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出生那刻起,父母的人生就開始圍繞著孩子轉,孩子的喜怒哀樂無時不刻地牽動著父母的心。父母的愛子心切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很多父母都陷入過度的寵愛孩子的誤區中。
不久前新聞報導出,美國一位33歲的男子過著3歲小孩的生活。這位33歲的"巨嬰"有著180的高個子,長相威猛高大,身材肥胖。他每天嘴裡都要叼著奶嘴,連喝水也要用奶瓶喝,每天都需要媽媽餵自己吃飯。
生活當中,這位"巨嬰"自己不會去上廁所,整天拿穿著紙尿褲,甚至睡在超大號的嬰兒床裡。他的情緒變化末端和小孩子一樣,不開心的時候就哭,開心的時候還要抱抱。這一切的表現和他的形象完全不符,讓人大跌眼鏡。
媽媽表示,自己的孩子智商沒有問題,也可以融入社會。但是男子就是不願意出門工作,就喜歡窩在家裡和孩子一樣,玩積木拼樂高。
在父母的精心照顧下,男子更不願意接受自己長大的事實,一直沉浸在自己兒時世界,並且很享受父母的照顧。
因為父母都需要在家照顧他,沒有任何家庭收入,全靠姐姐資助。男子的父母也曾試圖改變男子的現狀,但是男子總是內心抗拒被改變,總是哭鬧來反抗父母,父母也很無奈。
其實男子33歲還無法自理,沉浸在自我世界中,這一切的源頭都是來自於父母的溺愛。是父母把孩子養成"巨嬰",不僅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
那麼為避免孩子成為孩子成為巨嬰父母該如何做呢?
1. 培養孩子獨立性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獨立是每個人都必須會的項目。父母要知道從不獨立到獨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一個過程,父母不可太過心急,讓孩子對獨立產生排斥的心理。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可以從實踐中做起,凡事可以讓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父母不要搶著幫孩子做,讓孩子自己來,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讓孩子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逐漸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2. 樹立獎罰制度
每個孩子的心裡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獎勵,父母應該在孩子做對事情的時候,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來鼓勵孩子。但是孩子也有犯錯的時候,父母在孩子犯錯後,也需要對孩子加以指導。
可以適當的懲罰孩子,讓孩子長記性。父母樹立獎罰制度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逐漸培養孩子的是非觀。
3. 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和父母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孩子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小困難,這個時候父母應該了解事情的實質,然後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讓孩子形成自己的問題需要自己解決的意識。
這有利於孩子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當孩子能順利地解決自己的問題時,孩子會產生為自己感到自豪的心理,未來有應付更大困難的決心。
4. 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
孩子在小時的時候,沒有經過父母的教導是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感恩別人。父母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以身作則讓孩子理解感恩是什麼。
父母在生活中,多用"請""您""謝謝"等禮貌詞彙讓孩子耳濡目染,父母應該對長輩懷有感恩之情,經常和自己的父母交流,尊重孝敬自己的父母,讓孩子在有愛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孩子從出生就像一張白紙,而父母是第一位為這張紙作畫的人,這幅畫的好壞決定在握筆人的手中。所以父母應該著重於孩子的教育當中,優秀的孩子是從教育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