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些民國時期的冷知識吧!總有人說,越是細緻的年代,知道詳細知識的人就更少,那我們來看看民國時期究竟有哪些有意思的冷知識!
我們中國曾經有過專門給太監們養老的場所太監養老義會!很多朋友就算不太了解歷史,也會在各種古裝影視劇中看到太監這一職業。在這個職業走向末路之時,也就是清政府的垮臺之後,皇宮裡面當然就也不需要太監了,這些人當時被人從宮裡遣散。但是很多小時候就進了宮的太監,其他謀生能力算是一概不知,也沒有子嗣。在這種條件之下他們就也只能夠在這所「太監養老義會」中度過下半輩子。而有意思的事情是,如今我們都知道的北京中關村,它的地址也就是民國時期太監養老義會工作人員置辦太監的公墓所在地。
在清朝時期,北京的皇城其中一個正南門叫做「大清門」。在民國成立之後,很多人想要把這個大清門的牌匾給換一下,畢竟現在已經不是大清朝了,有人建議改成「中華門」還差不多。不過當時時間並不寬裕,一處好的可以用來造牌匾的石料也找不到,所以工匠們一合計,打算先把原本的大清門牌匾給翻過來,再用上這塊牌匾背後的空白處,刻上「中華門」。可是就當大家把大清門的牌匾拆下來一看,背面赫然刻有三個大字:「大明門」。歷史可真是幽默又無情的輪迴呢。
胡適這個人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們國家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當年他在留學時,有一個每天都要寫日記的習慣,這個習慣的目的本來是用來監督自己的學習。不過事實上,胡適的日記內容卻都是「打牌」。「打牌」。還是「打牌」。但是有意思的事情是,即使胡適每天都沉迷打牌,但是他依然是民國時期裡面工資最高的人。也就是說當時全中國,胡適的工資是最高的。對比一下,當時在國民政府裡頭工作的最高官也就是「特任一級」,這個級別的每月工資是八百塊,同樣這也就是老蔣的每月薪水。但是胡適在擔任駐美大使的時候,基本工資每個月就有一千元錢,不僅有基本工資,每個月還額外有四百元的補貼拿呢!
我們在民國時期一共舉辦過七屆的全國運動會。而且自第二屆開始,不僅有我們國家的體育健兒參加比賽之外,日本和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等等地區也都派出了代表隊前來參加。聽起來就可以看出,這一屆又一屆人是越來越多。這人多了,各國前來的觀眾也多了起來。這種問題一出現就直接導致體育場所的廁所完全不夠用了,所以當時的觀眾想要進來看比賽,你不但要買門票,還要買廁所票,每個人要是想上廁所了都得憑票上!
我們在民國時期,過的兒童節其實不是六月一日,當時的兒童節我們都是四月四日過的。因為我們的兒童節一開始是由位於上海的上海中華慈幼協會來發起的,同時這家慈幼協會最初的成立時間是四月四日。不過後來四月四日和我們的清明節在日期上有所衝突。當時其他過兒童節的國家,日期都是六月一日,所以在一九四九年之後,我們就和國際接軌,也過上了六月一日兒童節。不過直到今天,我們的香港依然是按照四月四日來過兒童節的。
最早的送貨上門服務,也是民國時期開創的。而開創這個送貨上門服務的正是老字號的牌子「瑞福祥」。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出現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瑞福祥」的顧客很多都是豪門的貴婦、貴小姐們。所以為了照顧好這些有錢女人,瑞福祥也就找了專門送貨的員工,不過這些員工可不是誰都能夠當的,店家都要特別挑選一些漂亮的少年去送貨。這些豪門貴婦一邊收店家貨物的時候,如果看上了送貨的員工,滿意的話當晚也就把他留下來了。
民國時期的大軍閥閻錫山在當時可是一個出名的牆頭草。他的客廳裡掛有很多人的畫像,如果說他今天要會見哪方面陣營的來客,他就會在客廳裡換上哪一方陣營的偉人畫像,這樣一看這個人是不是很會投機呢?
北洋時期,很多人戲稱軍閥的一些少爺公子哥叫「少帥」。而我們最熟知的少帥就是張學良,從這一點上來看,「少帥」這個詞一開始就不是由張學良專屬。也正是因為這個比較戲謔又帶點輕視的稱呼,張學良也不願意人家喊他少帥。那麼當時他親近的人都喊他什麼呢?答案就是「小爺」,張學良家裡邊親近的人都這樣稱呼他。至於在外面那些下屬們,那自然要按職位尊稱張學良為「總司令」和「軍團長」,當然不能夠像家裡人一樣用那麼親密的稱呼了!
介紹完了這些冷知識,裡面有沒有你聽說過的呢?如果你還有文章中沒有提到過的冷知識,也歡迎留言哦!
【參考文獻:《原來民國是這樣》、《民國冷知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