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看病花大錢難救命!實用看病寶典來了!(下篇)

2021-01-07 針尖起舞弄清影
來源於網絡

不會看病,看病花冤枉錢,不只是醫學專業太高深,醫患掌握的信息不對稱所致。生活工作中我們只可能是某一方面較了解,不可能是全面手,就象你不是金融專家也會買基金、理財、股票,不是房地產專家也會買房。你收集了一些信息就要自己決定買不買、買什麼?如果決策失誤就是自己問題,而不能怨證券公司、銀行、房地產公司。

看病也一樣,之所以大家覺得看病難、醫生不盡心盡力,其實是患者的問題,患者有以下十種類型,看是否對號入座:

1、囉嗦無主題型:門診,醫生剛問一句哪不舒服?就開講了:肚子疼,前天去什麼路什麼街哪家飯店吃飯,點的什麼菜,和什麼人,吃完幹什麼了,回家睡完覺又幹什麼了,然後肚子疼……敘述很完整象講故事!醫生好不容易打斷話題問疼了多長時間?又回顧一遍情節得出應該疼了幾小時……

這類患者多見於中老年女性、焦慮型患者。其實醫生要了解的關鍵信息是:疼痛部位、持續時間、疼痛與吃飯運動等有無關係……

問診應該由醫生主導,醫生會按邏輯推理的思維選擇問什麼,而不是病人說一大堆讓醫生去提取有用信息,這樣會打亂醫生思維,而且那麼多掛號的病人,醫生根本沒時間聽故事做摘要。一旦醫生打斷話題,患者就覺得醫生態度不好,看病敷衍了事。

2、焦慮擔憂型:醫生問哪不舒服?答肚子疼,我是不是得了癌?這可怎麼辦?我熟人兩年前也是這樣,症狀和我一樣,去醫院先檢查說沒問題,過了一段時間再查已經晚期……

這類患者男女老少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不停敘述自己的擔心和害怕,只顧表達情緒,對醫生的問題不是聽不明白就是答非所問。

3、數據控型:這類患者會拿著厚厚一沓歷次檢查資料,比如血膽固醇上次6.2、這次6.3,怎麼回事?明明我吃藥了,怎麼還會升高?是不是吃的藥不管用?吃的量不對?……

因為一個數字變化就非要打破沙鍋問到底!這類患者往住是老年知識分子。

醫學正常參考值來自於絕大多數正常人的某地觀察指標所在的範圍。其中,絕大多數指90%或者95%或者99%。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響所研究的指標的疾病和有關因素的同質的人群。

這個定義略有些抽象,舉個簡單例子,身高高於同年齡組的兒童,並不能說就是有病,就是得了巨人症。再說任何測值都會有誤差,影響測值的因素有很多,這需要專業論文來論述,門診醫生肯定解釋不清,不能因此不滿。

4、滿不在乎型:這類病人絕對相信自我感覺。

大家都知道扁鵲見蔡恆公的故事:扁鵲是春秋時良醫,名聞天下。前三次,扁鵲說蔡桓公有病,而且越來越重了!蔡恆公不信,還對人說扁鵲是通過給沒病的人治病來沽名釣譽。第四次,扁鵲見到桓公,遠遠一望,轉身就走。桓公感到很奇怪,連忙派人前去追問。扁鵲搖搖頭對來人說:「桓公屢次拒絕醫治,現病已入骨髓,我也無能為力!」桓公聽了回話,似信非信。五天以後,病疾驟發,急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早已躲到秦國去了,恆公不治而死。

大家覺得這不過是傳說。但在急診幹過的醫生覺得稀鬆平常,單是急性心梗病人不聽醫生拼命勸阻,擅自離院喪命的病人,哪年沒有!

如果醫生不放過你、拼命讓你住院,不是為了賺你錢,那一定是很嚴重!因為首診負責制,放走危重病人,醫生是要擔責的,沒有哪個醫生願因此賠上辛苦讀書、實踐二十年才有的職業前途!

5、考驗醫生型:這類病人一般在別的醫院已看過,這次就是驗證兩家醫院的結果是否一樣。醫生詢問病史時,回答簡單,重要信息不提供,已有檢查藏著。如果醫生判斷與之前差不多就全說,判斷不一致,如果醫生看著也不太順眼就揮袖而去,憤憤罵聲倒八輩子黴又碰到庸醫!

不管是醫生還是病人都怕誤診!儘管現代醫學發展飛速,高精尖的檢查如超聲、CT、核磁、PET等應有盡有,各醫院專科業務水平越來越高。但遺憾的是誤診並未因此降低!

