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把孩子丟給老人帶了,隔代教育的這些弊端,你都知道嗎?

2020-12-22 萌寶保衛戰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傑的媽媽當初生下小傑還沒多久就叫爺爺奶奶過來幫忙帶,自己繼續上班。由於公司事務繁忙,她和小傑的爸常常忙到很晚才能回家,陪孩子的時間很少。好不容易工作閒下來,他們能夠多陪陪孩子,可是沒過幾年,孩子又到了上學的年齡了。爺爺奶奶家離學校近,孩子上學比較方便,小傑的爸爸媽媽只好又把小傑送到爺爺奶奶身邊。

兩個地方隔得比較遠,平時工作也比較忙,所以小傑的爸爸媽媽只有周末才能去看看小傑,平時只能偶爾打個電話問一下。時間久了,小傑的爸爸媽媽逐漸發現小傑和自己越來越疏遠,剛開始他們周末見小傑,小傑都很開心,後來越來越冷淡,好像對於小傑來說他們不怎麼重要一樣,爸爸媽媽很難過,可是工作也沒辦法撇開,不知道該怎麼辦?

現在讓老人幫忙照顧孩子的現象很多,有時候是因為工作忙沒時間,有時候純粹是自己覺得麻煩不喜歡,把孩子給父母帶比較省事。案例中的父母只是為孩子的疏遠而苦惱,其實爺爺奶奶帶孩子有時候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響呢!

爺爺奶奶帶孩子會不利於孩子的性格養成

1、 過分溺愛使孩子太過自我

大家都知道,很多爺爺奶奶和孫子孫女之前都會有隔輩親,自己對孩子寵愛有加,。即使平時孩子的父母們在身邊,爺爺奶奶就很袒護孩子,更不用說把孩子完全託付給爺爺奶奶照顧時會有怎樣的情況了。這種寵愛成了溺愛會使孩子變得非常的自我,難以適應其他環境中的人際交往。

2、 大包大攬讓孩子難以獨立

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需要不斷的歷練才能越來越堅強,越來越獨立。但是爺爺奶奶如此的愛孩子,怎麼捨得讓他們的寶貝兒受這些苦呢?不要說生活的歷練了,就是在家裡,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爺爺奶奶基本上都會一手包辦。

就拿吃飯來說,按照這孩子的喜好做滿桌子的飯菜,飯筷擺好,把孩子請到桌前用餐,孩子不好好吃飯了則追著孩子的屁股跑,哄著他吃,手把手的喂,吃完孩子拍拍屁股走人,他們自己收拾「戰場」。生活裡其他點點滴滴的事情基本都是如此,孩子在這樣的待遇下習慣了事事都有別人打理,從來都不自己動手,甚至也不會自己動手,怎麼能獨立呢?

3、 老舊思想泯滅孩子的好奇心

老人們成長的年代和現在不同,他們接受的教育和教育理念也和現在差異很大。在教育孩子上,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他們的那個年代,不能很好的與時俱進。對待孩子的行為舉動,他們會按照他們的思想進行糾正,但這有時候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現在很提倡讓孩子在實踐中長知識,鼓勵孩子勇敢探索。可老人們看到孩子弄得髒兮兮的模樣,更多是責怪孩子不愛乾淨,並且喝止孩子那樣的行為。久而久之,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變得循規蹈矩。

當然並不是指責老人帶孩子不好,也有相當多的爺爺奶奶把孩子教育的很好,只是有時確實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家長們應該意識到這些問題,在孩子身上多上點心,不要把什麼都丟給老人去做。

孩子長期沒有父母陪伴,心理會受到哪些影響?

