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邊緣群體匹配心理治療師的App:Ayana

2020-12-20 騰訊網

本文看點

在美國,心理健康保障資源的分配不均導致了少數群體(如有色人種)的心理諮詢業務供不應求。美國有10萬名心理治療師,其中86%是白人。而預計到2050年,少數族裔佔比將超越50%,成為主要群體。可是只有三分之一的非裔美國人得到了良好的心理治療。

企業家埃裡克·科利開發了一款遠程提供心理治療服務的App:Ayana,根據性別、取向、種族、文化、階級、語言和價值觀為患者和治療師進行配對。Ayana在孟加拉語中意為「鏡子」,會真實體現你的價值觀。

心理健康行業充斥著Ayana的競爭對手,找到符合要求的持證心理治療師也困難重重。

Ayana的高定價也限制了部分人群對App的使用,但Ayana正在與學校、社區組織、非盈利組織等多方開展合作,試圖解決這一困難。

Ayana期待以更直接的方式建立口碑,比如通過社交媒體和戰略夥伴關係。Ayana不僅僅是一個基於種族的平臺,它將圍繞文化發展,其他國家和社群同樣很容易適應這一模式。

原文來自Fast Company,作者Rina Raphael

一次偶然的求助,企業家埃裡克·科利(Eric Coly)決心建立自己的公司。一位好友找到這位曾經的投資銀行家,吐露自己需要心理諮詢卻找不到心理醫生。或者更具體地說,找不到非裔治療師。作為一名黑人女性,她希望治療師能夠設身處地,理解有色人種。

科利來自塞內加爾,曾患有抑鬱症。他太理解朋友的遭遇了,也深深感受到少數群體的心理諮詢業務極度供不應求

但這是一個普遍問題:美國有10萬名心理治療師,其中86%是白人,5%是西班牙裔,5%是亞裔,4%是非裔。與此同時,美國的人口組成也十分多元:62%是白人,38%是其他少數族裔,而預計到2050年,後者佔比將超越50%,成為主要群體。

現年45歲的科利說:「少數族裔不僅要遭受偏見,忍受醫療保險及資源的缺乏,連在心理諮詢方面,往往也找不到能產生共鳴的諮詢師。然後他們基本上就放棄了,覺得沒有人能幫助他們。」

在心理健康領域,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是一個大問題,各大醫學院正試圖改善局面。對於已經被邊緣化的少數群體來說,心理治療的需求無法滿足,他們的痛苦會格外強烈。

此外,非裔美國人等群體長期以來對心理健康機構抱有懷疑態度,而這些機構過去的確對他們的需求視而不見。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的數據,每三個需要心理治療的非裔美國人中,只有一個真正得到了治療。

因此,科利去年花了一年時間構建Ayana,一款專注於匹配邊緣化社群——如有色人種、LGBTQ+(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者等)、殘疾人——與持證心理治療師的App。科利說,Ayana在孟加拉語中意為「鏡子」,會真實體現你的價值觀。

這款獨特的App基於性別、取向、種族、文化、階級、語言和價值觀進行配對算法,引導用戶進入視頻聊天平臺。用戶還可以匿名給心理治療師發簡訊、打電話。App將於2020年1月初推出Android和iOS版本。

科利開發Ayana是希望通過更好的配對讓患者取得更好的療效並堅持治療。科利引證了最近的一項調查:非裔美國人(平均)三分之二的心理諮詢時間都在談論種族問題。

科利哀嘆道:「大家來到本該暢談生活的地方,如果大部分時間還在討論種族,這是極其悲哀的,這種問題不該由心理諮詢師解決。」

科利強調,遠程醫療使更多社群享受到心理健康服務,不存在交通或與上班時間衝突等障礙。

誠然,心理健康產業也充斥著許多遠程心理諮詢的競爭對手,像線上心理諮詢平臺Talkspace和心理健康治療公司Lyra這樣的老牌公司很快就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也有一些小公司能夠滿足個別社群。但科利提出,這些公司並沒有花時間細緻了解客戶以匹配合適的治療師。

