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傑的媽媽當初生下小傑還沒多久就叫爺爺奶奶過來幫忙帶,自己繼續上班。由於公司事務繁忙,她和小傑的爸常常忙到很晚才能回家,陪孩子的時間很少。好不容易工作閒下來,他們能夠多陪陪孩子,可是沒過幾年,孩子又到了上學的年齡了。爺爺奶奶家離學校近,孩子上學比較方便,小傑的爸爸媽媽只好又把小傑送到爺爺奶奶身邊。
兩個地方隔得比較遠,平時工作也比較忙,所以小傑的爸爸媽媽只有周末才能去看看小傑,平時只能偶爾打個電話問一下。時間久了,小傑的爸爸媽媽逐漸發現小傑和自己越來越疏遠,剛開始他們周末見小傑,小傑都很開心,後來越來越冷淡,好像對於小傑來說他們不怎麼重要一樣,爸爸媽媽很難過,可是工作也沒辦法撇開,不知道該怎麼辦?
現在讓老人幫忙照顧孩子的現象很多,有時候是因為工作忙沒時間,有時候純粹是自己覺得麻煩不喜歡,把孩子給父母帶比較省事。案例中的父母只是為孩子的疏遠而苦惱,其實爺爺奶奶帶孩子有時候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響呢!
爺爺奶奶帶孩子會不利於孩子的性格養成
1、 過分溺愛使孩子太過自我
大家都知道,很多爺爺奶奶和孫子孫女之前都會有隔輩親,自己對孩子寵愛有加,。即使平時孩子的父母們在身邊,爺爺奶奶就很袒護孩子,更不用說把孩子完全託付給爺爺奶奶照顧時會有怎樣的情況了。這種寵愛成了溺愛會使孩子變得非常的自我,難以適應其他環境中的人際交往。
2、 大包大攬讓孩子難以獨立
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需要不斷的歷練才能越來越堅強,越來越獨立。但是爺爺奶奶如此的愛孩子,怎麼捨得讓他們的寶貝兒受這些苦呢?不要說生活的歷練了,就是在家裡,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爺爺奶奶基本上都會一手包辦。
就拿吃飯來說,按照這孩子的喜好做滿桌子的飯菜,飯筷擺好,把孩子請到桌前用餐,孩子不好好吃飯了則追著孩子的屁股跑,哄著他吃,手把手的喂,吃完孩子拍拍屁股走人,他們自己收拾「戰場」。生活裡其他點點滴滴的事情基本都是如此,孩子在這樣的待遇下習慣了事事都有別人打理,從來都不自己動手,甚至也不會自己動手,怎麼能獨立呢?
3、 老舊思想泯滅孩子的好奇心
老人們成長的年代和現在不同,他們接受的教育和教育理念也和現在差異很大。在教育孩子上,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他們的那個年代,不能很好的與時俱進。對待孩子的行為舉動,他們會按照他們的思想進行糾正,但這有時候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現在很提倡讓孩子在實踐中長知識,鼓勵孩子勇敢探索。可老人們看到孩子弄得髒兮兮的模樣,更多是責怪孩子不愛乾淨,並且喝止孩子那樣的行為。久而久之,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變得循規蹈矩。
當然並不是指責老人帶孩子不好,也有相當多的爺爺奶奶把孩子教育的很好,只是有時確實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家長們應該意識到這些問題,在孩子身上多上點心,不要把什麼都丟給老人去做。
孩子長期沒有父母陪伴,心理會受到哪些影響?
爺爺奶奶的愛再濃烈,也依舊替代不了父母的角色。
《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影響孩子心理發展的不是家庭結構而是家庭功能,即人際關係的質量決定了適應。
這就是說如果父母長期不陪伴孩子,勢必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影響。
1、 孩子缺乏安全感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正處於內心敏感的階段,周圍的人和環境變化很容易刺激到孩子,讓他們的內心產生恐慌。有的家長工作忙了,把孩子帶到父母家住兩天,等自己忙的過來之後再把孩子接回來。如果爺爺奶奶和孩子熟悉還好,如果孩子並不熟悉爺爺奶奶以及家中環境,那麼這種頻繁的更換會讓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其實去了爺爺奶奶家後渴望父母時並不會得到回應,讓他們內心更加焦慮。
2、 不會形成正常的依戀關係
鮑爾比的內部工作理論指出: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內部工作模式變得穩定,但是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依戀是一個終生的現象,並不僅僅局限在生命的最初幾年。
很多家長總覺得小的時候孩子不懂事,什麼都不知道,把他丟給爺爺奶奶帶,等到孩子大了,上學了,自己再多陪陪孩子,沒有什麼影響。實際上,兩到三歲是建立依賴關係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陪伴在孩子身邊的人會讓孩子產生深深的依賴,並且這種依賴並不是停留在那段時間,而是長久的。
家長們怎樣做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很多家長也意識到隔代教育存在的這些問題,可是工作確實沒辦法調解,他們也很無助。其實這些都沒關係,只要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重要性,多上點心,這些問題還是能很好的解決的。
1、 和老人達成一致的教育理念
爺爺奶奶帶孩子也沒問題,只要家長和老人之間在教育孩子上達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就可以了。前面已經列舉過關於爺爺奶奶帶孩子可能會對孩子產生的不利影響,家長們可以心平氣和地同爺爺奶奶商量,大家一起注意到這些細節,儘量的減少這些問題,就不怕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啦。
2、 即使不在孩子身邊也要多和孩子交流
父母哪怕是工作忙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也不能因此而缺少對孩子成長的參與。現在網絡這麼發達,距離已經不再是讓人疏遠的羈絆了。家長們可以在工作之餘多抽些時間和孩子進行視頻聊天,時刻關心他們的生活,多和他們交流。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無時無刻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這樣即使距離選著,心也是近的。
3、 玩具、繪本不能少
家長忙著上班顧不上孩子都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所以哪怕是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照顧孩子,孩子需要的東西可不能少。玩具,繪本等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不斷的購置,這不僅是一種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玩具和繪本去開發孩子的頭腦。
孩子是自己的兒女,不是爺爺奶奶的任務。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不要總是用工作當藉口而逃離孩子的生活,這是極不負責任的。 只要家長們多多注意,多多上心,在孩子和工作之間一定能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