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條小丑魚尼莫嗎?
讓我們跟著網友們,一起來回憶那段旅程吧。
這個夏天百年不遇地潮溼悶熱,持續地高溫,空氣裡充斥著曖昧陰鬱的水汽。走在街上的人們汗如雨下,眉頭緊縮,仿佛一條條快要窒息的魚。 炎熱的午後,街上幾乎沒有一絲風,整個城市如同一潭波瀾不興的死水。無所事事的我走出家門,躲進清涼空曠的電影院,獨自去赴一場光影的約會,準備去融入深海之中一群小小生命的喜悲,蒸發內心積蓄多時的鬱悶,來打發這個昏昏欲睡的下午。 之前在雜誌上看到了身在美國的子君第一時間發布的《海底總動員》的影評,讓我對這部卡通大片充滿了期待。殷殷地等待了一個多月,看完之後,卻依然有著物超所值的驚喜。走出電影院的時候,心仿佛被包裹在一片水藍色的汪洋之中,清涼沉靜,化解了心裡時時充斥的莫名的煩躁與不安。有一圈一圈細細的漣漪,猶在心湖淡淡的蕩漾,周圍的空氣似乎也清澈起來,蔚藍起來。一些幾乎已經淡忘的回憶,還有一些早已淡漠了的情緒,突然在這個午後變得清晰而鮮活。
一部好的電影,總是會讓人在感官享受之外,尚能收穫一點心靈的感悟與觸動,《海底總動員》正是這樣的佳作,它那麼輕易地穿透了我們漠然的面具,擊中了每個人內心最柔軟的角落。我坐在幾乎空無一人的電影院裡,眼前是明麗鮮亮的色彩,耳邊是充滿人情味又妙趣橫生的對白,幾乎可以觸摸到那蔚藍的海水、靈動的魚兒。它喚起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於親情的一種渴望與眷戀。身為芸芸眾生的我們,或許無緣去親身經歷那些刻骨銘心的愛情,那些冰冷陰鬱的絕望,那些傲視群雄的榮耀,但一定都在心底某個角落,珍藏著對親情的溫暖記憶與美好期待。 父母對於子女的愛護、期望、縱容和牽掛,相信每一個人都不會陌生;而身為子女,也都曾經像小魚一般被小心翼翼捧在手心裡疼愛。但是是什麼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擋在了我們之間,讓我們再不會如童年一般全心地偎依,甜蜜地撒嬌?那些承歡膝下其樂融融的日子,它們都到哪裡去了?
其實這是一個太簡單太直白的故事,不過是我們所熟悉的小蝌蚪找媽媽的豪華加長版。而影片中關於愛,關於尋找的主題,也已經無數次以各種形式展現在眼前。也許是因為過於投入,也許是影片拍得實在好看,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心仿佛也隨之暢遊在碧藍的水中。透過藍色的海水,我看到父母與孩子之間那無法割捨的親情,看到成長之中我們都要勇敢面對的種種考驗與挫折,看到真愛可以穿越時空,漂洋過海,創造奇蹟。 坐在黑暗之中的我,如同回到童年,再分不清影像與現實的區別,陪著原本謹小慎微的小丑魚馬林,為了拯救孩子而千裡追蹤,一次次孤身犯險。在開心的大笑之餘,竟然也會孩子氣地淚流滿面。那是一種水藍色的感動,醍醐灌頂般地注入日復一日漸漸荒蕪著的心靈。看到馬林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兒子,從最初弱小稚嫩的生命,到後來自信勇敢的小魚,那份關愛始終不曾改變,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感動如斯,在散場燈亮的一刻依然無法釋然。 那一刻我在想著我的父母,他們從未為我如此披荊斬棘過,甚至連疼愛都不常形於色,以致小的時候,甚至覺得他們並不愛我而心生怨懟。成年以後跟父母的感情也越來越淡,千方百計地爭取自己出來住,也並不覺得遠離親情是什麼大不了的缺憾,享受自由的快感衝淡了內心淡淡的想念與依戀。