科利解釋說:「調查問卷沒有變化,沒能深挖客戶間的文化差異,而這恰好是個性化的重點。」他還指出,患者和治療師之間的不匹配很有可能導致誤診。例如,非裔美國人比白人更容易被誤診。

Ayana團隊承認,尋找心理治療師並不容易。團隊在各網絡平臺招聘,如灣區穆斯林治療師(Bay Area Muslim Therapists)、華裔美國人諮詢服務(Chinese American Counseling Services),或全國有色人種同性戀和跨性別治療網站(National Queer and Trans Therapists of Color Network)。科利還指出,「Google功不可沒」。

隨著消息傳播,Ayana開始收到數十份申請。目前,平臺與55名獲得執照的諮詢師籤訂合同,還有100人正在等待審核。科利表示:「到2020年底,我們希望平臺上能有1,000名心理諮詢師。」

儘管Ayana作出的改進獲得了一定優勢,但對其潛在服務對象來說,仍有大部分人無法使用Ayana。平臺每個月的套餐起價為140美元,分兩個療程,簡訊數量不限。但這對低收入群體來說仍是「高不可攀」。

為此,Ayana計劃與社區組織合作,為App用戶提供補貼。這家初創企業還在開發更實惠的項目:與精神衛生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合作

與許多遠程心理治療初創公司一樣,Ayana未來希望與醫療保險公司合作,儘管目前進展緩慢。Talkspace現正與多個美國心理健康項目合作,為員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混合模式經營的心理服務提供商Octave現正與加州的保險公司Anthem Blue Cross合作。而其他大多數公司仍在努力爭取合作夥伴。

Ayana專注於以更直接的方式建立口碑,比如通過社交媒體和戰略夥伴關係。它與多所大學的心理健康部門合作,專設校園大使處理相關事宜、與市和州衛生服務部門接洽。

科利認為Ayana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基於種族的平臺,它將圍繞文化發展,其他國家和社群很容易適應這一模式

最重要的還是用戶體驗,」科利說,「但首先,我們必須確保那些曾被忽視的人現在能暢所欲言,這是我們的首要目標,然後我們才會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

