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3.7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九章 條件語句

2021-01-07 小志的問題6

所謂的條件,指的就是滿足什麼條件,允許做什麼事,不滿足時,是不允許做的。如共享單車,規定滿12周歲或以上才可以騎行,沒滿的則不被允許。三思而後行,再,斯可矣。Python的條件語句有if、if-else和elif語句三種。

9.1 if語句

如果判斷條件為True,就執行if語句內的內容,否則不執行。if的語法結構為:

if 判斷條件:

執行語句1

執行語句…

# ---年齡---

age = 12

if age >= 12:

print("已滿12歲,", end="")

print("可以騎共享單車了。")

9.2 if-else語句

如果if的判斷條件的結果為True,就執行裡面的語句,否則執行else內的語句。if-else的語法結構為:

if 判斷條件:

執行語句1

執行語句…

else:

執行語句1

執行語句…

# ---年齡---age = 12

if age >= 12:

print("可以騎共享單車,", end="")

print("去海邊看藍天白雲。")

else:

print("可惜騎不了共享單車,", end="")

print("因為我未滿12歲。")

9.3 if-elif語句

如果if的判斷條件1的結果為True,就執行裡面的語句,如果判斷條件2的結構為True,執行elif內的語句,否則執行else裡的語句。if-else的語法結構為:

if 判斷條件1:

執行語句1

執行語句…

elif 判斷條件2:

執行語句1

執行語句…

else:

執行語句1

執行語句…

# 年齡

age = 12

# 智慧型手機

android = False

iphone = True

if age >= 12 and android:

print("已滿12歲,", end="")

print("可惜沒有Android智慧型手機")

elif age >= 12 and iphone:

print("用IPhone手機進行掃碼騎行")

else:

print("年齡和智慧型手機,有一樣缺少,騎不了")

9.4 if嵌套語句

條件語句可以進行嵌套。

# 年齡

age = 12

# 智慧型手機

android = False

iphone = True

if age >= 12:

if android or iphone:

print("已滿12歲,", end="")

print("還有智慧型手機,可以騎行。")

else:

print("年齡滿足,可沒有智慧型手機,騎不了")

else:

print("可惜騎不了共享單車,", end="")

print("因為未滿12歲。")

9.5 三元運算符

三元運算又稱三目運算,是對簡單的條件語句的簡寫。

if 條件成立:

result = 「可騎行」

else:

result = 「不可騎行」

改成三元運算是:result =「可騎行」 if 條件成立else 「不可騎行」。滿足條件,執行前面的語句,不滿足,執行後面的語句。

# 年齡

age = 10

result = "可騎行" if age >= 12 else "不可騎行"

print(result)

9.6 switch-case

Python3 沒有switch-case語句,查看官方文檔說是可以用if-elseif-elseif…代替。實現switch-case需要被判斷的變量是可哈希的和可比較的,這與Python倡導的靈活性有衝突,所以沒有支持。如果確實有必要,可通過函數的字典的方式實現。

# 定義switch函數

def switch(item):

switcher = {

"Mon": 1,

"Tues": 2,

"Wed": 3,

"Thur": 4,

"Fri": 5,

"Sat": 6,

"Sun": 7

}

return switcher.get(item, "0")