來源於網絡

根據《福布斯中文網》數據顯示,近20年來中國的年度門診誤診率在50-90%,住院部誤診率在26-31%之間。《臨床誤診誤治》雜誌2017研究提及,「所有接受治療的病人,大約只有10%幸運找到了病因,並且得到恰到好處的治療」。

看病就象警察破案,蛛絲馬跡都不能放過,警察是先假設嫌疑人有罪,找證據坐實或排除有罪。醫生則先要假設來看病的都是真有病,然後把跟病史相關、能想到的所有病進行一一排除,這個過程需要必要的檢查,有些檢查結果正常,不是醫生亂開單為收錢,而是排除某種病的證據!對醫生來說,減少誤診重要的是要敢於質疑、敢于堅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才是診查疾病的正確方法,如果病人不給醫生假設求證的機會,那誤診是必然的!

6、體檢代替看病型:現在許多醫院都有專門的健康體檢中心,故名思意,是假設來的人是健康人,是從健康人中篩查出病人,而看病則相反,是從病人中篩除健康人!理念不同、診查的思路也不同,而思路決定出路!

醫學是經驗學科,醫生的經驗來自診查正確的病人,更來自於誤診的教訓!儘管憎恨,但誰也躲不過,忽視不了。曾有過一個笑話:有個病人想找醫生看病,查了很多醫生的執業記錄,越是有名的醫生手下的冤死鬼越多,終於查到沒有一個冤死鬼的醫生,喜出望外,趕忙打電話,電話那頭醫生說,他還沒開業呢!

7、先百度後看病型:這類患者一般以年輕人居多,習慣使用網絡,接收的信息量多。看病時如醫生說的跟度娘結果不一樣,就會強烈質疑、甚至會因知道一些醫療負面信息而懷疑醫生的動機。

來源於網絡

8、在上級醫院就診過傲慢型:有個肝膿腫病人在上級醫院內科治療緩解出院,回到當地又高熱腹痛,當地醫生建議做肝膿腫置管引流,醫生說只要把膿液流出來就好了,可患者不相信,在上級醫院都沒這樣治過,當地醫院能比上級醫院強嗎?!事實是在上級醫院住院時膿腫未液化無法引流出來,用強力抗菌素後症狀好轉,加之病床緊張就讓出院了,而這次入院膿腫已經完全液化,當然引流是最微創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上級醫院不缺病人,住院手術病人可以篩選,下級醫院病人全盤接收,有些費時費力的病人反而治療效果更好。

9、懶惰型:現代醫療治療新技術層出不窮,比如肝癌可以化療靶向免疫,消融,手術,各有適應症各有利弊,自己不去了解,不去分析哪種治療有益,而是聽哪個大夫說的不容置疑,就選哪個。象最熱的腫瘤免疫治療,各家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是大炮打中了蚊子,還是蚊子撞上大炮,還是蚊子太小掀不起惡浪?

看病也要衡量風險收益比,量力而行。不願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出了事則怨醫生,花了錢沒保住命全是醫生的錯,就要告醫生!

10、VIP高端型:這類人群當然是非富即貴,大家包括病人自己都覺得一定會享受到最好、最優質的服務,事實真如此嗎?

來源於網絡

大家都愛看的宮鬥劇中,少不了出現太醫的橋段。康熙帝幼時出天花,太醫院的頂尖醫學專家束手無策,反而是一個童言無忌的小丫頭說喝芨芨草汁可治。走投無路的孝莊太后也是英明,毅然採納,才救回了康熙大帝的性命,否則歷史會因此改寫。

難道眾多飽覽群書的太醫都不知道嗎?如果在今天,浩如煙海的書讀不過來不知道是非常自然,但在古代,書籍總量並不多,專業的醫書及鄉野雜記也不過數十本,古人又不需學數理化和外語,也不需做科研發論文,時間充裕,即使不那麼勤奮,數十本書肯定讀得過來。那麼太醫中肯定有知道的,為什麼不敢說呢?敢說嗎?!以皇帝九五之尊的龍體,竟敢用牲口吃的野草治病,忒是活膩歪了,沒等實踐,人頭早落地了!

大家覺得那是封建帝王統治社會的事,現在是現代文明自由社會,但我們的思想真的自由嗎?迷信權威、唯唯諾諾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憑什麼醫療環境中的醫生就能免俗,即使醫生超凡脫俗,一家之言能被有權利決定的專家組長、院方還有病人家屬採納嗎?在真正自由之精神沒有深入骨髓的社會,封建帝王社會的荒誕劇依然不會落幕。

以上十大病人基本類型,各型互有交叉演化出形形色色各等人群,如果你是醫生,想想都頭大,又怎能苛求醫生讓每個病人都滿意?!

