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中國醫生日本開義診 用中文給日本遺孤看病

2020-12-22 人民日報海外網

向中國醫生(裡側)諮詢病情的日本遺孤(每日新聞)

海外網7月31日電近日,一些在日本工作的中國醫生在日本埼玉縣開設了免費的中文健康講座,專門服務回到日本後不懂日語的日本遺孤(「遺華日僑」)。講座在2年前由致力於社會公益活動的中國醫生開辦,此前在東京、神奈川縣等活動,這次是首次在琦玉縣舉辦。

據日本《每日新聞》31日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2015年實地調查數據顯示,回到日本後的日本遺孤一代平均年齡是76歲,完全不懂或只能講幾句日語的人有29.1%。而他們的配偶也有36.8%的人不會日語。因此,醫療、福利機構能否提供中文服務變成了日本一大課題。

因此,日本琦玉市同面向日本遺孤的老齡福利機構「一笑苑」集團,以及致力於社會公益活動的中國醫生合作,在2年前,在日本兵庫縣、神奈川縣、東京都等地開辦了健康講座。

此次在琦玉市辦的講座有20名住在附近的日本遺孤參加。東京向日葵醫院內科皮膚科院長劉瑞芹做了演講,內容是關於血行障礙帶來的疾病診斷及治療,也介紹了如何用中藥進行相關疾病的治療、想預防要吃什麼在日本也能買到的食物等。此外,7名內科、護理等專業醫生還對日本遺孤進行了一對一諮詢。

一名60歲的日本遺孤二代也來到現場諮詢。她笑著對記者表示:「我在日本的醫院根本表達不了,這次都問了醫生。演講內容也很好懂,保養身體方面學到很多。」(海外網 王珊寧)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相關焦點