但是在我熱淚盈眶的瞬間,我知道自己內心深處還是深深留戀這樣熱烈的擁抱的,還是嚮往這樣執著的守護的,還是嫉妒這樣單純的寵愛的;而我亦相信他們對於我的關愛,決不遜於馬林,如果有一天我會走失,他們亦會如此百折不回地尋找拯救。成長中的孩子如同走出家門的遊子,而父母站在窗前眺望我們的行蹤,日子久了衝突日多,窗上蒙了塵。我們都忘了伸出手去,拭淨那層玻璃上厚厚的灰塵,以致越來越看不清彼此的心事與憂傷,無法分享悲喜,徒然站在遠處,看著對方,想念著曾經那些相依為命親密無間的日子。 其實我們需要的,並不是一次翻山越嶺的尋找,也無需千辛萬苦去跋涉奔波,不過是彼此多一點理解,如同片尾馬林放心地讓兒子去闖蕩探索,雖然依依不捨,卻最終了解要給予它足夠的空間去成長。而小魚兒也懂得了父親的關懷與期望,不再如最初一般桀驁不馴叛逆任性。我們終歸要與家人和解,因為我們其實深愛彼此,只是需要時間學會表達與彼此諒解。 這是一部超越年齡身份文化信仰的電影,每個人都可以在其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與感動。 至於我,快步走出電影院的時候,只是想給媽媽打個電話,問問她最近好不好,告訴她今晚我會回家吃飯。 而那水藍色的感動,依然瀰漫在空氣中,醞釀著一場大雨,去滌清這個城市每一扇窗子上的灰塵。
每當我看到魚缸裡無憂無慮的魚兒時,便會想起那部感人的動畫片
《海底總動員》把我帶到了神秘的大海,大海裡有一對小丑魚父子,在孩子尼莫還是魚卵時,媽媽就被鯊魚吃掉了。漸漸尼莫長大了,也該上學了,他對大海充滿著好奇,便不聽爸爸的忠告。他發現了一艘潛水艇,不料被潛水員捉去,尼莫被那位潛水員帶到了一位住在雪梨的牙科醫生家。尼莫在牙科醫生家認識了一些好夥伴,他們對尼莫很關心。
很快,爸爸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找尼莫已經找到雪梨的事傳開了,也傳進了尼莫耳裡,而尼莫不相信,說爸爸怕大海。其實尼莫只看到了表面,他不知道,只要心中有愛,再弱小的生命也能迸發出巨大的力量,而這種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這種愛是有魔力的,可以穿越時空,凝聚力量,往往能創造奇蹟。
片中的尼莫過早的嘗到了離別的痛苦,幼小的心靈受到那麼大的創傷。而我,從小生活在爸爸媽媽的懷抱裡,從未體會到離開父母的痛苦,現在我才體會到父母的偉大,知道了該好好珍惜父母對我那份深深的愛。那一組組震撼人心的鏡頭,真是又驚險又有趣,更引人深思,讓我明白了做什麼事情都不容易,是要經過多次失敗,吸取教訓後才會成功的。
當然尼莫也非常堅強,在離開爸爸的這段時間裡,學到了不少本領,也懂得了許多道理。這不,尼莫學到的「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派上用場了,不僅與爸爸重逢了,還救了爸爸的朋友多莉和許多其他的魚。
這部動畫片接近尾聲時,爸爸對尼莫的一句話——去經歷風雨吧!讓我記憶猶新。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我家養了兩棵小樹苗,我對其中一棵十分照顧,而對另一棵不理不睬,任由它在風雨中成長,但我又一次稍一疏忽,我十分照顧的那棵小樹苗就乾枯了。是啊,受人照顧往往弱不禁風,而在風雨中成長才能頑強地抵抗歲月的風霜。 人們往往都只願做溫室裡的牡丹,而不願做森林中那帶刺的玫瑰。其實成長在陽光下的我們就不應該像花朵一樣,不要只求表面平靜地成長,而不去磨練自己。要不斷去磨練,在風雨中成長,因為只有這樣才會讓心中堅韌的花開得更豔麗!而開花時所經歷的磨練才是長久生命的保證!
