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殘疾人點亮致富希望

2020-12-14 華聲在線

通訊員 歐陽仕君 周勝軍

在保靖,許多殘疾人的手機裡都有一個共同的聯繫人:徐遠鵬。

無論是在生活上遇到困難,還是創業上遇到瓶頸,他們都會給徐遠鵬打個電話。往往,幾通電話之後,他們的困難就能迎刃而解。

徐遠鵬是嶽陽市對口扶貧保靖縣的掛職副縣長,今年49歲。2018年4月,正在嶽陽市保密局副局長任上的徐遠鵬被派往千裡之外的保靖開展對口幫扶貧工作。3年來,在徐遠鵬的努力和爭取下,嶽陽市對口幫扶項目達到13個,援助資金2600萬元。在扶貧工作中,他把殘疾人事業作為對口幫扶的重點,視殘疾人為親人,一心一意為殘疾人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58歲的黃官軍是遷陵鎮踏梯村人,二級殘疾,2017年與另外兩名殘疾人創業種植中藥材。創業初期,資金緊缺,幾乎沒有人看好,大家都說:「你們幾個殘疾人搞不成事的!」徐遠鵬了解情況後,數次上門,看基地、談想法,一次又一次幫助他們爭取政策。在扶貧政策和助殘政策的支持下,終於,中藥材基地的機耕道修通了,電拉通了,辦公用房也建起來了。

保靖縣春英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彭學春因為女兒彭婷婷是殘疾人,對殘疾人更有一份關心和關愛。合作社辦起來後,彭學春請了9戶殘疾人家庭幫忙做事。徐遠鵬知道後,多次上門解決合作社發展中的困難。基地偏遠,他就幫助爭取了產業路項目;魚塘漏水,他就幫助爭取了水利項目。彭學春的產業越搞越紅火,去年純收入達到20多萬元。

保靖縣城松月路「標榜」美髮店的負責人吳雲志是一位聾啞人,手藝好、人聰明,美髮店生意不錯。徐遠鵬幫助他爭取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等政策支持,引導吳雲志幫扶其他殘疾人就業創業。迄今,該店已培養出280多名殘疾人,實現了他們的就業夢想。