爺爺奶奶的愛再濃烈,也依舊替代不了父母的角色。

《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影響孩子心理發展的不是家庭結構而是家庭功能,即人際關係的質量決定了適應。

這就是說如果父母長期不陪伴孩子,勢必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影響。

1、 孩子缺乏安全感

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正處於內心敏感的階段,周圍的人和環境變化很容易刺激到孩子,讓他們的內心產生恐慌。有的家長工作忙了,把孩子帶到父母家住兩天,等自己忙的過來之後再把孩子接回來。如果爺爺奶奶和孩子熟悉還好,如果孩子並不熟悉爺爺奶奶以及家中環境,那麼這種頻繁的更換會讓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其實去了爺爺奶奶家後渴望父母時並不會得到回應,讓他們內心更加焦慮。

2、 不會形成正常的依戀關係

鮑爾比的內部工作理論指出: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內部工作模式變得穩定,但是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依戀是一個終生的現象,並不僅僅局限在生命的最初幾年。

很多家長總覺得小的時候孩子不懂事,什麼都不知道,把他丟給爺爺奶奶帶,等到孩子大了,上學了,自己再多陪陪孩子,沒有什麼影響。實際上,兩到三歲是建立依賴關係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陪伴在孩子身邊的人會讓孩子產生深深的依賴,並且這種依賴並不是停留在那段時間,而是長久的。

家長們怎樣做才是真的為孩子好?

很多家長也意識到隔代教育存在的這些問題,可是工作確實沒辦法調解,他們也很無助。其實這些都沒關係,只要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重要性,多上點心,這些問題還是能很好的解決的。

1、 和老人達成一致的教育理念

爺爺奶奶帶孩子也沒問題,只要家長和老人之間在教育孩子上達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就可以了。前面已經列舉過關於爺爺奶奶帶孩子可能會對孩子產生的不利影響,家長們可以心平氣和地同爺爺奶奶商量,大家一起注意到這些細節,儘量的減少這些問題,就不怕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啦。

2、 即使不在孩子身邊也要多和孩子交流

父母哪怕是工作忙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也不能因此而缺少對孩子成長的參與。現在網絡這麼發達,距離已經不再是讓人疏遠的羈絆了。家長們可以在工作之餘多抽些時間和孩子進行視頻聊天,時刻關心他們的生活,多和他們交流。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無時無刻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這樣即使距離選著,心也是近的。

3、 玩具、繪本不能少

家長忙著上班顧不上孩子都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所以哪怕是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照顧孩子,孩子需要的東西可不能少。玩具,繪本等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不斷的購置,這不僅是一種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玩具和繪本去開發孩子的頭腦。