《海底總動員》讓我受益匪淺,魚兒依然在魚缸中玩耍嬉戲,片中的故事情節也仍歷歷在目……
上個星期六看的3D版,之前沒看過動畫片,卻在芝加哥的水族館裡看到過小丑魚(nemo的原型),然後就興衝衝地去迪斯尼店裡買了一隻毛絨玩具。尼莫來之不易。尼莫的爸爸媽媽本來會擁有很多寶寶,但是不幸遇到鯊魚,尼莫的媽媽捨身救孩子(故意引開鯊魚),最後只剩下了尼莫和瑪林父子倆相依為命。尼莫漸漸長大,到了上學的時候,父子矛盾開始顯現。老父親深知尼莫的生命來之不易,養法是當下獨生子女的養法「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而尼莫又處於叛逆期,不斷的反抗老父親,要他往東,他偏要往西。尼莫老爸覺得前面那條船很危險,要管著尼莫不要遊過去,而尼莫偏要遊過去。老爸讓他不要碰那隻船,尼莫瞪著大眼睛,嘴裡呢喃著「我偏要碰」,然後就用頭狠狠地撞了一下船的底部。而尼莫的老爸更加驚慌失措。這種叛逆恐怕男生都有過體會吧,即使是現在的我,有時候也會吧,記得出國前,我爸在商場裡一定要我買一個煮蛋器帶過去,說用這個平時吃方便,而我堅持說不帶因為我吃蛋不是這個吃法,然後兩個人爭的面紅耳赤。其實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所以看到尼莫瞪著大眼睛,這幅還算滿可愛的樣子,覺得挺真實。當然,民間還有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尼莫也不幸靈驗。有船的地方一定有人。而尼莫就被一個潛水員抓走了,然後隨著船遠去。老爸拼命去追,哪裡追的上!瑪林越來越沮喪。直到遇到了多麗,可以說多麗的樂觀的氣質還是能帶動瑪林。瑪林為了找回心愛的孩子,也不得不收起一些毛病,又重新開始尋找尼莫( finding nemo)。我又想起了我的老爸。我的老爸也是共和國一代(因為我有一個親哥哥,所以似乎我父親都比我同齡同學的父母大),我爸對電子電腦也是一竅不通,買的手機基本都是翻蓋,打開能打電話能懂。發簡訊也不會,一般也就打打電話。電腦就更不會了,只會瀏覽網頁。來美國後,基本也都是QQ視頻。突然有一天,視頻的時候我突然看到老爸低著頭在研究鍵盤。正當我好奇的時候,突然QQ裡蹦出幾個字,雖然夾雜著一個錯別字,但是老爸居然會打字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一把年紀了,還重新學習怎麼用電腦打字。因為有時候晚上總是在圖書館待很晚,視頻不方便,而老爸會打字以後,聯繫就方便很多。誒。。回到電影,不止時老爸在進步,我們的尼莫也在進步。當然,他也很幸運,在魚缸裡遇到了志同道合的魚——他們都想有一天能回到大海,都在不斷策劃如何逃離魚缸。尼莫是冒著生命危險把魚缸的過濾系統弄壞,而其他魚也是冒著生命危險終於把尼莫推倒水道,最終到達大海。最後的場景當然是皆大歡喜。不僅僅是父子團聚,而且是父子在過程中感情得到升華,越來越理解對方,越來越尊重對方。最後那個場景就很溫馨,快要去上課了,可是尼莫還是睡懶覺,老爸趕緊叫醒他,然後一起遊向學校,開始新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