面積141萬畝,其中129.98萬畝已實現按戶連片耕種,連片耕種率達92%。」
「現在人工費成了農業生產的最大成本。」67歲的毛李鎮三坪村民肖加興說,「按戶連片耕種」前,全年種水稻和油菜等大約需要75個工日。實行連片耕種後,耕田、播種及收割可全部機械操作,全年只需12.7個工日,按每個工日100元計算,可節約成本6000多元。
「尊重群眾意願,充分發動群眾智慧,是推進『按戶連片耕種』工作的法寶。」沙洋縣委書記劉克雄表示,基層農民群眾大膽創新,政府主動作為因勢利導,「按戶連片耕種」推進效果好,實現了多個農業主體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