近3年,在徐遠鵬的爭取下,嶽陽對口幫扶保靖縣殘疾事業資金100餘萬元。保靖縣殘疾事業實現新跨越,全縣殘疾人社會保障政策應享盡享。

相關焦點

  • 祥雲:「訂單+手把手」為殘疾人開致富良方
    自11月18日以來,祥雲縣以「訂單+手把手」教學的方式,開展殘疾人技能培訓班,為殘疾人量身定製脫貧致富良方。按照殘疾人的意願及工廠的用工需求,祥雲縣殘疾人聯合會科學制定培訓方案,分批、分類、分工種組織開展「訂單培訓」。祥雲縣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朱必斌介紹:「『訂單培訓』的目的就是要讓殘疾人學得一技之長,使其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或通過技能培訓自主創業,提高家庭收入。」
  • 上遊讀書丨為殘疾人群體託起希望的明天 - 於詩琦
    為殘疾人群體託起希望的明天於詩琦根據最新數據統計,重慶市有各類殘疾人169.4萬人,佔重慶市總人口的6.5%。該書記載了在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重慶市為改善殘疾人群體生活環境、提高殘疾人群體生活質量、解決殘疾人群體現實困難等所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全書由概述、大事記、正文10篇42章158節、附錄和編後記組成,體例龐大,內容全面。
  • 「媒體走基層(貴州篇)」新華網:殘疾人黃光全的養牛「致富經」
    記者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組織的「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秋冬季主題採訪團來到貴州省石阡縣石固鄉蒲草塘村時,黃光全一邊往牛舍搬運草料,一邊向記者介紹自己的養牛「致富經」。黃光全視力三級殘疾,無法進行農業勞動,父母年逾七十,兩個孩子分別在讀初高中,妻子是家裡唯一正常勞動力。2014年以前,視力更好些的時候他還在當地磚瓦廠賺錢貼補家用,視力慢慢下降讓他開始發愁。
  • 增強自強信心,提高勞動致富技能,郯城開展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
    「經過這幾天的培訓,讓俺有了發家致富的信心,回去以後,俺一定種好10畝的桃園......」1月5日,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泉源鎮殘疾人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結業儀式上,小馬莊村學員馬得民高興地說道。為增強殘疾人自立自強的信心,提高他們勞動致富的技能和本領,泉源鎮組織20名殘疾人參加了以「幫扶農村貧困殘疾人,共享社會關愛陽光」為主題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
  • 橫縣:甜玉米喜獲豐收 助力殘疾人增收致富
    11月27日上午,正忙著在陽光助殘扶貧基地採摘甜玉米的青桐村委貧困殘疾人黃桂芬高興地說。當天,橫縣校椅鎮青桐村委陽光助殘扶貧基地熱火朝天,隨處可見農戶忙碌的身影,路旁成堆的甜玉米散發著誘人的清甜味,經過3個多月的管理,甜玉米喜迎豐收了。
  • 開封禹王臺區:創業致富手藝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通訊員 陳凱慶)為幫助殘疾人穩定就業、持續增收,11月以來,河南省開封市禹王臺區殘聯積極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術培訓工作。禹王臺區殘聯提出適合殘疾人學習和掌握的中西式面點製作和保健按摩作為本次培訓的科目,積極主動對接相關培訓機構,選擇實力和口碑較好的開封合眾職業培訓學校,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內為殘疾人送上一門創業致富的手藝。經過幾天的學習,132名殘疾人學習了白吉饃製作、水煎包製作、肉鬆球製作、小油條製作、脆酥餅製作、按壓式穴位按摩等技能,在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同時增強了自信。
  • 為殘疾人插上騰飛的翅膀
    ——張海花校長調研省殘疾人培訓基地學員創業情況為樹立標杆,更好激勵我校省殘疾人就業培訓基地的學員就業創業
  • ...人日——讓我們共同行動、奉獻愛心,為伊旗心智障礙兒童點亮希望!
    共青團伊金霍洛旗委員會為20名心智障礙兒童募集康復教育費用的倡議書各位愛心人士!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全球共有6.5億殘疾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0%,在我們生活的伊旗,也有20名這樣的兒童,他們都是六周歲以下兒童,他們需要我們的關心支持,需要您的幫助,他們的父母跟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他們在期待中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卻發現命運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 失明者為殘疾人「點燈」
