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悠遠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燦爛豐富的美食文化,其中不乏一些奇特有趣的冷知識,今天餐小哥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些好玩的冷知識。(如果看餓了請大家自行解決!)
1.重慶雞公煲
提起重慶雞公煲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近些年雞公煲開遍了中國的各個城市。
但你知道嗎?重慶雞公煲居然不是重慶菜!
這時候肯定有人會問了,和重慶沒有關係為什麼叫重慶雞公煲呢?
重慶雞公煲起源於美麗的天府之國--成都,而且實際上重慶雞公煲跟地名重慶沒有關係,是因為發明這道菜的人叫張重慶,所有才叫重慶雞公煲,還值得一提的是張重慶還是個福建人……
2.日本豆腐
日本豆腐,又稱蛋玉晶,玉子豆腐,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1785年出版的《萬寶料理秘密箱》中「玉子百珍」一篇記載了玉子豆腐的製作方法,後傳播於東南亞地區, 1995年從馬來西亞引進中國。
但你知道嗎,日本豆腐並不是用豆子製作的,雖質感似豆腐,卻不含任何豆類成分。
日本豆腐採用雞蛋及天然陸地植物,精提有效成分,加入其它一些食用輔料,經科學配方而成。具有豆腐之爽滑鮮嫩,雞蛋之美味清香,以其高品質、美味、營養、健康、方便和物有所值在消費者中享有盛譽。
3.甜不辣和天婦羅
甜不辣和天婦羅想必大家都已經是再熟悉不過了,一個是日本特色小吃,一個則是臺灣老字號金牌小吃。
天婦羅其實最早來源於葡萄牙,歐洲人守大齋期時不能吃畜肉,所以葡萄牙人發明了一種叫「ad tempora quadragesima」的吃法(這句拉丁文的意思就是守大齋期的意思)。後來傳入日本逐漸演變成了日本的一種特色小吃。
有50多年歷史的賽門甜不辣一直安穩地坐在臺灣本地小吃甜不辣的第一位的交椅上,不光是因為它的年頭長,更重要的是這種風味獨特的小吃充滿了變化與想像。賽門甜不辣的招牌來自70年代風靡臺灣的國外電視劇《七海遊俠》,其中的男主角名叫賽門·鄧普拉,由於「鄧普拉」與「甜不辣」的發音接近,才有了這麼一個有趣的店號。
那麼他們倆又有什麼關聯呢?其實在英文中甜不辣和天婦羅它們都是Tempura的音譯。所以以後和外國友人交流美食這個Tempura一定要注意哦!
4."辣"
「辣」是許多美味佳餚的特色之一。「辣」得恰到好處,可以讓人吃得更加暢快淋漓。如果這時告訴你,「辣並不是一種味道」,恐怕你並不會相信,但這確實是現在科學的普遍看法。
很多人把「酸甜苦辣鹹」看作五種最基本的味道,但很可惜並不是。所謂「辣」,其實是一種輕微「痛」,或者說,是由分布在舌頭上的、感受傷害性刺激的神經末梢,對辣椒素、酒精等物質做出反應的結果,並不能暗示我們嘴裡的東西是否適合食用。
辣的感覺甚至不需要味蕾的參與,而且在向大腦傳遞信號時,走的也不是和基本味道一樣的味覺途徑,而是更依賴傷害性感覺傳遞的通路。在傷口或者黏膜處塗上辣椒末,也能產生類似「辣」的灼燒感甚至疼痛感,便是明證。
所以說,「辣」不是一種味道。但不可否認的是,適量的辣能使食物更加鮮美。遺憾的是,其中緣由目前尚無定論,還有賴於科學家、美食家、廚師們繼續探索,才可能給出答案。
5.金針菇
金針菇作為一種口感很好的菌類食品,在生活中受到很多人的青睞。無論是涼拌菜,還是吃火鍋,都能看到金針菇的身影,但是金針菇卻難以被人類的胃腸道消化。所以被人們戲謔地成為「明天見」「see you tomorrow」。
在現代化學和營養學建立之初,不少人曾一度認為金針菇是一種無用的食物,這一偏見恰恰是因為金針菇難以被腸胃消化,因此人們覺得它無法為身體提供必要的營養。金針菇之所以難以被消化,是因為其細胞壁中含有一種名為殼多糖的物質。這類物質又叫幾丁質,是組成蝦、蟹等甲殼類。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金針菇雖然是「穿腸而過」,但是並非一無是處,反而對人體還有諸多好處。金針菇又名冬菇或是益智菇。根據科學家研究,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優良食物。金針菇的蛋白質含量很高,其中含有18種胺基酸,有8種是人體必需胺基酸。胺基酸總量佔金針菇乾重的20%左右,其中,賴氨酸特別有利於兒童骨骼成長和智力發育,這也是它被叫做益智菇的主要原因。
同時,我國傳統醫學也認為金針菇是一種有益的菌類——其性寒,味鹹,能利肝臟、益腸胃、增智慧。在金針菇的柄中,含有大量食物纖維,可以吸附膽酸,降低膽固醇,促使胃腸蠕動,因此高脂血症患者經常食用金針菇對身體十分有益。
怎麼樣,這些冷知識有沒有冷到你?餐飲美食中的一些冷知識還是非常有趣的,你還知道什麼關於他們的冷知識?歡迎在後臺留言,也好冷一冷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