孩子是自己的兒女,不是爺爺奶奶的任務。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不要總是用工作當藉口而逃離孩子的生活,這是極不負責任的。 只要家長們多多注意,多多上心,在孩子和工作之間一定能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隔代教育」是原罪嗎?年輕父母靠老人帶孩子,卻又指責老人縱容
    年輕父母和父輩們在育兒上常常會因為教育孩子理念不同,而引發很多衝突。甚至有些思想比較激烈的年輕父母喊出:隔代教育正在毀掉這一屆的孩子,孩子必須自己帶的好。難道孩子教育的好不好,隔代教育真的成了原罪了嗎?在「隔代教育」之下,往往潛藏著一個定律——「隔代親」。
  • 隔代教育有弊端,老人帶娃,家長應該如何溝通規避
    ,在選擇個隔代教育時,一定要注意與老人溝通交流,對這些不良現象進行規避。,讓孩子的爺爺奶奶幫忙照顧,雖然她也知道老人帶孩子有一定的弊端,但是無奈之下也沒其他辦法。其實,這位媽媽的擔憂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教育觀念和方式的差異,很多老人在帶娃的過程中,確實會帶來一些弊端。
  • 老人參與帶孩子,作為父母,該如何糾正「隔代教育」出現的弊端?
    尤其是現在,二胎政策開放了,一些家庭都紛紛加入了生二胎的隊列中,可是礙於經濟壓力的關係,父母不得已就會選擇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孩子,畢竟讓老人帶孩子的成本相對也是更低的,可是這樣的安排真的合適嗎?如果大家去農村了解過很多孩子的生活狀況,就會發現,現在有大批量的孩子都是屬於留守兒童。
  • 老人帶娃看不慣又離不開,隔代教育的矛盾要怎麼解?
    你小時候我都沒怎麼管你,現在不也很好嗎」……讓小編詫異的是,我國有近五成孩子接受者隔代教育。目前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佔總數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看來,隔代教育在幼兒家庭中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 老人帶娃會帶壞孩子?善用「隔代教育」優勢,孩子更容易成才
    ,小文覺得兒子的行為太不可思議了,在孩子跑之前抓住了他,正想好好教育他,誰知道兒子居然踢她,並對小文大喊大叫:「關你什麼事情啊!媽媽太討厭了!」丈夫下班後,小文告訴了他這個事情,兩個人提出想和兒子聊聊,但兒子只躲在婆婆的房間裡不出來,婆婆也出面阻止了夫婦,結果兩人這次的教育行動只能暫時擱置。
  • 老人帶孩子是喜是憂?家長做到這3點,隔代教育也能帶好娃
    因此不少年輕媽媽在產後毅然選擇了工作,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帶,那孩子的教養就成了首要的問題,尤其是隔代教育對孩子產生的弊端。一、隔代教養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祖孫情這種特殊的感情樞紐是任何事情都無法替代的,雖說長輩給孩子的愛和安全感無可厚非,但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祖輩和家長們還是有一定的分歧的,祖輩總是趨於感性,只要孩子高高興興,健健康康的不管孩子提什麼要求都儘量滿足。家長總是趨於理性,更加關注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但隔代教育也並非全都是弊端,只要把握準度,就能轉化為增強家庭生產力的源動力。
  • 隔代教育的弊端有哪些?
    #隔代教育的弊端有哪些#隔代教育是當下社會的一種現實,或是爸爸媽媽工作太忙無暇照顧孩子,或是爺爺奶奶喜歡小孫子,也就是所謂的「隔輩親」,使得老人帶孩子成了很多家庭的選擇。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都有哪些呢?第一,隔代教育容易產生家庭矛盾。
  • 婆婆帶孩子有哪些槽點?別矯情了!隔代養育的3個好處你知道嗎?
    娜娜說要六個月後再循序開始給娃添加輔食。婆婆每次吃飯時都記掛著孫子,各種酸甜苦辣的食物都給娃舔一口。父母是來幫你帶孩子,不是來考育嬰師的。兩輩人,知識不知道迭代了多少年,而且有很多長輩文化水平不高,帶孩子就是憑藉樸素的養育經驗:孩子吃飽、穿暖、乖乖地不哭就夠了。如果不是年輕人工作辛苦忙碌,供房供車的壓力,老人又何必捨棄簡單幸福的晚年生活,累死累活地幫你帶孩子呢?
  • 隔代教育矛盾多?這三類老人帶孩子勝過父母,家裡有孩子的都看看
    一定有人跟你說過:「千萬別讓老人進行隔代教育,矛盾多不說,還會毀了孩子」,但事實真的是如此麼?隔代教育真的不可以麼?在我看來,這三類老人帶孩子勝過父母,建議家裡有孩子的都看看。,如果家裡老人具備這三類特點,請放心讓他們教育孩子,錯不了。
  • 別再讓老人帶孩子了!老人帶娃的5個弊端,足以「毀掉」你的孩子
    小女孩不但沒有起來,還把老人蹬了一個趔趄,老人又上前想把小女孩抱下來,小女孩竟然抬手就給了老人一巴掌。玩了一天,我們都挺累的了,回家簡單的吃了晚飯就睡下了。第二天早上,若蘭爸爸突然對我說:「我們不讓老人幫忙帶孩子是對的。你看昨天,媽媽帶的孩子,都乖巧懂事,有秩序感,懂禮貌。老人帶的孩子,一個個的都蠻橫霸道。」
