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2021-01-08 未來保貝

這世間最可怕的傷害,打的旗號叫「為你好」

只看標題,是不是以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隔壁老王?

其實,這是最近追的一部熱劇的片名,第一幕就觸及了內心,今天寫這篇文章想告訴更多人一些我的感觸。

孩子通過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他們是你的,又不是你的。

他們是你愛的延續,卻不可能是你思想的延伸,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永遠無法觸及的未來。

我們渴望他們能得到一切的美好,

我們渴望他們被這世界溫柔以待,

我們渴望他們如你我一般愛他自己,

我們渴望他們比我們更成功,

我們渴望他們……

我們渴望……

我們習慣性地給予,習慣性的包辦,習慣性的「為你好」……

卻忘了,也不願意去傾聽,他們真正的內心,導致他們愈加叛逆,甚至一切不可挽回地走向別離。

其實,這世間最可怕的傷害,打的旗號就是「為你好」。

孩子永遠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能給予他的陪伴永遠有限,不要用愛的名義「捆綁」他們的人生,放手讓他去走自己的路,即使坎坷,即使風雨交加,那也只屬於他自己。我們能做的只是為他撐著那把傘,讓他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我想,很多家長都已經用自己的方式為孩子撐起了那把傘。而我,能想到給她最好的就是保險,健康險可以護她未來不受傷害,理財險也可以在她人生的每個階段給予一定經濟上的支持,讓孩子的未來可期。

別再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專制、溺愛,讓我們為他們準備足夠的保障,放手讓他們做自己吧,相信他們能有更美好的未來。

保障推薦:

重疾險 + 醫療險 + 意外險,可以護他一生平安;

年金險+萬能險,特定時期給她教育金、創業金、婚嫁金、養老金……,讓他未來可期;