相關焦點

  • 心理治療師也要「匹配」廣東首個精準心理門診珠江醫院開診
    近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開設廣東省首個精準心理診療門診,為長期藥物、心理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多學科評估、個性化治療方案以及全療程的追蹤管理。該門診首診團隊由臨床心理學、精神醫學與神經病學三個學科專家聯合組成,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後量身定製治療方案,並為患者匹配不同流派及不同治療風格的心理治療師。
  • 心理治療師考試
    一 心理治療師行業的春天已到來01國家政策大力扶持心理治療師是國家法定的衛生系列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科目之一,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實施,被納入國家戰略層面進入快速發展期:2018年11月16日,中央政法委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0部委又印發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並正式確定了各省市的試點工作城市,心理健康服務正式納入由醫療健康為主體的衛生行業牽頭的管理範疇
  • 自學心理學,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拒絕心理從業者的心理操控!
    作者:周雲騫,一位不願意稱自己為心理諮詢師的心理社會工作者,心理學院研究生,後現代主義綜融心理與社會學者,我的理想是為成為一名具有靈性特質的心理治療師,一輩子安靜讀書寫作的心靈作家,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公益的心理與社會援助服務。剖得越深、活得越真。我是你們的心理學好朋友周雲騫。
  • 心理治療師應有紮實的理論基礎
    經過20多年的市場拓展,心理諮詢已經為人群廣泛接受,成為人們解決心理問題的最為常見的途徑。心理諮詢師在心理諮詢服務中正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心理治療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最終把關環節。因此心理治療師也就成了心理健康的最後把關者。心理健康服務的金字塔隨著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完善而趨於形成,顯然這個金字塔尖上的人是心理治療師。
  • 從醫學人文看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師得天獨厚的優勢
    心理諮詢的服務對象是健康人的情緒心理問題,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的場所是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心理治療的服務對象是心理存在障礙的患者,提供心理治療服務的場所是醫療衛生機構。1.心理治療越來越為醫院所重視傳統的醫院實行的是生物醫學模式,醫院除精神科之外,不會為患者提供心理治療服務,這也是當下許多心理求助者造訪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的一個重要原因。
  • 如何找到最合適的心理治療師?來這家醫院
    廣衛君了解到,該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小遠教授團隊構建了精準心理診療的全新診療模式,為長期藥物、心理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多學科評估、個性化治療方案以及全療程的追蹤管理。精準心理治療為患者匹配最合適的治療師大規模的調查發現,有5%~15%的來訪者在接受心理治療後會出現不良反應,而來訪者與治療師之間的不匹配是重要原因。
  • 性治療師:性功能障礙多為心理問題 性知識不足很常見
    但是近期在中國出現了一個新的群體叫做「性治療師」,他們號稱可以減少對藥物的依賴,而是採用行為治療,睡眠療法,古代房中術這樣的方式,來解決性障礙。鳳凰衛視11月6日《社會能見度》,以下為文字實錄: 童嵩珍:這個是一個勃起的陰莖,我們進入這樣子的抽插狀況,訓練它的敏感度。 解說:14億人口,需要多少性治療師。
  • 心理治療師為什麼那麼少?
    當然,更有可能是筆者所在省市的三級報名審核人員有著健康中國的戰略眼光,秉持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思維,用改革創新的管理意識,正確理解了心理治療師的報考資格條件,為讓更多有志於心理治療的醫務人員通過報考學習,掌握心理治療師的系統技能,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醫務專業工作者,而並非有意讓他們轉行從事心理治療師的職業,行使審核權時手下留了情。
  • 團體心理治療
