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個人的外交和內政目標都和皇家氣質密切相關。僅僅為了方便,外交政策也應該和他統治時期的其他方面區分開來。凡爾賽宮不僅能夠滿足個人品位,而且對於他在外交中展現威望也是重要的。為了裝飾他的花園,路易十四每年從荷蘭人手裡購買數以百萬計的鬱金香,同時還鄙視他們是商人,反感他們是共和主義者,厭惡他們是新教徒。他是個墨守法律條文的人——國王不得不如此——當存在有利於提高他聲望的合法呼聲時他就感到比較安逸;這對於他尋求給予法國更有利的邊界是有幫助的。
因此多方面的考慮塑造出後來呈現為愛國主義擴張的外交政策。儘管這最終讓他的國家付出了巨大代價,但這還是給法國帶來了貫穿半個18世紀的榮耀,並創造出一幅法國人至今仍然帶著懷念之情驀然回首的圖景。從戰略上講,可防守的法國邊界意味著與西班牙的戰爭,後者1648年後仍佔據著西屬尼德蘭和弗朗什孔泰(Franche-Comté)。對西班牙的勝利開啟了與本來打算自保的荷蘭的戰爭,1678年戰爭結束,這通常被認為是路易十四外交成就的頂峰。現在他轉向了德意志。
除了領土的斬獲,他還想獲得帝國的皇冠。為了得到這些,他很樂意與土耳其人結盟。到了1688年,荷蘭執政威廉由於其妻子繼承父親的英格蘭王位而獲得了英格蘭的幫助。從這時起路易十四在海峽對岸有了一個不屈不撓的新敵人。自從克倫威爾時代以來,英格蘭第一次派遣一支陸軍去歐洲大陸作戰,並且支持對抗路易十四的歐洲國家的同盟(甚至教皇也參加了,即使是私下參見的)。「威廉國王的戰爭」(也稱為「奧格斯堡同盟戰爭」)把西班牙、奧地利和歐洲的新教國家集合在一起去抑制法國國王自負的野心。
在1697年締結的《裡斯維克和約》中路易十四第一次作出實質性的讓步。英格蘭新的國際地位源自於其歷史力量的聚合。其中一些是偶然的,比如最初對新教事務的介入,這已經成為了困擾這個國家政治的核心;再比如17世紀憲政衝突中出現的國內政治力量的布局。另一些則是有意識、有目的地開創的,比如王朝問題的解決,或者與一個獨立的蘇格蘭的土地邊界,或者一些細小的變化,這些變化在復闢時期之後引起了商業力量和財政力量的鞏固,這樣到1700年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就能提前40年向倫敦金融城裡的金器商和進出口批發商們借錢來支撐世界範圍的戰爭並擔當歐洲反法聯盟的領袖。
這些變化伴隨著新的英格蘭海運傳統的成熟。地理位置是這個故事的一部分(儘管法國也是一個大西洋沿岸國家,有很好的港口以及富有活力和幹勁的水手)。另一部分是荷蘭由於防衛本土免遭法國入侵,不堪重負而退出了競賽。克倫威爾的「海上的上將們」展示了在聯合體中海軍能發揮多大作用;這鼓勵了查理二世(以及他的弟弟)也要建設一支海軍。他們意想不到地幸運;那時正好有塞繆爾佩皮斯(Samuel Pepys),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官之一,想要並且急切地希望幫助他們。
那時,軍艦與商船功能上的專門化已經固化了,一支常備的皇家海軍的觀念也已經誕生。武裝民船則作為其補充,這是一種廉價增強海上力量的方法,鼓勵私人船長和他們的水手去捕獲敵船,戰利品歸其所有。第一場大規模的武裝民船之間的戰役就是在法國和威廉國王統治下的英荷之間展開的。皇家海軍同時開始提高其技術和專業化水平。到18世紀結束時,信號術已經成形,作戰守則也已編製成冊。
出現了抓丁團,以確保水手的補充(法國則在其沿海省份實行徵兵制)。到1700年一個決定性的觀念形成了。路易十四已經對在陸上還是海上謀求優勢地位作出了選擇。他不打算尋求法國的海上霸權,儘管他的海軍上將們和水手們一次次地追求。英格蘭人從來沒有如此被海上力量分心。儘管他們派出一支軍隊參加1701至1714年之間歐洲大陸的戰爭,但是他們此後200年再也沒有派出過如此大規模的陸軍;他們比較喜歡讓大陸上的盟友衝鋒陷陣,自己則保持在海面上的控制力,以保證盟友的船只能夠安全通行,而敵人的則不可以。這樣做的基礎是一支不可挑戰的艦隊的存在,以逼迫敵人的海軍保持中立。一個世紀中,英國海軍上將們在任何戰爭中的首要目標就是儘快擊敗敵人的艦隊並獲得制海權。1700年,身體羸弱、頭腦愚笨的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死了。
漫長而複雜的外交準備在為此進行著。他的撒手人寰造成了一個蘊藏著巨大的危機和機遇的局面:一筆龐大的王朝遺產歸屬未定。由過去婚姻聯盟而發起的聲明意味著哈布斯堡皇帝和路易十四(已經將繼承權讓給了他的孫子)將不得不為此展開爭奪。但是其他國家對此也有興趣。其中比較重要的是,英格蘭想知道這將對西屬美洲的貿易產生什麼影響;荷蘭人十分關心西屬尼德蘭的命運。對于波旁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來說世界和歐洲帝國的前景正在變得不可分割,這警醒了每一個人。
結果,締結了一個兩個王朝都滿意的瓜分條約。但是當路易十四依照查理二世的遺願,接受由他的孫子完整地繼承西班牙的遺產這一結果時,他曾經籤署過的瓜分條約就被扔進了紙簍。一個新的由皇帝、聯省共和國和英格蘭(路易十四認可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王位覬覦者——詹姆斯三世,這激怒了英國)組成的大聯盟迅速組成,開始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2年的戰爭把路易十四逼到了談判桌前,雙方在1713年和1714年締結了《烏得勒支和約》(the Peace of Utrecht)。
其中規定法國與西班牙的王位永遠不能由同一人繼承。波旁家族的第一位西班牙國王保留了他的王位,儘管他把西屬尼德蘭給了皇帝作為補償,並允許荷蘭架設鐵絲網以阻止法國進一步入侵。哈布斯堡家族還在義大利獲得了利益。法國在海外對英國作出了妥協。一度被認可的斯圖亞特王朝的王位覬覦者被驅逐出法國,而且路易十四同意當英國最後一位斯圖亞特王朝君主安妮女王死後,新教徒漢諾瓦王室可以繼承英國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