相信為他準備好這些,即使沒有我們的陪伴,保險也可以讓他一生無憂。

相關焦點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第一次讀到「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就深深地震撼了。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紀伯倫的《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詩節選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他們「開明」的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參不參考,最終決定權還是在他們手裡。父母把孩子當成他們的全部他們把為孩子犧牲奉獻當作義務,給孩子最好的居住和教育環境。他們介入孩子的交友,防堵像「細菌」般的人或物,想要培育出一個乾淨,無汙染的孩子。他們以孩子為生活的全部重心,過度參與孩子的學校生活。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父母要不要執證上崗,這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這個話題也引發了很多討論。雖然不太同意父母去考證,但是我覺得父母去學習相關的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是很有必要的。之前在一次黨支部會議上,我們也討論了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問題,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的孩子在家裡上課,長時間的與父母接觸,親子關係一度緊張。如何解決好教育問題,這不僅僅是學校、家長地責任,也需要社會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整。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而英子長久的壓抑也終於釋放:&34;現實生活中,為人父母的,大多數都深愛自己孩子,但並不是所有父母都能正確地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而真正成功的父母,不是讓孩子成為自己的驕傲,而是讓孩子以自己為驕傲。做個自信的父母,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有自己的生活,而你有自己的人生。爸爸媽媽沒有經過你的同意就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所以我們需要對你負責、撫養你長大。而教會你學習和愛這個世界,是爸爸媽媽送給你的禮物。做你想做的事情,爸爸媽媽都支持你。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孩子因你而來,但不是為你而來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熱議話題:你最接受不了父母哪一點?在高贊回答中,大都集中在:忽視孩子的想法;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以愛之名幹涉孩子的想法或興趣;將自己的遺憾投射到孩子身上;吝嗇對孩子的誇獎等。「我這都是為了你好;以後你就會理解做父母的良苦用心;爸媽為你犧牲了這麼多,你這孩子怎麼就不知道爭氣呢?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一堂課下來,我焦慮的心緩和多了,這讓我想到紀伯倫的詩來安慰自己,《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 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當然,這裡大詩人的意思並不是說你的孩子是隔壁老王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意義在於,當孩子從出生時的懵懂到有了自主意識,作為父母,你是否還是習慣緊緊攥著孩子不放?是否能把屬於孩子的「自主力」還給孩子?孩子通過父母來到了這個世界,父母賦予了孩子生命,但孩子的自我終究歸屬於孩子,而不是屬於父母。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感悟
    在沒成為父母親之前,我們都是孩子,成為父母親之後我們不得不承擔起做父母的責任。沒生孩子前,對於周邊父母對孩子的各種"事跡"宣揚時,還沒有任何感覺,認為自己以後有孩子後一定不會這樣那樣,覺得孩子太吵太鬧,覺得不是很喜歡小孩。但是當陪伴孩子慢慢成長的過程中,發現當初竟是那麼自以為是。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請給孩子真正的愛,而不是你以為的愛
    可是父母沒有想過孩子能夠讓你操控無非是兩個原因,一個是他愛你,還有一個是他暫時打不過你也離不開你。吳曉樂是一個家庭教師,這本書是圍繞一個個家庭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而展開的一系列故事。她從局外人的角度複述又剖析了這一個個故事,告訴所有的父母,你給了你的孩子生命,但是你給不了他思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妄想操控往往就會失控。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紀伯倫
    如何處理與孩子間的關係,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 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一部以家庭教育為主題的電視劇,全片站在孩子的立場和角度審視家庭教育,批判家長試圖通過教育按照自己的願望塑造兒女的未來,忽視孩子本身的天賦與興趣,造成孩子的心理反叛,扭曲,甚至走向極端,導致慘痛的悲劇。
  • 家長學堂: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陪伴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愛,卻不能給予他們思想,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首先要讓孩子有明確的歸屬感,你是我的孩子,我是你的媽媽/爸爸,這是一個持久的關係,無論怎樣都改變不了的血緣關係。在成長的歲月中,無論我們之間產生多少衝突和爭執,都會因為有這種關係而有修復的機會。這種確定的關係就是安全感和歸屬感,你是我的孩子,你在我的身邊,我可以庇護你。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先好好學習,其他事情我們以後再說。」「你現在討厭我逼著你學習,長大了你就知道我的好了。」「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和你爸離婚了。」「為了你,我放棄了多少東西,你怎麼就那麼不爭氣。」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曾聽過自己父母說這樣的話,但可悲的是當時覺得痛苦不堪的我們,如今又將這些話換了方式用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 你要知道,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傷害動物叫虐待,傷害成人叫暴力,為什麼傷害孩子美其名曰為教育?我們要把自己強加於孩子身上,但是我們忽略了「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這是甜蜜負擔中最為普遍的,這「都是為你好」怕你冷,怕你熱。其實這是不公平的,我們對一件事物的標準是我們自己,而非孩子,或者統一的標準。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聽得見孩子的「聲音」嗎?
    今天我們聊一聊這樣一個話題——你了解你的孩子嗎? 一個人的情商是綜合的,代表著他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我們疲於應對,除了我們自己在面對生活壓力, 我們的孩子也在被我們影響著。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別讓你的孩子成為另類的「房思琪」
    給六七十個學生做過家教老師的吳曉樂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書中也認為,要當作一名稱職的家教老師,應該先和孩子成為朋友,再和孩子成為師生,我深以為然。 中國幾千年尊師重道的傳統,讓孩子們很難與學校裡的老師成為朋友。但是家教老師就不同了。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推出簡體中文版
    出版社供圖南報網訊(記者 邢虹)由磨鐵圖書·大魚讀品工作室引進策劃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簡體中文版近日出版上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攬獲五項大獎。不少觀眾表示,因為今年金鐘獎,才了解到這部引人深思的神劇。但在此之前,已經有大批觀眾對這部劇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它為「亞洲版《黑鏡》」。去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Netflix同步190國首播,在毫無宣傳的情況下,一舉衝上日本Netflix人氣劇集第1名。截至目前,這部劇的豆瓣評分仍高居8.4分。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來源:新浪財經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臺灣作家吳曉樂的一本小說,身為家庭教師長達八年的觀察,呈現出九個不同的故事;其改編的電視劇在Netflix全球同步播出,被譽為亞洲版「黑鏡」,獲第54屆金鐘獎5項大獎,豆瓣萬人評分8.5。同名的電視劇為我們呈現了五個故事,相較於原著的直接敘述,電視劇的改編過程中加入了一些科技元素,對比原著而言劇情更加具有吸引力。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臺灣作家吳曉樂的一本小說,身為家庭教師長達八年的觀察,呈現出九個不同的故事;其改編的電視劇在Netflix全球同步播出,被譽為亞洲版「黑鏡」,獲第54屆金鐘獎5項大獎,豆瓣萬人評分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