看病是醫患雙方互動的結果,上篇寫醫生的問題篇幅很短,而這篇患者問題卻洋洋灑灑,大家或許會有不平,覺得作者有意偏袒,這個問題涉及太廣,遠不僅是醫患個人之間,沒必要糾纏。

請記住:我命由我不由天!命運只掌握在有心人手中!

結語:本來計劃兩篇結束,因想到現實中更多是醫生和患者家屬間互動,做決定的是家屬而不是患者本人!所以想再寫個結束篇,感興趣朋友,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看病難?看病煩?看病貴?上海市級醫院出招來破解!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市民百姓關切的民生難題。一到夏天,暑假就診高峰期外加夏季部分疾病多發,市民前往就診頗多無奈。出招看病難:為夏季就診高峰開方子每逢夏季,掛號就診常會人滿為患。近日,特意挑著暑假來問診的小劉媽媽,發現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裡的新現象:兒子來看泌尿外科門診,平日搶號都要「秒殺」,如今不同了,暑假科室裡新增夜門診專科服務,「下了班我來帶孩子看病,啥也不耽擱,醫院的溫馨服務真心為我們家長帶來了便利!」
  • 中國看病難看病貴現象持續 探究過度醫療根源
    而大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繁雜而昂貴,往往超過患者的基本需求,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現象長期持續。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強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優先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什麼是基本醫療服務?如何優先滿足基本醫療需求,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醫好病?記者進行了採訪。
  • 看病的訣竅 學會這些訣竅看病不再難
    在我們生活中,生病時在所難免的,那生病的話就會去醫院了,那你知道在平時去醫院看病的時候有什麼訣竅嗎?去醫院看病人的時候送什麼東西好呢,去醫院掛號的時候專家號和普通號的區別有哪些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明年將更全面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去年會議明確提出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解決好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今年這一目標將繼續深化。」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盤古智庫學術委員陳秋霖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2017年國家將會從更高層次、更全面的角度來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將通過健康促進從根上解決問題。「因為治病只是治標,健康促進才是治本。」
  • 「看病難」「看病貴」?省衛健委向公立醫院民生領域突出問題「亮劍」
    三湘都市報記者 張洋銀 通訊員 胡玉明基因檢測費高、藥佔比較高、掛號時間長、檢查時間長、停車難……一直以來,「看病難」「看病貴」是群眾反映最多的問題。2020年5月以來,省衛健委向民生領域突出問題「亮劍」,委各直屬公立醫院紀委主動作為,推出多項措施化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今日,記者回訪長沙市多家公立醫院。
  • 暑期哪些科看病擠爆?如何錯峰看病?攻略請看這裡
    劉先生是帶著他12歲的女兒來做牙齒正畸的,也就是「戴牙套」。  在浙大兒院,前兩天有個腎積水導致感染的患兒,高燒不退,情況嚴重。但家長凌晨3點多到醫院排隊都沒有掛上號,最後只好請求專家給加號。原來該院泌尿外科的專家號,大多被因包皮過長、包莖來做手術的學齡兒童家長網上預約了。
  • 寵物看病比人貴合理嗎?
    同樣的病,人花不到一百塊,寵物卻要花幾百上千元。您覺得寵物看病比人貴合理嗎?」我覺得很合理、並且很正常。答案就在高一政治課本裡面:供求關係影響價格水平。1、養寵人多,寵物醫院、獸醫院的數量卻還遠遠不夠。
  • 臺專家:解決看病難 大陸不妨借鑑臺灣經驗
    隨著「看病難」在大陸民眾間的熱議,一個「新名詞」逐漸進入了大陸民眾視線——「醫患矛盾」。大陸有醫院為防止「醫患矛盾」升級演變成流血事件,為醫生準備了鋼盔、防彈衣等防護設備,以便保證醫生在工作期間的人身安全。大陸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醫患糾紛呢?該如何解決呢?
  • 梁益建:讓老百姓看病不再難
    作為一名醫生,梁益建認為在生老病死中,生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在他來成都的十年間,成都在醫療方面的進步是非常大的,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也希望在其他領域,我們也可以做得更好。這樣的話我們老百姓看病就不會難了,在哪裡看病都感覺很放心,就不會集中在那幾家大醫院裡了。
