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麗芳 輝樹翔
一邊是鍋碗瓢盆叮噹作響,煎炸烹煮依次展開;一邊是藤走遊龍如火如荼,巧手編出精美椅子。自11月18日以來,祥雲縣以「訂單+手把手」教學的方式,開展殘疾人技能培訓班,為殘疾人量身定製脫貧致富良方。
訂單培訓
盲目的生活有了新規劃
有的想學編椅子,有的想學烹飪,有的想學電焊,有的想學養殖……一個個小小的心願,就是一個個人生規劃,也是祥雲縣組織開展培訓的一個個訂單。
按照殘疾人的意願及工廠的用工需求,祥雲縣殘疾人聯合會科學制定培訓方案,分批、分類、分工種組織開展「訂單培訓」。
祥雲縣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朱必斌介紹:「『訂單培訓』的目的就是要讓殘疾人學得一技之長,使其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或通過技能培訓自主創業,提高家庭收入。」
「手握新技能,打開致富門。」為了實現培訓效果最大化,祥雲縣不斷擴大培訓範圍,實行「殘疾人+直系親屬+監護人」的培訓方式,按照「理論講授+實際操作」相結合的集中培訓模式進行。按每人2000元的培訓經費核算,委託第三方培訓機構組織開展培訓,「吃住學練」都統一進行,參訓人員不需出一分錢就能把新技能學到家。
手把手教
巧手編織有溫度的人生
「老師從早到晚在這裡教我們,一個一個地把我們教會。」坐在手工編織訓練處窗子附近的代聯榮,是祥雲縣禾甸鎮茨芭村四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小時候打針傷著坐骨神經,導致左腳發育不好,落下殘疾。
斜斜的微光照在他滄桑的臉上,卻絲毫掩飾不住他內心的歡喜。「我已經編好一個椅子了,馬上第二個也要編好了。」代聯榮說他去年就參加過培訓,但是回去後沒有再編織就忘記了。這次,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他編了又拆,拆了又編,終於編出一個完整的椅子,心裡甭提多高興。
「編一把椅子有5元的加工費,編得快的人,一個月能苦到兩三千元。」代聯榮滿懷期待地說,以後要把編織椅子這個技能用起來,讓自己在家裡也能夠就業。
最重要的是,手工編織這個工種是以工廠需求為依託,培訓結束後,祥雲縣殘疾人聯合會將結合20名參訓學員的情況,把學會編織且編得好的學員推薦給工廠,直接由工廠將原材料送到殘疾人家中,待編好後又到殘疾人家中回收椅子。
帶目標學
用心烹製幸福美好生活
「這次培訓我學會做好多菜,做出來還好吃,家裡人的生活改善了,村子裡有人辦客事還能幫人家做廚,而且還可以出去打工苦錢。」已是下午5時多,太陽已漸漸偏西,要是平常,張必義早就吃過晚飯閒著了。然而,現在的他,因為有了小小的目標,正跟著老師認真學著廚藝。
張必義是祥雲縣米甸鎮克昌村人,因為身體原因,又沒有一技之長,加之兩個孩子都在上學,一家四口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他家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張必義家發展了5畝蠶桑,每年收入兩萬多元,除了蠶桑還發展了核桃、辣椒等產業,2016年就脫貧了,到今年10月份,他家的人均純收入已達到七千多元。
對於自強自立的張必義來說,脫貧不是目的,過上小康生活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養蠶在每年五月份到十月份,十月份以後,基本就沒有什麼事情可做了。」張必義說,總想在農忙空檔期找點事情做,去年他參加了電焊培訓班,今年他還要把廚藝學會,要憑著自己的技能,讓家裡人的日子越來越好過。
據了解,祥雲縣今年已開展殘疾人技能培訓2期,培訓153人,其中培訓土雜雞養殖65人、山羊養殖35人、手工編織20人、廚藝33人。下一期還要組織電焊培訓30人。
【來源:大理州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