    多年來,在當地殘聯對口服務下,他憑著智慧和勤勞脫掉低保戶的「帽子」,拖著一家五口多殘的親情,不等不靠,創辦實業和發展種植飼養業,並幫助和帶動很多殘疾人創業就業,在當地殘疾人中,樹立起了一面脫貧奔小康的旗幟。
  • 他用一隻左手為殘疾人託起夢想
    2017年起,向文通過微信平臺及其他自媒體,發起向殘疾人募集舊電腦的公益活動,向社會募集23臺電腦轉贈給殘疾人用於創業。與文山州衛校聯繫,組建進社區進家庭的專業志願服務團隊,為城區老年殘疾人提供家庭保健服務。積極聯繫國內各種愛心組織,整合社會資源、捐錢、捐物,資助困難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累計助殘資金達20多萬元。
  • 點燃生命之火為殘疾人照亮希望
    為殘疾人架起脫貧奔小康橋梁 殘疾人是社會弱勢群體中最特殊、最困難的群體,特別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幫助。省委省政府對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高度重視,將其納入全省脫貧攻堅大局之中。競賽項目難度、技術水平較往屆有較大提升,科技含量及藝術含量更高,改變了以往我省殘疾人競賽項目以手工和簡單操作為主要內容的狀況,也充分展示了我省殘疾人由過去只能從事簡單手工勞動逐步發展為向高科技領域進軍的嶄新風貌。
  • 他為殘疾人送書讀報 以殘助殘的「一千零一夜」
    他為殘疾人送書讀報 以殘助殘的「一千零一夜」 發表時間:2012-05-04   來源:殘疾人何立冬還沒打算撤掉小攤,多賺一角錢對他這個家來說都至關重要。他白天是社區的殘疾人專幹,晚上陪著同樣也是殘疾的妻子擺攤,以補貼家用。  故事要得從上世紀90年代說起。家住分宜電廠的一名周姓朋友,因小兒麻痺導致殘疾,內心對父母充滿怨恨,那時的何立冬經常與他聊天開導。
  • 吉林松原:手機直播為殘疾人士點亮新生活
    吉林松原:手機直播為殘疾人士點亮新生活新華社長春11月23日電(記者孟含琪)為打造「網紅經濟」,吉林省松原市一批主播在「網紅吉地大廈」直播代言家鄉農特產品。松原市殘聯也發揮作用,一批殘疾人士經培訓後上崗直播,用小手機闖出一番新事業。
  • 他開辦清潔公司「掃」出致富人生
    在劉偉雄初中畢業到成功創業的30多年裡,他從一名沒人願意聘請的市場菜販成長為一家有環衛作業車100多輛、員工1000多名,年營業額達一億元的寶安納稅企業負責人,傳奇的故事不斷激勵著其他殘疾人。「伸手要不到小康,只有努力拼搏,才能在小康路上不掉隊。」劉偉雄說。
  • 武陵源:毛成明獲評省殘疾人陽光致富示範戶(帶頭人)
    紅網時刻張家界11月23日訊(通訊員 屈澤清)近日,2020年度湖南省殘疾人「陽光致富示範戶(帶頭人)」評選表彰頒獎活動在株洲舉行。其中,張家界市武陵源區索溪峪街道雙文村三組村民毛成明榜上有名。2015年,毛成明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當大運河遇上微山湖,帶來了百姓致富的新希望
    裡張阿村第一書記蔣繼劍在了解了村民的想法之後,也在考慮如何藉助微山湖的名氣,幫助村民致富,他把目標鎖定在了旅遊購物上。外出的十年時間裡,周廣勝一邊打工,一邊學習,他期待著用自己學到的技術,為木匠這個行業闖出一條路來。
  • 人大代表與殘疾人締結「科技緣」
    原標題:人大代表與殘疾人締結「科技緣」   「我種植的23畝葡萄今年喜獲豐收,多虧了區人大代表許從軍的真情幫助,獲利近20萬元。」
  • 天津有了首家殘疾人「新希望之家」
    昨日,全市首家殘疾人「新希望之家」落戶天津西青信泰醫院,在這裡,整合了輔具類愛心企業、康復專家團隊、心理專家、志願服務團隊、生活服務、就業創業指導等各方力量,為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提供幫助。據介紹,今後,這樣的「新希望之家」將走進更多殘疾人朋友身邊。  一直以來,關心關愛殘疾人的善舉不斷,如何讓愛心實現精準對接?
  • 殘疾人創業創新亦大有可為
    對於殘疾人創業者來說,他們不僅要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帶來的生活不便,還要面臨和正常人一樣的創業風險,但即便如此,他們依然走上了屬於自己的致富道路,並在一些領域成為佼佼者。如此次創博會上展出的幾個農業類項目,都做得有聲有色。
  • 瑤曲鎮教場坪村崔普選:身殘志堅謀創業 致富不忘幫鄉鄰
    「我2016年種植大棚蔬菜,2017年成立合作社,一路能走得這麼順當多虧了國家的好政策和幫扶幹部們真心的幫扶……」今年62歲的崔普選,拖著殘疾的右腳,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通過自己的勤奮,不僅自己脫了貧,還帶動貧困群眾和殘疾人,趟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成為了耀州北部山區響噹噹的致富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