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女性懷孕之後,都會很注意自己肚子大小的變化,而如果出現了肚子小的情況時,準媽媽就會覺得是不是代表胎兒營養不良呢?當肚子太大的時候又會覺得是不是胎兒太大呢?相信這些準媽媽的疑問也是大多數準媽媽想要知道的,那究竟準媽媽肚子的大小對胎兒有沒有影響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在準媽媽懷孕之後都會去醫院進行產檢,而超音波就是產檢時必須要採用的方式,它其實主要是通過測量宮底長度來看子宮大小、胎兒大小,這種檢查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具有說服力的,也是最準確的。而像如很多準媽媽認為自己「肚子太大或太小,表示胎兒過大或過小」,其實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觀念。
就以子宮的大小變化來說,對於沒有懷孕的女性來說,她們的子宮大小其實就像是雞蛋般的大小,而當女性懷孕2個月之後,子宮的大小就像是鵝蛋大小;在懷孕3個月時候的大小則是像梨一樣。但是這些都是大多數懷孕女性所呈現出來的大小關係,具體的還是要看準媽媽自身的情況。
除此之外,孕肚的大小其實和準媽媽懷孕的次數也有關係,在女性懷第一胎是由於皮膚不曾被撐開、沒有鬆弛,所以肚子多半都會比較小。但是隨著懷的胎次越多,肚子看起來可能就會比較大了。
而影響肚子大小的因素除了胎兒大小以外,還包括羊水的多少、肚皮鬆緊以及子宮原來的大小。其實有的時候藉由超音波來評估胎兒大小,也仍然可能會存在著些許的誤差。如果準媽媽發現在接近預產期了但是肚子還是很小,那麼胎兒可能就是真的太小。若胎兒太小,有可能是準媽媽的營養攝取不足或胎盤功能不良。一般建議女性在孕期總體重增加10至15公斤以內即可,而在孕晚期的時候,每個月的體重不要超過2至3公斤。如果在孕期的的總體重增加超過了20公斤,那麼患上妊娠糖尿病的機率也會隨之上升,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減少糖分的攝入量,因為攝入過多的糖分會增加準媽媽患上妊娠糖尿病的機率,而這些都是導致胎兒過大的因素;所以準媽媽在孕期營養要吃得正確,切勿狂吃不止。
另外,很多準媽媽覺得既然超聲波能夠準確的判斷出胎兒的大小,那經常照行不行呢?其實一般來說是不建議的,其實每次超音波最好間隔4、5周以上再照,這樣會比較有意義,而在整個孕期大約照4、5次超音波即可:
1、第1次超音波可以選在懷孕初期,這個時候可以用來測量胎心音;
2、第2次超音波建議照的時間點為懷孕16周的時候,用以唐氏症篩檢;
3、第3次超音波則為孕20周;
4、在懷孕32至34周時可以進行第4次的超音波,這個時候主要是為了評估胎兒的成長速度是否正常。
其實,肚子看起來比較大的原因還有羊水太多的因素。羊水其實是胎兒的尿液、細胞分泌物與體液,在胎兒喝進去之後,會再解尿,從而形成一種循環。羊水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保溫、防撞、避震等。但是如果羊水太多,可能表示胎兒患有異常疾病,例如:胎寶寶的腸發育不好,無法正常地吞咽羊水;如果羊水太少,則可能表示胎兒的腎臟有問題。在羊水過少的情況下,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而在羊水太多的情況下,則可能會引起子宮收縮而導致準媽媽出現早產的現象。
其實胎兒太大或者是太小都會影響到胎兒,如果胎兒太大時,在出生後則可能會產生低血糖、或是生產時可能會出現難產的現象。而胎兒太小則不一定表示絕對不好,有些較小的胎兒的肺部發育反而會比較成熟、活力較佳。
其實,準媽媽們要知道:肚子大小並不一定表示胎兒的大小,具體的還是要相信醫生的專業評估與超音波的客觀判斷。準媽媽無需擔心,在需要做超聲波的時候,醫生自然會提出,如果準媽媽出現了因為飲食不均衡而導致肚子太大或太小,就要注意了,要及時的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