    ,其中一名或多名治療師通常與5-10名患者會面,以治療精神障礙,改善特定症狀,教授特定行為技能,或增強心理健康。其他理論包括心理動力學、自我心理學、客體關係、以人為中心、行為、人本主義、存在主義、群體作為一個整體或系統、交互分析和格式塔。每個治療小組都是一個獨特而複雜的人際舞臺。與只有一個患者治療師二元關係的個體治療相比,群體有許多關係系統:多患者治療師和患者患者二元關係、三元關係、亞群體、群體治療師和群體整體。
  • 如何才能取得心理治療師資格
    如何能取得心理治療師資格,通常需要有這樣幾步: 1.了解心理治療師資格考試心理治療師屬於衛生專業,人事部、衛生部的《關於加強衛生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的通知》(人發〔2000〕114號)下發後,自2001年起全國衛生專業初、中級技術資格以考代評工作正式實施。
  • 要做心理治療師 得從這三件事開始
    心理治療過去定位於精神醫學的範疇,這讓心理治療師群體發展緩慢,而變成了一種相當奇缺的心理專業崗位,難以適應未來健康中國的需要。但也由於醫療改革快速與法制化進程的緩慢,報考心理治療師也將會遇到不少的障礙,譬如如何認定是否正在從事心理治療工作,如何認定是否屬於心理治療相關專業,就尤其需要有改革精神。
  • 來自一位心理治療師的吐槽!
    按:本文來自一位心理治療師的投稿。這篇文章其實醞釀許久,也可以說對於行業的情況痛心疾首許久,零散在一些討論裡說過,但從未撰寫一篇文章詳細討論。欠發達地區的精神科醫生最甚,他們會告訴患者,心理諮詢或治療沒有用,吃藥就行。還有一些精神科醫生,轉行搞心理治療,是為了從重性精神病房抽身,這些人所謂的心理治療基本也是用藥為主,水平堪憂。關於心理治療師。2015年之前,在衛生系統職稱序列裡只有中級心理治療師這一個奇葩的存在。下沒初級,上沒副高正高。
  • 《推拿》:對盲人情慾的書寫之下,是對邊緣群體的生存關照
    在這部影片中,婁燁通過對盲人推拿師的愛恨情慾書寫,再現了盲人,這一社會邊緣群體的心理世界和現實生存狀態。影片以盲人推拿師小馬的成長經歷作為主線,通過推拿館中,一群盲人推拿師的愛恨人生,讓我們得以窺探盲人在他們黑暗的世界裡,與健全人一樣的鮮活人生。
  • 中國極度缺乏合格的心理治療師
    他告訴來自美國紐約的心理治療師愛德華·羅賓斯(EdwardRobins)博士。   上周四,「中國-奧地利弗洛伊德誕辰15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開幕。研討會的第二天下午,羅賓斯特地為中國的年輕學生和心理治療師舉行一場「傾聽你的病人」工作坊。羅賓斯的身份之一是國際促進中國精神分析學會主席。該學會2003年註冊於美國,其宗旨為促進中國發展精神分析治療方法。
  • 心理治療師——心靈創傷的偉大修復者
    臨床醫生和傳統護士只管得了生物醫學,要想管得住心理與社會醫學,得靠心理醫生、心理治療師及社會工作者(譬如心理管理專員和心理諮詢師)。 正是因為心理治療師的作用不可替代,價值與地位的崇高,國家對於心理治療師專業技術資格的考試要求也十分嚴格,能報考心理諮詢師的卻不一定能報考心理治療師。
  • 如何報考心理治療師 ?|經驗分享
    心理治療師的執業範圍比心理諮詢師廣,心理治療師在為伴有精神症狀的來訪者/患者提供諮詢、治療服務時更有法律保障。一、初級心理治療師/中級心理治療師資格考試範圍(一)適用人員範圍:經國家或有關部門批准的醫療衛生機構內,從事心理治療工作的人員。(二)專業及級別範圍:心理治療專業分為初級資格(師)、中級資格。
  • 心理諮詢師和心理治療師有區別嗎?
    心理諮詢師和心理治療師看似差不多,其實區別還真不小。1.報考的證書不同心理諮詢師:以前是二三級證書,現在取消了,但有替代品可以作為參考,是社會培訓證書。對專業、工作經驗要求不高,只需要滿足一定的學歷,就可以報考。心理治療師:對專業和相關工作經驗都有要求,主要是醫學專業的人員報考,需要相關工作經驗。
  • 治療別人之前請先治療好自己——談心理治療師成長
    從這個督導案例可以看到心理諮詢師本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而對來訪者的治療是否有效果,首先取決於心理治療師是否心理健康。如果心理治療師的心理不健康,就不大可能解決好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如果治療師存在某方面的心理缺陷或正被某些心理問題困擾,那又如何有解決來訪者同類心理問題的正確方向與心理能量呢?
  • 長期藥物、心理治療效果不佳?來這個精準心理診療門診
    珠江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小遠表示,精準心理診療門診將為患者匹配不同流派及不同治療風格的心理治療師,從而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不少市民已知曉精神或心理有不妥,即需要找醫生。不過,目前精神心理障礙治療有效率仍偏低,這與心理健康服務科學化和規範化不足有很大關係。據記者了解,在診斷方面,當前心理健康服務存在精神系統疾病鑑別不充分的問題。例如,醫生對精神症狀進行了診斷,但缺乏心理診斷。在治療方面,患者與心理治療師不匹配的現象經常發生,容易耽誤治療時機。
  • 為什麼心理治療不見效果?學做自己的治療師
    而那些相對少數成功的心理治療案例,又是如何發生的?他們做了大量的定量與定性研究,發現心理治療的效果與治療師本人,以及使用的治療方法關聯不大,和治療師與當事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有些許的正向關聯。而治療成功的關鍵,在於當事人是否真正內化新的經驗。