  • 政協委員稱中國看病不算難也不算貴
    中新社發廖攀 攝中新社北京三月二日電 (記者甄雪原)對於「看病難看病貴」這個備受中國百姓關注的問題,數位赴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委員二日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中國看病不算難,也不算貴,而是患者求醫標準過高,導致醫療資源「擁擠」。他們認為,應該對「看病難看病貴」給出定義,確立標準。
  • @湖南人 你還在為這些公立醫院「看病難」「看病貴」發愁嗎?省衛健...
    省衛健委:向公立醫院民生領域突出問題「亮劍」基因檢測費高、藥佔比較高、掛號時間長、檢查時間長、停車難……一直以來,「看病難」「看病貴」是群眾反映最多的問題。民有所呼,必有所應。今年5月以來,省衛健委向民生領域突出問題「亮劍」,委各直屬公立醫院紀委主動作為,推出多項措施化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 祁門縣:「深山衛生室」解決「看病難」
    祁門縣:「深山衛生室」解決「看病難」 2020-12-22 09:32:30   來源:黃山日報
  • 臺灣知名醫院「看病難」引爭議
    據臺海網報導,近日,有臺灣網友爆料上知名醫院看病難的問題,沒想到引起廣大網友的共鳴,大家紛紛曬出自己上醫院的辛酸經歷。據爆料,有些大醫院的名醫,沒有提前八小時去掛號根本就掛不到。  大多數臺灣人平常不大會去大醫院看病,若身體不適需要看醫生可能也會選擇跑診所。
  • 臺灣知名醫院"看病難"引爭議
    據臺海網報導,近日,有臺灣網友爆料上知名醫院看病難的問題,沒想到引起廣大網友的共鳴,大家紛紛曬出自己上醫院的辛酸經歷。據爆料,有些大醫院的名醫,沒有提前八小時去掛號根本就掛不到。   大多數臺灣人平常不大會去大醫院看病,若身體不適需要看醫生可能也會選擇跑診所。
  • 如今看病不一樣:異地報銷不再難 越來越方便
    如今看病不一樣:異地報銷不再難 越來越方便 原標題: 那時沒有全民醫保,村裡大部分人看病都是自費,真是「看病難、看病貴」。家裡因病致貧,本應屬於我的童年快樂煙消雲散,現在想起那些苦日子還有很多酸楚。  最近幾年我經常回老家,發現村裡的醫療條件有了大改善。以前的衛生站和私人診所都沒了,在距離村子不遠的鎮上,建起了氣派的醫療衛生服務站,還配備了救護車,就診環境也變好了。  血吸蟲病是我們那裡的地方病,很多人深受其擾。
  • 手機預約掛號看病很智能 但是老人不會操作怎麼辦?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為了方便患者,醫院在預約掛號及支付方面也日趨智能化,而這對於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來說,致使看病難上加難。 看病必須有孩子陪同 73歲的楊先生是獨自一個人來看病的,他說自己會用手機微信,但不會用手機在網上掛號,流程太複雜了
  • 闌尾炎手術僅花158元 醫保全覆蓋 百姓看病心不慌
    她拿著單據,一臉驚喜:「做闌尾炎手術,才花158元!」「原來說『得了闌尾炎,白種一年田』,哪曉得現在這麼輕鬆!」32歲的賈霞是石板灘鎮回龍社區1組居民,上周突發闌尾炎,預交了500元就上了手術臺,這次住院總共花了1230元錢。而幾年前,她母親因為闌尾炎花了3000多元。院長曾祥芸說:「賈霞用的大多數是國家基本藥物,她又加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比例是90%,自己當然花不了多少錢。」
  • 網友:看病花了4萬,新農合報了26000,二次報銷嗎?答案來了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農村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是我們農民老百姓的心頭病。以前在農村,很多人都是小病忍,大病拖,等送醫院已經錯過治療最佳期。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農村的經濟條件有限,無法承受高昂的醫療費用。因此,很多農民朋友生病了能扛就扛,國家出臺新農合政策。
  • 大學問APP:讓找專家教授看病不再難
    看病難,掛號難,掛專家號更難,這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在網絡時代,特別是行動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出現了許多方便老百姓看病的軟體,例如很多大型醫院都相繼推出本院的手機APP,在手機上即可進行掛號看病預約。
  • 在美國看病到底有多貴?為什麼外國人更熱衷於健身?
    有的人說,美國的女生更加喜歡肌肉男,你可以從保護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國外的治安,遠沒有那麼國內那麼安全,如果身邊沒有個彪悍的男友來保護你的話,確實還真的蠻危險的。第三點、看病的成本太高「國外看病難、看病貴」,這是發自國內一位母親的自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