  • 日本遺孤與中國養父母的故事:人性光輝無法磨滅
    儘管用著地道的中國名字,常年生活在哈爾濱市,說話也是濃濃的東北口音,但郜鳳琴其實是個日本人。  更為確切地說,郜鳳琴是一名日本遺孤。  作為中日近代關係史上的一個特殊人群,日本遺孤是指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日本人在撤退遣返期間,被遺棄在中國,並由中國人撫養長大的日本孤兒。
  • 日本二戰遺孤後代要求回中國:請把我們也帶走
    新快報特派日本記者 溫建敏/攝  日本二戰在華遺孤後代求助:「請把我們也帶走」  ■新快報特派日本記者 溫建敏 李國輝  「是不是去中國的車?能不能帶上我們?」  記者後來了解到,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日本家庭,名叫杜長春的男主人是日本二戰在華抗戰遺孤的後代,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們來到日本定居,而這場舉世罕見的大地震讓他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走投無路的這家人連夜趕路來到撤離地點,請求一起回到中國。
  • 日本遺孤:很高興中國還惦念著我們
    隨著中日邦交正常化,池田澄江及絕大部分在華遺孤告別了中國養父母,回到自己的國家。30餘年來,中國成了念念不忘的故鄉。  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慶典活動,池田澄江作為遺孤代表也接到了邀請函。拿到那張莊重的請柬時,她沒有絲毫猶豫便開始籌備來華行程,儘管已經71歲,身體不好,體內還植有心臟起搏器。「挺高興,中國還惦念著我們這群孤兒。」
  • 王林起:一個日本遺孤的經歷
    這是中國父母又一次挽救他的生命。看病的費用花去了家中積蓄的三分之二,林起擅自決定棄學就業。   他成了籌建中的北京汽輪機廠的一名磨工,見證參與了這個國家重點發電設備製造廠的建設和發展。後來,這個廠併入了北京重型電機廠。在廠裡決定自製大型工具機時,王林起承擔了12米龍門刨床的大部件加工任務。他在這個廠一直幹到退休。
  • 75年前,中國父母收養4000多日本遺孤:他們說日語,以中國為故鄉
    另一方面,這裡的日本老人竟然都說中國話,吃中國菜,打中國麻將,唱中文歌。▲圖片來源:面對面《席靜波:日本遺孤在中國》他在日本並沒有找到親人,面對著日本永久居留權的誘惑,他兌現了自己的承諾:絕對不扔下母親、家人,還有中國的教育事業。「中國有我70多歲的老母親,把我看成她的精神支柱,我要是不回去,她會倒下的。她養我小,我養她老。」
  • 日本侵華戰爭遺孤講述中國母親:恩情永生難忘(圖)
    「養母對我的恩情永生難忘」(見證·感恩)   ——日本侵華戰爭遺孤二田口講述中國母親的故事  開欄的話  70年前,中國人民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飽受戰爭創傷的中國人民沒有把仇恨轉向日本人民,以博大胸懷收留並養育了數以千計被遺棄在中國的日本遺孤。日本侵華戰爭遺孤的故事不僅是日本法西斯侵略歷史活生生的見證,也包含著中國人民寬容、善良和大愛換來的感恩之心。  1989年7月,陳先國帶著妻子與一雙兒女從瀋陽來到東京,從此改名為二田口國博。  他是一名出生在中國的日本人,他的祖國是日本,故鄉是中國。
  • 我有兩個家 一位日本遺孤的自述
    (原標題:我有兩個家 一位日本遺孤的自述)
  • 以史為鏡:鳳凰視頻《長鏡頭》聚焦日本遺孤
    (文/宋觀)3月20日,由鳳凰視頻《長鏡頭》欄目出品、聚焦「日本遺孤」的紀錄片《土城孤兒》,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首映。當日現場不僅座無虛席,更有該片導演戴君良與中國日本史學會名譽會長湯重南、鳳凰衛視《冷暖人生》主編季業、日語教師津田量等中日嘉賓應邀參會。
  • 日本遺孤於德水:我說的祖國就是中國,我從來沒把日本當過祖國
    陰差陽錯在中國出生1931年,敵軍全力進攻東北,東北完全淪陷。由於地廣人稀,東北難以一下子被完全佔領。「百萬移民計劃」便孕育而生。日本政府製作了大量宣傳片,把搶奪來的土地說成是沒有主人的世外桃源,等待人們來耕種。藉此哄騙日本國民來到中國東北定居。從1936年開始。日本陸陸續續派出了八百多個開拓團,一共27萬人。其中大部分是不明真相的普通農民。
  • 她撫養日本遺孤40年,養子回日本後音信全無,雙親患病也拒絕探望
    趙鳳祥想要送他回家,這時小男孩突然說了一串他聽不懂的日語,趙鳳祥頓時明白了,這孩子是日本遺孤,看著孩子的臉,趙鳳祥想起了死在日本人刀下的叔叔、侄兒,怒火在心中燒開。
  • 她養育日本遺孤40年,養子回日本後了無音訊,想見養子卻被拒絕