# 調用switchprint(switch("Mon"))

相關焦點

  • Python3.7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完結聲明,文末有彩蛋
    有關《Python3.7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系列文章,從安裝運行環境,到掌握基礎知識,其實無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得通過實戰,實戰真的很重要,接下來,我會發布一系列有關Django方面的文章,作為Python的實戰篇。
  • unless 與 if ... not 的用法區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unless 與 if ... not 的用法區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that與which的用法區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that與which的用法區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Excel常見的7種錯誤類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Excel中的錯誤類型,及其形成的原因、解決辦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錯誤3 #NUM! 公式或函數中包含無效數值時Excel會顯示此錯誤,下圖中,sqrt是一個平方根函數,其參數應為一個正數,當我們輸入一個負數時,就會報錯,返回#NUM!,表示函數參數為無效數值。
  • 《詩的秘密》:走進詩的世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我們都知道,詩讀起來唯美動人,凝練的語句很能夠打動人心,特別令人感同身受。但是其背後蘊含的意思卻總是讓人捉摸不透,而在考試中,常常會把我們「絆倒」,讓我們不知道如何下筆去描繪詩詞背後的深意。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設計準則從何而來(二)
    比如日期或日曆控制項,email控制項,下拉菜單比如現在選擇所在地,生日信息的輸入控制項,基本都會按照一定的格式來設計視覺層次讓人更專注於相關的信息可視化信息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提供一個視覺層次,即信息的布置安排能夠1、將信息分段,大塊整段的信息分割成為各個小段;2、顯著標記每個信息段和欄位,以便清晰的確認各自的內容3、
  • 電子電路課----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機器人的學習,將多門科學學科集合在了一起,而電子電路課程,則著重機器人課程中的硬體部分,了解相關硬體背後的科學原理,然孩子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2、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從現象到本質,從客觀實體到內部工作原理,也符合兒童思維方式的轉換:由具體形象思維轉換到抽象邏輯思維。怎麼學?
  • Python3.7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十章 for循環
    >10.3 索引迭代除了可通過遍歷的方式獲取元素外,還可以通過索引迭代的方式獲取。語法結構為:for 迭代變量1 in 遍歷序列1:執行語句1for 迭代變量3 in 遍歷序列2:執行語句2執行語句…# 字符串數組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 用於believe in sb [sth ],表示相信或信任某人或某物,共有以下四種用法:  信仰。
  • 淺談考研英語一: 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這裡老師就為大家分析一下考研英語一中的作文,希望能讓剛剛考完的考生不僅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時也希望對下一屆考研的考生能夠有所啟示,以幫助其更好的複習。   考研作文中最重要的是語言,然而大家最薄弱的也是語言,所以考生在寫作的時候要認真特別注意語言中的語法錯誤和句子的句式結構。有些考生為了追求「與眾不同」,想要在考研寫作中有所突破,一味地追求長難句子。
  • Python3.7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七章 類型轉換
    使用python處理數據時,不可避免的要進行數據類型之間的轉換,諸如整型和字符串之間的轉換。轉換有隱式和顯式轉換,隱式也稱自動轉換,不用做特殊。顯示轉換,也稱為數據類型的強制類型轉換,通過內置函數實現。
  • 做做這幾道「與過去事實相反的虛擬語氣」練習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看例題,做做這幾道「與過去事實相反的虛擬語氣」練習題(知其然
  • 4道例題全面解析中考英語「短語動詞」現象(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4道例題全面解析中考英語「短語動詞」現象(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關於使用because的五點注意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關於使用because的五點注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注意一
  • 丨習題解析whoever及no matter who的區別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丨習題解析whoever及no matter who的區別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appreciate, enjoy 這兩個動詞的確均含「欣賞」之意。
  • 詳細講解象棋走法口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看一遍就能記住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象棋走法口訣,有完整版,也有精簡版的,當然,詳細講解為何如此走法,讓你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想必你看一遍就能記住吧。讓你學習象棋不再難。象棋走法口訣:將軍不離九宮內,士止相隨不出宮。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despite, in spite of, notwithstanding 這些前置詞或前置短語都含有「雖然,儘管」之意。
  • 今天說說英語語法中的丨延續動詞與瞬間動詞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丨延續動詞與瞬間動詞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1.
  • 知其所以然之永不遺忘的算法
    也就是說我們只是知其然,並沒有知其所以然。當我們不知道一個算法的來龍去脈,不知道設計它經歷的那些思維歷程時,就很容易忘記它的具體內容。相反,那些牛人就不會忘記自己設計的算法。所以,當看到別人牛逼的閃閃發光的算法後,我們一定要探尋算法背後那「曲徑通幽」的思維之路。只有經歷了思維之路的磨難,才配得上永遠佔有一個算法,並有可能舉一反三,或者是設計一個巧妙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