  • 隔代教育,教給隔輩人帶孩子的好方法,幫助你度過教養難關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在身邊的話,下一代大多要交給老人帶。至於農村大量的「留守兒童」,其父母常年在外,「隔代教育」更是別無選擇。「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是現代許多雙職工家庭發出的感慨。為了下一代,祖輩義無反顧,又走進子輩家庭撫養孫輩,幫年輕的父母解除後顧之憂,專心幹自己的事業。
  • 隔代教育可分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有哪些弊端
    原標題:隔代教育可分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有哪些弊端 隔代教育是當代社會家庭大多要面對的問題。怎樣的隔代教育能打100分呢?三代人之間的教育觀念差異用什麼方法來磨合呢?更重要的是,究竟怎樣的隔代教育有益孩子?
  • 讓老人帶孩子前要慎重!隔代教育中的危害你不可不知!
    近幾年,老人便成為了城市和農村帶娃的主力軍,隔代育兒的教養方式也已佔據了主流。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佔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比例就高達了43%。
  • 讓老人帶孩子前要慎重!隔代教育中的危害你不可不知
    近幾年,老人便成為了城市和農村帶娃的主力軍,隔代育兒的教養方式也已佔據了主流。,去賭它的有效性嗎?3「錯誤的教育順序」熟悉家庭教育的人應該都知道,孩子的每個年齡階段所需要對應的教育方法各不相同。,掌握好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時機既能讓你更好的陪伴孩子,增近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也會讓你的「教育」事半功倍。
  • 隔代育兒不簡單:優勢弊端全有,想要化解矛盾,需掌握些技巧
    ,老人帶孩子的初心都是愛孩子,只不過在方式上和年輕父母不同。分享給各位有這樣困境的寶爸寶媽,說不定你也會茅塞頓開。一、隔代育兒不簡單,有弊端也有優勢隔代育兒的弊端:提到隔代育兒,我們往往想到的是它的弊端。比如:1、老人的觀念陳舊,在育兒上有一些錯誤的認識,可能會傷到寶寶。
  • 不踩「隔代教育」的雷區:老人帶娃不發愁
    隨著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很多家庭的爸爸媽媽紛紛走出家庭外出工作,以至於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自己的孩子。因此,照顧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老一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頭上。這種現象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了,如果你在放學的時候在學校門口觀望一下便能發現:接送小朋友的大多都是他們的爺爺奶奶,而不是爸爸媽媽。這些老人們慈祥地牽著孩子的手,或者是抱著孩子,或者背著孩子,任由這些孩子在他們面前撒嬌。
  • 隔代養育,真的毀孩子一生嗎?
    從學區房、工作、孩子教育,再到婚姻家庭、婆媳關係,甚至是隔代養育,這部劇可真是相當現實了!,你會比老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善於處理情況。把娃搞定了,老人發現自己的一套並不管用時,也自然而然更願意接受你的方法。同時這時候親子關係已經形成,如果後面老人來幫忙帶娃也很難破壞這種關係。
  • 隔代教育不是孩子問題的背鍋俠,只需這4步,隔代教育也很「香」
    一邊是老人辛辛苦苦地幫子女撫養孫輩,另一邊是子女抱怨老人帶孩子帶出問題來。子女的抱怨我們可以理解,畢竟孩子的教育是頭等大事。但如果我們能夠更為客觀和理性地看待這一問題,並想出更好的溝通策略,或許更有助於解決雙方的困惑。我們暫且不論老人帶孩子的辛苦,就說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推給老人家、推給「隔代教育」,似乎也過了。
  • 隔代教育不是孩子問題的背鍋俠,只需這4步,隔代教育也很「香」
    一邊是老人辛辛苦苦地幫子女撫養孫輩,另一邊是子女抱怨老人帶孩子帶出問題來。子女的抱怨我們可以理解,畢竟孩子的教育是頭等大事。但如果我們能夠更為客觀和理性地看待這一問題,並想出更好的溝通策略,或許更有助於解決雙方的困惑。我們暫且不論老人帶孩子的辛苦,就說把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推給老人家、推給「隔代教育」,似乎也過了。
  • "孩子給我媽帶"的隔代教育,到底是解放了父母還是害了孩子?
    現在5歲左右的孩子家長大部分都還是處於事業的黃金期吧,生了孩子之後卻因為工作太忙等等原因,沒有多餘的時間來管孩子,於是大部分家長都選擇了交給自己的長輩來幫忙帶孩子。孩子交給老一輩的父母帶,這就是今天要講的隔代教育。社會上對&34;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