    75年前,世界更多地方還處於戰爭狀態,許多國家在長年的戰爭中,疲憊不堪,而那時,日軍正四處侵略,當時與美國一樣,有著強大軍事實力的蘇聯強攻了關東軍,當時的日本不敵蘇聯,很快就被擊潰,潰不成軍的日軍只能四處逃串,有的逃回了日本,剩下的都中國俘虜了,當時除了不是逃走就是被俘虜的日軍之外,還有一些被遺棄在中國的日本孩子,其中有一個日本孩子就被一對心地善良的中國夫婦給收養了
  • 日本遺孤美穗子來華省親(組圖)
    65年前,來自蔚縣的17歲八路軍通訊員楊仲山冒著生命危險,在日軍的炮火中用自己年輕的雙手救出了年僅4歲的日本遺孤美穗子。65年後,當兩雙手再次相握時,昔日的遺孤和當年的小通訊員都已成了頭髮斑白的長者。65年前,在那樣困難和危險的情況下,中國人民本著國際主義精神從炮火中救出了你,這體現的是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收下美穗子的鮮花後,楊仲山老人將自己特意從天津帶來的紀念章作為禮物回贈給美穗子及隨行的日本日中友協都城市支部負責人來住新平,紀念章的上方鑄有中國延安的寶塔山和日本的富士山,下方鑄有「中日人民友好」字樣。
  • 2020到日本體檢、看病、微整的小夥伴,這些先了解一下
    為了不加重這一部分人的生活壓力,日本又設立了高額醫療費制度,制度表明:無論什麼病,在醫院住多久,只要患者支付一定額的費用即可,超過這部分的費用由保險承擔。看病流程日本醫院看病流程其實和國內是差不多的,辦理→掛號→診查→治療→付款→取藥。初次的話需要拿保險證到前臺辦理診療卡。
  • 日本街頭貼出中文標語,本是暖心之舉,卻讓中國遊客哭笑不得
    近些年日本和我國的關係也比較好,日本國民也很對中國遊客很熱情,為了歡迎中國遊客的到來,在日本的街道上經常會出現一些中文標語。日本旅遊目的地眾多,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地區和以京都、大阪、神戶為中心的關西地區是最熱門的旅遊地,遍布全境的櫻花和天然溫泉是其顯著的特色。
  • 國外看病等於北京一套房,我們欠中國醫生的不僅僅是一個道歉
    此外,在美國,一般的小病小痛都是由家庭醫生負責。假如病害實在嚴重,家庭醫生難以醫治的時候,才會建議上大醫院去治療。而且,美國醫療體制和中國不一樣,在國內一般都是先交錢,再治病。而美國不一樣。你來看病了,先給你治病,再把天價帳單拋給你,讓你付(可能有不少病人在看見帳單之後就被嚇暈了.....)。
  • 看外國人咋掛號:美首選家庭醫生 日本看病需介紹信
    掛號問題近來再次引爆輿論,而相比較中國,外國病患是如何掛號的?外國的醫院裡是否也存在「號販子」現象。記者先後採訪了美國、日本、印度、古巴等國人士或在當地生活多年的華人,為您解讀外國醫院中的「掛號玄機」。  美國  首選家庭醫生去醫院需預約  在美國看病,都需要提前預約。
  • 通訊:讀懂中國 攜手未來——記日本高校大學生中文演講比賽
    新華社日本坂戶10月21日電  通訊:讀懂中國 攜手未來——記日本高校大學生中文演講比賽  新華社記者王可佳  「以前我只知道故宮和萬裡長城,是學習中文和到中國短期留學的經歷讓我認識到更多日中文化的異同之處,希望以後能繼續接觸並感受中國文化。」日本駿河臺大學大三學生藤原大樹說。
  • 日本人很少去大型公立醫院看病
    但是,日本的保險證是一張很薄的紙,上面連個人照片都沒有,只有名字、出生年月和保險號碼。留學生去日本,要求在一個星期之內到區役所(相當於中國的區政府)進行戶籍登記,登記後就到另一個窗口辦理保險證。 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財力,需要繳納的保險費用不同。像我當時在日本屬於零收入人群,買的就是最基本的保險,每個月交1400日元。
  • 中國文化侵入日本,日本居然用中文聊天!
    中國文化侵入日本,日本居然用中文聊天!近來在二次元之國日本出現了一個新的娛樂項目名曰偽中文!偽中文為何?偽中文指的是,刪除日語中的平假名、片假名而形成類似中文的文章。可以稱得上是只有使用漢字的日語才可以進行的娛樂,但是關於這種偽中文,中國網友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偽中文的起源事實上,「偽中國語」早在2009年就已出現。日本的一個網站還專門推出「偽中國語」教材,讓大家熟悉基本的日語漢字詞彙的意思。
  • 在日本看病,你需要注意哪些關鍵問題?
    所以對於西方國家來說,先找醫生開處方,再找藥劑師拿藥,早已順理成章。但對於經數千年中醫文化薰陶的東亞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等,「醫藥合一」這一理念深入骨髓,我們認為大夫身兼醫師與藥劑師兩職,既看病也開藥,這種模式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